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創刊日期:2005-05-26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1,020
官網: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光華電子報報
台灣光華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8-12-26 05:00:00 / 報主:台灣光華雜誌
[公益聯播]三重青少年基地-禮盒義賣
本期目錄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文‧鄧慧純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外型像是來自外星球的太空船,但設計概念卻是從高雄當地根鬚盤錯的老榕樹群得到靈感,「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不僅外觀很前衛,營運團隊要做的事情也很搖滾,要在素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南台灣種出表演藝術的花朵,要站在台灣的南端向國際發聲。



從籌劃、興建再到開館,經過15年漫長的等待,今(2018)年10月15日,衛武營國際藝術文化中心(簡稱「衛武營」)開幕了。

開幕音樂會上,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指揮的手勢就定位,片刻的寧靜像把籌備期的紛紛擾擾歸零,第一個音符揚起,正式開始。

向國際發聲

「其實對我們來講,這真的是所謂歷史上的一天。……這之前所有的準備,大家的通力合作,最重要的都是在向國際發聲。」簡文彬說。

1967年出生的簡文彬,22歲出國深造,30歲那年他受聘為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44歲獲聘為終身駐院指揮,是極少數在世界古典音樂世界裡,指揮歐洲頂級樂手的台灣人。47歲那年他辭去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終身職,落腳在曾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高雄,成為衛武營國際藝術文化中心總監,「我之所以決定要回來,其實就是這個動力(在台灣向國際發聲),過去二十多年在國外看到台灣的處境,讓你希望可以回來為台灣做一點事情。」

衛武營開幕的新聞在歐洲擴散,迄今已有七十多篇外媒報導,英國《衛報》更以「史詩級鉅獻」為題,稱讚衛武營是地表最強藝術表演館。

不只是開幕時的曝光,衛武營的國際共製節目《驚園》與《杜蘭朵》,早在2015年即進行世界首演,《驚園》的靈感來自明代湯顯祖膾炙人口的崑曲名作《牡丹亭》,是由衛武營、美國林肯中心、美國斯波萊多藝術節(Spoleto Festival USA),與新加坡藝術節跨國委託、共同製作的獨幕歌劇,簡文彬在其中擔任指揮。台德共製的《杜蘭朵》則是簡文彬口中所說「不小心的成功案例」,這齣歌劇的幕後製作團隊,從導演黎煥雄、服裝設計賴宣吾、舞台設計梁若珊到影像設計王俊傑,皆不折不扣地來自台灣。這樣的機會不知道何時才會再發生,但「真的希望在歐洲傳統的歌劇、舞台劇的產業裡,我們有發揮的地方。」簡文彬說。

創作南台灣的表演藝術生態

大學畢業後出國深造,旅歐近30年,簡文彬迄今待在國外的時間比在台灣還久,之前常聽外界形容高雄是文化沙漠,這些名詞對他來說是個「傳說」,他還未親身經歷。但身為一位場館的經營者,簡文彬說:「我們必須要接受市場的樣態,然後『看看我們可以做什麼』。」

笑稱自己不會認枕頭,適應力很強的簡文彬,開始在衛武營揮動他的指揮棒。「我們為什麼不能發展屬於高雄的表演藝術風格呢?」他自己提問。

面對市場的開發,簡文彬認為先讓大家走進來,直接去感受,是現階段重要的事。他把在高雄藝文市場的耕耘也稱為「創作」,不管是文化沙漠也好,藝文邊陲也罷,他認為高雄就是高雄,高雄不是台北,也不需要是台北,發展專屬南台灣的藝文風格才是該當的。

