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電子報第151期,重建快訊第74期─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ugust 22,2014【社造大小事1】全國商店業者反國光石化開發聯署
請您幫忙轉寄給親朋好友,或向你常光顧的商家說明,邀請商家聯署。(如果他們不會上網,你可以在說明後取得他們同意,協助他們上網聯署)讓我們一起行動,保衛我們的糧食安全、呼吸與生活的自在健康。
************************************************************************************
不管您的商家坐落在哪裡,不管您只是一間小小的麵攤或是大餐聽,更不論您的生意是否與飲食直接相關,為了您的顧客,更為了您的生意能永續經營,還有您與後代子孫的健康, 希望您和我們一起參與反國光石化聯署活動
彰化與雲林兩縣,位居濁水溪沖積扇,因為肥沃的土壤與廣大平原,成為台灣的米倉,更是重要的海陸域糧食生產基地, 供應全國大部份的稻米、蔬菜與海產。
世界最大的石化中上游生產工業區-台塑六輕,座落在台灣農業大縣-雲林縣的麥寮鄉。 而國光石化(即八輕)的開發規模,也與麥寮六輕相當。 國光石化開發的位置,同樣地,也將落在台灣另一個農業大縣-彰化縣的大城鄉與芳苑鄉的海域潮間帶。 安全的糧食、健康的飲食,是我們對食物的基本需求,石化業是高污染的產業,將汙染且影響品質及產量。
大城鄉與芳苑鄉的海域潮間帶,屬於泥質潮間帶, 寬度長達5.7公里是世界罕見,泥質潮間帶的生物量豐富度,更是濕地之最,這裡不僅是白海豚、大杓鷸的重要覓食地,更是你我餐桌上蚵、蛤、蝦蛄等美味海鮮的重要產地。還有台灣僅有的【牛車戲水載蚵車】古老的漁業文化這是我們的國寶級的濕地,更是國際級的重要濕地,同時具有世界遺產價值文化景觀。
我們不要這片國寶級的濕地被填海造陸變成國光石化,那會汙染我們的食物、會奪取我們呼吸的乾淨空氣,會逼死白海豚、會讓養蚵產業無以為繼、還有「老牛拖車戲水載蚵」的畫面,也將消失在泥灘地,而成為歷史。又供應國光石化大量用水,取北南用的大肚攔河堰,也將使得大肚溪野生動物保護區變成了無生機的荒漠,大肚溪日超取80萬噸水資源,也將使之步上濁水溪的絕路,河水乾枯、揚塵不斷。
我們要這片國際級的濕地,政府主動保護、保全完整,發展永續觀光旅遊、吸引國內外遊客體驗泥質潮間帶的樂趣、搭乘牛車漫步海灘上、海鮮小吃摸蛤兼洗褲、高優質農產品推廣中心(西瓜、花生、雞蛋、文蛤、牡蠣、鴨等等)。
風頭水尾 沒有車水馬龍 工廠林立 所以擁有乾淨的天空
風頭水尾 豐饒的海域潮間帶 只要有工具就可以謀生 就不怕餓肚子
因為風頭水尾 所以沒有忙碌擁擠的都市生活 只有輕鬆安逸快樂生活 的環境。
************************************************************************************
商店業者參加反國光石化的主要訴求,是希望我們的生意都能夠長長久久、不會被石化業的污染殃及,給自己健康、舒適的環境,也給後代子孫留下乾淨的、安全的,糧食生產區、水資源、生活環境,還要一起救救台灣國寶級的白海豚。同時為了落實環境保護,減少使用石化產品,需要積極的行動,齊力節能減碳,為地球降溫。
聯署名單
本活動由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發起
本期期數:社造電子報第151期,重建快訊第74期
*本期期數為 社造電子報第151期,重建快訊第74期
