台灣光華電子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提雅提:給孩子「當孩子的自由」(2015/03/11)─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21,2024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提雅提:給孩子「當孩子的自由」
文‧陳建瑋 圖‧林格立 來自印度的凱拉許‧沙提雅提投入拯救孩童行動已經35年,從工廠、妓院之中,救出了將近8萬5,000名受壓迫的孩童,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肯定。在頒獎典禮上,他自述夢想是打造一個沒有童工的世界,讓童工成為歷史名詞。 今年1月,沙提雅提應外交部邀請造訪台灣,分享他的故事,除了帶來溫暖,更期望達成台印兩國間更多合作的可能。 在印度新德里市郊的一間工廠外,沙提雅提坐在一輛小卡車裡,靜靜地等待工廠門口的武裝守衛換班。在夜色掩護下,沙提雅提一溜煙鑽進廠區內一間矮小鐵皮屋,十幾個剛要就寢的小孩,愣愣地看著他。 「跟我走。」沙提雅提低聲命令著,一手抱起一個9歲小女孩直奔自己的小卡車。不到20分鐘,他已帶著十幾個小孩上車,快速逃離工廠。 槍聲在背後響起,孩子們不發一語,面無表情地望向車窗外。沙提雅提指著一袋香蕉對孩子們說,「肚子餓的話,可以先吃香蕉。」出人意外地,孩子們開始熱烈討論起來,「這是一種馬鈴薯嗎?」「不,我猜是一種胡蘿蔔。」沙提雅提聽到孩子們終於開口講話,心情稍稍平復,開口說:「那不是馬鈴薯,也不是胡蘿蔔,那叫作香蕉,甜甜的很好吃。」小女孩拿起一根香蕉端詳半天,問沙提雅提「什麼是甜?」 沙提雅提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回答她:「那是自由的味道。」 沙提雅提造訪微客公益行動協會時,分享的這段故事,如同電影般的情節,在沙提雅提的人生中已上演無數次。但對這位女孩來說,卻是她重生的第一天。10年後,這位女童完成夢想,進入當地大學就讀。 用一輩子做一件事:消滅童工 1954年出生的沙提雅提在60歲這年,與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因改善全球兒童的境遇,共享諾貝爾和平獎榮耀,而他之所以投身兒童救援工作,肇因於54年前的經歷。 沙提雅提就讀小學的第一天,看見校門口與自己同年紀的擦鞋童必須工作,無法上學,相當納悶。他詢問老師、父母、長輩,甚至擦鞋童的父親,卻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往後20年,擦鞋童的身影一直在他腦海浮現,讓他決定開始深入研究童工、童奴制度。 26歲那年,沙提雅提放棄人人稱羨的教職,加入「賣身契勞工解放陣線」,並於1980年創辦「挽救童年行動(BBA)」組織,從此與妻子蘇梅達一起踏上為兒童權利奮鬥的道路。 「我的妻子以為嫁了個收入穩定的丈夫,沒想到卻要跟我一起鋪報紙、睡地板。」沙提雅提說妻子與家人們的支持,是他能全心投入的重要動力。蘇梅達現在是BBA獲救童工童奴長期庇護職訓教育中心的負責人,他們的兒子里布則成為印度人權律師,一家人都朝著共同目標努力。 除了親赴第一線救援孩童,沙提雅提也發動多項大規模活動,讓各國政府及消費者開始重視童工問題,包括著名的RugMark(地毯標誌),讓消費者能清楚辨識出未使用童工的良心地毯;以及1998年的「全球反童工大遊行」,吸引103國、720萬民眾參加,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拯救童工運動。 2009年沙提雅提更催生印度的「兒童接受免費義務教育權益法案」,讓兒童能有機會翻轉命運,脫貧脫困。 在沙提雅提與夥伴們的努力下,印度童工人數從2000年初的1,200萬,下降到2011年的430萬。 諾貝爾基金會認為,沙提雅提繼承了甘地不合作運動的精神,35年來始終維持以非暴力手段達成許多偉大目標,相當可貴。