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0-01-04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招募課輔天使】長期招募平日、寒暑假貓頭鷹課輔志工
本期目錄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社造觀點】
【學會大小事】
【活動訊息】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重建觀點】===============================================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成立大會

編按:
八八風災,原住民族為主要受災族群,至今的重建過程中政府對災民的中繼安置及土地劃設政策,不斷受到民間的質疑與反抗聲浪。原住民族強烈有感於「團結就是力量」,便由災區部落串連起各地的部落組織,於12月31日成立「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Indigenous Peoples Action Coalition of Taiwan;IPACT)。未來將為受災部落爭取權益,推動自主性部落再造運動,維護原住民族的主體性。
更多當天詳細報導,請點選以下連結。


千呼萬喚: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成立!


============================================================


災區恐依國土二法不讓族人用

文 / 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

編按:
本新聞轉載自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莫拉克風災後,政府一意強推的劃定特定區域政策,遭到災區族人強力反彈,多次拒絕劃設小組成員前往探勘。目前劃設工作雖然暫時停止,但是卻傳出未來可能以推動《國土計畫法》及《國土復育條例》的方式,將88風災受災地區直接列為國土保育地區,限制族人的土地使用。

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工作是依據《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第20條第2項,以及《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安置用地勘選變更利用及重建住宅分配辦法》規劃辦理。

但是由於特定區域劃定,牽涉到族人的土地可能因為降限使用,無法繼續從事耕作,影響族人對於土地的自主權,所以災區族人多次拒絕小組進入部落勘查。雖然災區劃設特定區的動作目前暫時停止,但是目前已送入立法院並有加速推動審議共識的《國土計畫法》及《國土復育條例》,卻可能成為另一種迫害原住民遠離山林的法律條文。

保育區限制使用

《國土計畫法》草案第23條將國土功能分成4區,分別是國土保育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以及海洋資源地區。

其中第24條又規定,涉及國土保安、生態敏感或景觀維護之國土保育地區,土地應維持公有,對其範圍內環境劣化地區應擬訂復育計畫,加以推動執行。必要時,得禁止開發、使用、限制居住或強制遷居。

但是包含莫拉克颱受災地區等絕大多數的原住民地區,預料多數將屬於國土保育地區範圍,未來同樣將面臨限制居住及強制遷居的可能。

原住民政策協會監事拔尚表示,《國土計畫法》及《國土復育條例》牽涉到關於保育區劃定,長期以來都躺在立法院,莫拉克風災過後,山林保育受到重視,政府認為民氣可用,又再度提出來討論,但是當中仍有許多問題,他認為必須將《國土計畫法》及《國土復育條例》分開討論。

政府真開發假復育

「既然要復育,就應該以全台灣作為思考,為什麼還要分區?分區的意義就代表你還想要保留某些區域進行開發。」拔尚說,如果有心要復育山林,相信原住民絕對不會反對,但政府不能一面和財團開發,一面又要求原住民搬遷,阿里山BOT就是最好的例子。

此外,雖然《國土計畫法》草案第30條中表示,為尊重原住民之生活型態與居住需求,原住民地區「得」依原住民族基本法及其相關法規之規定辦法。

但是用字上僅以「得」,而不是「應」依原住民基本法,拔尚認為,不明列還好,一列出來,等於是讓原基法因此遭到架空。

「雖然法條上都會說對於原住民族地區的限制居住及強制遷居,會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才會進行,但是所謂的共識到底是什麼?」拔尚說,以原住民角度來說,共識應該是要透過部落會議決定,而不是所謂的出席會議表決或是任何投票形式,立法過程也應該讓原住民在過程中參與,不能排除原住民的意見。

============================================================


忠誠營區中繼屋 111戶災民入厝 

文 / 記者侯千絹  潮州報導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曹啟鴻與鄉民一起喝下祈福的小米酒,開始新生活。(記者侯千絹攝)

新年新開始。紅十字會在荒蕪的忠誠營區修厝蓋屋,在元旦舉辦「入厝」儀式,來義及泰武鄉111戶災民終於有個落腳的中繼家園,提著隨身行李就入住的vuvu笑著說,有家真好。