*尚未繳交各年度常年會費的會員們,學會希望能繼續得到您的支持與肯定,我們將持續為台灣的社區營造最大的努力!為了保障您的會員權利,敬請撥冗繳交會員年費:加入會員、繳會費方法如網站所示。
【本報公告】更動電子報發刊頻率
感謝各界一直以來支持本會電子報,您的訂閱與回饋是本會編輯報刊最大的動力。
春節期間本電子報停刊。
自春節後,將因應時事變遷更動發刊頻率。
《社造電子報》每周發刊,自二月第二周復刊;
《重建快訊》每兩周發刊,自二月第二周復刊。
本電子報於春節後將針對更多元的社會議題發聲,希望舊雨新知能繼續支持本電子報。
【重建現場】六龜觀光逐漸回溫,公路品質又成阻礙
文/何欣潔【本文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肩負六龜觀光焦點的寶來、不老溫泉觀光區,在莫拉克風災之後,由於民眾對「六龜即災區」的印象過於深刻,以及聯外交通品質惡劣,使觀光客卻步,一直無法重振往日榮景。在今年春節期間,寶來、不老溫泉區的旅館住房率回升到五成,疲弱已久的觀光產業終於略有回溫跡象。
本身經營民宿的寶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羅振興表示,過年期間的生意小有起色,初二初三的住房率最高,但一過初五開工日,人潮又逐漸減少。「比起去年當然是比較好啦!不過我們這種小型的民宿本來就較難經營,那些大型的山莊可能會好一點。」
根據六龜觀光休閒協會寶來、不老地區15家山莊民宿的抽樣統計顯示,年節期間的溫泉住房率約為五成,比起去年的確略有回升。扣除除夕夜跌至兩成以下的住房率以外,國人多選擇出遊的初二、初三、初四,各家溫泉旅店的住房率均達四成以上,初三晚間甚至高達八成的旅館有遊客投宿。房間數目在15間以下的小型溫泉旅舍更是晚晚爆滿,許多家業者在過年期間的住房率皆為100%。
但年節期間的旅遊人氣是否能夠延續到平常的週休假日,端看民眾對這次年節體驗的感受如何。開車載全家出遊的劉先生便表示,寶來市區雖然沒有受創,大人小孩也玩得盡興,但道路品質仍稍嫌危險,他會慎重考慮是否重訪寶來:「好玩是好玩,山上的梅花也很漂亮,但好多路段還是沒有鋪柏油,我會擔心我的底盤。窗外風沙也大,如果是下雨天,我應該不會開車進來。」
對於這樣的現象,羅振興表示,道路還沒完全修復,的確讓業者的努力大打折扣:「陳菊市長上個月才來承諾過一定會拼觀光,希望可以實現啦!」站在振興社區產業的立場,他認為新發大橋的完工與台20線的整體修復才是觀光產業回復正常水準的關鍵工程。
從莫拉克風災過後,地方對觀光產業復興的期盼始終如一,也努力在面目全非的地貌上重建遊客所熟悉的山城風光,政府的道路修復腳步卻始終緩慢。直到今年年節,仍有民眾抱怨道路不適合小型車駛入,究竟為何短短一條省道,在風災一年半過後仍然無法令人安心上山?恐怕是新任市府亟需面對、檢討的問題。
寶來觀光巴士通車典禮上,居民開心慶祝。
連夜趕工的六龜道路,為何仍然顛簸?
全文請詳
延伸閱讀:
1. 我們如何看待溪流與疏浚?
2. 以社造協助重建─六龜社區志工隊長李婉玲專訪
3. 寶來,是否會從此失去光亮?
4. 災後重建雙城記:逆境中求生的六龜與甲仙
5. 放眼六龜‧橋建未來─六龜大橋落成
【重建消息】重回舊好茶:見到曾經那樣美麗的舊好茶,都值得了。
文/柯亞璇 【本文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編按:本文為作者隨魯凱族人杜義雄夫婦重返舊好茶探訪的過程報導,閱讀系列(1)請點選這裡。
前言:
歷經多次災難遷徙的好茶村魯凱族人擁有「永久屋」的使用權,但是魯凱文化的精神與生活方式是否能夠再次擁有?遷入瑪家農場永久屋的生活空間改變魯凱族人的生活方式,而舊聚落與遷下山的魯凱文化無法割捨的傳承情感,又如何透過各種不同的保存方式延續?
