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體驗、愛分享(2011年1月號)─AAEE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rch 30,2012AAEE課程/工作坊
2011年體驗教育引導人員認證系列課程(上半年度) 熱烈報名中~
AAEE的體驗教育引導認證課程即將邁進第三個年度,有越來越多的夥伴嘗試於自己的服務領域融 入體驗教育和引導反思的精神與概念,除了嘗試提供參加者多元的具體經驗,引導員更是要透過不斷的對話和反思練習,引領自己和參加者將經驗轉化於日常生活的應用。從思考的自己,到行動的自己,透過一次次經驗處理的應用和累積,找到知識技巧與實踐應用的連結!
¨助理引導員課程:
(1) 3/16~17(授課講師:謝智謀/國立體育大學)
(2) 4/9~10(授課講師:黃同慶/救國團探索教育中心)
(3) 5/28~29(授課講師:蔡居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5/14~15副引導員課程 (授課講師:吳兆田/歷奇國際有限公司)
¨3/9~10引導員課程(授課講師:謝智謀/國立體育大學)
想知道更多認證課程資訊>>>各階段引導員認證系列課程、下載報名表、線上填寫報名表(繳完款後)
----------------------------------------------------------------------------------------------------
2011年對話引導法工作坊課程熱烈報名中~
透過這三天工作坊,將藉由Roger Schwarz所發展的對話引導法,有系統地提供邏輯脈絡,幫助教師、訓練員、教練、輔導員、社工等不同對象有效地從事引導工作,並協助所有的帶領者進行自我反思,對話引導法將成為幫助處理「衝突對立」、「情緒」及「解決問題」等情境的最佳手法。
授課講師:吳兆田/歷奇國際有限公司
授課日期與地點:
1.南部梯次:4/6~8(已額滿!)
地點:高雄市新興區七賢一路467號
2.北部梯次: 6/5~7
地點:救國團台北市團委會(台北市大直街20巷16號,捷運大直站)
*每梯次限額20人,限非營利組織夥伴及教育工作者
想知道更多課程資訊>>>對話引導法工作坊、下載報名表、線上填寫報名表(繳完款後)
----------------------------------------------------------------------------------------------------
2.19 <我們>紀錄片分享會 熱烈報名中~
想看看如何將體驗教育與冒險治療運用在各個層面的服務對象身上嗎?面對精神疾病的個案你會如何看待?究竟是我們真的無力去幫助這樣的個案還是其實是因為我們不夠瞭解他們,在服務時設下了那條線,禁錮著自己也限制了個案的眼界。看看一名治療師如何用這枝體驗教育的魔法筆揮畫出個案豐富色彩的天空,也看看這些被服務的個案他們親身的感受,彼此間會共同交織成怎樣的一副畫?
分享者:張馨之/信安醫院治療師、信安醫院個案、紀錄片導演
時間:2/19(六)下午2點到4點
地點:台北旌旗教會(台北市愛國東路100號2樓,捷運中正紀念堂站3號出口)
費用:每人100元(現場繳交)
想參加紀錄片分享會>>>搶先報名去
書籍介紹
體驗教育-從150個遊戲中學習Ⅱ
作者:謝智謀、許涵菁暨體驗教育團隊
出版社: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
定價:NT500元
書籍特色:
1.全新的150個遊戲:與第一本遊戲書的內容截然不同,本書收錄了『大團體活動』、『扁帶活動』、『撲克牌活動』、『不用道具活動』及『易取得道具活動』等五大類型活動。
2.我們把新書變小了!為了讓使用者更方便,我們把它縮小成B5易攜帶版,重量也變輕了。
3.主題式引導問句:多數活動背後均有問句範例,讓你第一次帶領該活動時更上手。
4.活動總表:150個遊戲太多不好找?本書列出活動總表,讓你想找活動時候不再慌張忙亂。
-------------------------------------------------------------------
生命軌跡--13個助人自助的成長關鍵
作者:區祥江
出版社:突破機構
出版日期:2008年4月二版一刷
定價:NT430元
書籍特色:過去的陰影、人生的過渡期、離開自己感到舒適的處境、負面思想、個人的陰暗面等。都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碰到的障礙及危機。但危機亦為轉機~要如何把握契機?突破障礙,追求成長?
