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創刊日期:2010-03-3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17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2-10-31 05:00:00 / 報主: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本期目錄
寫在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一僱二主》演出之前 (轉載)
紅燈區長大的左翼劇場導演,郭慶亮
反哺的戲劇新世代,訪談導演許慧鈴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一僱二主》排練筆記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論壇劇場年度大戲《一僱二主》開演在即!
寫在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一僱二主》演出之前 (轉載)

寫在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一僱二主》演出之前 (轉載)


文/于善祿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講師)

原文/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23359669


 
        同一個辦公室裡頭,有正職員工、約聘僱員以及派遣員工等,這在當今的社會,似乎是越來越普遍的職場現象,人際之間的關係有時可能會因為權利、義務及服利保障的不同,而有所冷暖,甚至各懷鬼胎,小圈林立,職場「果然」是戰場也。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今年所推出的第二號論壇劇場《一僱二主》,所著重要探討的就是派遣員可能遭遇到的職場困境──因公受傷,意外醫療費用該由派遣公司(或 人力銀行)給付?還是要派公司給付?在這個責任歸屬的灰色區域之外,也想要探討困境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性與制度性因素。

 
 

        對許多人而言,除非威脅或危機已經來到跟前,或者已經襲捲上身,否則通常是對勞基法或相關的勞工權益,只有一些粗略模糊的認知與了解;這次的論壇劇場在進行 角色取代時,很可能會觸及若干法律與權利、義務等問題,所以導演郭慶亮建議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這邊,在正式演出的場次裡,可能要有這方面的專家在場,以備諮詢。

 
 

        我覺得這個提醒蠻好的,論壇劇場經常免不了要面對許多社會裡的公共議題,要有效地透過戲劇的預演形式來討論這些議題,有專業人士在場是必要的,所有在場的演 員、觀眾、丑客、工作人員,都可能因此而獲得了機會教育。倘若培力(或賦權)是論壇劇場很重要的目的之一的話,那麼儲備好更多更紮實的知識,也是很重要的。

 
 

        幾天後,我邀請賴淑雅到班上帶領一些簡單的戲劇活動,讓學生可以更進一步認識論壇劇場的形式與功能。我們在一次與郭慶亮及副導演許慧鈴的對話中,淑雅提到了 一個論壇劇場在台灣發展的現象,那就是和藝術劇場之間的斷裂,不像戲劇盒,是先從創作導向的藝術劇場開始,而跨足論壇劇場。

 

        我可以感受到淑雅這幾年來,其實一直希望戲劇系的學生可以多接觸論壇劇場,利用所學的戲劇專業知識,再結合或涉入論壇劇場,可以黏合多年來的發展斷裂,也可以拓展與加深學生對於社會介入多幾份人文精神。所以我想,未來只要有機會,一定安排賴淑雅給大一學生接觸論壇劇場的形式與基本知識。

 

       《一僱二主》這次的丑客改由淑雅親自上陣擔綱,戲劇的演出也採用了部分的歌舞劇形式,形式較為活潑,但依舊不減角色困境的論壇價值,因為觀眾自身或者周遭親友,可能就是當今派遣員之一,這是非常切身的社會現象,也反映出當代資本主義對勞工剝削的恆常性。

紅燈區長大的左翼劇場導演,郭慶亮

紅燈區長大的左翼劇場導演,郭慶亮

文/ 賴淑雅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負責人)

        郭慶亮,個子矮小且相貌不揚,在人群中沒什麼理由會被注意到;但站在導演台上,他卻是位不折不扣的巨人,悠遊於布萊希特、梅耶荷德、葛陀夫斯基、史坦尼等 重要表演體系之間從容指導舞台上的演員,更善用他數學系畢業的訓練背景,理性精確分析劇本台詞、演員行動線和舞台場面調度。還堅持用鋼筆寫字的他,導演筆 記裡塗滿了各式分析性的圖表,自稱音樂聽得很雜的他,Mac Air裡隨時可以調出搖滾、龐克、民謠、爵士、西洋古典、廣東歌、台語歌等音樂讓演員作即興,言談中總是不經意便流露他對中西文學、舞蹈、建築、社會學的 博學知識。

