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從外婆家回來後(I) 陪孩子走一段回家的路─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December 19,2024從外婆家回來後(I) 陪孩子走一段回家的路
文‧鄧慧純 圖‧蔡惠婷 2013年暑假,新竹陽光國小的蔡惠婷老師和陳星儒、阮氏然(阿然)三人成行,阿然要回去看三年不見的母親,星儒要回外婆家,蔡惠婷要進行一場跨海的家庭訪問。 蔡惠婷,大家都稱呼她「小鳥老師」,教學資歷10年。個性好奇、愛冒險,朋友看到「外婆橋計畫」第一個想推薦的人就是她。 陳星儒是蔡惠婷「攜手計畫」中的學生,「攜手計畫」是教育部針對弱勢學生提供的課業輔導。星儒的媽媽來自越南,星儒曾在越南度過快樂的童年,蔡惠婷認識她時,她剛從越南外婆家回台灣,說話帶點口音,國語不太流暢,因為學習進度的關係降了兩級,年紀稍長於同班同學,但卻很樂意與同學交往。阿然也與一般新住民媽媽不同,她主動跟老師互動,關心孩子的課業,讓小鳥老師印象深刻。 老師的角色 蔡惠婷最初只是想帶3年沒回越南的阿然母女回家,完成外婆橋企畫書,通過計畫決選後,發現困難才開始:阿然的老闆和先生都不同意她們回越南。 「放棄是很容易的事」,蔡惠婷略帶惋惜地說。但小鳥老師知道阿然非常想念越南的爸媽,所以她善用老師的身分,和阿然的老闆博感情,讓他點頭同意阿然請假;阿然的先生擔心阿然一去不回,也是小鳥老師花了好大的功夫,數次登門拜訪說服阿然的先生才完成使命。 外婆橋計畫原初的用意是希望藉新住民了解母國文化之優勢,成為這趟旅程的文化大使;但從小失學的阿然,從來沒有機會離開越南同塔省,對於越南的地理、歷史也不甚熟悉,所以這一趟返家的旅途,反而是小鳥老師在行前做了許多功課,一路上介紹越南的地理與文化景觀,帶大家體驗同塔省最大的水上市場,聽阿然的阿嬤講越戰的故事,充當旅途導遊。 阿然的母親為了生計,離家到北越做小生意,小鳥老師也帶著一行人,往北越跋涉2,000公里、經過兩天兩夜,到河內找阿然的母親。小鳥老師還安排大家到下龍灣旅遊、在河內觀光。這是阿然第一次的家族旅遊,阿然的母親第一次碰到海水、 阿然的父母第一次的速食店體驗,為這趟外婆家旅程增添永遠難忘的回憶。 縱身一躍成為在地人 阿然越南的家中有一間現代化的浴室,是當初阿然結婚時新建的,但這間浴室多是外來客專用,當地人還是喜歡在門口的河裡洗浴。初到時,蔡惠婷都在這間觀光客專用的浴室盥洗,直到一日,就著昏暗的燈光發現水龍頭流出黃黃濁濁的水,還雜有小樹枝?才發現原來這間現代化浴室的水源接自家門前的那條河。後來小鳥老師也豁出去了,她跳下那黃黃的河水中,和眾人一起洗澡玩樂。從那一刻起,阿然的家人不再把她當成客人,視她為家族的一員;她放下自身的文化高度與過去舊有的文化與經驗,真正融入當地生活。 蔡惠婷還愛跟著阿然進出廚房,看著一家子,席地團團圍坐著用餐,親人的互動、情感的流露,這是阿然和星儒在台灣時欠缺的。小鳥老師還大膽的嘗試了越南人嗜吃的鴨仔蛋、老鼠肉,當地因為物資不豐富,少有機會吃肉,人們藉此補充蛋白質,淵源其來有自。飲食的這堂課,更讓蔡惠婷體會到:「文化沒有對錯,沒有高低,只是特色的不同。」 從外婆家回來後…… 回台之後,蔡惠婷發現其實生活周遭有許多漂洋過海來台灣的外籍朋友,卻常常被我們視而不見。他們離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愛,為了給家庭更好的生活。而如何讓他們感覺到台灣的溫暖,化解社會的偏見呢?小鳥老師想利用教育慢慢來消弭。 她說起一個課堂上的例子,「燦爛時光」書店的創辦人張正為宜蘭蘇澳的移工發起冬衣送暖的活動。她想著如何在課堂上引發學生關心這個議題。