忠誠營區安置中心入厝儀式昨天上午在泰武、來義族人吟唱排灣古調迎賓,活動在祈福、贈鑰儀式後,村民獻上小米酒與來賓分享。

莫拉克颱風重創屏縣霧台等5個原鄉,縣府獲軍方協助,以廢棄的潮州忠誠營區作為來義鄉及泰武鄉災民暫時住所,紅十字會總會主動協助營區內所有修繕及經費支出事宜,將既有營舍修繕隔間成91戶,並透過台灣高鐵公司董事長歐晉德居間協助提供20戶組合屋,總計111戶,各戶面積約15坪,含3房2廳。

安置中心房舍提供泰武鄉44戶、來義鄉67戶災戶使用,住宅備妥各種生活用品,包括衛浴、廚房設備、電視、冰箱、熱水器等,災戶只要拿著隨身物品就能入住。

入住的民眾有的已在門口栽種花草,有些用布幔妝點客廳,對於在新家開始新的1年,災民都是笑口常開,1位高小姐說,新家安排很舒適,但是距離部落太遠,孩子上課得花上半小時的車程,原則上還是會在部落的老家與中繼屋二地跑。


============================================================


小校復校新聞整理

整理 / 劉亮佑(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編按:
依據教育部的統計,受莫拉克風災影響,原先無法如期於原校復課的39所受災學校中,經過政府及學校共同努力後,目前需安置學生易地復課開學者共有18所中小學,另21所將於原校復課開學。18所易地開學學校中,有12所學校為長期安置,6所學校為短期安置。本期快訊特別彙整教育部「莫拉克風災國民中小學學生安置及校園復健計畫」及「莫拉克颱風受創嚴重需安置學生易地開學學校及安置措施」,列舉出目前受災學校的復校重建狀況,並整理其中幾所學校的相關報導,提供給各界朋友更詳細地瞭解不同地區的復校情形。

一、受災學校目前復校重建狀況整理: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紅底:以回原校復校
黃底:易地重建
藍底:原校原址重建
▲:更多詳細內容,請下拉文章,點閱相關報導。

出處:本學會整理自教育部「莫拉克風災國民中小學學生安置及校園復健計畫」及「莫拉克颱風受創嚴重需安置學生易地開學學校及安置措施」


、相關報導整理:

(1)桃源國中、樟山國小

● 12/7 遷校、復校?樟山國小、桃源國中命運未知數
12/25 期待復學早日拍板定案─桃源國中、樟山國小1224記錄
12/12 山上的學校,比較像家

(2)桃源國小

12/1 桃源村返鄉、復學記
12/23 桃源國小101歲生日,願部落生生不息

(3)興中國小、建山國小

10/20 桃源鄉建山、興中國小 欣喜復學
12/18 重建才剛剛開始:走訪建山村與建山國小
12/29 失落的塔羅留溪─高中村與興中國小

(4)寶山國小

12/19 如果寶山村失去了寶山國小…
12/20 寶山孩子的流離
12/30 寶山國小陳情:何時可以回家?

(5)寶來國中


10/27 六龜寶來國中1027復學

(6)泰武國小

12/7 泰武國小遷校─如何顧及學童適應與文化傳承?

 
*【重建現場】===============================================


「12/28-29高雄災區見學之旅」參訪紀錄

編按:
學會於12/28-29,邀請了一些臺北市社區工作者、社大幹部及第十屆青規師,再次至高雄災區見學訪視。本期快訊乃特別刊登參訪人員的心得紀錄,期望紀錄走過的痕跡之餘,也能將重建現場的景況與需求,提供給各界朋友瞭解及關心。


【之一】茂林村走訪雜記──兼記陳誠的談話

文 / 蔡嘉信(北藝大助理)

這次走訪的原住民部落,是被人類學者稱為「下三社群」的魯凱族部落,包括多納村(舊名墩仔)、萬山村(舊名萬斗籠)和茂林村(舊名芒仔社)。這三個部落各據濁口溪沿岸的三個據點,從日治時期(1920年)台灣舊慣調查會製作的地圖就有清楚的標示(如下圖日治時期「下三社群」村落位置圖)。

