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賞詩人楊牧─台灣光華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y 23,2025
聆賞詩人楊牧 文‧ 圖‧ 台灣光華電子報 台灣光華雜誌以雙語報導台灣鄉土情懷,掌握台灣也放眼國際。包括資訊新知、藝術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休閒旅遊等,清新的編排,寫實的報導,抒解生活的壓力,增加自我進修的實力,隨書看台灣,是國際友人瞭解台灣的最新資訊,是外籍人士瞭解台灣的主要刊物。 聆賞楊牧詩的英文翻譯 出生花蓮的詩人,本名王靖獻。中學時代起以葉珊為筆名發表作品,1972年後改用楊牧,先後出版詩、散文專著超過50種。他的作品陸續翻譯成英文、德文、法文、荷蘭文、瑞典文等多種語言,在國際間成為觀察台灣文學的重要指標之一。 《台灣光華雜誌》2023年推出了詩人楊牧花蓮文學走讀的專題:https://is.gd/Ee9Sbn,希望讀者帶著楊牧的詩,走讀花蓮,文中援引楊牧的詩,介紹一系列與詩文有關的景點。 東華大學楊牧書房執行長許又方解讀,詩是歧異性很高的文字,楊牧的詩又是解讀難度高、隱諱、象徵性強的詩。此篇文章的英文版,《光華》特別商請旅居英國,曾在劍橋大學以攻讀詩人華滋華斯(William Wordsworth)詩作的譯者Brandon Yen進行翻譯。Brandon Yen不只將楊牧老師的詩翻譯得信達雅,辭句中可見其悠遠況味,在此推薦給喜歡文學、耕讀翻譯的讀者。 In the Footsteps of Yang Mu—A Literary Tour of Hualien:https://is.gd/tqOOAV 迎向大海,聽你說 未及解識的記憶髣髴。 楊牧〈七星潭〉(1996) I turn my face to the sea, hearing you talk Of unexplained phantasms of memory. —Yang Mu, “Qixingtan” (1996) phantasm 幻像;幻景;幽靈 Phantasms are illusions that look like transparent versions of the caster. 楊牧所創造出的「楊牧現象」,讓很多創作者會覺得楊牧是一個很難跨越的標竿,就像艾略特之於英美文學一樣 Just as T.S. Eliot remains a towering figure in English-language literature, many writers today feel humbled by the “Yang Mu phenomenon.” towering 高聳的;傑出的,卓越的His towering craftsmanship was more than deep feeling and agile fingers. 閱讀光華,不斷電!自由‧快速‧輕閱讀 光華網站已全面改為雲端閱讀版,適用各式數位載具,精彩內容隨時取讀,方便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