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報主:慈濟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7-12-13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47
官網:
http://www.tzuchi.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慈濟大愛人物誌
發報時間: 2012-06-01 16:00:00 / 報主:慈濟基金會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慈濟大愛人物誌
廚藝精巧的楊黃秀英說,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飯,是平凡中無可取代的幸福。
楊黃秀英 精燉人生蔬菜湯

    掀開電鍋鍋蓋,熱騰騰的蒸氣伴著米香裊裊升起,楊黃秀英頓時覺得好幸福,人生走到七十三歲,還能夠煮上這樣一大鍋白米飯,跟眾人一道分享單純的美味,她感到無比知足。

    這裡是興建中的慈濟基隆志業園區,今天楊黃秀英比平常早起來當「香積志工」(活動中供應餐食),煮飯給工地朋友補充體力,細數帶來的菜蔬,秀珍菇、高麗菜、紅蘿蔔…,新鮮到還能在根上見到泥土;她曾是菜攤老闆娘,現在退休了由兒子接棒,只要她撥一通電話,兒子就會幫她準備好價廉物美的菜蔬。

    楊黃秀英的人生故事,要從那一方菜攤開始說起,為了養大三個小孩,每天清晨兩點即起,批貨、理貨、開市賣菜,論斤算兩攢錢討生活,直到下午四、五點收攤回家,晚飯後早早倒頭就睡,「經常答應孩子們假日一同出遊,但我總是放不下賺錢機會,始終沒有兌現諾言。」

    也是在菜攤,她遇見了劉阿李,隨著她關懷貧戶的腳步踏入慈濟,她不挑志工工作,但香積料理服務始終是她的最愛,讓大家吃得飽、吃得健康,是她最拿手的。

    她的第一份香積料理工作,便是到臺北慈濟醫院的工地烹調午餐;為了拿捏分量,她在家中試煮一斤青菜夠多少人吃,並仔細搭配菜色,兼顧美味與營養,而這做菜的經驗值,來自生活的累積,楊黃秀英說:「婆婆媽媽們聚集在廚房,一道菜各家料理方式不同,但都是活食譜。」大家分享做菜的方法,相互學習,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合不合口味而已。

    說起這些做志工的心得,楊黃秀英滿臉笑容,她說:「因為來到慈濟,我又重新學會了笑。

    家道中落上街賣菜,出生在礁溪的楊黃秀英,手足眾多、家境清寒,小學畢業後就被瑞芳楊家收養,楊家從事礦業,收入頗佳,養父母將她視同己出,比起同齡孩子,她不用煩惱餓肚子,衣食無虞,生活很是幸福;即使思念親生父母及手足,卻也十分感念養父母照顧。

    養父母另外收養了楊金德,楊黃秀英二十四歲時與之結為夫妻,生養了兩子一女,隨著礦業沒落、養父過世,家中經濟逐漸走下坡,而楊金德患有先天心臟疾病,經濟重擔便落到了她的肩上,楊黃秀英沒有工作經驗,但就憑老家坐落在瑞芳最熱鬧的街上,她決定擺攤賣菜,請託認識的菜攤老闆幫忙批菜,從一箱蕃茄開始賣起;又擔心被熟人認出來,遠遠見到有人就趕緊把臉轉向一旁。

    孩子們的學雜費、先生的醫療費,她整日埋首在工作中,賺來的錢幾乎用罄,壓力讓她總是緊鎖眉頭,「為錢忙,很多事情都忽略了!」她輕嘆沒有給孩子美好童年,記不起有沒有帶他們上過館子打牙祭,甚至覺得自己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席了。

    所幸三個孩子都很乖巧,尤其是大兒子貼心,早上替弟弟妹妹準備早餐,下了課會叮嚀他們早些回家、督促讀書;他懂事自律,很有兄長的樣子,讓弟妹尊為模範,也讓楊黃秀英十分放心;然而她沒有想到,與大兒子的緣分卻只有短短十九年;那年五月,大兒子參加學校露營活動,身為組長,他夜裡盡責地帶著組員巡邏營區,卻遇上雷雨,被落雷擊中,當場便失去呼吸心跳。