在沙提雅提與馬拉拉等人的努力下,自2000年來,全世界的童工已經減少了7,800萬名,距離消滅童工的目標越來越近。不過沙提雅提並不以此滿足,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每當媒體詢問他的下一步是什麼,他的答案只有一個:「救出更多的小孩。」 把台灣志工當孩子 獲得諾貝爾獎後,已有數十個國家邀請沙提雅提前往演講,而台灣是他繼尼泊爾之後,第二個訪問的國家,他說「因為我愛台灣,我愛台灣人,拜訪台灣是我多年來的夢想。」 童工在台灣已成為歷史名詞,且每年有一百多位青年志工前往印度,加入沙提雅提的行列,協助照顧、教育救援出來的孩子。這些志工展現出的熱情與同理心,讓沙提雅提對台灣充滿嚮往。 剛抵達印度的台灣志工常常擔心語言不通,沙提雅提則勉勵他們「語言不是唯一的溝通管道,重要的是有一顆願意傾聽的心。」只要敞開心胸,人與人之間就能產生連結,有時比手畫腳更勝過千言萬語。 在沙提雅提眼裡,9歲的印度兒童和20歲的台灣青年並沒有分別,只要保有純真、開放的心,都是他的孩子。 此次台灣行,他造訪長期與BBA合作的伊甸基金會與微客行動公益協會,所到之處都被熱情的台灣青年擠得水洩不通,彷彿搖滾巨星。 沙提雅提與妻子蘇梅達一見到這些年輕人,立刻張開雙臂,給他們大大的擁抱,宛如數年前,這些年輕人初到印度、徬徨無措時,沙提雅提夫婦用溫暖的擁抱,歡迎他們的畫面。 沙提雅提在演講中提到,台灣的經濟發展在過去幾十年非常快速,但仍能兼顧人性與家庭價值的平衡,證明了經濟發展不需要以剝奪童年為代價。而且「台灣每年有一萬多名志工到海外服務,證明這是一塊充滿同理心的土地。」他在這些志工眼中看見熱情與火花,沙提雅提說:「有一群這樣的年輕人,台灣的未來肯定充滿希望。」 拒絕兒童的夢想,是最殘酷的暴行 沙提雅提獲獎後,時常面對大量媒體採訪,讓他沒有時間好好陪伴孩子,他所謂的「孩子」指的是拯救回來的孩子與青年志工們。 他更打趣地說,得了和平獎之後,太太常說要保持和平,所以不可以跟太太吵架。說話也要格外注意,「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新聞,或是變成別人書裡的引言。」 沙提雅提還提到,獲獎後,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大,也能夠號召更多人加入拯救孩童的行列,畢竟童工童奴制度,依然存在。 「就在我說話的現在,世界上仍然有550萬兒童沒有自由,8,500萬童奴、童妓、童兵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1億5,000萬兒童無法念完小學。」沙提雅提說,這些孩子不會哭、不會笑、不懂得人際溝通,大部分無法活到16歲。 為了徹底消滅童工制度,沙提雅提預計造訪美國、英國等數十個國家的國會,籌辦「全球國會論壇」,以凝聚各國力量,一起消滅童工現象。 「這件事情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或一個國家可以完成的,只要全球一起攜手合作,在我有生之年,必定可以讓童工成為歷史名詞。」沙提雅提說,如果各國領袖都能來印度當志工,也許連戰爭都能成為歷史。 這趟台灣行,他也拜訪多位立法委員,並獲得我國資金援助以及承諾,未來將會進行更多合作。沙提雅提也邀請立法院洪秀柱副院長,參加3月在尼泊爾舉辦的第一次「全球國會論壇」大會,讓台灣有更多機會幫助世界各地仍在受壓迫的孩童。 和平獎的光環與榮耀讓沙提雅提受眾人敬仰,但他卻更加謙卑,在這趟旅程中不斷表示:「這個獎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每一個參加過我們的活動、幫助過我們的孩子、以及所有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5年02月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