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路~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心得─「張老師」園地─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November 19,2019回首來時路~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心得
「張老師」自民國58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成立之初,是由一張桌子、二張椅子、一間不足六坪的小辦公室、一支專線電話,以及二十多位義務「張老師」作為服務的起步。發展迄今,已在全國設有4個分事務所、7個輔導中心。透過1980輔導專線、晤談室提供各種提供電話輔導、面談輔導、函件輔導、網路輔導、轉介等服務,服務對象包含兒童、青少年、青壯年、婦女及老人。服務的問題類型包含人際、婚姻、親子、生涯等,每年服務近七萬人次。
而這些工作都是由一群受過嚴格專業訓練及充滿愛心的志工所題供,我們叫他們-義務「張老師」。
全國各地「張老師」中心會在每年9-10月份,開始辦理一年一度的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就是為了要訓練1980專線服務志工,因為輔導志工需要專業知識及輔導技能,故參加訓練的學員需要經過三個階段、長達九個月的訓練,並通過篩選後才能開始上線服務。
義務張老師儲備訓練心得
台北中心學員:閻行恩
整個三階段就像是國家選手要比賽上場前的訓練,從跑步練體能、基本動作、到身體各項機能的檢視跟矯正,但比起上場比賽,更困難的是對自己的覺察和調整,在第三階段每一週見習的前一天就開始焦慮,焦慮是這時候的好友之一。
從現在回頭看,好像很多事都要這樣回頭看就會看出些端倪。第一階段的小團體給予很大的力量,甚至讓我對於以後的心理學習走向有一定的想法。在自我探索的團體裡,看到每個人的不安、擔心、受傷,也看到每個人的堅強、樂觀和柔軟,大夥接納其他人的想法並回饋自己的,形成一種溫暖且支持的氛圍,這樣的收穫對於接下來兩個階段和同學的相處有很大的影響:我們都認真地看待同學們的問題,就像看待自己的問題似的。
通過了第一階段的讀書心得和考試之後,來到第二階段,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第二階段。探索小團體轉變成技巧養成團體,大課程從基礎變成大量的討論,討論個案背景脈絡、討論問話的方式,所有的課程都在搭起整個技巧的架構,而且遇到了很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團體領導者,紮實的將一個一個口語技巧植入腦袋裡,再加上第二階段非常重要的元素:練習。
除了每週一次的小團體,還有為了研究所考試和擁有相同目標的同學組成的讀書會,在小團體學習到的東西帶入讀書會討論、練習,彼此看著各自的優點學習並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有不定時的和其他同學的演練,第二階段的我真的可以說是三階段裡最一步一腳印的認真時刻,第三階段是徬徨,排山倒海的徬徨。
我還記得約60位的大家坐在一間教室裡面的第一天上課,好驚訝。比對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人數,我其實不太確定為什麼自己能夠坐在這裡進第三階段,但也沒有自己不行的想法,這個想法到第三階的結果出來後更加強烈。到現在耳邊還是會響起小團體領導者的話:你們現在都把第三階段當作天堂在追。總覺得這句話很適合用在以後的路上,不能說是未來的路是天堂的相反,但確實要往前走了才會知道這路是一種挑戰,極大的挑戰。
第三階段充斥著各種對自己的質疑,我是誰?我為什麼要做這個?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在第二階段建立的技巧和通過兩階段的微妙信心,常常消失在模擬個案面前,或者是說,消失在自己面前,怎樣都使不上力。徬徨、擔心、挫折、焦慮,所有的情緒化成灰黑的霧壟罩在腦袋周圍,依稀看見某一頭的亮光,是擁有革命情感的同學、小團體成員和領導者、督導的支持,在與人相處的挫折還是要依靠著與人相處的溫暖撫平。
真的要驕傲一下自己的運氣,在被通知第二階段的小團體原時段人數不足不開課時,更換時段的小團體依舊是相同的領導者,而且成員們都是熟悉的臉孔,我覺得這是穩定心情的其中一個原因,套用同學的話:「這樣減少了和新環境磨合的不安。」而每次小團體在一週的第一天,在小團體學習到的成果馬上可以運用在見習上。
見習的安排除了帶來無止境負面情緒之外,模擬個案的練習、每週進機構「上班」,很真實的面對這個工作的各種面向,如何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情緒反應也是一門學問。這時最感謝的是督導,在老師和輔導員兩種角色間轉換,一邊引導著我該如何面對個案,一邊引導著我該如何面對自己,第三階段的收穫是:真誠。
回頭看這三階段好像有說到什麼又無法說清楚,反而是在知道新的一期張老師培訓要開始了,才有真的走過了一段路的感覺,然而又有一段更長的路呢。把這些所有感想帶在路上,我想會走得更暢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