簡單的生活
烤火、烤麵包,簡單的生活是官桂英與她先生杜義雄最享受的生活方式。她邊笑邊說著自己山下生活的不適應。她說,「只要每次下山,時空總是錯亂,很多東西都搞不清楚,也因為這樣,只要一下山很多東西都會搞丟,只有回到山上的家時才能夠感到自在。」
從家具取材到三餐的生活,全部都取自於舊好茶部落周遭的環境。平常官桂英也在自家附近的田裡,種植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而肉類的取得就靠先生每過一段時間到山裡打獵。
當山下的遊客好奇的問他們夫妻倆,住在這裡生活會不會有食物不足的問題。他們夫妻倆總是說,不用擔心山上的食物缺乏,這裡很多看的到東西,其實都可以吃。
習慣很多東西可以直接現買現吃的現代人,很難理解山上沒有超級市場或是便利商店如何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在杜義雄說著以前部落的生活方式的描述中,魯凱族人的確就是用著這樣簡單的方式延續了部落的文化。
因為舊好茶聚落的點滴保存,使得後代的族人還有機會可以看見早期石板屋聚落的雛形。更因為古茶布鞍的美麗,每年總是吸引一批又一批的登山遊客前來欣賞她。
杜義雄重回好茶村生活後與妻子官桂英共同重建打造的石板家屋。
(圖片提供/高忠瑋)
(圖片提供/高忠瑋)
見到曾經那樣美麗的舊好茶,都值得了。
舊好茶部落現在上山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但其實每次杜義雄夫婦面對來自各地朋友的下山離別更是難過。每當離別時,大家都非常期盼下次可以在見面的時間與機會。而來自台東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同學表示,其實,「下次一定還會再來」這樣的承諾自己也不敢給,因為不知道下一次會是什麼時候。
但對這次同行爬上舊好茶部落的葉巧雯更深的感受卻是不一樣,她說:「跋涉過南隘寮溪河床,走在過往的新好茶上,攀爬陡峻北大武山道,回家的路是這麼的艱辛。身體要這麼的貼近土地,但見到曾經那樣美麗的舊好茶,都值得了。」
「永久屋」的生活空間,不見得適合以前的生活方式。
對於來到這裡的遊客,舊好茶部落的生活是一個「生活體驗」,但對於好茶村的魯凱族人卻是「生活考驗」。提到山上山下不同的生活差別是什麼?官桂英則表示,「在瑪家農場,看到老人家無法燒柴取暖,心裡感到很難過。」
她表示,最近氣溫遽降,以前在隘寮溪旁新好茶村的住家空間其實還是有堆餘的空間是可以燒柴火取暖。如今瑪家農場的生活空間以及永久屋建材,不見得適合以前的燒柴取暖空間。
好茶村魯凱族人擁有「永久屋」的所有權,但是魯凱文化的精神與生活方式是否能夠再次擁有?遷入瑪家農場永久屋的生活空間改變魯凱族人的生活方式,而舊好茶部落被公部門列為二級古蹟之後,除了新的計畫以及道路的維修,還保留了哪些重要的魯凱文化精神?
而舊聚落與遷下山的魯凱文化無法割捨的傳承情感,又如何透過各種不同的保存方式延續?剛入住禮納里部落約一個月的好茶村,接著即將在這裡重新另一個不一樣的「新好茶」部落。記者將會持續做相關報導。
通往舊好茶的路徑上,變化萬千的景象是吸引著這群遠從台東來的遊客繼續攀登「好漢坡」的動力。
燒柴烤火、烤麵包,簡單的生活是官桂英與她先生最享受的生活方式。
好茶村魯凱族人擁有永久屋的使用權,但是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是否能夠再次擁有?。(上圖為官桂英舊好茶部落石版屋室內的烤火以及烹飪空間。)
來自台東的登山遊客在離別前對官桂英以及杜義雄夫妻倆相互到別的對話。
舊好茶部落周遭環境有許多豐富的野菜可供摘食。(圖片提供/高忠瑋)
杜義雄正帶著台東的朋友認識早期魯凱族人的生活環境,上圖面對鏡頭者為杜義雄。(圖片提供/高忠瑋)
全文請詳
相關文章:
1. 重回舊好茶(1):沿著土石流回家
2. 好茶村族人:哪裡才是我的家?
