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南智庫電子報
報主: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
創刊日期:2015-04-08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87
官網:
http://163.26.52.242/~tainan/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南智庫電子報報
台南智庫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南智庫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6-07-21 16:00:00 / 報主: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
臺南公民智庫 粉絲頁

臺南公民智庫 粉絲頁

臺南公民智庫網站

臺南公民智庫網站

教與學活動報

教與學活動報

台南社大學籍系統

台南社大學籍系統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關於米街
在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時,米街已出現在《續修臺灣縣志》的城池圖中。米街約略為現在的新美街中介於成功路到民族路之間的部分,網南接抽籤巷,往北接水仔尾過德慶溪,往大銃街通往小北門出城,是清領時期最重要的南北要道,通往關帝港,因此商業貿易活動繁盛,因當時聚集了眾多的米糧商號而得名,故稱米街,附近亦有開設許多紙莊、紙行,印置民俗版畫等物。清朝時期,臺灣唯一一對「父子進士」施瓊芳與施士洁,亦出身米街。

 

隨著歷史變遷,米街的商業活動逐漸演變為以春聯、煙火、宗教紙藝為主的批發行業,更因民族路夜市的發展而更顯熱鬧繁榮。當時的米街為因應批發採購的商人留宿,短短的數百公尺街道竟聚集了十二家的旅社,盛況可見一般。
然而近三十年來,米街也因民族路夜市的消失而沒落,商家陸續歇業,昔日光景不再,米街繁華落盡,過往風華僅存於老臺南人的記憶裡,米街就這樣在熱鬧的赤崁樓旁,消沉了好些時日。

米街人文協會的成立
米街上的商家,早期大都因商致富,住宅老舊便翻新,以致缺少了老屋特有的風華韻味,但又不似城市新興建築的制式;舊有居民搬離街區後,留下的空屋跟空地,也未做安排,靜置於米街中。

然而,仍有多家歷史老店與米街一同共存,如王泉盈紙莊、米街金香紙店、新協益紙行,販售宗教儀式所需要的各類紙用品,或是印置民俗版畫;舊來發餅鋪,更是現今臺南府城中少數依循古法製作傳統糕餅的老店;隆興亞鉛店,堅持手工打造舊時光的日常;見證傳統石雕在臺灣的興衰,石雕薪傳獎大師 施弘毅及其遺孀 林錦綘女士,也在米街駐足四十餘年,這些商家的努力都與文化古都臺南息息相關。

一切的轉變都從2015年開始,新進店家的進駐到團隊的成立,為米街注入新活力,臺南市政府也於今年重新評估,將米街納入歷史街區規劃藍圖,給予發展協助,米街風華即將復興。幾次討論會議之後,於2016年5月由米街的新進店家及居民自發性共同組成「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人文協會成立前後到目前為止做了什麼?

自2015年11月起,團隊在自籌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仍著手進行了一系列的米街推廣與改善計畫,所幸後來獲得社區店家居民的支持,一同為了「新米街」而努力。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一、米街遊市集-吃米不知米街
發想自俗語「吃米不知米價」,對比昔日米街繁華的盛況,米街在臺南歷史街道上的重要性,不可被漠視,故取其諧音「吃米不知米街」。
首次市集於2015年12月26日舉辦,除攤位招商進駐外,透過拜訪米街指定店家,進行闖關活動,換取福袋,引導參與活動的群眾認識新舊店家,是這次市集的主軸。

第二次於年節初三、初四舉辦,增設「講古活動」,參與民眾,手拿著香腸,坐在矮凳上,細聽米街的今昔,以及附近廟宇的種種。短暫舉行的講古活動,反應超乎預期,替後來的「小場漫步」埋下了種子。
此外,過年市集適逢地震,團隊也與政大書城合作,進行書本義賣,募款所得金額全數捐獻至維冠救災專戶。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市集主要Logo 與 網頁橫幅設計/繪製:團隊成員 翁伯煒)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首次市集結束,團隊與當地店家居民合影。)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年節市集,與政大書城合作 義賣捐款助維冠。)

二、社區開會及討論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活動舉辦前,藉由不斷地開會討論,與米街居民溝通,取得最大共識,以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為最大期許;活動結束後,細細審視該次活動的缺失,做為下一次活動的借鏡。為米街復興盡一分力的,不僅僅只是團隊成員,當地居民的認同及參與更是最為重要的。
再來,積極參與其他相關社區活動,汲取社區經驗,去蕪存菁,選擇適合米街獨有的發展方式。

三、閒置空間-整治與活化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1. 整治
團隊活化米街不遺餘力,外界對於米街的關注也逐漸增加,在閒置空間的改善方面,也起了很大的幫助,社區閒置空間除了帶來治安隱憂外,更是登革熱病媒蚊的溫床。在 臺南市中西區區公所的主導下,結合米街居民的力量,在今106年5月10日,著手整理米街的幾處荒廢空地與建築,將其作為社區發展之用,過程中,也凝聚了街道共識。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整理前的米街閒置空間。)    

(中西區區公所人員與居民共同整理空地。)

2. 活化
原本雜草叢生,荒廢好些時日的空地,轉變成在巷弄內自成一格天地的米街廣場。在中西區區公所的大力幫助下,第一個活化計畫-由骨董碳精棒放映機播放的老電影-哀怨赤崁樓,在這條老米街裡,搭配夜晚星光,著實吸引了不少民眾共襄盛舉。復古的氛圍,用全新的面貌去展現,也是我們團隊的精神,舊社區裡結合新元素,整體街區乃至城市都可以被活化。前述所提及之影片紀錄,也將有適合的舞台,在米街土地上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膠捲電影播放當天上午的記者會。)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骨董碳精棒放映機正在播放老電影。)

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
(膠捲電影:哀怨赤崁樓,熱映中。)

推薦訂閱
慶祝第四期電子報圓滿完成享回饋@【網頁研習室【網頁製作系列報導】】
轉寄『認識臺南市米街人文協會』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