我們第一站到多納村拜訪,萬山村民戴文正跟我們說其實「下山社群」三個社的語言都不通,多納跟茂林的語言勉強能通,與萬山的語言就不通。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傳統語言的關係就認定這三個部落各自獨立、毫無相干。在傳統時期,這三個部落也許在各自的地方,講著各自的語言;但從地理區位來看,都是位於濁口溪的下游帶;再從人的關係來看,這三個部落的文化工作者其實是密切往來的。

這樣的一層關係,其中一個核心的人物,就是我們第一天晚上拜訪的陳誠(見照片)。為什麼說他是這層關係的核心人物?在第一站拜訪多納的時候,我們從前任社區理事長郁德芳和萬山村民戴文正的口中,皆不只一次提到陳誠這個名子;第二站我們到萬山村拜訪的馬樂也說他不時跑去找陳誠,去請益;然後我們第一天晚上再茂林村住的民宿主人烏巴克,也是陳誠的學生。

其實大家都很推崇陳誠這個人,「下三社群」的文化工作者會贊同他的觀念和做法,「下三社群」的家長們也幾乎都是他學生,因為他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下三社群」各部落的關係其實是很緊密的。他本身出身於魯凱族的貴族世家,在階級制度很重的魯凱族社會,他有先天的地位優勢,但他後天養成的想法和他所從事的工作,更讓他具有跨社群的影響力。

第一天晚上,我們就在陳誠的「德恩谷の民宿」用餐,用完餐後我們聚在一個棚架搭設的聚會場所,我們就圍坐在三四張桌子靠在一起的「大桌」,由正揚的簡短提問開始進入了話題。我事先被安排為這一場的記錄,但一開始實在是進行得太自然了,而且土豆在一旁架起攝影機器,又拿出筆記型電腦邊聽邊打的樣子,讓我一時都忘了我才是這一場的記錄者,等到想起來的時候,已經是回烏巴克的民宿了。這樣一來,我也不可能去做完整的記錄了,僅能就一些比較深刻的來轉述而已。

陳誠一開始說,他去過桃米社區,去了之後很納悶:桃米這個地方,山也沒有茂林的高山壯闊,就憑那樣的環境景觀,怎麼會那麼有名?後來他才漸漸明白,其實桃米的好不在於那些山和環境,而是在於那裡的居民,是居民做了社區營造才使得桃米整體變得有魅力。這讓他體悟到,茂林要變得有魅力,不是再靠自然所賜的山林溪谷,而是要靠當地人的努力,當地人的用心與創造才有機會。

但部落原住民目前面臨很大的生計問題,就像多納村郁德芳說的:「你們外面的人都會想部落的未來要怎樣,但部落裡的人每天煩惱的是『我明天要吃什麼?』」這要怎麼讓部落的人願意去從事比較文化性的工作呢?陳誠認為,一開始要讓參與的人可以得到實質的「利」,往後自然後有人要跟進,到時候要參與的人一多,就可以把參與的標準提高。

他舉他辦過的兩個活動,一個是遊藝會,一個是兒童解說員。遊藝會的部分,他讓每個來擺攤的原住民朋友,一天下來一攤至少賺兩萬,後來再辦,就有很多人要加入,這時候就可以要求參加的人相對有些回饋甚至付出。兒童解說員的部分,他一開始要找願意出來的小朋友,也要負責培訓這些小朋友,小朋友能不能出來要看家長同不同意。很多家長以前都是陳誠的學生,有些會放心把小孩交給他,有些則是卡在交通問題,這些只得勞由陳誠一一接送。第一批接受訓練完成解說任務的小朋友,陳誠特地在學校的公開場合,頒獎給這些小朋友,人家說錢財不露白,但陳誠在頒獎過程中故意「露白」,就有家長看到之後,紛紛要自己的小孩加入解說團隊。這個時候,要進來的小朋友都要接受考試,還附帶的條件還有家長要自己接送自己的小孩。

