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4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0-03-28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捐款芳名錄
本期目錄
【重建快訊】88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徵選案~說明會現場暨培力工坊
【重建觀點】災後重建之政府與NGO關係
【重建現場】到社區說明並沒有那麼難
【社造現場】2010無殼蝸牛抗議高房價記者會
【社造大小事】「北投奇岩社區」讓大家看見「媽媽力量真偉大」
【社造快訊】「再見台鐵老宿舍」榮獲2010台灣地方誌影展「敘事短片組優等獎」
【學會電子報刊尾】
【重建快訊】88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徵選案~說明會現場暨培力工坊
【重建快訊】88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徵選案~說明會現場暨培力工坊

針對日前行政院文建會計畫之「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補助作業要點」,補助受災區域之社區提出社區重建計劃,支持「社區重建」及「社區營造員」二大項目的經費。「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徵選案」近期在各個地方專管中心都已經動身起來,在今年三月份至各地舉辦說明會,希望能夠讓各個受災地都能夠獲的此訊息,讓專業顧問團與當地的工作團隊協助輔道重建社區,促進社會的資源和第一線的社區需求購過這個雙重平台綿密交流,讓重建社區不孤單。

【重建快訊】88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徵選案~說明會現場暨培力工坊
受災區分為四分區,分別為南投、雲林、嘉義、台南(第一分區)、高雄縣(第二分區)、屏東縣(第三分區)、台東縣(第四分區)。整體計畫由2010年3月到2012年7月止。專管中心負責統籌協調各分區進度、整理分析重建經驗、對外聯結、捲動更多社會資源參予重建。


第一分區第二分區第三分區第四分區


【重建觀點】災後重建之政府與NGO關係
(文/謝志誠)由謝志誠部落格提供轉載

「政府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是官員喜歡在「碰到事情」、「需要民間」,且「面對民間」時掛在嘴巴的開場白,很好聽,很動人,卻有點奇怪,所以把它當作是一句「場面話」,才不會讓自己以為上了天堂,看見「曙光」。 

基於體制,除非是「富可敵國」,除非是「視法令如無物」,否則,政府是政府,民間是民間,其間的分界線與如何在分界線的兩邊各有所本的作為,或進行合作、成為伙伴關係,或相互抗衡、成為對峙關係,都是值得討論與觀察的議題。

 
災難後,基於人道關懷的基本信念,政府與NGO是很容易凝聚共識,走向「合作與伙伴」關係。然而,分界線要如何劃設?兩造間如何各有所本?甚至災難現場的主角-受災者,在「合作與伙伴」關係中如何被對待?都攸關「合作與伙伴」關係能否持續且成功?再者,匯聚資源能力不同的NGO之間,以及其與政府的「合作與伙伴」關係,也不盡相同。因此,如何累積經驗,於「承平時期」心平氣和找出「理性」的平衡點,在災難常態化的預期下,似乎刻不容緩。遺憾的是,我們總是在災難來臨之後,才想到要找引擎。 

以臺灣最近10年的兩場大型天然災害為例,災後工作含括「緊急安置及臨時住宅興建」、「住宅(家園)重建」、「生活重建(含社區營造)」、「產業重建」、「公共設施(基礎建設)重建」等大項;其中,與民間團體互動最為頻繁,也是民間團體最為關心者,則以「緊急安置及臨時住宅興建」、「住宅(家園)重建」、「生活重建(含社區營造)」,以及「公共設施(基礎建設)重建」的「校園重建」為主。由於兩場災難的災情不同與安置政策不同,10年前的災難後,大型NGO及企業機構的投入,以認養「臨時住宅興建」及「校園重建」為主;一般NGO則以參與生活重建與社區營造為主,包括受託設置生活重建服務中心、自籌或申請經費投入生活重建與社區營造相關業務。政府募集的民間捐款,則以投入「住宅(家園)重建」為主,佔64.86%,其次為生活重建與社區營造,佔18.4%。
 


