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快訊】走訪高樹大埔─在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的雜記●[轉]讓台灣多元文化花朵綻放:反對「遺忘原民自治」的地方制度法●市民廣場 災區農特產擺攤─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22,2014【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發行期數:第24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工作人員:楊志彬 ,李敬孝 ,吳碧霜 ,許鼎鈞 ,洪琳茹 ,劉亮佑 ,陳芬瑜
執行編輯:劉亮佑
聯絡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聯絡電話: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E-mail:cesroc@seed.net.tw
網址:www.peopo.org/cesroc
捐款帳號:(郵局劃撥) 帳號:19002492
戶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重建現場】
走訪高樹大埔:在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的雜記
文 / 蔡嘉信
編按:
「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位於高樹鄉大埔村,2004年10月申請立案。除了逐步打造成為大樹鄉專業的農特產品加工區,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以活絡農村之外,也致力於照顧農村老年人口。去年的莫拉克風災,大埔村也為災區之一,雖然環境與產業受到打擊,但卻打不倒長久下來堅毅的理念,打不倒重新站起持續向前的精神。
本期快訊特別刊登走訪「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的訪談紀錄,提供給各界關心災後重建的朋友,更瞭解重建現場的故事及需要。
「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即將於1/23-24至臺北市政府廣場,參與「八八風災災區農特產品展售活動」,推廣大埔出產的在地商品,歡迎大家前往參觀購買,支持災區重建及在地產業!
「夢美人」在台灣應該已經逐漸被人淡忘了,猶記得三、四年前,這個號稱優質品種的日本米曾在台灣引起一股小風潮。首先,是由後壁聯發碾米工廠於2006年一期試種了52公頃,收成約240噸,其中約160噸將外銷日本,在媒體與政府的大肆宣揚下極為風光;隔一年,彰化埤頭鄉和屏東高樹鄉相繼跟進,埤頭鄉由聯米公司(中興米)出面契作70公頃,高樹鄉則由產銷班試種了3公頃。
在這個之後,似乎就再也沒有夢美人的新聞了,市面上也看不到夢美人米了,只有台南縣的加油站還會看到幫聯發碾米廠代售夢美人的旗子,不曉得那些旗子現在還在不在,當初那些優質好米賣完了沒。當初試著帶動風氣的米商已悄悄退場,而今早已過水無痕,或許大家也不那麼在意過去了,過去就過去,總是要往前看才對!直到這次跟著志彬跑「重建區見學之旅」的先前預勘,來到屏東,第一天晚上搭秋香姊的車回她家的路上,她講到「夢美人」,我驚了一下,才把過去對夢美人記憶又喚了回來。原來,當時印象中在屏東試種夢美人的就是秋香姊去爭取來種的。
也許對聯發和聯米兩大廠來說,在損失擴大之前儘早收手,從營利的角度是比較划算的,至於政府和媒體的期待…就算了吧!但在秋香姊看來,這些都不是合作社要的,他們不是要靠夢美人賺錢,也不是要靠夢美人得名聲,只是要靠夢美人,在高樹地區種出一點希望、一個開始,如此而已。畢竟是一個小地方,有多少能力就種多大面積,2006年底的新聞預先報導高樹會有10公頃的夢美人契作,實際上2007年一期只作了3公頃,相較聯發的52公頃和聯米的70公頃,面積小到毫不足道,但這是地方合作社可達到的最極致吧!