另外,陳誠提到一個在魯凱族階級制度中推動傳統文化活動遇到的衝突,這是多納部落郁德芳推動的黑米祭。黑米祭一推出的效果很好,後來就越來越走下坡,陳誠認為其中有一個關鍵,郁德芳本身為魯凱族階級制度中的平民階級,由他主導傳統文化活動就和頭目階級產生很大的矛盾,雙方於是無法合作。陳誠認為,這不是郁德芳的錯,也不是頭目的錯,而是在做這件事情之前沒有先想好,執行的時候就出錯了。這個其實是很結構性的問題,隱藏在魯凱族的社會之中,如果沒有稍加注意都會招來不好的結果。陳誠有這樣的洞見實在不愧為長者,這對於族人甚至對於外面要協助的人都是很大的提醒。

最後,陳誠用他桌上使用的泡茶壺說明原住民的「分享文化」。那個泡茶壺原來是他朋友的,有一次他這位朋友把這支泡茶壺帶到這邊用,比起之前使用的小泡茶壺,陳誠覺得他朋友的這支泡茶壺好用多了。當他朋友離走前要把這支泡茶壺順便帶走時,被陳誠制止了,陳誠對他這位朋友說這樣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他的朋友很狐疑,自己的東西當然自己帶走,但他也想聽聽陳誠的理由,於是陳誠就跟他說,在原住民的社會,東西只要拿出來跟大家分享,有剩下的就不能再自己帶回去。這是說只要你把東西拿出來分享,這東西就不屬於你自己的了,它會變成公家的,它用不完也要留在現場供其他人或後來的人享用。而後面享用的人都會被告知「那東西是誰的」,享用的人也會對提供東西的人懷著感恩。

就在這樣的敘述下,陳誠的朋友心甘情願把泡茶壺留了下來,我們也因為陳誠的說明對提供泡茶壺的這位朋友心懷感謝。陳誠不僅跟我們說了一個「分享文化」的故事,也履行他對提供東西者該有的分享回饋。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圖1:日治時期「下三社群」村落位置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圖2:茂林地區人人敬重的陳誠老師
資料來源:
http://www.5657.com.tw/6801540/a07.htm


============================================================


【之二】拜訪六龜、寶山國小黃校長

紀錄 / 陳麗妙(北投東華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志工/前總幹事)

位於海拔1050公尺高雄縣的桃源鄉偏遠山區部落寶山國小,經88風災之後,寶山國小的師生,暫時至六龜鄉的六龜國小校園就讀。我們很榮幸來到六龜國小拜訪黃校長,黃校長娓娓道來88災後的心路歷程及酸甜苦辣,同時,我們亦謹以此篇訪談紀錄向六龜國小全校師生表達最誠摯的敬意及謝意。

六龜國小黃龍泉校長:「最苦的日子都過去了--」 
     
黃校長是六龜兼寶山國小的校長,自民國九十一年擔任寶山國小校長至今,特別的是,身為一個教育家,不僅培育全方位的學生,更積極創造城鄉學生交流,提供災區學生免費營養午餐等。原先的預定為訪問寶山國小的學童,卻因當天是學童的校外教學日,所以我們只訪問到黃校長。他謙恭有禮的態度,讓校長室的四方空間也隨之活絡了起來,這場拜訪,就從親切的問候開始。

問:88風災過後,在地學校在重建過程有何想法?
答:災害發生時我們緊急協助救災及協調災後的工作,而電視媒體一直不斷的報導有誤差及誇張的災後事故,原本天真的孩子經電視不斷的報導影響後,才感受到因而恐慌。當時我也請老師儘量對災害,做正向回答,以生命教育為起點,經過這幾個月的觀察我們的決策是正確的。

問:家庭在觀照孩子方面?例如921父母親的壓力轉嫁到孩子等。
答:目前家庭這部分尚未出現,但如同921,等著救濟的過程中,難免流露出人性的貪婪。88風災後,開學在即,學校老師問我,註冊三連單是否開立?經過考慮決定開立三連單,學生午餐費用由校方提供(因媒體一直報導災區學童營養午餐免費,事實上災區學童並無提供免費營養午餐),經多方奔走、善心人士募款等,學校也克服了營養午餐費用。