    「蹦蹦跳跳出門的孩子,卻冷冰冰回來,我的心都碎了」她整日以淚洗面,即使賣菜時也落下汩汩淚水,夜深人靜想起兒子的懂事,更是痛徹心扉,「我曾經想跟著他去,但是回頭看見兩個小的,怎樣也放不下。」長子走後,楊黃秀英臉上的笑容更少了、眉頭更緊了,她把精神氣力都放在工作,曾經有客人問她:「你怎麼攏袂笑!」她語氣淡然回覆:「我袂曉笑。」

    大兒子走後幾年,小兒子接著抽中前線馬祖當兵,那時兩岸還處於敵對狀態,楊黃秀英聽說士兵會在夜間遭受襲擊,她經常獨自來到海邊,遙望著海的另一端,憂慮著:「不知兒子是否平安?」抱著為孩子植福的心情,她原本初一、十五吃素,決定自此餐餐茹素,也開始接觸佛教經典。

    買菜的客人裡,常客劉阿李每回總是買上許多的山藥、青菜,讓她很好奇,「買那麼多菜,是因為家裡很多人要吃飯嗎?」「不是,這些菜是要送給獨居長者們的。」劉阿李解釋自己是佛教慈濟功德會的志工,經常去關心獨居長者,楊黃秀英一聽是佛教,又是做好事,便對劉阿李說:「這些菜不用錢,我出菜,你出工,算結緣啦!」

    往後,每當劉阿李來買菜,就會分享慈濟的大小活動,深深吸引著楊黃秀英;她很想去做志工,但家裏經濟仍要靠著菜攤收入,不過,「聽到證嚴上人在花蓮蓋醫院,有對老人家賣豆漿捐款護持,我想我也可以辦得到。」她一點一點努力攢存,捐款一百萬元建院。

    直到兒子接棒賣菜生意,媳婦、女兒鼓勵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她終於如願以償。

    她不會開車,也不太懂得怎麼轉車,總是讓劉阿李載著四處去,跟著環保車,走進瑞芳大大小小的環保站載運資源;走進慈濟醫院,導引來院的病患,或是陪著年齡相仿的老人家聊天,緩和病痛的不適;也走進廚房,烹調健康美味,以食物的溫暖,陪伴更多的人。

    以前,楊黃秀英常覺得自己除了賣菜什麼都不會、生活不順遂,埋怨爸媽將她出養、怨嘆老天帶走她的長子,「但看到醫院裏,有人氣切、有人截肢,而我能說話、四肢健全,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現在,她感恩母親將她生得健康,感恩還能拿得動鍋鏟。

    兒子楊偉任曾開著自家貨車來幫忙做環保,看著媽媽與志工們七手八腳搬著回收物,臉上的線條柔和了,「感覺媽媽好像愈做愈開心啊!」楊偉任更深覺,讓媽媽去做志工是對的決定。

    劉阿李與她情同姊妹,最能感受她的改變,「以前她把煩惱放在心底,日子好像過得很不開心,可是現在愈來愈開朗,很多志工活動都能看到她快樂的身影。」除了做志工,兩人也經常相約出遊、學打鼓,花甲之年後更顯青春。

    詢問楊黃秀英人生中是否有感到幸福的時候?她說,生活雖然辛苦,一家人能夠聚在一起吃晚飯,就是平凡中無可取代的幸福。

    一旁黑色砂鍋正燒得滾燙,鍋裏精燉著她拿手的蔬菜湯,切成細絲的牛蒡與番茄熬為湯底,再添入腰果、菇類、紅棗、枸杞及當季蔬菜,砂鍋保溫,徐徐釋放香氣,真正是歷經滾煮,才嘗得到鮮美,彷彿她在屢次的試煉中愈發堅強醇厚;紅棗與枸杞溫補不燥熱,如同她一直都是縮小自己,暖進他人的心坎裏。

    過去,對孩子的愛化作工作動力,為了家庭在拚命;退休後的她又忙了起來,將愛延續,走進需要她的角落。
 

推薦訂閱
喜「閱」動人故事─人生最靜默莊嚴的一課@【慈濟大愛人物誌】
你何時禱告,你的力量就何時復元@【聖靈的見證】
本期目錄
楊黃秀英 精燉人生蔬菜湯
靜思小語

境界來時要惜緣,去時要自在,讓心不受煩惱所困

We need to cherish current circumstances and be at ease with their passing to avoid disturbing our mind with worries.

       ── 
from Jing Si Aphorism by Master Cheng Yen


 

轉寄『楊黃秀英 精燉人生蔬菜湯』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