詳細閱讀


延伸閱讀:小林,孩子們

【重建現場】到社區說明並沒有那麼難
【重建現場】到社區說明並沒有那麼難
本文摘要:
張局長很仔細的帶領民眾從衛星圖,一起確認荖濃溪在八八風災時洪水的動線以及各社區受侵害的情況。用很多肢體語言來描述工程現場的進度與執行方 式。結果有一位老太太大聲說「啊!這我們聽得懂」。( 圖/ 周克任。第七河川局張良平局長以生動方式說明荖濃溪整治計劃 )


文/周克任 

去年12月底,屏東的民間團體猶記得屏東縣政府在9月時對大眾宣佈,要儘速在年底前完成林邊溪流域的重建整治計畫。因此民間團體利用參加縣府社會處定期辦理的民間資源平台會議上,提案希望縣府水利處能於今年農曆年前後,規劃至受災社區辦理整治說明會,以便災區民眾瞭解政府整治進度,並據以判斷今年是否需要提早籌備防汛避災等工作。


水利處接到這個提案後,頻頻表示業務繁忙,並向民間團體表示能否不要辦理。為此,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體諒水利處繁忙問題,計畫拜訪水利處長謝勝信,洽談協助規劃最少的場次,以及建議說明的項目,讓水利處辦理社區說明會的流程作業負擔可以減少。但是,與謝處長電話相接的當下,謝處長以咆哮的口吻責怪,憑甚麼縣政府就要聽民間團體的!

這個責怪,讓屏東災區團體在資源平台會議上紛紛發怒,而水利處僅勉為其難於農曆年前在林邊與佳冬堅持只各辦一場說明,且謝處長完全不到場參與。於是曹啟鴻縣長只好親上火線,邀集林邊、佳冬新任鄉長,及部份村長,在林邊福記古厝親自說明。


詳細內容  本文轉自88news
【社造現場】2010無殼蝸牛抗議高房價記者會
【社造現場】2010無殼蝸牛抗議高房價記者會
無殼蝸牛聯盟記者會資料

時間:2010/3/26(五)上午9:50∼10:5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55號,臨沂街、金山南路口
(交通部國有土地,116.6坪)
 2010年1月28日標出,
 每坪679.07萬,總價7.8億。
 住宅用地標售史上第一高價

------------------------------------------------------------------------------
(文/無殼蝸牛聯盟)


面對當前這樣不公義的住房問題與無作為的住宅政策,我們宣布重啟二十年前露宿忠孝東路的「無殼蝸牛聯盟」。原因無它,因為政府只會徵詢「企業大老」、「建商公會」、「建築公會」等的建言,從未聽聽大多數想有個住所安身立命百姓的心聲,更未曾對中下勞工、弱勢族群的「房事」有過關愛的眼神,因此我們只好自救,集結公民社會的力量,讓馬英九總統、吳敦義院長正視我們這些「庶民」的苦痛。

住宅是一種基本人權

98年05月14日,馬英九總統洋洋自得的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批准書】,但不知道他是否留意該公約有這樣一段話:「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為他自己和家庭獲得相當的生活水準,包括足夠的食物、衣著和住房,並能不斷改進生活條件。各締約國將採取適當的步驟保證實現這一權利…」。上述條文宣示一種不同於台灣官方思維的普世基本價值:住房是一種基本人權,國家必須保證實現這種權利。

諷刺的是,在簽署「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不到兩年,台灣(主要是大台北都會區)的住宅問題卻是陷入二十年來最嚴峻的情勢。相較於二十年前那波股市熱錢帶動房價不合理飆漲現象,當下我們面臨的則是更為棘手的國際熱錢湧入社會分配二極化的雙重壓力。情況有多糟呢?


詳細閱讀


【社造大小事】「北投奇岩社區」讓大家看見「媽媽力量真偉大」
【社造大小事】「北投奇岩社區」讓大家看見「媽媽力量真偉大」編按/接獲任務要到北投奇岩社區參訪,原本帶著忐忑的心情去到了現場,行前我們還特地想了一些問題,好讓我們的參訪之旅能夠更加豐富,不過執行長都把我們想問的問題,在言談之中就都回答完畢,讓我們好緊張呢!其實是我們想太多了,其實只要當做一般上課的心情前往,好好的了解這個位於台北成熟化的社區是怎麼辦到的!!
(圖/陶瓷所製成的形象logo壁畫)

