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客語傳承─石岡人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ne 13,2013淺談客語傳承
文/陳平
語言是文化傳遞的主要工具,但它還不僅是具有溝通的功能而已,它更是一種人們思維及生活方式的表現。各種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及特色可以從它各自不同的語言中表現出來,所以,語言除了是文化傳遞的載具之外,本身也是一種活的文化。世界各國大都有境內各種不同族群的在地話也就是地方母語。在家庭、親友、家鄉使用在地母語,會有特別親切的歸屬感,而在大的區域如國家,因有其他地方母語的人,所以就要使用共同的語言來溝通,這共同的語言就叫做共同的母語(在台灣叫做國語)。
多元文化、多元母語的社會可以使整個社會更多彩多姿,就如同世界萬物形形色色五彩繽紛,這個世界才不會單調乏味。各族群的母語能展現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各族群可以有學習彼此的優點,尊重彼此的文化,整個社會更能欣欣向榮。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有多元的母語,但由於大環境的原因,年輕人懂母語的越來越少。日前新聞報導有位在台灣的美國人丹布隆,因有感懂閩南語的年青人太少了,他於是特地自創一首閩南語發音的歌謠,歌名叫「魯力」,在路上邀路人唱,並且用錄音機錄音。他說要錄上一萬人次的歌聲以示喚醒台灣人重視母語。看了這則新聞,很感慨,一個外國人尚且如此雞婆的推動台灣的母語,而我們自己呢?客語是比閩南語更弱勢的母語,而且弱勢很多,再不努力挽救,就要走到盡頭了。「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是客家人老祖先智慧的遠見,因為,如果語言失去了,那麼這個文化最後也會跟著消失。
政府在這十年間做了不少挽救客語的措施,例如:實施國中小的母語課教學、舉辦客語認證考試、「客語薪傳師計畫免費傳授民眾客語」。本人由於有機會參與這些活動,覺得客語要傳承,很重要的一件事是營造一個在平時生活中使用客語的環境。因為,語言是活的,假如平時不使用就會忘了。英語就是一個例子,學生每週在課堂上四、五節課,但即使大學畢業了,能說英語的並不多,什麼原因呢?我想主要原因是缺少使用英語的環境。筆者在此提出一些淺見,以表達個人對客語的復育、傳承的關懷之意。一、鼓勵在家庭中使用客家語。二、公務機關、學校帶頭多使用客語。三、民眾交談的時候,一開口就用客語,如果對方聽不懂客語才改用其他語言溝通。四、教育民眾以說在地母語為榮,例如:利用學校教學、里民集會、各類社團活動宣導、在公共場所、校園設立標語等措施,鼓勵說在地話。五、客委會客語認證考試的拼音部分,目前只採認客語併音系統,建議同時採認注意符號拼音,因為注音符號國人熟悉,有利學習,而客語拼音是外文拼音,較適合外國人士。
總之,文化要有語言存在,否則這個文化就名存實亡了,而語言要實際使用才能存活,是以,請大家告訴大家要常說我們在地的母語「大埔腔客語」。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