        在我有限的劇場導演朋友中,郭慶亮肯定是基本功夫最紮實的一位,但他低調到很少向人提起早年曾與新加坡戲劇之父郭寶崑工作、深受其左翼思想啟蒙,也曾擔任 過「必要劇場」的青年團藝術總監,20年前更因為與友人做了新加坡第一齣論壇劇場演出,遭到政府人員跟監長達八個月!任職「戲劇盒」藝術總監至今導演了 40幾齣中大型戲劇作品在各大劇院演出,還持續嘗試新的劇場方法和形式,今年不僅與香港的進念‧廿面體合作實驗性極高的演出《百年之孤寂10.0 – 文化大革命》,也在《平行城市---工廠》裡把觀眾帶進印刷工廠裡與真實的工人演員互動、參與工人的勞動、在《補天計畫之我們》則在廢棄的舊鐵道沿線進行跨領域的藝術展演,每一場演出從傍晚6點鐘演到天黑即止。

        已漸漸帶起兩副眼鏡(一副看近、一副看遠)的慶亮,為了培養新加坡年輕劇場人才,這幾年陸續邀請了台灣的紀蔚然、王榮裕、香港的鄧樹榮、榮念曾等大咖到新 加坡開設工作坊,還發起一個聽起來很瘋狂的INSTANT THEATRE PROJECT,找來英國知名建築師設計一個可以自由組合變形、可以摺疊的巨型帳棚,為的是把論壇劇場帶到各地演出,帳篷在哪、論壇劇場就在哪演出,演出 時帳篷裡的其他空間還兼作展覽、工作坊、在地工藝展售等多功能配套使用,讓巨型帳篷成為新加坡的一個重要的移動風景。

        郭慶亮是廣東華人與娘惹混血的新加坡人,出身於芽龍地區(紅燈區)的勞動階級,他對新加坡的政治變遷、左翼歷史、種族問題、社會制度、戲劇發展侃侃而談的 精采程度,完全改變了我對新加坡的刻板認識,也讓我更了解為何身為藝術總監的郭慶亮已經把戲劇盒帶領到新加坡前五大劇團之列,卻依然堅持除了製作藝術性、 實驗性的劇場作品之外,還要兼顧應用劇場,透過戲劇關心中低階層勞工、關心環境、關心歷史和政治,也不吝惜把戲劇盒的論壇劇場經驗和技術大方轉移給更多華 文戲劇圈的朋友,每年再怎麼忙碌,一定答應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的邀請,來台執導本地正在發芽的論壇劇場作品!

        這是我認識的郭慶亮,《小地寶》、《一僱二主》的導演。

反哺的戲劇新世代,訪談導演許慧鈴
反哺的戲劇新世代,訪談導演許慧鈴      
       

文/ 蕭於勤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許慧鈴導演在戲劇盒主要負責規劃青年人的戲劇參與,培養新一代的劇場能量。與戲劇盒藝術總監郭慶亮差了兩個世代的慧鈴,非常清楚她在世代傳承中扮演的角色。從小就在戲劇文化浸淫下成長的她,對新加坡戲劇青年的培育充滿了熱情,在這次談話中,慧鈴滔滔不絕的分享她的理念與對未來的計畫。

        許慧鈴自國小起便參加當地福建會館所舉辦的兒童演藝班。這個演藝班並非台灣常見的的短期才藝班,而是長期文化知識的培養。慧鈴說她對華文及華語文化的了解,有很多是在這段期間的累積。雖說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文,慧鈴的華文講得很好,但她也感覺到,比起另一位導演郭慶亮,慶亮更能夠使用精準的字眼表達自己的意思。慧鈴說,這就是兩個世代的差異。而在她之後的世代,這樣的差異勢必會更大。這是常以華語創作的戲劇盒未來將面臨的挑戰,但同時也會是激勵他們華語創作的一個動力。


