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石岡人電子報
報主:台中縣石岡鄉石岡人家園再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5-22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3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石岡人電子報報
石岡人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石岡人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08-09 16:00:00 / 報主:石岡人協會
[公益聯播]鸚鵡螺小房子 社區參與工作坊
石岡人電子報
石岡人協會辨理社區林業計畫之歷年成果。
社區林業五年了~回顧與展望

文/黃國倫
 
台灣自禁伐天然林後,林務局的工作重心從過去林業生產逐漸轉變為保林、育林,然而歷經漫長的伐木背景,多數民眾對於林務局角色的轉換仍保有疑問;民國91年起,林務局推動的「社區林業」導入環境共管概念,開啟林務單位與社區之間新的溝通、合作的管道,也展現其在改變林業政策後之成果。
 
石岡人協會從早期協助石岡921災區重建、客庄資源普查、土牛客家文化館軟體設計,到近年推廣深度旅遊、文史考察、生態調查…等工作,看似同時進行多面向工作,但實際情形卻是因各部會資源縮減所導致;而相較於用一本厚厚的計畫書來換取不符實支比例的經費,林務局推行的社區林業,對於中小型的社區團體來說,是可以很自主、很完整呈現計畫主題,並實質發揮計畫效益的。
 
97年本會首度踏入社區林業領域,以石岡區的伯公老樹為主題,帶著一群石岡國小學童到金星、龍星兩里「探險」,老實說小朋友在探險的過程,「玩」的成份多過於「學習」,但很值得,因為我們給了小朋友接觸書本外新事物的機會,也許現已是高中生的他們,會特別懷念那年暑假探尋金龍伯公的回憶吧。
 
借重郭可遇理事長對「蛙類」的研究,蛙類議題也就順勢被帶進98年社區林業中,由於環境汙染、棲地減少,今日要看到青蛙可以說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但今年的學員多數都是阿公、阿嬤級的,您說他們誰沒看過青蛙?但時代的差異,蛙類接觸方式是不同的,例如「釣青蛙」在他們的年代是習以為常,換做今日,除有生態保育的約束之外,也很難找到相同的環境與蛙況吧;我們聆聽一群經歷過蛙類興衰的學員分享跨時空青蛙故事,而到我們這代,是不是該把人與生態、與環境的連結再找回來了。
 
「我們已經五、六十歲,才真正認識青蛙,太慢了,應該推廣到學校」學員的一句話,讓我們重回第一年與國小合作的模式,99年社區林業推出向下扎根的小蛙人培訓營,為國小的學童設計一系列的蛙類觀察活動,也接受東勢林管處建議,加入無痕山林、生物多樣、環境變遷…等課程,讓學童能多面向接觸生態保育知識,達到藉賞蛙活動引發學童自主性觀察生態與環境之目的。
 
100年度社區林業在東勢林管處青睞下進入到進階型計畫,並從蛙類議題進一步推展至石岡區電火圳與八寶圳周邊區域的旅遊動線規劃,整合原有之電火圳生態步道、土牛客家文化館、南眉聚落、八仙山林鐵…等資源,使兩圳步道系統邁向實體化。
 
其實過去對兩圳地區進行資源調查的團隊不少,可惜這些資料多半未透明化,因此101年社區林業工作重點,為建立兩圳步道資源之分享平台,並試著將地方生態達人與4年來我們所培訓的生態種子帶進兩圳導覽員行列,名稱「石岡後花園~兩圳步道導覽員培訓暨旅遊推廣計畫」,計畫目的除推廣石岡區兩圳旅遊外,最終還是回歸到地方之生態環境保護與提升生活品質的起點上,也是命名為石岡後花園的意涵。
 
社區林業五年了,今年我們通過申請進入第二階段的門檻,表示在林務系統上,我們有機會爭取到更多的資源,然而,這個消息對我們來說喜憂參半,意表石岡中期、長期的社區林業工作的就落在我們身上,再深感重任之時,我們還是希望藉由鄉親的參與,集結更多石岡發光發熱的能量,也讓「林業走出去、社區走進來」的標語真正落實在未來社區林業計畫之中。

石岡人故事─社寮角鑽研發明的奇人~曾錦忠先生

「發明不僅是興趣,也是一種事業。」這些年來,他還是堅持將腦海中的構想化為行動,勇於嘗試,這種努力實現夢想的精神,令人佩服! 

文/攝影 管雅菁

石岡萬興里藏著一個喜愛發明的奇人-曾錦忠先生,他是本會榮譽理事長郭可遇的國小同學,國小畢業後就沒有升學的他,當兵退伍後,就在外地打拼工作,一直到60歲才退休,921地震,社寮角的老家倒掉只剩公廳,於是在一旁蓋起鐵皮屋,在前幾年才搬回來居住,平時以發明為主業,養鴨為副業。

當初會想到發明是有感於在工作時,使用工具上常常覺得很不便利,不好用,市面上又買不到適合的工具,因此,從民國60年左右開始就開始不斷地在研發各式各樣的器具,不好用的東西,就自己改良,其中,發明了一項「可變方向老虎鉗」這項發明在民國63年得到了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的專利,這項發明還曾刊登在中國經濟通訊社「The Economic News Overseas Weekly」英文版的周刊上,後來,這項專利已賣給他人,可惜,買主並未量產這項產品。

剪螺尾的機器,是受到朋友的委託,請他幫忙想看看,是否可以設計一個不要剪田螺尾剪到手軟的工具,於是,曾錦忠先生設計了一個可以放置螺的孔,並且還有分尺寸大小孔,這樣一來就能夠很便利的處理田螺了。

 最近曾錦忠先生正在設計一台「布蓬車」,是一台適合老人家的代步工具,以發電機、電池及帆布組合而成,構想是來自於電動車若沒電又拉不動,這種車以輕巧為主,大小適合鄉間小路行駛,可以搭載乘客兩名,車子速度不快,也不必擔心若撞到東西修理費會很貴。

 看似一台簡單的工具機,從發想到實現完成成品,卻是需要經過很多道手續,先得在木板上劃出形狀,再送到鑄鐵工廠壓模,再組裝零件,焊接成形…瑣碎細節的工作很多,這一段艱辛的發明之路,連家人也不是很支持,曾錦忠先生說:「發明不僅是興趣,也是一種事業。」這些年來,他還是堅持將腦海中的構想化為行動,勇於嘗試,這種努力實現夢想的精神,令人佩服!

推薦訂閱
102年8月-台北LD(抱)報@【台北市學習障礙者家長協會電子報】
當鳴蟲與客庄相遇,土牛國小「導覽小尖兵培訓計畫」@【石岡人電子報】
本期目錄
社區林業五年了~回顧與展望
石岡人故事─社寮角鑽研發明的奇人~曾錦忠先生
轉寄『社區林業五年了~回顧與展望』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