而談到場館營運,「創造出一種欣賞藝文的生活型態,看到大家絡繹不絕到衛武營來,充分地利用衛武營的空間,這對我來說才是重要的。」為此,在籌備開館的過程中,簡文彬與夥伴們溝通,所有在表演館場中習以為常的規矩都被提出來討論,包括如何引導觀眾、接待、服裝、用語等等細節。藝術欣賞這件事應該不是一個四四方方、要立正站好的事情,不希望以台北怎麼做,所以高雄便如何來結案,他開玩笑著以高雄人騎車習慣「直接左轉」為例,面對高雄的觀眾自然不需要特意的咬文嚼字,服務的對象不同,服務的方式自然也需要調整,舉凡這些細節都需要再一次被提出,然後決定一種跟此地真正契合的方式。「對我來說,並不是在拚績效,它是一個大的創作,創作一個以高雄為中心的南台灣表演藝術生態。」簡文彬強調。

眾人的藝術中心

2015年,簡文彬喊出「眾人的藝術中心」的口號來定位衛武營。

這與打造衛武營建築的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的設計理念相呼應,她從在地的榕樹群得到靈感,設計的單一平面大波浪屋頂形同榕樹群樹冠相連的樣態,根鬚盤錯形成的樹洞,成了屋頂下的通路與休憩空間;透過天井射下的光線,形似陽光透過樹梢撒下的氛圍;因為風洞效應,樹冠下的廣場不時涼風習習;場館的平面坡道與衛武營都會公園的步道相連,自然而然地邀請民眾進入到榕樹廣場,共享這半戶外空間的舒適愜意。

流線曲面的屋頂下,室內空間則涵括了兩廳兩院──音樂廳、表演廳、歌劇院、戲劇院。

全台灣唯一採葡萄園式設計的音樂廳,讓聽眾形同圍觀著演出者,柏林愛樂音樂廳、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廳、東京三得利音樂廳、巴黎愛樂音樂廳等都採類似設計。廳內設置擁有9,085支發音管的管風琴,是亞洲最大規格的管風琴。

表演廳作為室內樂及獨奏會的演出場地,環繞空間的反音板、吸音簾、菱格牆面等設計,只為營造最佳的聲學效果。

要等到12月雲門舞集45周年「林懷民舞作精選」才正式曝光的歌劇院,是全台最大的劇場,廳內以台灣紅為主色,馬蹄形的席次安排,最多可容納2,260席。

戲劇院以台夫特藍為主色,舞台可視需求調整為單面鏡框式舞台及突出式的三面舞台,後者拉近觀眾與演出者的距離,觀眾能近距離感受表演者的喜怒哀樂,深刻體會戲劇張力。

國際級的規格,南台灣同樣也值得享受世界級的表演場地;但另一方面,簡文彬並不希望藝術就此被高高拱起,「我希望這邊會變成大家會喜歡來的『地方』,而不是一個『殿堂』。」因此,他們在榕樹廣場舉辦「衛武營樹洞」計畫,邀請民眾一起來做瑜珈、盪鞦韆;也曾舉辦「樹洞窺電影」,讓民眾悠哉地躺在榕樹廣場下,欣賞投放在鋼板曲面牆上的電影。而且衛武營沒有大門,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平面空間,民眾可從四面八方接近,歡迎用各種方式親近衛武營。

每年舉辦的「衛武營藝術季」,國際論壇第一場一定是公民論壇,邀請各行各業來討論思考衛武營與自身的關係,試圖勾勒衛武營發展的服務,如何與外界連結?

踱步在場館中的時光迴廊,細讀衛武營的歷史,才知曉這廣域的空間從清領至日治時期就是軍事要地,戰後轉為新訓中心,1979年軍方釋出,1992年由曾貴海醫師等民間力量推動衛武營公園化,開始十餘年的南方綠色革命運動。2003年政府通過「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計畫,在都會公園內保留10公頃為作藝術中心用地,至2018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落成。這歷程一如總統蔡英文在啟用典禮致詞所言,代表台灣在空間解嚴與文化平權的努力。

Let’s party

衛武營開幕季足足兩個半月,節目是匯集過去三年多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的成果報告。

