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平衡南北、文化均富(2016/03/02)─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October 31,2024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平衡南北、文化均富
文‧李湘婷 圖‧林格立 全亞洲第一座以亞洲藝術文化為主題,並結合台灣在地文化的大型國家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在民眾引頸期盼下,終於2015年底如期開館,為廣闊的嘉南平原注入一股歷史文化的活水。 為「平衡南北、文化均富」,並且帶動台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教育、經濟、觀光發展,行政院於2004年12月15日核定於嘉義縣太保市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南院」),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故宮南院的興建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原本計畫於2008年竣工開館,卻因為設計工程的履約紛爭,工程停滯數年,後又因為莫拉克風災,博物館周邊水利工程尚未完成,導致基地全面淹沒。 愛台12建設重啟運作 馬英九總統連任後,將此計畫列為愛台12建設之一,積極進行通盤檢討,遂於2010年10月22日完成修正計畫,重新啟動這項建設工程。 為了確保工程品質,博物館硬體建築工程,委由內政部營建署代辦;軟體展覽則以故宮北院豐富的典藏為主,輔以國際借展,策展方向涵蓋華夏的大亞洲藝術概念與文化史觀的論述。 2010 佔地70公頃的故宮南院院區,比起北院(16公頃)足足大上4倍,原本這裡是屬於台糖蒜頭糖廠的土地,整片的蔗田甚至連條產業道路也沒有,在嘉義縣政府的努力之下,如今已開發出兩條道路交會,周遭的電纜也全數地下化,為的就是迎接大故宮計畫中,南部院區建設的到來。 縣府特意為故宮南院規劃了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的門牌號碼,足見地方政府的殷切期待。 透過國際競圖招標,主建築設計由大元建築工場的姚仁喜建築師得標,姚仁喜的設計風格向來有種東方的安靜氣質,結構沉穩、外觀洗鍊,是台灣少數可以在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的設計上,跟國際接軌的建築師。 業界皆知姚仁喜對施工品質非常講究,他所設計的建築體在施作工法上,向來是高難度的指標,因此之後的營造標曾經三度流標,最後才由麗明營造得標。 地基工程費時一年 民國102年2月6日主建體動土開工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光是整地,就花上一整年的時間,而當時距離民國104年底開館的目標,工期所剩不到1,000日,迫在眉睫。 這塊南院預定地原本地勢就低窪,遇大雨經常淹水,加上位於朴子溪下游,溪水經常倒灌,而旁邊的鰲鼓溼地早已經液化了,因此可以說整片南院預定都是溼地的型態。 為了讓面積20公頃的博物館主建築不受淹水的威脅,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必須先墊高博物館的地基。 工程單位於是挖了2個人工湖,用挖出來14公頃面積的土,來墊高博物館的樓板地基設計高程至11公尺,以高於民國200年重現期水位高程的預測,來符合防洪頻率的標準。 墊高地基之後,還必須改良地基的基礎。工程師以沙子做成樁打入地底深處,這樣的擠壓砂樁打了五千七百多支,再加上五百八十多支的水泥PC樁(植入式預力混凝土基樁),最後才穩定住這塊基地。 鑽石級智慧建築 雖然主建物內部只有4個樓層,興建過程卻是平地起高樓,博物館外觀實際高度其實跟10幾層的樓高是一樣的,如今能有穩固的地基,得歸功於施工團隊一整年的努力。 