本書從時間、關係及個人內在結構三個層面深入探討,淺白解說各項成長契機。每章附真實故事、成長習作、成長提示及參考書目,讓讀者深化認識及應用各章主題。不論個人成長或助人成長者均適合細讀實踐。
想知道更多本書更多訊息>>>書本試閱、網路書局購買-------------------------------------------------------------------
A Teachable Moment: A Facilitator's Guide to Activities for Processing, Debriefing, Reviewing and Reflection
作者:Jim Cain, Michelle Cummings, Jennifer Stanchfield
頁數:282
出版日期:2005年
定價:US $ 34.99元
書籍特色:
還記得在去年年會期間我們所安排進行的珠珠串連(Bead celemony)活動嗎?這個活動的idea就是源自於這本書。進行內省反思的工具其實隨手可得,不同的反思工具的連結使用更可以開擴學員思考的不同面向和連想力,善用生活經驗與反思隱喻的設計,許多的學習時刻都可以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書裡提到的另一個反思活動許多人可能也曾運用帶領過,運用身體各部位的器官功能(Body Part Debrief)來做為隱喻省思的連結,活動結束後可邀請學員每人選一個部位,拿到不同部位的要跟大家分享不同面向的觀察和發現。建議你在使用時可以結合該器官獨特的功能性去做更明確、有方向性的問題連結,可強化學員思考的深度及層面。如果這些人體的部位代表整個團隊,你會怎麼發問這些不同部位的連結問題呢?你也可以加入其他元素來增加團隊不同的思考面向,如地球、電燈炮、問號、笑臉等。
【眼球】感知光線,色彩,明暗
【胃】消化器官,儲存吃下的食物,如果緊張有人可能會胃痛
【鼻子】呼吸空氣、感應嗅覺
【手】拿取、拉動及推動、舉起或抬起物品,可以用手與他人溝通,透過握手來表達善意、保護作用減少受傷
【耳朵】接收聲波、可聽到來自某一特定方向的聲音
【足/腳】行走(方向)、不合適的鞋/襪/地面可能會傷害腳、足跡
【脊椎】支撐整個身體、支幹骨架
【腦】控制和協調行動、體內穩態以及精神活動(例如認知、情感、記憶和學習)。處理信息傳遞、感情/思考/生命得以維持的中樞
想知道更多本書更多訊息>>>書本試閱、其他書店介紹
體驗小語
成長代表改變,而改變涉及冒險,從已知踏入未知。
~作者不詳
你會失敗,因為你是人類 ; 你會跌倒,因為道路崎嶇。但你要知道,失敗也是生命禮物的一部分,所以要把它門利用到極致。
~『人生不設限』一書作者 尼克˙胡哲
AAEE最新消息
採訪緣起
一月底二月初正式農曆新年之時,卻也是學會內部有比較大變化的時候,在學會工作兩年半的小栗子決定離開探索著人生另一個未知。從學會成立一直都在的鳥子也決定要暫緩腳步,有個休息的時間,反思沈澱後再重新出發。
小栗子的離開是想要去追逐人生的另一個夢想,至於他的下一站仍尚未決定。在學會兩年半的生活有著許多點點滴滴,這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而當他回顧這些過程時,也簡略與我們分享著他這段時間印象最深刻的畫面與收穫。(詳見下文)
這樣轉變不也跟我們所熟悉的體驗學習很像嗎?總是在自我探索反思後有些行動,做出自己想做也對自己有幫助的決定,每個改變都是另一個成長的開始。
------------------------------------------------------------------------------
Dear 大家:
很開心在這邊能夠認識這麼多對體驗教育有熱誠的夥伴,看到每位這麼努力將體驗教育融入到不同的地方,很令人感動及敬佩,因為未來生涯的規劃,所以將會從現在學會秘書的職務上離開,回歸到會員的身份,以後還是會和大家一起學習的^^