問:六龜的經濟狀況?88風災後外流人口的比率?
答:六龜鄉經濟狀況還算不錯,比桃源鄉好。因六龜鄉、桃源鄉的鄉民也都會在六龜消費。在民國61年左右六龜鄉有2家戲院、旅社、吃的商店很多。88風災後家長的經濟面臨挑戰,而六龜是以觀光和農作為主,88風災後多納溫泉不見了、南橫通往藤枝的路段也斷了。家長無法做生意、耕作,年輕人到平地討生活,外流更嚴重,同時也出現更多的隔代教養問題。

問:寶山國小有存在的必要嗎?
答:寶山國小是有存在的必要,以原住民的條文受到保障,且一個社區沒有學校那個社區很快就沒有社區生活文化、歷史傳承、除了教育小孩更需照顧家長。
    寶山的地勢陡峻種植不易,前些年有平地人到寶山種茶、水蜜桃,但不是很成功,成功案例應該是李子(紅肉)和梅子,部落採梅子是用搖的,地勢陡峻受損率高,寶山在戶籍登記雖有700多人,但實際才10多戶人家,聽說今年農會在收購梅子時有斑點不收,我深怕未來他們(部落)農藥會下的更多。 政府單位有關原民政策一直無法落實,是因為我們沒真正了解原住民的需求、例如如何解決謀生、糊口..等問題。『寶山若沒有孩子,自然會消失,而寶山的孩子是逐年在遞減。』

問:寶山的孩子,何時重返寶山?有需要協助與幫忙嗎?
答:寶山孩子雖暫時棲身六龜,膳食和住的都沒問題。而縣府方面在這方面做的不錯,寶山孩子有一部分住在街上的旅館內,並有專人照顧及看管。寶山安全時我們就重返寶山,也許下學期吧!以空照圖來看,六龜和寶山都是列為較危險的地區(環境),今年雨水200毫米,明年雨水若是今年一半,六龜國小恐怕有危險,六龜國小前面有一條大水溝,水流直接注入社區,而社區路段的水溝卻有部分堵塞,今年六龜國小也有些許的淹水,希望重建單位,能就此問題討論未來的問題。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左為六龜兼寶山國小黃校長


*【近期消息】===============================================


「原無疆界知識」座談會
 「大漢溪」上游泰雅族的水土治理與災害


編按:
「原無疆界知識」系列座談會:莫拉克災後重建第九場,將於1月7日(四)舉行,主題為「大漢溪上游泰雅族的水土治理與災害」。歡迎大家前往參與~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21期】

【社造觀點】

搶救六家老屋 東平社區大動員

文 / 記者廖雪茹 竹北報導

編按:
竹北市六家地區自從高鐵站開通以來,不斷興建許多高樓大廈,然而公三一帶由於經費受限,至今尚未開發。區域內廢棄的老屋與滋生的雜草,引發周圍新住戶的反感,社區幹部有感於傳統空間保存的重要性,便號召民眾一起來清理,並計畫再利用這些歷史空間,作為文物館或農民市場等用途。本期社造觀點專欄,特別刊登此訊息,歡迎各界朋友持續關心與支持。

【社造觀點】

東平里公三預定地10年前的美景  (圖由陳板提供,記者廖雪茹翻攝)

新竹縣竹北市六家地區大廈林立,但尚未開發的公三公園,雜草叢生;東平里辦公室為了保存區內的老房子,最近號召民眾全力搶救,今天還將動員整頓環境,希望打造第二個「新瓦屋」。

公三區雜草多 三合院位其間

竹北市自新竹高鐵站開通以來,整個六家地區興建許多高樓大廈,成為大新竹的明日之星;其中,礙於交通部後續經費限制,公三至今尚未開發,多年來雜草叢生,引發周邊新移入居民的反感,多次向縣政府陳情希望拆除區內老屋,整頓環境。

東平里長林顥峰說,公三內還留下4、5棟的老房子,有百餘年的磚瓦三合院和現代的水泥建築,許多土生土長的在地人都希望能夠保存,不要拆除,就像今天的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一樣,希望多留一些文化給後代。為此,東平里辦公室向打造新瓦屋的中興社區和文史工作者陳板等取經,希望也能將東平社區帶動起來。

中興里長林礽三、社區理事長林永楨、總幹事林保煙說,公三舊名「水汴頭」、「番仔寮」,是農業社會六家庄灌溉的水圳源頭命脈,也是土牛溝遺址的路線。如果僅存的老屋都拆除,沒有新舊對照的歷史文物可供子孫對照省思、記憶,將是很可惜的。