        受慧於兒童演藝班,年紀漸長的慧鈴聯合一同在演藝般成長的同齡人組成青年團,繼續戲劇文化的工作。一方面參與專業的戲劇演出,一方面也將自己所學回饋給扶植她成長的兒童演藝班,從事戲劇教學的工作。慧鈴自二十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她戲劇反哺的使命。

       也是在這時期的劇場工作中,慧鈴認識了戲劇盒總監郭慶亮。

       2002年慧鈴開始擔任慶亮的助理,並參與了第一次戲劇盒的社區演出。04年戲劇盒因政治壓力暫時停止營運,但戲劇盒在社區的工作未曾停止,慧鈴在此段期間仍無薪工作,繼續社區中的戲劇工作。05年戲劇盒恢復營運,慧鈴也正式成為戲劇盒的重要成員。


        戲劇盒培育劇場新世代的其中一個計劃「眾伙人」就是由慧鈴負責。在初期是到各級學校的週會演出。「眾伙人」聽起來像是「縱火人」,這個計劃就是希望在年輕世代中灑下戲劇的火苗,讓戲劇藝術能夠持續的延燒。本來是想藉由在學校的演出,讓更多青年人接觸戲劇,但慧鈴提到一次失敗的演出經驗,讓她決定改變整個計劃進行的方式。


        
某次「眾伙人」受邀演出的週會,老師一開始便輪番上台訓話,校長跟著 上台大罵學生,原定在週會中演出45分鐘的論壇劇場最後只剩下15分鐘的時間,面對著這一堆被訓的無話可說的學生們,原想帶給學生們一次美好戲劇體驗的慧鈴,只得匆匆演出五分鐘的反模式,接著便用演講的方式告訴大家論壇劇場是甚麼。慧鈴說:這真的是最糟糕的第一次劇場經驗。的確,在那樣壓抑的氛圍下,用最不劇場的方式介紹被壓迫者劇場,真是十萬分的諷刺。在此之後,慧鈴停止了在學校演出的模式,並更認真思考;如何在開放、專業的環境中創造正面的戲劇經驗。就戲劇的教育與推廣而言,這應該是更重要的核心價值。


        另一個慧鈴在戲劇盒執行的青少年培育計劃名為「藝樹人」。相較於之前播種式的「眾伙人」,「藝樹人」更屬於紮根式的培育計劃,深入訓練有潛力的未來劇場工作者。有感於大部份新加坡學生在升上高中後,由於課業及升學的壓力停止了藝術或戲劇的課外活動,慧鈴組織了幾個相當有心的高中學生,提供他們每周固定時數的專業戲劇課程,包含表演、編劇等。另外也讓他們協助戲劇盒正在進行的社區戲劇活動,從參與中學習戲劇的使用與技巧。「藝樹人」從專業劇場與社區劇場兩方面進行訓練,計劃執行長達五年。慧鈴說,開始時雖由她主導訓練課程編排,但到後期,她就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有興趣的領域學習。在今年(2012)三月,這些學生演出了他們的畢業製作:高行健的「車站」。慧鈴對她的學生感到非常驕傲,她說即使是畢業製作,這群學生仍展現他們旺盛的學習企圖心,故意負責自己比較不熟悉的劇場工作,讓這最後的成果呈現,也包含著滿滿的學習。

        在排戲之餘,我們邀請慧鈴到正在進行環境劇場工作的桃園永興社區參訪,她說她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社區居民的自發與主動性;每個參與的居民似乎都了解自己在這個戲劇團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負責的工作,也明白意識到這個戲劇工作所要傳達的聲音。慧鈴說,在新加坡,這個聲音多半是由上到下的,但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在台灣做的這些社區工作,卻是將底層的聲音組織起來,試圖向上傳遞。慧鈴近日也計劃進行這個常民聲音的組織工作,她希望用地域性的共同記憶做為連結,用戲劇記錄快速變遷的新加坡,寫出屬於民眾的歷史片刻。因為唯有由生存在這土地上的人民記錄下的歷史,才是真的歷史,而不是政府編輯過後告訴大家的歷史。


  訪談過程中深深感覺到慧鈴的用心與對社會現況的深刻思考。做為一個承先啟後的角色,她接受了社會給予她的文化餵養,現在的她則將所得反哺給這個社會,同時用戲劇記錄屬於她的世代。她了解她所身處的位置,也認真的承擔做為她那個世代的責任。在台灣的我們也暗暗期許自己,做為台灣的許慧鈴,承擔起傳遞台灣戲劇聖火的任務。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演出日馬上就要到了,還沒買到票的朋友們,趕快上網登記購票喔!