以大家都愛吃的「海鮮」做引子,她跟班上的學生說移工們的故事,在台灣有一群外籍的漁工,說著我們不懂的語言,工作辛苦但薪水微薄,她還播放《唱四方》節目的影片,讓孩子實際看到他們的工作環境,想像船上的生活。這時,一位小朋友舉了手,說:「老師,那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說到此,蔡惠婷一擊掌,孩子問到她的重點了。「當你勾出孩童發自內心的主動性、善意與同理心時,這個教育就成功了。」蔡惠婷說。隨後課堂上此起彼落著各式童言童語、天馬行空的想法,大家最後決定找出爸爸、阿公的外套捐給他們,小鳥老師並在聯絡本上說明緣由,請家長讓孩子親自把外套帶來,藉由實際的行動讓孩子有參與感。 收集了全班捐贈的物資並打包完成後,孩子提議在紙箱上畫畫,他們七手八腳的畫上漁船、彩虹,分別寫上印尼語、菲律賓話的「謝謝」(terima kasih、samasama),全班又錄製一段影片,以印尼語說謝謝,送給了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這個溫馨的舉動也獲得移工們的善意回應,有來有往,把暖流傳出去。 每個事件都是教育的一道光 記者問到,小孩子的語言常常是學舌自大人,卻不知其意,在學校互動時不經心的童言童語,卻可能造成新住民同學的心理傷害,老師如此處置呢?蔡惠婷轉述了教學前輩的一句話:「每個事件都是教育的一道光」。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意義的,不論好或壞,讓教學者有機會去探究根源,便是一個教育的起點。 老師必須細膩地釐清孩子一句不經意發言背後的動機,帶領孩子知道自己的偏見,從中學習,澄清價值,藉此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學習恰當合宜的說話態度,這是蔡惠婷重視的教育過程。 小鳥老師還提到,星儒剛回台灣時,中文還不太輪轉,她的老師會放慢說話速度並藉由肢體動作幫助星儒理解,同學們看到老師的作法,自然而然的也會學習老師的應對方式。「歧視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被教來的,自然也能用教育來修正。」 陪孩子走一段回家的路 從外婆家回來之後,蔡惠婷受邀在TEDxYouth@Taipei演講,她站上了那個舞台,說著這趟旅行的故事,她許願成為說故事的人,讓更多人知道她的經歷,期望能抹平更多的歧視與偏見。 蔡惠婷還建議,老師能陪新住民小孩走一段回家的路,藉著一對一的對話,感受學生每日上學經過的路途,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才能更深刻體驗學生的境況,而能為其多付出一分關心。 學一句東南亞的語言,就能夠建立起交流互動,一丁點「善」的起心動念,看見他們的需要,就能建立起人跟人之間的連結。蔡惠婷看見孩子心中善意的漣漪慢慢擴大了,在他們的心中已埋下多元文化的種子,而它將慢慢發芽,產生改變的力量,將台灣變成一個更好的社會。 阿然家在越南的水鄉同塔省,門口真的有一條河, 搭著船就能到外婆家。 蔡惠婷登上TEDxYouth@Taipei的舞台, 述說外婆橋的故事。 蔡惠婷說,老師的生命經驗就是最好的教材,當你 滋養自己、豐富自己的時候,教材不只限於課本,服裝、 經歷、豐富的生命故事隨時能跟小朋友分享。(金宏澔攝) 出發前,蔡惠婷把阿然母子的照片沖洗出來,帶到越南給外公看,一家子圍在阿公的吊床旁看照片,這是阿然家久違的天倫之樂。 「甚麼時候再回來?」是這段旅程中星儒的外公、 外婆最想問卻問不出口的話。 蔡惠婷猶豫了好幾天,終於跳下阿然家門口的河,跟著當地人一起洗澡、玩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