林顥峰說,社區希望利用這些老屋,整修後作為文物館,或是推廣有機蔬菜的農民市場等,讓回流返鄉投入農業的年輕人,日後有一處活動發展的空間。

今大掃除 打造第二個新瓦屋

【社造觀點】

圖片來源:中興社區發展協會

今天上午9點起他發動民眾主動整理環境,歡迎有興趣的人加入規劃籌備。

更多相關報導:
中興社區發展協會最新消息

 

【學會大小事】

【最新消息】青規師電子報 出刊囉~   閱讀內容

結訓之後 我們如何回答「青規師是什麼?」

文 / 楊志彬(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

編按:
歷經長達兩個多月的培訓課程,「第十屆臺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已於10月25日的成果發表會中劃下句點。課程結束至今,學會也透過參訪、讀書會等活動,持續與結業的青規師保持聯繫,也在2010年1月1日起,開始發行青規師電子報,持續串連彼此的訊息。
本期「學會大小事」專欄,特別刊登由本學會楊志彬秘書長所著之文章,與大家分享學會如何思考青規師結訓後的定位及後續行動。


青規師結訓之後,我和許多同學仍有連絡,也常共同出席許多活動。尤其是向外縣市的朋友介紹大家的身分時,「青規師是什麼?」這個在培訓時期不成問題的問題,反而在結訓之後鮮明起來,常常被外界好奇提問。

外界的朋友關心的是青規師在社區裡的專業內容、制度運作以及社區貢獻,偏偏這些問題一時之間不容易說明清楚,不同的人詮釋起來也都各自有所偏重,往往說明的人努力解釋,聆聽的人似懂非懂。

其實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青年社區規劃師」的社會角色不好說明?由於不侷限培養特定專長,所以青規師的背景本就臥虎藏龍,介入社區的專業和議題非常多元。同時,由於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導,青規師不容易以團體的形象與形式參與社區營造工作,所以結訓之後單兵作戰者多,許多熱心的學員在台北縣市不同角落必須利用因緣際會的條件創造做事的空間和資源,也因此看到了青規師在不同的案例脈絡中扮演的角色多變且多重。有時是熱心的志工、有時是謙虛的學徒,也可能是學有專精的講師或專家,當然也可能是社區裡的幹部與積極的社區組織工作者……。

從兩個客觀數據來看青規師:青規師首先必須經過非常不容易的125個基本時數的培訓(其實絕大多數同學付出的心力遠超過這個時數),這在今日非常不容易!其次,台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辦了十屆,結訓人數將近1000人,形成很可觀的社會網絡聯結,因此,社會大眾自然而然很容易對青規師產生期待。當我們思索著如何回答「青規師是什麼?」,其實是在回應這個期待,企圖建立「青規師」的社會認同。

「青規師可以是什麼!」一直是個各抒己見的開放性申論題,將來也可能不斷被提問。依我看,如果這個提問引發的互動在整個社會越趨頻繁、熱絡,代表青規師在這個社會越來越有份量。反之,如果這個提問始終以一層不變的方式出現在每次的社區寒暄之後,那麼青規師的格局與價值便無法令人樂觀以待。所以,不妨把青規師回到社區之後的集體定義視為實踐的問題,當青規師呈現越高的參與活力;當青規師的社群連結越強,當青規師有更多的社區故事可以述說,青規師的社會面貌便會更加清楚。屆時,我們和其他人才有更多共通的基礎來討論青規師可以是什麼。

從本屆結訓之後,同學們仍持續進行多項社區議題關懷:包括臥龍街學園計畫仍持續推動社區連署與拜訪;川人街讀書會延伸對於台北縣後村圳的探討;參與羅斯福路示範點綠美化設計;訪問土城彈藥庫舊址生態綠地與淡水一滴水博物館;萬華仁濟療養院與周邊綠地活化的後續發展;中科四期相思寮農地徵收爭議的參與紀錄,以及各實習小組的集會活動和其他自發性進行不及在此詳列的社區議題…..。如果有一塊園地供大家傳遞訊息、交流與討論以上的經驗與故事,相信大大有助於回到各自生活裡的青規師們持續觀照、彼此鼓勵、相互支援結訓之後的社會公共關懷與行動。對外也可以累積、呈現青規師的動能,有助於打造青規師的社會形象。