很高興兩年多來有這個機會可以為大家服務,並協助一些事項的推動,回想當初一進來接手引導員認證系列課程,從在國立體育大學辦的第一場開始,到後來能有機會在台灣不同的地區開課,這中間要感謝各位開課講師的幫忙和每位夥伴的參與,讓這樣的課程從無到有,並且漸漸被知道,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場在台南的課程,因為是第一次在台南舉辦,身為工作人員的我就先提早下去瞭解及布置環境,那天下很大的雨,拖著快20公斤的行李箱,在上下樓梯的過程中拉桿斷了@@,只好雙手下去推,好不容易到了教室,發現教室排滿了實木桌椅,一張一張慢慢搬,空出場地,類似的經驗還有,但每次都是一種學習,讓我可以更有耐心的去面對這些狀況。學會人不多,所以一個人可以去接觸到許多不同的事情,進而成為多功能用途的人。
去年接下了書籍編排以及年會籌備的任務,看似幾個短短的字,其實背後都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環節堆砌而成的。拿書本來說,從剛開始的活動蒐集、分類、怕活動不好玩另外安排的試帶、引導問句的撰寫統整以及校稿美編,跟原本預想只要把內容準備好差不多了不太一樣,因為愈做愈想要把它弄得更完整,更符合帶領活動者的需求,出書的進度就一直拖延,讓大家一直等實在是很不好意思,希望延長的時間可以讓大家對書本的感受成正比。
年會則是另外一個重頭戲,學會從來沒有辦過這麼多人的會議,我又是第一次籌畫,雖然前幾屆都有參與,但只負責報到的部分,這次從開始到結束整個人都參與其中,該協調、注意的事情真是多如牛毛,外加一開始工作坊及報名不是很有起色,心理壓力真的是非常大,常常晚上都會夢到還有哪些東西還沒寫或哪些事情要聯繫,不過最重要還是要感謝大家的熱情的支持,到後來在工作坊以及報名人數上都不得不限制,這也是以往都沒有發生過的情況,另外在歡迎晚宴上的互動也讓我覺得很感動,人們跨越不同文化的背景一起在當下同歡,每個人的笑臉都很美,希望以後還能在這個屬於我們的會議上見到大家^^
這幾年有機會接觸到海外的夥伴時,他們覺得學會發展得有聲有色也覺得臺灣在體驗教育的發展是很多元、豐富,這讓我覺得很驕傲,也覺得他們會這樣認為,都要歸功於每位夥伴非常努力的投入以及無私的分享,很榮幸有這段時間能認識各位,不管以後在哪裡,希望我們都能夠用生命去影響更多的生命,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兔年行大運^^
------------------------------------------------------------------------------
人物側寫
那天我們一起歡送了栗子,在張張照片的回顧中,兩年半的生活歷歷在目,讓一向理性的栗子難得熱淚盈眶,栗子說在學會工作讓他真實學會的一件事情就是"哭",對他來說哭不是一件常見又容易的事情,進來學會之後就不是這樣了,這讓理性的栗子多了點感性,原本一向開朗笑容滿面的他有點點不一樣,多了點情緒上的直接表達。
放眼國際
Aspen Education Group
機構簡介:
Aspen Education Group是一個致力於改善青少年與家庭的生活品質的機構。Aspen的課程計畫是針對在學校與生活行為表現被證實有問題的學生,採取治療與教育交叉運用的方式。Aspen提供寬廣多元的教育性計畫課程,在正確的學習與治療環境下,設定並解決符合個案需求。目前Aspen擁有38項課程計畫,分別在美國13州進行,父母親可以選擇各式不同的治療性環境,包括寄宿學校、戶外體驗教育計畫、高中減重住宿學校以及減重夏令營。
最新消息:研究發現青少年在參與荒野治療課程後行為有顯著改善
近來一項針對低成就或問題青少年所做的研究,由全國領導的治療性教育計畫機構指導,有顯著的發現。該研究是2007~2010年期間針對超過10,000位參加過課程的父母做調查,其中獲得1300位的回應。(荒野治療計畫有時也被稱作”冒險治療”,已經多次被證實有助於問題兒童和青少年的行為改變。 )
Aspen 的總裁Phil Herschman說:『我們非常開心這項研究的發現,參與課程過的父母告訴我們,他們非常滿意我們的服務,而且確實看到青少年行為上的改變。』
