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台南城市發展的盲段:台南舊漁市場的留與拆─台南智庫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y 23,2017NO13台南城市發展的盲段:台南舊漁市場的留與拆
文/黃建龍 台南公民智庫執行長
位於運河邊的舊台南漁市場,因為市府進行拆除屋頂桁架,引發民眾及各方團體的強烈抗議,後來在市長宣布下緊急停工,暫時避免了一場即刻點燃的文化資產保存大戰,但是這一棟八十年歷史的日治時期所興建的漁市場,到底為何會面臨被拆除的窘境?它的未來可有其他選擇?智庫透過本文試著進行簡要的評析。
無可替代的在地發展歷史
根據2014年11月4日的報載 指出,台南市政府都發局吳欣修局長表示「運河星鑽區並無歷史文化資源」,真的是如此嗎?顯見在「中國城拆除、海安路景觀改造的府城新軸帶計畫」定案前,對於區域內的歷史文化資源似乎過於輕忽了,導致於今日烽火四起的抗議事件,是幸也是不幸,保存爭議在尚未執行前爆發,給了市府重新檢視該區域計劃的絕佳機會。
從地方發展的歷史來看舊漁市場,可以清楚的窺見它與地理紋理及經濟運輸發展的關係。漁市場是在1936年完工啟用,而台南運河是在1926年就完工啟用,作為替代舊運河的運輸功能之用,在政治經濟上,原來的舊運河(現民權路四段)連結五條港,形成台南城西偏北的水仙宮一帶的繁榮市街,而河道航行的主要控制者是三郊,一個由台南貿易商所組合成的資本家組合,相對1922年由日本政府主導開闢的新運河,除了表面上的都市更新,替代舊有淤積的舊運河等事由外,在政治經濟上有另一層競合關係。
新運河的落成,改變了都市中心軸線,由漢人為主的五條港區域轉變成以日人投資為主體的末廣町,河道運輸的控制者不再是郊商,當然這與課稅、預防走私均有關係,由此來看漁市場的出現,角色就非常清楚,這個與日本最大漁市場「築地」 同歲數的台南漁市場的誕生,成為台南人的廚房,擔負起供應台南地區生鮮漁貨的主要拍賣窗口,連帶著發展出附近冷凍倉儲、運輸等產業,著名的台南黨外運動政治人物蔡介雄當年即是在這裡從事漁業冷凍出身的。
從地理紋理的相對位置來看,漁市場的所在位置在運河盲段的南側,而北側則是台南運河海關(現為市定古蹟),盲段本身則是泊船的所在,因此這三者的存在構成了完整的歷史鏈,缺一不可:北側管控漁船的進出,盲段停泊船隻,而南岸拍賣漁獲。
台南運河海關列為市定古蹟,而進行中的中國城拆除象徵了運河盲段的再現,何能獨缺漁市場的存在呢?這說明了漁市場保存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缺錢!重北輕南城市發展的窘境
2013年公布的「中國城暨運河星鑽細部計畫」,將原星鑽計畫與中國城計畫合併,並以區段徵收的方式辦理,區段徵收的面積達11.23公頃,完成徵收後可提供6.3公頃特定專用區、0.23公頃商業區與4.93公頃公共設施用地(包括公園、廣場兼停車場、廣場與道路等公用空間),透過區段徵收辦理籌措「中國城拆除、海安路景觀改造的府城新軸帶計畫」的預算。
這種以開發土地籌資進行建設的手法,是目前全台灣政府缺錢但又必須建設開發所常用的方式之一,中國城廣場地區地景改造工程面積約5.46公頃包括現今中國城商場、中正路及海安路地區,光此一工程預估費用就要新台幣2億1000萬元,加上星鑽計畫,運河周邊等預算規模恐怕堪稱台南版的亞洲新灣區。經費的來源壓力,間接的讓河景前第一排位置的舊漁市場商業用地成為籌資的金雞母,自然吸引各方投資客的注目。
回頭綜觀全台灣各地方一般統籌分配預算的窘境,台北輕易就可以獲得中央的青睞,以2016年的比例來看台北市分到396.48億元最多,比人口及面積更大的新北市、高雄市及台中市分別多出105億、116億及154億元;而且台北市平均每人分配統籌稅款約1.46萬元,是新北市等縣市的兩倍以上,台南市僅有187.67億元,不難想像台南市政府面對財政的窘境,又要大刀闊斧的施展計畫的心情。
長期重北輕南的思維在財政分配上表露無遺,但是販賣土地作為籌措資金的手段真的是唯一且正確的路嗎?端看荷蘭政府從1924年之後就再也沒有賣過任何一塊的公有土地,而德國甚至是大量將閒置的私有地買回,台灣卻是反其道爾行,公有土地大量私有化,直接成為台灣房地產狂飆的幫兇之一,同時也讓未來的政府在公共設施的建設上更為抓襟見肘,這種現實與未來兩難的局面正考驗著台灣的政治人物。
從這個財政籌措的角度來檢視舊漁市場這塊0.23公頃的彈丸黃金之地,不難理解市政府所面臨的窘境與難處,但是否只有空地蓋大樓才是發展一途?
期待未來的不同發展
作為文化資產不等於不能現代化,沒有開發價值,之前智庫的文章 舉了一個現況與台南市舊漁會非常類似的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塔卡德麗娜市場(Mercat de Santa Caterina)保留舊牆面,新舊疊合兼具開發與歷史保存的案例,或者在經營上成為觀光市場的馬德里(Madrid)的聖米歇爾觀光市場(Mercado de San Migue),也就是在保存的狀況下轉型為符合當地觀光產業特色的金雞母,以舊漁市場面對運河及中國城拆除後做為公共開放空間後可預知的觀光效益來看,都是極為可行的方案。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塔卡德麗娜市場(Mercat de Santa Caterina)新舊疊合。
傳統的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大多是非黑即白的選擇,不是保留成為古蹟就是全拆,但真的只能如此嗎?端看台南市政府自己手上的案例,林百貨就是最佳的案例之一,列級古蹟一樣可以賦予一定強度的再發展,如果不走文化資產法可有其他途徑可循呢?
都市計畫的介入就是最簡單的方式之一,依據不同的保存強度,文化景觀的需求訂定不同的都市計劃的開發規範,例如建築線的指定、使用的現況的限制等,這些都是現行可用的工具與手法。保存與開發一點都不衝突,只是要與不要的一念之間。以文化作為城市定位的台南,面對文化資產的態度自然要比其他城市標準更高,這不應該只是文化局的事情,期待都發局、地政局勇敢地站出來,文化資產是全民的資產,舊漁市場不應該是拆不拆的議題,而是如何保存的討論才是。
台南公民智庫正積極推動「歷史城區特別條例」計畫,透過課程「學習+現場參與」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加入、投入台南市歷史街區保存推動。本門課程不在舊歷史上找導覽的材料,也非要培訓導覽員,而是針對目前現有都市計畫及相關法規上,對歷史區域保存有傷害或不週全處,透過共同的觀察與討論,推動修正的公民倡議。
因此本門課程邀請有參與熱情,能夠投入田野調查及長期討論的夥伴,對台南歷史脈絡的保存有興趣、希望能保存老屋老街而想有所行動的朋友,籌組具有研究及行動歷的班級社群,以不同觀點閱讀城市,實地參與操作,實際進行台南老街保存運動,並旁及歷史與文化保存的展示、文創開發等學習與觀察。
最新課程連結 http://ccs.tncomu.tw/modules/ccs_cour ... course&course_sn=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