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鄭乃華
台灣夏天吹的風,稱「南風」,南風的特性是又濕又黏,而這塊土地上居民的情感,正如南風一般,又熱情又浪漫。在南方,有本個性雜誌《透南風》,這般形容南部人生活的場域,極度適切。 另外,還有一本賣到斷貨的《正興聞》小冊子,以社區素人為報導題材,活潑生動,讓這條原本已經很熱門的府城街道,每逢週末人潮不斷。 今日的府城,經歷上世紀中日本50年(1895~1945)的統治,日式京都風味餘韻猶存,到台南走一遭,老街、巷弄無處不體驗古意,台南經過四百多年時間的累積,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台灣其他城市無法取而代之的。 「一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 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這段文字出自《台南的古街名》,是當代文學家葉石濤(出身台南,1925~2008)筆下對府城最貼切的形容。 認識台灣,從台南開始 葉老(台灣文學界對其尊稱)的文學成就,精彩之處多在他的小說裡,府城生活樣貌,從葉石濤的文學情境讀起,讓人自然而然更親近這座城市。 從湯德章紀念公園圓環放射狀街道開始,包括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中正路、開山路、公園路、成功路……,每條街坊巷弄裡皆是文學家筆下精彩故事的起點。 國立台灣文學館即前台南州廳,而附近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2012年開館,是國內第一個由公部門所設立的重要作家紀念館。該建築物創建於1925年,巧的是,葉石濤先生正好是這年出生,文學館設立於此實為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葉老筆下的府城,寫出台南人終日的生活美學。民生路上知名的婚紗店法國台北,前身是寶美樓,當年可是有藝妓駐唱的大酒家,歷史悠久的太平境教會,吸引無數遊客探訪的天壇一字匾,氣象站的八角樓設計更是空前絕後,其對面的奉茶茶館,也是文人品茗閒話的老店! 葉石濤回憶錄《從府城到舊城》提到:「我的前半生生活在台南,後半生生活在左營,……這兩個古城的生活構成了我整個生命歷程。」認識台灣,從台南開始,認識台南,可以從文學葉老的文字開始。 台南最亮眼新名片──林百貨 位於中正路與忠義路二段路口的林百貨,俗稱「五棧樓仔」(台語),正是台南最亮眼的新名片。 週末午后,在百貨四樓的咖啡店,靠窗的座位區,幾位以日文流利交談的婦人,優雅地喝著下午茶,全家老小聚會一起共度時光,一旁商店更是擠滿了年輕人,選購以林百貨老招牌設計的文創紀念品。 角落另一端,有排長型座位區,從這裡的玻璃窗望出去,即是土地銀行與中正路的方向,店裡服務員表示,這排桌子常是被預訂的,我們想像葉老小說提起有當年銀座之稱的末廣町,80年前繁榮盛況,必定名不虛傳。 林百貨開業於1932年12月,當年與台北榮町(今衡陽路)的菊元百貨並列南北兩大百貨,菊元百貨早已在玻璃櫥櫃裡沉睡多年,而2014年重新開幕的林百貨,卻喚起無數長輩的共同記憶並帶給年輕一代新的視野,當年的「摩登」經過時間轉換成「很潮」。經歷過二戰無情戰火的林百貨,今再次矗立於老城區中心,當夜裡的燈亮起,民眾如同走進時光機,看見其閃耀光芒與風華絕代。 適合晃遊踏查的府城 世界各地城市的老城區,一向適合用步行來感受氛圍,台南自然也不例外。 台南居民在巷弄間生活,外地遊客在巷弄間探訪,到台南旅行,最內行的人是用步行的,許多美食小吃更是深藏在其中,而最美味的,往往沒有店招,這就是最地道的台南人生活。 來自日本北海道的高橋真理子女士,經常穿著和服走動於府城巷弄間。假日一到,她便會來到府中老街一帶,逗留在一家小店門前,喝著威士忌口味的現作手沖咖啡,和店家友人聊起她在府城的大小事。 高橋真理子來到台灣已經14年,之所以選擇台南,是因為這個城市緩慢的步調,還有老屋散發的日式元素,接近她的來處,和風身影的她其實讓人更覺得有置身京都之感。 最有趣的是,喜歡探望住家附近巷弄的各種老店招牌,是這位新住民生活中的一種習慣,難以想像終日穿起和服、騎著機車,穿梭晃遊於台南大街小巷的真理子,口袋中總有許多新發現的美食小店,往往是她個人私藏的隱藏版名單。 有一種觀光叫「生活體驗」 文化,需要被傳承,因為傳承,文化得以積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皆來自居民多元的生活樣貌。在台南,每逢農曆7月初7(俗稱「七娘媽生」),府城獨有「成年禮──做16歲」文化活動,在當地已行之有年,分別會在開隆宮(太平境)與開臺天后宮(安平)舉辦。 安平的開臺天后宮舉辦做16歲,位於平安里的平安社區一定是總動員,由里長帶領社區志工媽媽,活動當天清晨4點,於天后宮開始準備活動要食用的「打滷麵」。「做16歲」主要佈置「七娘媽亭」(鳥母亭)由平安里居民親自打理,鑽桌腳、出鳥母宮,象徵離開七娘媽的庇佑,小朋友轉大人成年了,整個儀式莊嚴隆重。活動結束後,所有參與的來賓皆可以品嚐一碗打滷麵,向來帶有甜味的台南小吃,這碗食材豐富的羹湯麵當然也不會例外。 談到美食,台南更以小吃著稱,赤崁樓旁的石精臼、新美街,皆是作家筆下的生活日常。從米糕、魚羹、擔仔麵、炒鱔魚、燙牛肉、黑白切、炸糖糕……,大眾喜歡吃的庶民小吃,全都在這兒了。 除了美食,今海安路一帶,過去有「五條港」之稱,包括安海港、南河港、南勢港、佛頭港、新港墘港,自2005年起海安路藝術造街運動,是台南空間改造的濫觴,沿著海安路,與之交會的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友愛街、神農街等,巷弄間老屋經過翻修,有藝術家進駐經營工作室、特色民宿,連續假日幾乎一房難求。 從水仙宮(永樂市場)國華街一路到大菜市正興街(西市場),由舊屋改造成為咖啡館、冰淇淋店及結合藝術空間的精品旅店,這些多由七、八年級生發起的新興行業,是當下台南吸引大量遊客必訪熱點,已成為古都觀光新主流。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6年0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