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4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09-09-13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本期目錄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社造觀點
學會大小事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電子報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災區重建人力或物力需求】                                                                                     

編按:
災後的重建工作千頭萬緒,推動在地組織的人力需求孔急。本專欄特別刊登學會接到之災區需求訊息,有意協助災區社區的朋友可以向社造學會詢問相關事宜,或直接與災區組織聯繫。


[ 需求 ] 4位全職、略具社區經驗的工作者


美濃社大全力支援旗山九鄉鎮的重建工作,目前亟需四位全職、略具社區經驗的工作者,分別支援甲仙鄉、六龜鄉的社區重建;高雄縣四個安置中心的災民服務與組織工作,以及協助在地農損調查、小農復耕的工作。

各企業機構或民眾可以支援常駐當地的組織幹部或捐助人事費的方式支持。


美濃社大主任 張正揚:tseniong@e-info.org.tw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需求 ] 「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的需求


「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已經組織起來,目前這個重建聯盟正在尋找適合的工作地點,族人青年都很願意加入工作行列,然而緊急需要人事費用加以支持,此外,辦公桌椅、電腦資訊設備、甚至各部落聯繫所需的汽油、電話費等等的捐助。


財團法人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  徐嘉蔚:

millet.fund@gmail.com
   02-336529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需求 ] 2位具組織經驗、分析能力、環境科系背景為佳之工作者


在災後第一時間參與催生「屏東縣88水災NPO互助網絡」、「林邊重建工作隊」的核心團隊屏東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將以屏東平原治水議題以及水患最嚴重的林邊鄉、佳冬鄉的家園重建為主要工作。該團隊目前需要兩位具備組織經驗、分析能力、最好是環境科系相關背景的新力軍參與重建工作。在地青年或返鄉青年優先考慮。

有意協助者可以贊助人事費或捐助組織幹部服務至少一年的方式支持他們。

藍色東港溪總幹事 吳儷樺:0935-543467

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需求 ]一人一籃菜‧農民站起來!認購支持計畫

文 / 高雄縣微風市集

編按:
本期快訊特別刊登高雄縣微風市集發起的「認購支持計畫」,期望藉此協助受到八八水災重創的農民生計。歡迎大家一起來支持這項計畫喔 !!!


計畫緣起

八八水災重創高雄縣,摧毀許多人的家園與大片賴以維生的農地;輕則農作物全毀受損,重則家園性命付之一炬。對於農民來說,生活暫時得到安置,但重建之路卻遙遙無期;田園重整不僅要花下大筆經費,復耕後也需要一段時間才盼有收成收入,更需承受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對於受災農民實為一大考驗。微風市集在高雄縣政府的輔導之下,一年多來成功推動農民自產自銷、穩定提供消費者自然健康的農產品;面對這次水災,許多消費者都希望能夠立即幫助農民,卻礙於農產品受災缺貨有心無力…。因此希望能夠透過集體的力量,推動「認購支持計畫」,預收貨款做為農民重建基金,保障產銷穩定、支持農民重建田園!

詳細內容請至  微風市集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志工招募】                                                                                                                    



[ 徵 ] 莫拉克災後重建專業志工需求調查

文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台灣農村陣線

編按:
繼先前召募「具921工作經驗之退休公務人員志工」之訊息後,學會與台灣農村陣線開始思考後續社區長期重建的人力資源,期望各界有心人士協助盤點長期重建可能需要的人力資源,學會將藉此媒合志工資源與社區需求,協助長期的重建工作。詳情如下:


敬愛的伙伴,大家辛苦了!

八八風災至今,第一階段的救災及安置工作即將告一段落,相信大家已在思索中長期的重建工作要如何進行。可以想見的是,長期的重建工作需要更穩定的人力支援,特別是專業志工的人力資源,例如:學童的課後安親照顧、農作物復耕協助、圖書資料的重新建置、創傷後症候群(PTSD)的長期支持與陪伴…等,以協助社區逐漸進入穩定復原的狀態。

災後的第一時間,農村陣線曾透過網路募集到2000餘位的志工人力,也曾經將人力媒介到旗山跟林邊協助第一階段的家園清理工作。此刻,在社區進入長期重建階段之際,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延續志工的熱情,借重其專長成為社區重建的助力。

因此我們非常需要大家百忙之中,稍微喘口氣,盤點一下社區長期重建可能需要的人力資源,並回覆我們各單位的志工需求類型及條件,讓我們得以更貼切的媒合志工資源與社區需求,協助社區的長期重建工作。

請大家不要客氣,儘量羅列出可能的人力需求類型及條件,我們也將盡力募集合適的志工,協力社區重建工作。請大家在忙碌之餘,也要記得照顧自己!