購票網址

票買好了,就一起看看劇組努力的身影吧!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舞蹈設計李潔欣(右)非常有耐心的親身示範舞蹈動作,讓演員們在練習讓大家最戰戰兢兢的歌舞部分時,出乎意料的輕鬆愉快!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大家的肢體經過指導與編排,都忽然有戲了起來。

(左:傅子豪,右:陳姵如)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劇中兩位大人物之爭。瞧瞧王于菁(右)的眼神多麼銳利,
周力德(中)在後面偷笑觀虎鬥


(左:蔡櫻茹)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可憐的小小派遣員只得臣服於體制之中。

(左:周力德,中:王于菁,右:蕭於勤)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台北藝術大學的于善祿老師也來幫大家打氣。

(宣傳協力曾令羚的小貓也來跟于老師討叫(喵嗚~)一番)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演出前夕,將在現場演奏的黑手那卡西團員:莊育霖(右二)與團員(右),到現場陪我們練唱。

(左:閉目養神的導演郭慶亮,左二:年輕有為的導演許慧鈴)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歌曲創作陳柏偉(右)也到現場親自調教演員(左:蕭於勤)發聲技巧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各部門設計人員都來看排

(由左至右:編劇黃新高音樂設計陳柏偉友人舞台設計劉惠華
燈光設計鄧振威在照相時似乎正在跟導演討論,空留一張椅子在現場。照片只好以後再補啦!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從劇照中猜猜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由右至左:王于菁、蕭於勤、傅子豪、蔡櫻茹)



▼導演慶亮在台灣的最後一天剛好也是他的生日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大家一起在排練之後分享他的46歲的生日蛋糕,也謝謝他對台灣論壇劇場無私的經驗分享! (導演,我們會努力的!!)
《一僱二主》排練花絮


      
劇組正緊鑼密鼓的在為這齣戲做最後的準備!如果你還沒買票,各場次都還有位子,等著你坐進劇場,再站起來!參與論壇劇場的互動演出!

《一僱二主》排練筆記

《一僱二主》排練筆記

文/ /蕭於勤 (一僱二主演員)    


       一個論壇劇場演員的排練筆記分享,希望藉由書寫釐清排練過程中的學習與思索,也希望藉由分享激起更多的討論。

      《一僱二主》的排練從一般劇場中的劇本分析、角色分析開始。


        排練的最初,我們拿著剛出爐熱騰騰的劇本,一同進行集體的劇本分析。我們將劇本分段,根據每段中的主要戲劇動作,給這段戲劇下個簡明扼要的標題,讓演員在每次排練時,都能以此標題作為角色表現與互動的依據。


       角色分析則從角色描繪開始,由每一位演員寫下對這角色的解讀,而扮演這位角色的演員,則默默將這些資訊儲藏在自己的角色資料庫中。其後,演員為角色創造他()的私密空間,並以角色身分、及旁觀者的角度與這個空間互動,發掘出更多關於此角色的可能性與面向,並和之前所蒐集的角色資料加以比對,篩選出更符合角色的詮釋方式。最後,演員將此轉化進入劇本台詞與舞台動作中。


        在跟隨劇本排練時;我們試著發掘每一個走位是否產生與角色目標相應的戲劇動作、而這個戲劇動作又是否對我們所希望達成戲劇目標有所助益;我們也在同時比較著因演員不同表現方式所產生的戲劇效果與影響。我們像是在做實驗的人類學家,將每個表現手法做為自變相,觀察依變相所產生的戲劇效果。

