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張老師」園地
報主:「張老師」基金會
創刊日期:2017-03-06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42
官網:
http://www.1980.org.tw/web3-20101110/main.php?cust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張老師」園地報
「張老師」園地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張老師」園地
發報時間: 2018-04-03 11:00:00 / 報主:「張老師」基金會
本期目錄
女性戒菸有一套:戒菸,先搞定情緒!
「張老師」的使命

1 協助青少年解決成長的困難
2 促進青少年健康的成長
3 培養關懷青少年人才
4 塑造關懷青少年的環境
5.倡導關懷青少年的理念與行動

「張老師」服務對象

青少年及一般社會大眾

有些人會認為「張老師」是專門為「有問題的人」而設置的,因此,來找「張老師」的大概也都是有問題的人;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觀念。事實上,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有一些生活適應上的難題,祇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也許你是個身心健康的人,是個好學生,也擁有理想的工作與家庭;但你難免總會遭遇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困擾,而這些困擾如能及時獲得協助,則可以減少你的焦慮與不安,達到生活上的和諧。「張老師」就扮演著這樣一個角色,願意與大家一起來探究這些困擾,進而謀求改善與解決之道。

1980輔導專線

1980輔導專線

當您心情低落,想找一個人好好聊聊,請拿起手機或電話,撥打1980輔導專線,線上的義務張老師們會用心傾聽,陪伴您走過人生的低潮。

 

線上捐款

【立刻加入我們】      
「張老師」1980『依舊幫您』專線,期待及需要您的捐助! 
★線上捐款網址 http://epay.1980.org.tw/

「張老師」FB粉絲專業

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1980/

「張老師」名稱的由來

「張老師」並非因創始人姓「張」,也不是為了紀念某人,主要是因為青少年的生活當中,影響其成長最深遠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其次就是「老師」了,且「老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其職志,此正式輔導工作的本意。至於為什麼叫做「張老師」?因為「張」是中國大姓,語音平順易念,感覺親切普遍;字型(「長」的「弓」)意義深遠,代表開啟、拓展、長遠之意,開啟指的是協助正處於過渡期之青少年有良好的自我發展、拓展指的是不斷地將服務由點擴展至社會各個角落、長遠指的是具有服務人群造福社會的長遠目標,所以,我們定名為「張老師」。

 

「張老師」服務方式
在人生的路上,「張老師」陪伴您,您的心事有我願意聽。
您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與「張老師」聯絡:


※ 「張老師」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 早上九點至晚上九點
星期日 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
(※各地區服務時間會依實際人力增減)
 
※ 晤談輔導:
透過面對面協談方式,運用輔導技巧,陪伴當事人面對與因應各項生活、心理適應困擾。
 
※ 電話輔導:
以電話協談方式,協助當事人處理情緒及各項生活適應上的困擾,
並可針對當事人立即性問題處遇。
 
※ 函件輔導:
透過信函往返的方式,協助當事人探討個人及各項適應困擾,同時提供相關資訊, 以助益當事人因應相關困擾。
email信件請寄1980@1980.org.tw
 
※ 網路輔導:
輔導員運用電訊方式在網路上與當事人溝通,陪伴當事人面對與因應各項生活、心理適應困擾。
「張老師」網路輔導:開放時間為 星期一至星期六 6:30PM – 9:30 PM
「張老師」緣由與沿革

      「張老師」於民國58年11月11日,由救國團所創辦,救國團有鑑於社會急遽變遷,青少年問題日漸增加,本著「今日我們為青年服務,明日青年為國家服務」的理念,乃創辦「張老師」,希望結合專家學者及社會的整體力量,以加強推展青少年輔導工作,幫助青少年朋友成長發展。
    隨著「張老師」服務工作的不斷成長,服務成效及理念已深受社會各界所
肯定及認同,加上願以實際行動參與『張老師』服務行列的熱心人士日益增加,「張老師」於民國76年10月9日結合專家學者、熱心企業人士成立「財團法人中國青少年輔導基金會」由李鍾桂博士擔任第一屆創使事長,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服務,以擴大社會的影響力,而為了讓社會大眾能更加了解本會的內涵,進而協助推展「張老師」業務,於87年6月更名為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現任基金會董事長為張德聰先生),並於89年6月20日陸續於台北、台中、高雄、桃園地區成立分事務所和宜蘭、基隆市、新竹、彰化、嘉義、台南市等六個中心。也從傳統的電話線到民國90年起全省的輔導專線更改為簡易撥碼(直撥1980「依舊幫您」);92年接受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辦「戒菸專線 服務中心」,成為亞洲第一個戒菸專線;94年因應心理師法成立,積極著手規劃「專業諮商體系」及「志願服務體系」雙軌制,籌畫設立「張老師」心理諮商所,集結有證照的諮商師、臨床心理師、社工師等專業團隊來服務。

    本會的成立宗旨在於配合政府政策,辦理身心輔導、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教育推廣等有關工作,以加強接受本會服務當事人生活適應能力,激發其潛能,創造幸福美滿人生,進而促進社會國家之安和樂利為宗旨。

 

[公益聯播]信義南港身障資源中心107年4月21專題講座活動預告
女性戒菸有一套:戒菸,先搞定情緒!