調查表單下載
(請自行下載調查表單,表單不夠,可自行延伸,填完煩請回傳)

聯絡人員: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陳芬瑜小姐
Tel:  02-23930629   #9
Email:
fenyuchen@gmail.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徵 ]「具921工作經驗之退休公務人員」志工

文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編按:
基於八八水災災後之緊急安置與日後重建工作,實為複雜且千頭萬緒,加上基層行政人力不足,無法應付此非常態的工作負擔,因此急需召募具有「921工作經驗之退休公務人員」來協助。有意願者,本學會將協助轉介至各受災的鄉鎮。謝謝!!


聯絡人員: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吳碧霜小姐 或 劉亮佑小姐
Tel: 02-23930629  #9 
e-mail:
Cesroc@seed.net.tw

網路報名請至  學會部落格



【觀點與論壇】                                                                                                               



災後魯凱族的危機處境

文 / 黃智慧(「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顧問團發起人、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董事)

編按:
本期快訊特別邀請小米穗原住民文化基金會的黃智慧老師,就八八災後原住民族的處境做說明,並特別提出「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目前的處境與需要,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此弱勢族群需求的瞭解!


居住在台灣山區以及東部的台灣原住民族,千百年來即以部落自給自足的組織形態存活;遇到紛爭或戰事,才結成區域型的部落攻守同盟,以應付危機。所謂「民族」的概念乃20世紀之後,始被定義出來,並非具有嚴密組織型態的團體。等到原住民族進入國家體制,和台灣其他族群成為同一個國家的國民,不過區區百年的歷史,更何況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只有短短一甲子。

在這種歷史背景底下,88水災後,長久以來國家體制與台灣其他族群與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的隔閡,以及彼此之間缺乏信任,與溝通的機制、管道等問題,都在這次災後深刻地呈現出來。尤其,災難之後的原因追究、資源分配,以及牽涉到重建與土地規劃等等,對於處境艱難的弱勢族群,十分不利。

整體來看這次中南部地區受災的原住民族,依今日對於部族的分類,有魯凱、鄒、布農、排灣,以及平埔族等5個族群,但是若以部落數字而言,則粗估將近50個部落。其中,約有20個部落已經離開原鄉居地,面臨是否要遷村的危機處境,可謂台灣原住民族空前的災難。

同時面對人數相差甚大,文化與組織型態也有所差異的眾多部落的需求,確實需要一套完善而周延的規劃,才能避免珍貴的族群文化,逐漸流失。其中,除了平埔族大武壟群所居的小林村,遭到毀滅性的影響之外,若以受災的規模而言,人口總數約只有一萬人的魯凱族,有八成的村落受災,一半的族人已經離開原居地而被安置在臨時的收容機構中,族人已經產生「魯凱族何去何從?」的高度危機意識。

在此危機意識底下,所幸,行政首長霧台鄉長相當認同與支持,魯凱族人歷經流離失所的第一個月之後,展開了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組織行動。一個團結各受災部落的「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已經逐漸成形。

目前,這個重建聯盟正在尋找適合的工作地點,族人青年都很願意加入工作行列,然而緊急需要人事費用加以支持,此外,辦公桌椅、電腦資訊設備、甚至各部落聯繫所需的汽油、電話費等等,對於僅存一身衣物就倉促離開部落的族人,等於一切從零開始,面向一個不可知的未來。

和九二一大地震時相較,十年來,原住民族的主體意識相對來說提高許多,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目前除了魯凱族以外,各族群因應危機而生的新的自我組織架構正在形成當中,亟需有經驗的社造團隊挹注資源,並給予經驗上的分享和協助。但是協助之中,也請正視族群之間歷史文化的隔閡與差異,若能藉此危機,轉為增進異民族間相互理解、彼此扶持的契機,則台灣人民幸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八災後重建  原住民部落整建或遷建資料

