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報主:慈濟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7-12-13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46
官網:
http://www.tzuchi.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報
慈濟大愛公益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慈濟大愛人物誌
發報時間: 2014-01-29 05:00:00 / 報主:慈濟基金會
[公益聯播]2014「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對話」 國際會議
慈濟在木引鄉冬令發放,慈濟志工協助鄉親扛提物資,包括大米、棉內衣、食油
石頭山上 苦盡甘來

撰文/慈濟曾美姬(慈濟月刊第555期)

編修/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天際漸漸泛白,昨夜飄雪,花草綴滿潔白花絮靈秀悠然,慈濟冬令發放團隊正在貴州羅甸迷濛山路間迂迴。

在木引鄉木引中學廣場,來自十八個村落、千餘鄉親佇立寒風中等候。雪融後地面潮溼泥濘,地上串串腳印,寫滿鄉親艱辛沈重的步履,與慈濟志工不遠千里的足跡。

宜龍村七十八歲的黃林妹,由孫兒騎摩托車載她來領物資;山路崎嶇,她摔得一身泥。志工見她披著由塑膠袋縫製而成的雨衣,關切詢問;她樸實又開朗的用方言說:「孫子雨衣得用好的,我一把年紀就不用了。」

兒子因病往生,兒媳離家沒有音訊,她與孫子相依為命;為了讓孫子出入更便利,她向親戚鄰人借錢買摩托車給他,處處維護孫兒。

羅甸縣偏遠鄉鎮村落,缺乏水源耕種困難,年輕一輩為了生活,遠離故鄉到異地打工。長輩與孫子獨守家園,思念寫在風霜的臉上,年年細數著三百六十五個日子,倚門盼兒歸。

新艾村六十一歲的黃元華,撫養孫子黃小懂十一個年頭了,村長黃元高感嘆道:「他們日子過得不容易啊!」小懂的父親早逝,母親離家,他小小年紀卻已經會做農活,上山砍柴、生火做飯、料理家務。

慈濟志工鼓舞小懂好好讀書,回報爺爺的養育之恩。爺爺說:「孫子很可憐啊,從小就沒有父母!」志工拍拍爺爺的肩膀安慰說:「小懂不可憐,有您這麼疼他,就夠了!」

縱然土地貧瘠,孤苦無依,長者仍堅守家園。回程路上,山霧迷濛間可見樹葉落盡,枝幹仍然屹立在它們熱愛的土地;那掩映在綠色叢林中的老宅,也變成一道令志工們牽掛的風景。

慈濟一九九七年走入貴州,從急難救助、移民遷村、冬令發放,到教育資源的挹注,只為讓貧困鄉親有機會打造光明未來。在十餘年不間斷地努力下,已經有數百位接受資助的中小學生上了大學,不忘回饋,紛紛參與此次發放或家訪。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受慈濟家人照料到現在已有八年之久,我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慈濟志工莫春含很有詩意地說。 

這兩年跟著志工發放冬令物資,她很感恩在接受幫助的同時還可以助人:「我立志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要走這條慈濟大愛的路。我不再覺得自己很貧窮,因為師姑師伯們的愛,是我這一生最無價的財富。」

安身、安心、安居、安生,羅甸鄉親在慈濟人的陪伴下改善了生活,更反轉手心向下,一起付出大愛。而十餘年來慈濟用愛耕耘,讓每年的發放不再只是給予物資,更像是一家人歲末團聚,一起努力讓石頭山的未來更有希望和溫暖。

推薦訂閱
兩種常見德文鳥科@【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南方】本來就不應該叫做「南榕廣場」(Nick Lin )@【南方電子報】
本期目錄
石頭山上 苦盡甘來
靜思小語

境界來時要惜緣,去時要自在,讓心不受煩惱所困

We need to cherish current circumstances and be at ease with their passing to avoid disturbing our mind with worries.

       ── 
from Jing Si Aphorism by Master Cheng Yen


 

轉寄『石頭山上 苦盡甘來』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