3. 好茶:我們是滅村,政府卻以「安置」的心態來處理
【社造大小事2】溪洲部落 將闢都會原民園區
文/黃福其、王汝聰 【文轉自2011/01/28 聯合報】
各方矚目的新北市溪洲原住民專用區都市計畫變更案(即溪洲部落案),昨在新北市都委會獲通過,將送請內政部都委會審查後發布實施。
市府說,目前無法確定中央審查期程,不過這段期間可同時與水利單位協調河川治理線調整的問題,以利加速推動這件國內首見的「都會原住民文化園區」。
「溪洲部落」案自過去北縣府時期推動,引進日本「協同住宅」概念,由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等主導,採結合公部門、專家與住戶集體參與的社區總體營造新模式。由於採出租模式,新北市府也定調此案為深具指標性意義的「原住民社會住宅計畫」。
溪洲部落現有40餘戶、200多人,市府依「就近安置、先建後拆」推動,市長朱立倫就任不久就前往探視,應允儘速推動。
市府說,「協同住宅」在日本有多起成功案例,但台灣是首例,主要由居民參與社區設計,縣府提供建材、土地等等。此案目前除0.89公頃國有地尚待撥用或價購,水利局將築堤以取得相鄰的0.54公頃非水利地,再將兩塊地併為園區用地。其間涉及河川治理線調整,尚待與中央協商。
此外,居民將來須付土地租金、房屋稅、園區管理維護費,若以每戶30坪計算,每月須付上萬元,與居民希望比照中正國宅、三峽原民文化部落按月付房租即可的情形不同。市府正向中央爭取補助,也希望調降租金率。
市府打算園區完工交給居民使用後,房屋將禁止買賣,園區設施維護、水電都由部落負責,且原民會、市府原民局將參與管理委員會監督運作。
市府希望溪洲園區打造為具原民特色的都會部落,成為結合文化創意、部落產業、特色展演和有機農園等多功能複合園區,日後將相同模式引進三鶯部落。
全文請詳
延伸閱讀
日本協同住宅 共造夢想家園
協同住宅系列1:日本U-Court住宅二十年
協同住宅系列2:家園共造 日本協同住宅
協同住宅系列3:日本協同住宅 打造新故鄉
協同住宅系列4:原民部落 讓城市更多元
協同住宅系列5:河岸原民部落 都會新契機
【社造消息】Dulux得利塗料|「魅色台灣」徵選活動
永遠的一成不變,不可能有你期望的改變,「魅色台灣」是一個企業的心願,希望可以燃起大家的夢想,勇敢地為身處的環境,刷上熱情的色彩。
【主辦單位】得利塗料|台灣阿克蘇諾貝爾塗料(股)公司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築生講堂
【實施範圍】全台灣|含台澎金馬等地
【徵選目的】「台灣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擁有美麗的色彩空間。」
鼓勵台灣民眾組隊動起來,透過塗料色彩改變環境的風貌、創造社區/地方的特色,讓台灣更有魅力、讓生活更精采,同時透過這次的色彩改造,一起、引動社區的活力
【徵選內容】以塗料色彩作為社區營造、環境改造、街道美化或形成特色建築的具體實施計畫。「魅色台灣」不是以具象的圖形進行彩繪,而是以塗料為環境或建築體進行色彩搭配運用,來改善環境的現況或表達環境的特色,透過色彩呈現出社區或地方的活力與魅力。
【截止時間】2011年3月20日止
【電視廣告】請按我
【上網報名與詳細資料】 http://www.letscolor.com.tw/
【社造頭條】農村再生計畫-民團批水圳水泥化 破壞農村生態
文/林靜梅 謝其文 本文轉自【公視新聞網】
雖然農委會已經啟動農村再生計畫、要讓農村改頭換面,不過卻有民間團體批評,目前很多農村的水圳,水泥化太嚴重,造成農村生態的消失,而這樣的工程還繼續在進行,連被指定為歷史聚落的屏東萬巒五溝村,也不能倖免於難,讓他們難以接受。
屏東萬巒的五溝村,因為保留傳統歷史建築,又是傳統的客家庄,因此在2008年,被指定為全國第一處歷史聚落,不過當地居民卻發現,傳統的景觀可能要快要不保了,最近屏東水利會,打算要把當地的水圳,通通變成水泥化,讓他們很擔心,生態將會被破壞殆盡。
根據農委會估計,全台總共有七萬公里長的水圳,超過一半以上都是水泥,而這些水泥水圳造價並不便宜,大型的U型溝,一公里就要價兩百萬元。民間團體批評,有的是政府花大錢改建的,結果卻蓋出這種會破壞生態,讓農村不永續的建設,不過農委會卻說,水泥化的水圳,都是農民要求的。
更讓民間團體擔心的是,最近才通過一千五百億元,要來改造農村的「農村再生條例」,將有大筆的資源湧入,不過就怕這些錢拿來大興土木,而沒有生態的思維,就像台灣的水泥化水圳,這樣不是讓農村再生,而是讓農村的生態加速死亡。
全文請詳
【社造大小事3】社造國民大會論壇>>都市型社造--都會型社造,造什麼?