台灣地震頻繁,博物館的興建還得要考量避震因素。嘉義縣太保市離梅山斷層只有18公里,考量到寶物收藏以及陳設上的安全,工程單位設計了210枚、5種規格的避震器鋪在基地上,以base isolation規劃隔震設計,院長馮明珠表示,這座博物館可以說是蓋在避震器上面的,這套避震系統採購自歐洲,再送到聖地牙哥通過檢測,這些大小不一的避震體將規劃成為參觀基地,讓民眾可以參觀,發揮教育意義。 提升了建築耐震度,近14公頃的「至善湖」與「至德湖」兼具防洪、抗旱等功能,故宮南院也達到鑽石級綠建築的標準,為增加建築綠機能,園內也設有太陽能、風力發電設施,同時也辦理黃金級智慧型標章申請成為鑽石級的智慧建築。 南院之美,始於至美 進入主體建築之前,必須先跨過南端人工湖面上的至美橋,為避免湖中落柱影響湖底的防水效果,這座景觀橋以不落橋墩的形式,建構出長141公尺的大跨度單拱橋。 橋體設計採以書法中的草書型式,呼應主體建築,壯闊如彩虹般的橋身,雙弧型的橋面及多變拱肋,石板地面飾以古雅紋形,步行其上可見湖景波光粼粼,心情也隨之沉澱,以迎接進入下個階段的觀展,是一種饒富韻味的感受。 至美橋的末段是龍馬象圓形廣場,連接進入建物中庭以及右側的博物館入口大廳。穿過大廳拾階而上,立刻就能感受到巨大幾何造型量體交錯出的建築張力,而這裡也是主建物施工中最困難的一個部分,想了解其困難度,得先從博物館建築的設計說起。 建築與大自然詩意對話 故宮南院以中國水墨畫的濃墨、飛白、渲染三種技法轉換於建築設計中,主建築東翼是鄰湖聳立的虛量體「飛白館」,以灰藍色低輻射複層玻璃帷幕的設計向公眾開放,引入嘉南平原的景致於無形之間,戶外人工湖景與自然採光,大剌剌的穿透建築本體,包括園區各個角落的公共藝術,都可在此虛量體中慢慢欣賞。 院方規劃參觀者可以順著階梯上樓,慢慢感受隨高度上升而變化的景緻。博物館的辦公室,圖書館、藝品文創商店、餐廳、郵局、兒童創意中心、多功能演講廳等公共空間都在這個區域。 西翼「墨韻樓」為實量體建築,四個樓層包含了展示空間與6個典藏庫房,基於博物館專業需求,並未設計大面積窗戶,外觀上看起來則是全密閉,其實在肉眼無法看見之處,設計有89組圓筒點狀烤漆玻璃小窗,可引進自然光至展廳的參觀廊道,彷彿天象圖中星辰光照般,姚仁喜稱這項設計為「河圖洛書」,就好比中國古代傳說中上天授與的圖象與數列。 實量體是鋼筋水泥的結構,外牆鋪滿馬賽克的磁磚,在其上外掛了3萬5,861枚鑄鋁圓盤,錯落裝飾的圓盤大小一共有五種尺寸,依照特定的掛法,由內向外層層堆疊,呈現如青銅器般的沉穩堅固,遠觀可隱隱約約看出一條龍紋,遊走於浮雲之間,其鱗片閃閃發亮,隨著陽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人移景移,這種設計在北院故宮晶華餐廳的外觀也能夠看得到,是非常當代的建築設計。 南院建築像是一座精工打造的巨大雕塑品,共使用了六千多噸的鋼材,每一條使用上的鋼筋,長、寬、高皆不相同,如此才能建構出如行雲流水般起伏的博物館線條;而虛量體部分,使用了八千多片玻璃帷幕,每一片都是單獨裁切,尺寸也都不相同,為讓玻璃與鋼構完美結合,施工單位一天到晚在放樣,經常是來來回回一再調整尺寸,工程繁瑣超乎想像。 虛實聚合,工法困難 無論設計或是工程施作,再再考驗著台灣的建築團隊,而其中而最困難的部分,則是虛、實量體兩翼在南邊的交界之處,主建體的每一個細部構成都必須經過完美精算,才能夠讓這個工程人員俗稱「下巴口」的部位精準聚合。據了解,直到開幕前幾天都還在「收口」,所幸在施工單位的努力之下,總算完美竣工。 當你走上2樓接待處,感受到墨韻樓與飛白館逐漸交錯衝撞,最後在虛量體的盡頭,還特別設計了凸出的景框,框住園區風景,觀展結束後走到這裡,可以完整的俯視整座至美橋,回味剛剛所走過的整體空間序列,這與入館前漫步在至美橋上,準備接納博物館壯闊建築的感受,有著相對應的關係。 兩翼之間的中庭及斜坡引道則融入「渲染」水墨畫筆法,在這個空間裡可以左觀墨韻樓、右覽飛白館,眼前還有12生肖獸首的公共藝術展示作品。 故宮南院的觀展動線是one way的設計,進入挑高17公尺的迎賓大廳順著階梯而上會先到達4樓,而後逐一樓層往下觀展,直至離開展廳,單一動線的規劃是世界博物館近幾年的設計風潮,紐約的「所羅門.