現在回頭看,大埔合作社竟然是以一個合作社的產銷班,就搞起一件當時政府和媒體眼中的「偉大事業」。和兩大米廠相比,合作社的力量,論財力、論設備、論市場佈線等等皆不如,有如小蝦米遇大鯊魚。小蝦米當初決定要站出來,身陷兩大鯊魚的夾縫間,小蝦米也許知道當時處境的艱困,但知道了又如何,又不是要和鯊魚互咬對峙,只是面對同一個大環境的波動,要各憑本事尋求出路罷了,沒什麼好退縮的。論勢力,大埔合作社也跟著大廠走上前線,顯得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秋香姊說,試種了夢美人以後,他們合作社開始走小包裝的路線,在此之前,1斗米(約7公斤)才賣250元,而今1公斤可賣到100元。也許這樣的價格對聯發米廠1公斤180元還是少得多,但對地方性的小合作社而言,已是往前跨很大一步了。今年嘉南平原一期稻作將休耕,稻米供給將出現短缺,秋香姊認為米價會因此而漲。但這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是好現象,秋香姊可能也不樂見於此,因為她最在意的還是農民收益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米價有兩種,會漲的往往是市面價,而農民的收割價永遠不會漲。秋香姊說之前當地農民的收割價是1斤7元,現在1斤已來到10元(印象中不知還有沒有再多1到2元),她說今年一期作的農民收割價一定會再提高,而合作社方面也會做好品質的管控,讓出面收購的糧商真的能夠出高價,買下產銷班農民辛苦生產的稻米。
不只是對稻米的收割價提高有信心,秋香姊對農村的未來也很有信心,言談中她不斷向離鄉的遊子召喚,說:撐不下去回來沒關係,不要覺得回來就沒面子,農村還是需要大量人力,無論生產工作或環境維護工作都是,一個月兩萬多沒問題,別以為少,在農村已經足夠維持生活還有餘裕……今年秋香姊就申請了農村就業的相關計畫,希望一些在地的工作機會,一個一個把人拉回來。
除了申請就業計畫,秋香姊也不斷創造其他在地工作機會,除了農產契作以外,做釀造和醃製也是大埔合作社很主要的生產工作。秋香姊說,釀造和醃製都是很傳統的「老功夫」,幾乎每個老一輩的都會,現在他們做這些不僅不會無聊,而且還有錢賺,於是大家就拼命做,做給合作社賣。因為合作社對產銷班成員所做的釀造醃製品一律全部收購,等於做得越多就要賣得越多,這樣一來,合作社壓力也很大,怕賣不出去而囤貨。
如果跟超市或量販店合作,利用他們的市場通路,銷售情況會不會好一點?秋香姊很直接說:不會!她是怕到了,之前有一批幾百公斤的醋賣不完,後來青松超市來說要這些貨,原本高興的秋香姊,答應後才知道:怎麼要有幾箱是免費試喝的、怎麼週年慶打折折扣是算合作社的、怎麼印產品DM上去也是合作社要出錢…後來通算下來,其實沒什麼賺,甚至還虧。一朝被蛇咬,秋香姊以後對這些大通路商都敬謝不敏了。她寧願自己跑,上台北賣,或找特定的消費群,這樣比較辛苦,但不用這種方式在地產業永遠無法獲利。
秋香姊最近寫完一本書,書名是《農村再生留鳥》,紀錄的是大埔近幾年從夢美人試種開始之後的成長與改變,之所以把「留鳥」標記為書名,是刻意和「漂鳥」做區隔的,這是一種期待,一種當下努力的目標。呼應上述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希望農村子弟不再做「漂鳥」,而農村也正要努力成為一個可以「留鳥」的地方。
大埔合作社走到現在算是穩定,秋香姊對目前的情況也滿意,現在合作社除了秋香姊為專案經理,另有四位正職的工作人員,在大埔這樣一個小村落已經算是規模最大、組織最健全的了。秋香姊也相當珍惜有今天的發展,她說一開始缺乏資金卻又想做事情,正好有社區營造的補助適時幫助了他們。有了起頭,想法化為行動,也才能走到今天。不少人批評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是一種政府對社區的收編政策,認為政府給資源就違背社造「由下而上」的精神,這有點言過其實,從大埔的案例來看,我們不僅沒看到大埔合作社成為政策傀儡,他們所作所為也不是政府可「由上而下」直接控制的。秋香姊說,因為政府給了補助,自己更知道爭氣,一路持續至今,現在合作社主要是靠賣產品所得維持營運。
一路看下來,我們發現大埔合作社所做的不只是一般產銷,他們還是有一個合作社的組織,有理事長,有一些基本的成員,他們分在各行各業,卻常聚在一起,協助合作社推動各項事務。他們都有共同的理想,想為地方多製造就業機會、希望發揚地方產業、對農村前景充滿希望…這些不就是在做社區營造嗎?秋香姊不否認他們就是透過合作社在推動社區營造,因為高樹鄉的派系搞得很嚴重,根本沒辦法透過社區發展協會或村辦公室去做事,只能避開傳統的社區組織,在派系之外另闢蹊徑。說起來這也是秋香姊百般不願見到的情況吧,當然我們都樂見合作社能以社區營造為職,誰知那是帶著無奈之因呢!