  阿芳是位在職場上成功的女性,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她都能掌握的很好,唯獨有個連自己也難接受的習慣,菸癮。阿芳來電求助戒菸專線時,說自己一天只抽五根菸,但不知道怎麼就是戒不掉。阿芳身邊的人不知道她抽菸,她也不敢讓身邊的人發現。覺得自己身為女性還抽菸,在社會上的觀感不好。「我每次抽完菸,都要再重新洗澡一遍,好讓別人不會聞到我身上的菸味。」阿芳這樣說。這種擔心受怕的生活,漸漸讓阿芳也開始討厭自己。「我很想戒菸,但就是找不到方式放下它,心情煩躁和壓力大時就是想抽。」阿芳的心聲,也正是許多女性吸菸者容易遇到的處境。

 女性難戒菸,因為情緒問題!

  女性的吸菸議題,較少受到大眾的關注。女性吸菸和男性有許多差異性。女性吸菸常源自於心情煩躁、抒解壓力。相較於多數男性因好奇和社交需求而抽菸有所不同。在戒菸歷程中,女性戒菸也會比男性更容易擔心體重增加,與受到他人吸菸所影響等議題,導致戒菸不易。

   戒菸專線104年實際調查發現,造成女性戒菸失敗的前三大因素為:習慣、情緒低落/浮躁、生活面臨壓力。在戒菸上,女性更容易因為大腦對尼古丁的反應不同,使得戒菸較男性困難。

 研究顯示:有壓力反使人更難戒菸!

   一般人認為,對吸菸者施加社會輿論與健康威脅的壓力,能幫助抽菸者更容易戒菸成功。但國外一則關於吸菸與癌症患者的研究顯示,已罹患癌症的病人,很少主動求助戒菸服務,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即使被醫生囑咐吸菸會惡化病情,卻仍然繼續抽菸。

   罹患重病卻仍繼續抽菸,最大的原因就是壓力!習慣抽菸的人得知自己罹患重病時,反而會藉由抽菸來因應強烈的心理壓力,找回對自己的掌控感。生病了會不會好沒人能肯定,但抽一支菸卻是能自己控制的。這種想法讓多數的吸菸者戒菸失敗!當我們遇到各種壓力時會開始考慮戒菸,但當壓力過大,又會促使吸菸者選擇倚靠香菸。儘管維持抽菸對健康有更大的威脅,他們也選擇視而不見。

   阿芳雖明白吸菸對社會觀感造成影響,也造成自身健康的危害,但這些壓力同時也使阿芳情緒反應過大,造成戒菸困難。面對此種處境,身旁的人應當適時的給予支持鼓勵,減少吸菸者無形的戒菸壓力。根據戒菸專線的實際服務經驗,在女性戒菸的陪伴上,需更著重於:1.協助情緒處理技巧與壓力管理。2.體重管理技巧與健康飲食。3.尋找戒菸支持者。從這三方面介入,才能成功幫助女性順利戒菸,並重獲美麗健康生活。

 女性戒菸,戒菸專線有一套

   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專線成立於2003年。具有多年的協助戒菸經驗,專線將吸菸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與環境因素,從不同層面來和民眾探討與處理吸菸問題。對於女性戒菸,除了討論如何克服生理戒斷症狀外,還需特別關注心理與環境因素,而戒菸專線提供藥物諮詢與心理支持協助,服務過程全程免費,還有簡訊關懷,更能為每位戒菸者量身打造屬於個人的戒菸方法。

   婦幼節即將到來,戒菸專線呼籲民眾正視吸菸問題,為自己也為親愛的家人健康,特別是家中有幼小孩童,現在正是戒菸最佳時機,善加利用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服務,藉由專業人員協助,及時戒菸,避免讓自己與家人受到菸品影響及危害。

 

戒菸資源: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
全國超過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
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

 

參考資料:

  1. 1.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smoking cessation in a cancer context: A qualitative study of patient, family and professional views, BMC Cancer, 2017,17:348
  1. Alisha Kamboj, Henry A. Spiller, Marcel J. Casavant, Thiphalak Chounthirath, Gary A. Smith (2016). Pediatric Exposure to E-Cigarettes, Nicotine, and Tobacco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Volume 137, number 6. 2008,科學人雜誌第76期。

 

推薦訂閱
兒童環境文學家徵選活動,熱烈進行中@【環報】
第九十一期幼改家電子報@【【 幼改家 】電子報】
轉寄『女性戒菸有一套:戒菸,先搞定情緒!』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