資料提供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編按:
學會於9月4日至經建會參與「研商山地鄉部落災後重建勘查事宜」會議,會中原民會列出44處需整建或遷建之原住民部落,本表即為原民會所列之「部落整建或遷建」資料,提供給各界人士參考。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災區報導 ] 台東災後情況整理

資料整理 / 陳芬瑜(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編按:
學會於9/4(五)協同媒體記者探訪台東災區,並整理當天的探訪資訊與攝影,刊登於本期快訊做為報導。


9/4學會培慧、芬瑜跟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苦勞網記者陳慧敏,在台東建和書屋阿朗的協助下前往受災嚴重的村落進行災後安置、重建以及在地組織狀況的初步瞭解。


詳細內容下載
「台東災後情況初步彙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記者會 ] 給吳內閣的第一張考卷

編按:
9月10日,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聯盟於台大校友會館發起一場記者會,邀請災區、原住民、人權及環保團體,針對新上任的內閣,就目前災後重建措施種種問題,提出一系列的考題,要求新內閣對此提出具體回應。本期快訊乃刊登當天之記者會情形與報導。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原民團體發考卷出考題 考驗吳內閣
文 / 中央社記者 翁翠萍


吳敦義內閣今天上任,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聯盟下午立即公布「給吳內閣的第一張考卷」,內容主要針對原住民部落88重建的迫切危機,提出3大考題,考驗吳內閣。

這3大考題第一題是「你是否要尊重災民的主體性,回到以部落/社區為主體的重建模式?」第二題是「原住民不斷呼喊『我們要回家!』你聽見了沒有?」第三題「你是否要在原居地的安全鑑定過程遵守資訊公開、在地參與的模式?」。

聯盟同時說出災區原住民的心聲,重建模式應投注人力與經費協助災區部落、社區發展重建委員會基層組織;要重建的主體是部落,不是個別家戶,安置、重建協商應以部落為溝通對象。縣、鄉、村等地方行政單位是協助服務角色,不能代表部落做決定。

聯盟強調,「永久屋」不是目前原住民所需,請先把急迫需要、具穩定生活與銜接重建重要功能的中繼性安置做好。

至於重建,涉及部落族群環境生態長遠發展,不可急就章,需慎重全盤考量,不宜現在就逼迫受災部落作是否遷村重建的抉擇,遷村原則應為「離地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依據原住民部落生活領域傳統規範選擇。

聯盟表示,重建綱要計畫應有災民代表參與、納入社區觀點。貿然片面強加的「安全性評估」,並據以規劃遷村重建,只會掩飾人為疏失或掩蓋真正問題。

聯盟由南方部落重建聯盟、鄒族青年行動聯盟、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等約20個社團組成,今天同時盼望新內閣能夠放下前內閣包袱,針對議題,歸零檢討,提出、做出痛改前非、令人耳目一新的回應。


延伸閱讀:

【記者會新聞稿】0910 給吳內閣的第一張考卷
● 
【自由時報】重建決策錯誤 原團籲吳揆重新檢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記者會 ] 正視災後重建過程中的原住民主體

文 /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編按:
9月9日(三),南方部落重建聯盟於屏東縣瑪家鄉原住民文化園區召開記者會,針對莫拉克災後的安置重建工作提出十點訴求。本文乃當天記者會之聲明稿。


從風災發生至今,政府迫於民意與媒體的壓力,要求行政機關加速災後重建工作,例如:立法院一週內通過莫拉克災後重建特別條例、七天內受災區原住地環境調查報告、慈善團體和政府倉促推動永久屋和遷村,強迫災民在身心尚未安頓之下作出決定,凡此種種,造成災民的二度傷害,更無助於部落的重建,我們極為憂心在此粗糙的重建政策下,原住民文化與部落傳承將遭遇更大的斷裂,山林國土的保育也未能具體落實。
 
政府從來不承認原住民族保護山林的智慧,以國家機器破壞山林之際,卻要以原住民遷村作為代罪羔羊,災後種種「效率」和「善意」的宣稱,持續剝削原住民族,造成原住民族的浩劫。
 
我們非常感謝諸多慈善團體及國人在災難後所提供的各項協助,但誠懇的呼籲:災後的重建必須真正傾聽部落族人的聲音,我們提出十點述求。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謹示


詳細內容下載
[2009.09.09]「正視災後重建過程中的原住民主體 」訴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紐澳良風災重建觀察