Aspen在帶領許多焦點團體後著手這項研究,這些焦點團體都是需要父母、學校委託人及醫院專業人員一起配合。這些焦點團體都顯示父母對於孩子都有一致性的擔心,而且父母將他們送到參與荒野治療計畫時也都會有一致性的期望。
其實荒野治療課程在其他研究中也被曾證實對於青少年有所幫助。例如1997年戶外行為健康照護研究公司(the Outdoor Behavioral Healthcare Research Cooperative ,OBHRC)在明尼蘇達大學所做的一項獨立研究,由Keith Russell博士指導,他指出根據研究顯示藥物成癮的青少年在參加高品質的荒野課程治療後,能有效的降低藥物使用次數,並且對於因情緒或社會問題引起的行為有改善的趨勢。其他有意義的發現則是青少年在參加完課程後能減輕原本存在的挫折、焦慮及壓力。
這項研究發現參加完Aspen的荒野治療課程返家後,在安全感、信任及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等都有戲劇化的改善。87%的父母在治療前擔心孩子的安全,但事實上在執行完治療課程後僅有22%的父母在安全上仍有所擔心。同樣地,86%的父母在治療之前並不信任他們的孩子,但在治療課程結束後僅有25%仍不信任。78%的父母於治療前覺得他們的孩子在撕裂破化整個家庭,但僅有16%的父母於治療課程後仍感覺如此。86%的父母於治療前並不相信孩子會繼續回到學校接受教育,但在治療課程後僅有23%仍是如此。
Herschman說『這些結果指出父母對於Aspen荒野治療課程有信心,因為該課程能有效的改善他們最關心的重要議題,而且他們也看到青少年正面的改變,這使他們相信對於類似有需要幫助的父母這樣的治療課程是對的選擇。』
Aspen Education Group提供父母全國性的治療計畫課程網絡,這些課程包括荒野計畫課程、治療性寄宿學校及寄宿型治療中心等。這些組織包括Adirondack Leadership Expeditions(Saranac Lake, New York), Aspen Achievement Academy (Loa, Utah), Outback Therapeutic Expeditions(Lehi, Utah), Phoenix Outdoor(Asheville, North Carolina), SUWS Adolescent Program(Shoshone, Idaho), and SUWS of the Carolinas(Old Fort, North Carolina)等
這些計畫都是有效的運用荒野的元素來做課程設定,從青少年生活中挪開易使他們分心的事物,讓青少年可以學習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表達自我和家庭議題,並且能投入個人的自我成長。受訓過的工作人員對高風險青少年提供基本的引導和支持,幫助參加者在安全的環境下達成目標且瞭解其個人潛能。
上述報導翻譯並擷取自
--------------------------------------------------------------------
廣東青年歷奇教育學會
機構簡介:
廣東青年歷奇教育學會是中國第一個以“歷奇”命名的學會。 學會的成立可以整合資源、擴大工作領域、整體推動歷奇教育規範化和制度化,促進歷奇教育的持續發展。學會將提供與中國內外及港澳臺地區歷奇工作者同行交流的平臺,定期舉辦歷奇創新遊戲分享會,開發和推廣歷奇教育的多元運用。
最新消息:
1.『第三屆華人體驗教育會議』榮獲2010年度廣東省青聯優秀項目獎 >>>前往觀看詳細報導
2. 廣東青年歷奇學會參加『第三屆華人體驗教育會議暨AAEE第五屆年會』收穫與分享 >>>前往觀看詳細報導
其他單位進修課程/訓練
NOLS 風險管理課程資訊
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OBT) 將於今年度二月底至三月辦理風險管理訓練課程,相關課程資訊如下,有興趣的夥伴可前往報名參加 >>>瞭解更多風險管理課程資訊