有思於此,初步我們先以這份電子報串起大家的訊息。後續的園地是否繽紛多彩,有賴大家的協力維護。

新的ㄧ年,祝福所有的青規師意氣風發。

                                            2010年1月1日    楊志彬/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

 ==============================================================


12/12台北縣土城彈藥庫參訪   體驗城市生態風貌

文 / 吳碧霜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編按:
12月12日的週末,一群熱血有活力的青規師伙伴們,一起相約參訪台北縣土城彈藥庫。本期電子報乃特別刊登當天之活動紀錄。


十二日的早晨,下了一場大雨,路雖然濕滑,卻是最適合拜訪土城彈藥庫的時候,空氣裡充滿植物被洗刷後乾淨的芬芳,學會集合了青規師還有社區影像的成員,在今天拜訪土城彈藥庫。土城彈藥庫舊址距離看守所現址約 2.2公里,位於土城市中心的文教精華區,緊臨土城捷運站還有北二高交流道等交通要衝,早期因為彈藥庫在此,禁建50多年,意外地保留了這一塊生態綠地。在這裡有超過30種以上奇珍鳥類、17種蛙類和48 種蝶類及70幾種原生植物以及多樣動物、昆蟲棲息的豐富原始生態區。

閱讀全文


==============================================================


學會12月份捐款徵信

資料整理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秘書處

一、捐款專戶: 「推動反對農村再生條例草案與農村自覺運動」

總計:8,000元

■ 林淑芬 6,000元
■ 黃淑惠 2,000元

二、未指定的捐款

總計:1,000元

■ 林嚴六芳 1,000元

【活動訊息】

【學會徵人啟事】誠徵實習生暨工作伙伴

本學會誠徵青輔會NPO實習方案之實習生,並將於99年6月青輔會NPO實習方案結束後,視狀況續聘為本學會工作伙伴。

●誠徵人數:1名


●工作時間:自99年1月20日開始~
 

●工作薪資:

(1)99年1月20日-99年5月31日 止  2,2000元(依青輔會NPO實習方案辦理)
(2)6月開始,薪資另議

●工作時間:10:00AM-19:00PM  (視需要加班)

●工作內容:

(1)八八水災重建
1、擔任「學會電子報(隔週發刊)」、「八八水災重建快訊(每週發刊)」執行編輯
2、協助學會「八八家鄉守護平台社區重建網」網站資料蒐集及更新
3、協助重建區社區報美術編輯相關工作(對外重建區聯繫窗口、對內美編志工聯繫及經營)
4、協助學會重建工作志工之聯繫與經營
5、支援學會其他重建相關工作

(2)學會
1、學會部落格資料更新
2、學會電子信箱整理、轉寄
3、支援學會其他會務工作

●應徵條件:

1、對八八水災重建相關工作具有熱忱者
2、關注社會議題、對非營利組織(NPO)工作具熱忱者
2、對重建資訊蒐集、採訪、文字編輯有興趣者
3、有耐心、喜歡與人互動及溝通
4、熟悉編輯軟體尤佳(illustrator、coreldraw)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電子報】

發行期數:第21期 ∣ 第124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八年一月三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工作人員:楊志彬 ,李敬孝 ,吳碧霜 ,許鼎鈞 ,洪琳茹 ,劉亮佑 ,陳芬瑜
執行編輯:劉亮佑
聯絡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聯絡電話: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E-mail:cesroc@seed.net.tw
網址:
www.peopo.org/cesroc
捐款帳號:(郵局劃撥) 帳號:19002492  
戶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推薦訂閱
2013月圓蝠團圓@【蝙蝠報報】
【起飛-家庭教育成長講座】:讓孩子可以做自己@【桃園臨床心理師公會】
轉寄『【重建快訊∣電子報】「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成立●近期重建相關新聞● 12/28-29高雄災區見學之旅紀錄●搶救六家老屋社區大動員●青規師電子報出刊』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