一個「村」,其實是作為一個「社區」的最適單位,也是做社區營造的基層單位。大埔村雖隸屬於高樹鄉,但以「村」為單位把事情做好,反而更是一條可行的道路。我和志彬剛到屏東的第一站,儷嬅帶著幾位社區幹部去縣府找農業處長的場合,也聊到這個問題。處長很感嘆的說:「高樹的派系真的是太嚴重,誰能代表高樹?怎麼整合高樹?我以前在農改場時常愛去高樹,現在就……」當時秋香姊也在場,針對這個問題,大家很鼓勵她儘管以「大埔」為招牌,無需硬扛「高樹」,你推不動,它也進不了。
離開大埔合作社繼續前往下個行程之前,志彬在想,這裡要是能好好營造,哪天也許就是一個生態村,以後消費者是為了來大埔而消費──真正的「在地消費」──來到這裡除了可以買農產品、醃製品、釀造品,也能體驗生活或者其他(現在暫時想不到的新鮮事)。讓「地方」成為品牌,附加價值會更大……在想的同時,志彬手上除了原本帶來的兩包行李,手上又多提了兩袋,裝有兩瓶醋、兩罐醃製鳳梨、一罐醃製菜頭,一包秋香姊僅剩要當裝飾品志彬卻硬求要買的米;而我手上也有兩袋,裝有合作社自產的番茄,這是秋香姊「分享」給我們的,一袋有指定給儷嬅。
在此可先預告,下一趟或者以後可成為常態的「屏東重建區見學之旅」,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是必訪的一站,而秋香姊也非常歡迎大家。
圖1:秋香姊與臨時工準備進果園,一邊走一邊交代工作。
圖2:每瓶「青春釀」都是產銷班成員的結晶,它需要持續生產,在地的工作機會才得以維持,當然要持續生產,就必須要有消費者的支持。
圖3:喜歡產品就以實際行動購買,對在地產業是最直接的支持行動。
============================================================
[轉]讓台灣多元文化花朵綻放:
反對「遺忘原民自治」的地方制度法
文 / 何欣潔
編按:
1月18日上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協同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原住民政策協進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團體,一同來到立法院前,針對前不久國民黨溝通協調後所提出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表達民間的質疑與抗議。本次行動的主要訴求為反對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中,將五都中的「原住民鄉」與其他平地鄉一同降格為「區」以及區長官派的規定。
本文摘要:
今(18日)上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協同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原住民政策協進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多個團體,一同來到立法院前,反對國民黨黨政平台在在14、15日2次的溝通協調後所提出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
原鄉變市區,原鄉原住民變成「都市原住民」
按地方制度法修正案之規定,升格之後的五個直轄市內,台北縣烏來鄉、台中縣和平鄉、高雄縣的那瑪夏鄉、桃源鄉與茂林鄉五個原住民鄉將首當其衝,成為「新北市烏來區、台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等同漢人都市中的一區,與會的原鄉代表對此感到憤怒與憂心,紛紛表示這是瓦解原住民文化傳統、使原住民地位更形邊緣化的規定。
閱讀全文
(本文原刊載於88news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重建消息】
市民廣場 災區農特產擺攤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10.01.20
編按:
本週六、日(1/23-24)即將於臺北市政府前的市民廣場,舉辦「八八風災災區農特產品展售活動」,由來自災區的原住民及農民擺攤販售自產的農特產品。當天共規劃150個攤位,參與者都來自八八風災的重災區,包含南投縣信義鄉、嘉義縣阿里山地區、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那瑪夏鄉、六龜鄉(新開部落)、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台東縣卑南鄉(知本溫泉區)、太麻里鄉等地。歡迎各界關心災區重建的朋友前往支持購買!
台北市政府前的市民廣場,本周六、日將舉辦「八八風災災區農特產品展售活動」,由來自災區的原住民及農民擺攤販售自產的農特產品,市府邀請市民踴躍到場選購,幫助災區民眾重建家園。
市府產發局長陳雄文表示,此次共規畫150個攤位,都來自八八風災的重災區,包括南投縣信義鄉、嘉義縣阿里山地區、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那瑪夏鄉、六龜鄉(新開部落)、屏東縣林邊鄉、佳冬鄉、台東縣卑南鄉(知本溫泉區)、太麻里鄉等地。
來自災區的農、漁民及原住民,將在活動中介紹自己生產的農、漁產品及手工藝品,希望增加災區住民的收入,為災區農特產品建立新的直銷管道。
此外,災區的原民鄉也將在現場表演「祈福之舞」、「希望之舞」等傳統原民舞蹈,讓大家看到他們努力突破困境,永不放棄的精神。
活動期間現場消費滿500元,可換柳丁3斤,數量有限換完為止,還可參加摸彩活動,每天將送出10台6段變速折疊腳踏車。
不同時段也有多場次的趣味遊戲、農特佳餚品嘗、有獎問答及原民手工藝DIY教學,適合親子參加。
活動主題:「八八風災災區農特產品展售活動」
時間:99年1月23、24日
地點:台北市政府廣場
現場活動:
來現場消費滿500元,可以馬上換得臺灣柳丁3斤(換完為止);還可參加現場的摸彩活動,每天將送出10台6段變速折疊腳踏車;還有多場次的趣味遊戲、農特佳餚品嚐、有獎問答及原民手工藝DIY教學等。
下圖為「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當天的推廣商品,歡迎大家前往支持購買喔!
更多關於「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