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的創業板市場與股票指數型基金─財富探索頻道─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07,2020淺談中國創業板市場
中國有兩個證券交易所,一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另一為深圳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第一家成立的證券交易所,也是中國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於1990年正式開業;而深圳證交所則是因為當時深圳充斥著類似台灣未上市盤的交易,當局深怕會衍生出其他的社會問題而就地合法,於1991年7月批准深圳證交所正式營業,深圳證券交易所遂成為中國第二家證券交易所。這兩家證券交易所均按照國際通行的會員制方式組成,均非盈利性質的事業單位。
基本上,上海和深圳兩個市場沒有地緣關係,也沒有類股差異化 。大致上深圳上市的公司多為地區性公司,上海市場則以工業公司為主,所有的公司要掛牌前,都是先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申請,再由中國證監會統一分發,而上市公司掛牌點的分配原則上是上海一家、深圳一家。惟自2000年起,深交所暫停新股上市申請並籌備創業板,直至2004年5月17日,深圳中小企業板獲准設立,市場也有共識:中小企業板塊是未來創業板的雛形。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Second-board Market),是一個有別於主板市場(Main-Board Market)的另一種證券交易場所,其主要是為了解決成長型創業企業、中小型企業或高科技產業等需要進行融資和發展的公司而設立的市場。創業板具有上市門檻相對較低,資訊披露監管較為嚴格等特點,所以它的市場風險要高於主板市場的風險。
市場對創業板的近似名稱約有十種說法,譬如中小盤市場、中小企業市場、二板市場、新市場、創業板、自動報價系統、OTC櫃臺市場等等,也就是說有別於主板以外的交易場所,大都可以歸類為二板市場。市場最著名的二板市場就是美國纳斯達克市場(NASDAQ),其表現甚至還比大部份國家的主板市場還要出色。
在中國規劃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主要劃分為主板市場,然後才是創業板市場,最後則是場外交易的櫃臺市場,基本上把這三個層次稱為多層次,而主板市場裏面還分了兩個層次,一個叫主板,另外還有一個叫中小企業板,如此而已。市場預估OTC市場最有可能的落腳處可能是在天津,有機會再來做專文介紹。
深圳中小企業板(SME Board)為現有深圳主板市場的一個板塊(「主板內的二板」,而並非建立另一個獨立的第二板市場,也稱一所兩板平行制),其設立之目的及其相對獨立性與將來的創業板市場相銜接。目前深交所的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數已達297家,平均本益比約37倍(09年九月底);而即將創板交易的深圳創業板亦將於十月中旬與投資者見面。
深交所所設立的創業板,其運作採取獨立模式,並擁有獨立的組織管理和交易系統,並採用不同的上市標準和監管制度,也就是說: 中小企業板塊的進入門檻較高,上市條件較為嚴格,較接近於現有的主板市場,是行業細分龍頭掛牌之首選;而創業板的進入門檻較低,上市條件較為寬鬆,為一些新創企業籌資的主要管道,至於深圳創業板與咱們的興櫃市場有何差異,咱們也是在日後再做專文說明。
創業板的交易制度延續主板的交易規則:實行「T+1」交割制度,每個交易日的9:15~9:25為開盤集合競價時間,9:30
~11:30、13:00~14:57為連續競價時間,而15:00收盤亦採集合競價,買入股票的申報數量為100股(一手)或其整數倍,漲跌停幅度保持10%。
中國證監會自7月26日起受理創業板發行上市申請,當天證監會有關部門共接收了來自38家保薦機構遞交的108家企業的創業板發行上市申請。目前創業板已過會並招股的前兩批公司共有19家;而正在過會中的公司亦有32家(後續排隊者尚有百餘家),預估十月中下旬創業板開板後,將有三十家以上的公司會同時上市交易。相關訊息再抽空與各位分享。
中國證券市場指數化交易現況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證券市場共有近30檔的指數型基金和8檔ETF,其資產淨值分別約為2100億元和400億元人民幣。指數基金數量佔全部共同基金的5.3%,資產淨值占比為8.8%,ETF的數量和資產淨值占比則分別為1.4%和1.6%。由市場潮流及中國近期的基金公司發行概況得知:指數化交易與指數型基金已儼然成為中國基金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了。
據了解:目前中國仍在籌畫中的ETF基金至少還有5、6檔,包括 上證超大盤ETF、上證180風格ETF、上證中盤ETF、上證社會責任ETF、行業ETF等,都將陸續推出。
從上列的表格中投資者不難發現,追蹤滬深300指數的相關基金為目前市場的主流,可能的原因有三:
其一、滬深300指數為中國第一檔規劃中的股價指數期貨商品,亦為一檔相當重要的跨市場基準指數(跨上海、深圳兩市),其地位類似標普500(S&P500)在美國市場的位置,成為市場績效評估之標準。
其二、滬深300指數型基金的市場容量巨大,目前,滬深300指數流通市值超過5兆,標的股票日均交易金額達1200億~1600億元,沒有無流動性問題,且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其三、滬深300指數期貨的上市與滬深300ETF及個股間,存在有相當多的配對交易(Pairs Trading)與套利(Arbitrage)機會,這也成為國內外機構法人不可忽視的地方。
在這裡先簡單介紹兩個新觀念:一為ETF連接(結)基金(Feeder Fund)、另一為指數分級基金。 投資朋友對ETF連接基金應該很熟悉,該基金可能是歸屬於某檔母基金之下的子基金,其投資方式為直接投資於其他基金,而非投資於市場。寶來標智滬深300 ETF就是一檔標準的連接基金,參與券商買的是標智滬深300 ETF而非個股,所以無法參與申贖(其他細節可查閱舊文)。
現在咱們來看看中國近期發行的兩檔連接基金:交銀180 ETF連接基金及華安180 ETF連接基金,從這兩檔基金所公布的投資範圍得知:基金以目標ETF、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為主要投資物件,把全部或接近全部的基金資產用於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此外,為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本基金也可少量投資於新股、債券及中國證監會允許基金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資產配置:正常情況下投資於目標ETF的資產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的90%,基金持有的現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淨值的5%(詳見發行基金之網站),爾後類似這種的連接型基金將會大量的在兩岸三地出現。
至於指數分級基金是將槓桿的觀念帶入指數型商品中,並依投資者對風險偏好程度的不同,將一檔基金分為兩種或三種風險等級與收益。目前中國第一檔指數型分級型基金是瑞和滬深300。
瑞和滬深300這檔基金將風險與收益的不同劃分為:瑞和滬深300、瑞和小康及瑞和遠見等三檔基金(各有代碼),瑞和滬深300的風險及收益特徵類似於普通的指數型基金,在場外申購及贖回(銀行端等),而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則具有槓桿機制(約1.6倍),在場內交易(深交所)。
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這兩檔基金的預期報酬率設定為10%,當瑞和滬深300的淨值增長在10%以內時,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之間收益按8:2的比例進行分配,如果瑞和滬深300的淨值增長超過10%,則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之間收益則按2:8的比例進行分配,所以當大盤跌深預期將大幅彈升時,您就知道該買哪一檔基金了。
下期預告
下期將為投資者介紹中國的新三板市場及滬深300指數期貨等,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