       但在演員越來越能投入角色與戲劇情境的時候,導演喊了暫停。


     「之前我們都太投入在戲劇情境中,現在應該跳出來重新檢視這齣戲代表的的社會意義。」導演郭慶亮如是說。

       的確,我們在演的不只是一齣戲劇,而是一齣「論壇劇場」。


      「論壇劇場」演出主題緊扣社會議題與時事,戲劇內容與角色接求為社會整體結構的縮影,與從個人心理分析角度出發的戲劇剛好相反。論壇劇場希望觀眾發現的是社會結構與制度如何影響著組成社會的個體,並從這樣的發現中著手解決戲劇角色所面對的困境。因此,雖然觀眾上台取代演員,解決的是戲劇情境中的問題,但其動作所代表的內涵,卻是對社會整體面向的反應。


        導演許慧玲也對演員們說:「你們的頭上戴了兩頂帽子,一頂是演員的帽子,一頂是論壇劇場引導者的帽子」。


        在觀眾上台取代的演出中,和觀眾互動的演員即刻背負了與前段戲劇相當不同的責任,首先當然是在即興的過程中保持劇中角色的真實性,但更艱難也更重要的卻是,演員必須同時引導觀眾發展她()上台後想執行的策略,給予觀眾各式的細微反應,讓觀眾察覺策略所產生的影響或發現更多其他可能採取的方法。

       讓上台的觀眾如同進入遊樂園的孩童般,睜著亮晶晶的雙眼,興致勃勃地去嘗試與體驗論壇劇場所創造出來的社會縮影。這樣安全與接納的環境,是由演員與丑客一同創造出來的。


        而演員的引導帽在此時更須清楚的支配演員給觀眾的回應,演員對於觀眾策略的接納或反對,需出於策略的社會現實性。一個苦苦哀求、痛哭流涕的策略,也許能博得一時的同情,但卻無法從根本改變角色的現實處境。演員在此時的應對與選擇便異常的重要。


        但演員的引導工作卻不單只是在演出後的介入,其實在角色建構的初期便已開始。


        如同前面所說,演員對角色的創作,不只是對單一人物的心理分析;因為論壇中的角色必須代表社會上真實存在的族群,角色的詮釋反映的是一個集體性的聲音與行動。所以我們在排戲時常常互相問的問題是:這個角色為什麼會選擇了這個行動或這樣的表現方式,如果回答是出於單一個人的性格因素,我們便須重新思考這個角色的塑造,並給予他反映社會結構的心理動機。


        戲劇的呈現、角色的互動也必須在這樣的思考中。戲劇中必須透漏足夠的訊息,激起觀眾取代與改變的意圖;常常,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的交替的增加,就會讓事情產生了轉圜的餘地,讓改變成為了可能。但在此同時,觀眾也須了解角色的顧慮、角色間的利害關係,從而更深入的思考在這樣的社會關係中,真正可行的策略。演員的表現一方面要給予觀眾上台介入的機會,一方面又必須呈現在真實世界中改變的困難度,這是一個論壇劇演員所要拿捏的天秤。


        後期精雕細琢的排練,融合了論壇劇場獨特的美學。為了激起觀眾憤而起身介入的動力,論壇劇場必須清楚呈現角色間的關係與利害衝突。演員在排戲時常常為此苦惱;「她的眼神那麼銳利,實在叫人不敢直視」,但導演慧鈴在此刻就會說:「在其他的戲甚或一般生活中,你可以將眼光轉開。但在論壇中,觀眾要看到的就是這個衝突」。於是觀眾看到論壇中的被壓迫者,一次又一次掙扎著要解決問題,卻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更多問題的打擊,直被逼到最後的末路。


       演出在即,我還在排練及學習的路上。希望經由觀眾介入的洗禮,讓論壇劇場的形式與美學更加清晰。

《一僱二主》排練筆記
推薦訂閱
【2013-05】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第三期@【台灣職業重建電子報】
【最新消息】萌,新青年運動-國家理想&青年論壇燭光晚會@【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
轉寄『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電子報【2012年11月號】‏』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