-
------------------------------------
(文/陳憶潔、蘇之涵、胡梓筠)

今天參訪奇岩社區,讓我看見了”媽媽力量真偉大”,不自禁戚戚焉起「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永遠有個女人默默在支持」,媽媽們不但是家裡的賢妻,更是街坊裡的好媽媽。

對於剛進入社區營造領域的新鮮人們來說,北投奇岩社區是個典範,也是傳奇。
早期是由讀書會模式成立,1994年正式成立為奇岩社區發展協會,靠著一群婆婆媽媽全心全意對自己生活的一片土地奉獻心力,她們擁有著比一般人更深的信念,凝聚起社區所有人們的認同感,一起創造核心價值,近而影響整個社區裡的人們,這是生活在其他鄉鎮的我們無法披靡的。

奇岩社區目前有三百多戶,約有一萬名固定住戶,屬於都市類型的新興社區,座落於丹鳳山腳下,旁有磺港溪流過,是個相當寧靜的住宅區,優點就是媽媽們眾多,也使得願意投入的人力更多。媽媽們很早開始就對環保生活有了概念,舉辦跳蚤市場達到環保目的,也順便利用附加的現場活動拉攏人群,更利用跳蚤市場所得的盈餘變成當初協會的收入來源。每一次的活動都讓自己與社區有所成長與提升,累積的成就感會讓人想繼續參與下一次的活動,這樣的良性投入與回饋先在婆婆媽媽們身上發芽,種籽團隊再擴大參加的人數與範圍。執行長更指出,社區營造等於是社會運動的縮小版,差別只在於她們是以這片土地為前提,因此對公共事務也投入心力,例如反對興建北投纜車與山坡濫墾,號召人力抗爭,提出建言「自然訴求」,希望為自己的社區做出最好的決定,喚起每一個人的社區感和公共事務參與的自主性,去深化基層民主的實踐。

【社造大小事】「北投奇岩社區」讓大家看見「媽媽力量真偉大」今天參訪了奇岩社區收穫良多,高美華執行長特別撥空讓我們參訪外,言談之中,明顯感受到執行長對社區的期許,也對媽媽們的成效感到驕傲。奇岩社區的媽媽們各個身懷絕技,有的開起烘培坊、陶藝班、紙藝班,後來更將作品變成社區美化的輔助工具,達到社區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目的;也許影響的時間需要長遠,但她們不在意時間要耗多久,只怕人們不來參與,目的就是要潛移默化的改變社區的整體價值與認同


詳細閱讀  (近期還有最新的課程開始,敬請詳細閱讀!)

【社造快訊】「再見台鐵老宿舍」榮獲2010台灣地方誌影展「敘事短片組優等獎」
【賀】社區營造學會在98年度社區影像培力計畫中,學員參與「2010年臺灣地方誌影展」獲得「敘事短片組優等獎」(more),這是98年度社區故事影像紀錄輔導計畫曾吉賢老師所指導、高銘鴻里長領隊、吳啟東、溫敬和、劉嘉雯賣力參與拍攝之「再見臺鐵老宿舍」作品榮獲獎項。讓我們為他們慶祝一番,也為我們自己打打氣,社區紀錄片衝衝衝,期待大家都能相互勉勵,讓自己的社區故事被看見喔!
【社造快訊】「再見台鐵老宿舍」榮獲2010台灣地方誌影展「敘事短片組優等獎」

【學會電子報刊尾】

【學會電子報刊尾】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
【重建快訊】   第30期
【學會電子報】第132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三月十七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工作人員:楊志彬 ,李敬孝 ,吳碧霜 ,洪琳茹 ,陳芬瑜 ,蘇之涵
執行編輯:陳憶潔 ,胡梓筠
聯絡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138號11樓
聯絡電話:02-23930629
傳真:02-23216487
E-mail:cesroc@seed.net.tw
網址:
www.peopo.org/cesroc
捐款帳號(郵局劃撥) 帳號:19002492  
戶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領洗?@【因愛維繫電子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32‧130》八八水災徵選案說明會現場報導‧2010無殼蝸牛記者會』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