從2015年開始,衛武營利用下半年舉辦「童樂節」、「藝術祭」,與高雄市政府在上半年舉辦的春天藝術節接力,高雄的藝文人口慢慢地被滋養出來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推動的「衛武營馬戲平台」與「台灣舞蹈平台」。一年一度的馬戲平台是馬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同時也向社會大眾介紹以人為主「新馬戲」,讓民眾有機會親近這項平民藝術。台灣舞蹈平台也與歐陸年輕編舞家網絡平台Aerowaves締結合作關係,成為亞洲首個與其建立正式夥伴關係的組織。衛武營也成為今年年中由亞洲各國舞蹈專業人士所發起的「AND +」創始夥伴,集結亞洲舞蹈新能量,平台的創設就是要連結國際,讓台灣被國際看見。

啟用典禮「揭幕──璀璨閃耀」開幕音樂會上的曲目,特別挑選出身高雄鳳山、國內大師級作曲家蕭泰然的《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以及同樣出身高雄的作曲家黃思瑜的《客家薪傳》和台灣青年作曲家王乙聿的《簧》,濃濃的在地味,同時向高雄這個偉大的港口城市致意。

夜間在戶外劇場舉行的《眾人的派對》,則是由德國藝術創意團隊phase7,與國內外百名表演藝術團隊如蒂摩爾古薪舞集X地磨兒部落、丞舞製作、Corby Welch、莊金梅、吉姆 Jimix、十鼓擊樂團等共同演出,展現表演藝術的多元面貌。

若用一種音樂類型來形容衛武營,簡文彬毫不猶疑地說:「當然就是交響樂囉!」各種樂器在樂章中都有自己的位置,一如衛武營的舞台是為各式各樣的人而存在,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他的位置。

「衛武營這麼大,真的要靠大家一起去撐起來,而作為眾人的藝術中心,另一層意義就是大家要一起成長。」簡文彬堅定地說。

(本文摘自台灣光華雜誌2018年12月號)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衛武營擁有國際級表演場地,圖為以「台灣紅」為基色的歌劇院。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台灣舞蹈平台」的建置,帶起台灣與世界舞者的對話。圖為印尼編舞家里安多的作品《方寸之間》。(Wannes Cré攝)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國際共製,結合崑曲、視覺藝術的獨幕歌劇《驚園》, 2015年在國外首演後,將回到衛武營開幕季與國人見面。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夜間的衛武營像極了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充滿未來感,與白天的樣貌截然不同。(林格立攝)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隨處可見的流線造型是衛武營的一大 亮點。(林格立攝)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旅歐多年的簡文彬回到台灣,把衛武營當作他另一個新的創作。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衛武營沒有大門,是對所有人開放的空間,歡迎來衛武營盪鞦韆、看電影,用各種方式親近它。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從屋頂天井射下的光線,形似陽光透過 樹梢撒下的氛圍。(林格立攝)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衛武營要站在台灣的南端向國際發聲。(林格立攝)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衛武營提供)

 

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

衛武營曾舉辦「樹洞窺電影」,讓民眾悠哉地躺在榕樹廣場下,欣賞投放在鋼板曲面牆上的電影。



 

  1. 30歲那年他受聘為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44歲獲聘為德國萊茵歌劇院終身駐院指揮,是極少數在世界古典音樂世界裡,指揮歐洲頂級樂手的台灣人。
    At the age of just 30 he was designated resident conductor of the Deutsche Oper am Rhein (“German Opera on the Rhine”) —one of the first Taiwanese to conduct a top-flight European orchestra. 
  • top-flight 頂級的、最優秀的
    Robert is one of our top-flight translators.

  1. 面對市場的開發,簡文彬認為先讓大家走進來,直接去感受,是現階段重要的事。
    As regards market development, Chien believes that at this stage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draw the public in to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venue.

    ◎   as regards 關於…
    As regards the progress of work, things haven’t looked up for a long time. 

推薦訂閱
如何分辨換季過敏跟感冒?@【姑嫂玩健康報】
素食電子報第一二O期──【冬瓜凍冬瓜】@【素食聰明吃】
轉寄『既國際又在地 長出來的衛武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