文 / 吳比娜(文字工作者、台大城鄉所、哈佛公共政策與都市規劃系碩士

編按:
本文作者畢業於哈佛公共政策與都市規劃系,曾在2005年參與美國紐澳良風災之重建工作。本期快訊特別邀請作者來分享紐澳良風災重建的觀察,進而反觀目前台灣的需求。期望藉由不同經驗的思考,更有助於台灣的災後重建。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圖1:待重建的房子                                                       圖2:貨櫃屋辦公室


我在2005年卡崔娜颶風後參與學校實習,為期一個暑假,去的地點是Broadmoor社區。

風災經過大半年後,城市百廢待舉,許多人都還住在拖車屋裡,社區裡燈光一片漆黑,一個女子受不了了,她在家裡門口的草皮前,插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有人要來談談社區的未來嗎? 」結果來了上百人,大家都憤憤不平政府毫無所為,只能靠自己。於是他們分了好幾組,都市規畫、人口重建、教育、經濟發展,展開小組討論,然後開始跟外界聯繫,他們找到了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作夥伴。

學生組成的十人小組到達的時候,在一個貨櫃屋裡面工作,一方面旁邊的教堂持續在發放物資,零零星星的民眾排著等待飲水、衛生紙等慈善捐助品,而貨櫃屋裡面團隊展開緊鑼密鼓的規劃,與居民討論重建、公園應該要放在哪裡、學校如何恢復經營、如何募款,每兩個禮拜就舉行一次小組會議,每兩個月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社區會議。

社區選擇的工作重心是: 提出重建的規劃藍圖和理想,以爭取外界政府和民間團體支持,而不在提供內部服務。

可是這裡就出現一個很弔詭的問題,當有些居民在外面連電都還沒接上時,在貨櫃屋裡面的規劃團隊,正在構思的是如何建構一個美麗的公園,蓋一個示範性小學,要拿到柯林頓基金會的捐款,達到一個最先進(state of the art)的圖書館,可是鄰近的一個黑人獨居老婦,她擔心的只是怎麼找到錢修她漏水的屋頂,她不知道到哪裡去找到可以信賴又便宜的建材商。政府的補助表格轟轟烈烈一長串,她真不知從何填起。另一個先生,好不容易攢了一點點錢去修房子、重新裝了水電,但政府的窗口還是分散在各部門,對於申請建照、是否准建、重接電話線等各種問題,他得一次一次的申請去等排隊。

在此同時,團隊正忙著完成一份詳盡的報告書,才能夠對外跟企業基金會募款,一份涵蓋全區的房屋調查資料庫,用來作為規劃的依據,但是在貨櫃屋裡面有一支電話一直響著。有的時候我去接起來的時候,會是一個媽媽在問,她看到電視上報導,她不知道自己符不符合州政府的補助條件,貸款什麼時候下來.. 但是我們搞不清處這些細緻繁瑣的東西,這不是我們外來團隊的任務,教堂的服務義工也沒有能力處理這種問題。有的時候我們就任電話響著沒有去接。

Broadmoor在外界來看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的,爭取到了許多外部資源,也做出實際成果,但是卻有個總是常響起而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接的電話,不知道居民怎麼處理了他們的問題?

從紐澳良的經驗來看,在初期的救災階段過後,居民很需要有一個整合性的資訊行政服務中心,類似一個在地one stop service shop的服務站,從電話線、瓦斯管、水,到學校入學、保險索賠、政府保險,各種賑災團體的服務項目連結,整合政府相關法規,現在各種資訊地點都是分散的。

當居民各自找辦法去修房子、請求保險補償、問法規找辦法時,有一個牧師、理事長以外的人(因為他們都太忙了),讓大家可以打電話去問整合的資訊,有了資訊後,接下來是作文書申請處理。

這個瑣碎的部分是最困難的,但也許是居民最需要的。

還有,現在台灣很多的捐款是流向緊急救難或是社會福利團體,可是從紐澳良經驗看到的,其實在重建開始後,居民最需要的是有能夠在實務上折衝的人員,能組織動員,從事社區重建,把民眾的分散的個人需求(上學 找工作 搬遷 修房子) ,一樣樣凝聚成公共的服務,例如去爭取比較優惠的集體房屋修繕價格,或形塑一些創新的貸款方式。例如,與其個別企業作各種零星的物資發放,倒不如集合成基金,讓銀行能統一以低利或無息貸款給災民,類似窮人銀行「聯合擔保」的概念,讓幾個家族的人可以一起借款,多加快一分重建的腳步。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圖3:電線桿上的會議通知               圖4:社區會議


【活動】                                                                                                                            


走過十年●前瞻未來: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



編按:
「921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將在9/21-23(共三天),於國立暨南大學舉辦。921地震10年的重建經驗,是投入當前88水災重建的重要基礎,歡迎大家踴躍參與這次的活動 !!!