古根漢博物館」很早就採用了這種方式。 建築師姚仁喜曾經形容,遊南院就像打開一幅中國的卷軸畫,必須先緩緩舒展紙頁,從容慢遊。走進南院的展廳,真的讓人對「從容」二字有更真實的感受。 展廳堂奧,大氣從容 超乎想像的挑高以及寬敞的展櫃陳列,符合國際級水準,就以織品與佛教展廳為例,展櫃高度達7.2公尺,長形的書畫卷軸可以完全展開陳列,是故宮展示空間的新紀錄。而陶瓷展廳也興建了一個長20公尺的展櫃,為全院之最。 最特別的是,展廳的空間設計中,有餘裕擺放與展覽主題相關的裝置藝術,例如茶文化展廳展出的「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策展人依據歷史背景,設計了一個明朝文人品茶休閒之用的茶屋,觀賞茶具典藏之餘,也能感受到古人品茗時的氛圍;而「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則在展廳裡陳設了當年遣唐使往來中日之間的仿古船隻。 至於大家最關切的國寶「翠玉白菜」,院方特別為其闢出一個圓形的獨立空間「至寶廳」,觀展者可以360度欣賞,而肉形石也將在10月之後接力至南院展出,故宮人員用心策展,每個轉角都能看到驚喜。 目前故宮南院設有五個常設展廳,以及專題展廳、多媒體展廳及借展廳各一,為了南院的策展計畫,故宮在職與榮退研究員幾乎全體動員南下,結合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組成了10組策展團隊,藉由南院開館,重新檢視院內典藏,並透過國際借展及數位新媒體的策展方式,策劃出開幕十大首展,其中5個是常設展、3個特展、2個國際借展。 大故宮計畫,南北雙星 至於目前植栽稀疏的50公頃戶外園區,因採自然生態工法,需要一些時間讓植物成長,估計今年春季降雨後即會呈現一整片的盎然綠意。院方表示,未來還可看到水景花園、熱帶花園等園區,南院還利用海上絲路的概念,塑造出立體的裝置藝術地圖,藉景觀水池與燈柱之間的交錯,呈現台灣與世界連結的意象。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2010年起著手研擬「大故宮計畫」,計畫範圍包括北部博物館院區的擴建與藝文園區新建,以及「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新建,創造台灣南北文化雙亮點。 博物館是接觸文化最精髓之處,我國故宮豐富的典藏,蜚聲國際,近年來更榮獲英國倫敦《藝術報》評選為世界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之一,名列第七,是亞洲地區唯一上榜的博物館。 如今故宮南院於嘉南平原璀璨登場,壯麗開啟了文化的另一扇大門,讓世界看到我華夏民族千年歷史的高度與豐富典藏,期待這股活水能源源不絕,讓更多人觀賞到有別於北院的藝文饗宴。 故宮南院十大首展 常設展: 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 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 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 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 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特展: 絢麗多姿──院藏南亞服飾特展 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 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 國際借展: 尚青──高麗青瓷特展 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6排版用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