--------------------------------------------------------------
<無痕山林>宣導課程資訊-宣導研習營或巡迴講座(WORKSHOP)
林務局為落實推動無痕山林運動(Leave No Trace),提昇整體山林美質與遊憩品質,特別舉辦相關講座,有興趣者歡迎前往 >>>瞭解更多LNT訊息
--------------------------------------------------------------
一粒麥子工作室為推廣定向活動,故以推廣價100元/人舉辦推廣活動,有興趣者可報名參加 >>>瞭解更多定向活動訊息
--------------------------------------------------------------------------
2011春季飛颺青少年事工人才訓練
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舉辦一系列青少年體驗教育營隊人才培訓,有興趣者可前往報名參加 >>>瞭解更多飛颺活動訊息
電子報緣起
AAEE一直期望建構體驗學習的分享平台,學會除了努力推動體驗教育發展之外,也期望與會員之間建構如同家人的感覺,也因此開始想藉由電子報可以有更多的分享交流,這份刊物內容不只單單介紹學會的業務與進展,更希望成為許多從事體驗教育的夥伴一個分享交流的平台,在這裡希望可以看到各個夥伴的最新動態,也希望可以瞭解其他夥伴在體驗教育實務經驗上的分享,此外也會介紹國外相關的訊息,豐富彼此的眼界,拓展更多元的想法。
電子報大致會有下列區塊:
1.會員動態
在這裡希望提供會員最新的狀況,讓大家可以瞭解彼此的狀態,也希望有些夥伴分享最近帶完的課程、方案或是舉辦培訓的實務或想法分享。越多人的分享投入可以更豐富這領域的發展。
2.放眼國際
每期都會介紹一些國外從事體驗學習的機構、相關最新消息或是相關工作坊課程等進修訊息。
3.AAEE課程/工作坊
搶先一手介紹學會最新舉辦的課程/工作坊等相關訊息
4.其他單位進修課程/訓練
介紹其他台灣相關領域單位相關課程訊息,提供增進充實知識技能的機會。
5.AAEE最新消息
分享最近學會的動態,舉凡工作人員的反思分享、學會變動等相關訊息
6.書本介紹
介紹體驗學習相關的書籍,也許不是最新出版的新書,但卻是我們覺得不錯可跟大家分享的書籍。
6.體驗小語
收錄許多跟生命、體驗與冒險的相關小語。
上述這些內容希望更多夥伴的投入與分享能豐富這份刊物,也豐富該領域從業人員的知識,所以也許你最近舉辦完一個方案,對學員很有幫助想跟大家分享,或是最近帶領課程有些想法內省,抑或你知道其他這領域的最新發展都歡迎與我們分享,讓學會可以從更寬廣角度來完成這份刊物。
今年度電子報預計每月會發送一期,不限制投稿時間,歡迎只要你有任何想跟大家分享的事情都可以與我們聯絡。
會員動態
張馨之(信安醫院職能治療室主任), 一位樂於將體驗教育與冒險治療應用在其服務個案身上的職能治療師,最近與亞洲大學合作,將她與服務對象間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希望透過此紀錄片讓更多社會大眾能瞭解精神患者的處境狀況,而非拒之千里、冷漠以對,同時期望藉由拍攝者的角度重新檢視治療人員習以為常的狀態,為治療注入更多熱情與元素
紀錄片簡介:
根據官方統計台灣罹患精神分裂症人數已超過十萬人,典型的症狀為:幻覺、幻聽與妄想。誰能看到在重重鐵窗後他們想回家的渴望;誰能看見在牢固鐵門後他們生命的樣子?我們被教育對這群人保持距離、戒慎恐懼,但誰又能真的的瞭解他們?我們不曾去質疑媒體的報導是否真實,我們也從未去懷疑自己對一件事物的認知是否出現了誤解。我們,成為了這群人無法出院的主因之一。
這是關於一名治療師、一群舞蹈家、一群紀錄者與這群朋友彼此碰撞,感受對方生命溫度的故事,每個人嘗試使用自己的方式認識這群朋友,誰是我們、誰是他們,這一個,生命的界線逐漸模糊。
想看更多>>>紀錄片短片預告、Peppo公民新聞報導想親身參加紀錄片的分享>>>搶先報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