活動網頁連結
http://www.homeland.org.tw/newspaper/0120/index.htm

社造觀點


總統府應更正視國土計畫法之內涵與機制

文 / 黃瑞茂(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編按:
本期電子報之社造觀點特別邀請OURs理事長黃瑞茂老師,針對9月1日內政部營建署召開之「國土計畫法(草案)」北部公聽會,提出其與會後之觀點及呼籲。



內政部營建署於九十八年九月一日召開「國土計畫法(草案)」北部公聽會,面對新形勢的國土計畫及修法課題,本人與會後對政府提出以下幾點誠摯呼籲:

應建立國土計畫公共平台的機制

「國土計畫」需能回應快速變動的社會變遷、連結社會的動力,勿讓國土計畫法的指標性與規範性降低。故政府在修法機制上應對資訊社群與公民社會有所想像與回應,例如將相關國土地理資訊及現有委託研究案成果進行資訊公開,並善用民間相關知識與資訊進行民間參與。「國土計畫法」的修法過程不應閉門造車,應建立政策對話的議題平台,做為國土計畫建構的總體社會基礎。

國土計畫應更重視國土復育的內涵

未來要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一定需要土地,故全台國有土地,包括不當轉移給台銀等土地,應暫停標售及BOT,以因應未來縣市升格及直轄市作為國際競爭之調節使用。

且面對自然災難頻率的常態化,政府仍不斷縱容將山坡地、保護區、行水區、農地變更開發蓋房舍,則國土計畫不能再迴避農地敗壞及農地釋放的課題,農地不應由農委會來管,農村再生條例不該由水保局來管,應建構一個「城鄉計畫」整合體系進行考量與治理。

另國土計劃法草案仍以「公共設施容積移轉」作為徵收補償機制與財政收入來源,但目前主要都會區在「公共設施容積移轉」的政策下已有數倍的容積可使用,例如台北縣現有的容積總量已可供五百萬人居住,早已超越合理的人口結構與環境容受力;且不停濫用容積獎勵將加重都市建築密度並造成公共設施短缺,破壞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防災體系,進而引發諸多公共安全問題,故政府切莫再以「容積」作為執行國土計畫的財源。

國土計畫法應由總統府成立國土規劃小組

徒法不足以自行,修法後如何執行才是關鍵。現行針對國土保育、規劃,已有水土保持法、區域計畫法等法源,但山坡地濫墾、都市濫建等現象仍然存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政府權責無法整合及執行力不佳,若只求急就章通過一條「國土計畫法」,將會帶來更多問題。

且在立法過渡其間,政府仍應持續落實已訂定完成的「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讓退輔會在台灣經營的四大高山農場棄耕造林,復育生態,並減少未來公有山坡地與海岸之BOT案,而不是僅強制原住民遷村下山;事實上,八八水災毀掉的部落都是日據之後遷建的「新社」,原有的「舊社」反而都無恙,凸顯原住民千百年來在山林間所傳承的地理經驗,將是氣候異變下的台灣非常需要的自然智慧;國土計畫若能充分保育國土並考量原住民部落文化,原住民當是最佳的國土保安守護者!

而國土相關法令中關鍵的「國土計畫法」與「國土復育條例」分屬內政部和經建會,建議應由總統府成立國土規劃小組,以提升「國土計畫法」之視野與權責考量;否則倉促通過且層級過小的「國土計畫法」,非但無法解決現有國土保安問題,反而徒增財政負擔並製造更多社會對立。


延伸閱讀:

國土計畫法草案─台北場公聽會紀實
88水災誰之過─國土復育篇 行政、立法怠惰 國土三法難產
在[重建綱要規劃]、[國土計畫]、[7日安全調查] 之間

學會大小事

轉寄『【社造學會】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05期 ▍第116期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