編按/今年10月3日,社造學會在士林社大舉辦的「社造國民大會」,包含了五場次的論壇,其中都市型社造論壇由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鄭晃二擔任主持,並邀請多位關心都市社區營造議題的社造工作者前來擔任與談人,包括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彭渰雯、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97-99年度計畫主持人謝佩娟、新竹縣社區影像培力計畫主持人曾吉賢、搖籃工作室負責人曾年有。會中提出都會型的社區營造較多元、議題的生命週期也較短,都市中組成的異質性高,如何凝聚社區居民,社造該往那個方向著力,都是值得探討的議題。此外,今年三合一選舉,將會改變以往里長的生態,傳統里長與專業社區經理人的差別何在,能夠為社區帶來的力量有何不同,也在這場論壇中被討論。
鄭晃二(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主持人鄭老師首先發言指出,學會在台北相對人力充裕,但仍不夠瞭解台北,五都合併後,消失的319鄉,要如何瞭解這些都市?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生活在都市裡,如何為都市型社造找出常模,是這一場論壇的主題。
彭渰雯(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本次三合一選舉,將帶出許多以前較少參與的隱性選民(像20~40歲的上班族),將會改變以往里長的生態,因此是否能跳脫以往基本的、直接的里民服務及傳統人際網絡關係,而能與都會群眾議題相結合,廣納地區議題與公共意見,善用網路等,將是本次可以勝出的關鍵。彭老師也提到了幾個未來社區經理人經營社區的想像,如新類型資訊通路與整合、熟悉公共議題之觀念與操作,議題(資源)的遊說與談判,引入民間專業力量連結合作及超出黨派與地域的里長網絡等,可做為參考。
謝佩娟(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97-99年度計畫主持人)
在都會型的社區營造需要持續的延續議題的能量及活力,因為農村的生活、文化較為單純,成果呈現較清楚,因此最近社區營造的政策強調農村再生,是可以理解的,農村文化可以透過再生的方式,重新被詮釋、發展,不是很多的建設。但是不同於農村,都會型的社區營造較多元、議題的生命週期也較短,都市人有容易喜新厭舊的習性,因此需要長程目標的不斷滾動,延續活力,因此都會型社區營造要強調的是永生。
議題導向的社區營造是都會型社造的重點不同於農村型的的地理區域界線分明,都會型社區的界線趨向於模糊、重疊,有新/舊台北人,貧/富台北人的排列組合,甚至是以社群為主要屬性,像主婦聯盟以家庭中的婦女為主要營造對象,我們在都會辦活動也常在說的是只要能引導一個小孩走出住家,就可能將整個家庭帶出來,在都會中推動社區營造,能強調社群所重視議題,將更有說服力及連結性。
以台北的高級住宅區為藍本,但缺少公共空間的支持,將成為空洞的藍圖。大部分在台北市耕耘過社區營造的伙伴都有以下幾點共同的議題:
1.台北市的社造好難推動阿!
2.台北市的資源這麼多,我們還需要透過社造來改變什麼呢?
3.台北市如果推動社造,會不會比較好,我們期待什麼?
都市生活的資訊便利性、都會空間特有的文化體驗的隨機性、多元議題的豐富性及發展性,而在這樣的一個講求分工專業及細密、且個人主義極度強烈、高度匿名性的都會生活中,我們為何仍然覺得社區營造的觀念及操作介面是重要;過去台灣其他縣市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碰到台北市的社區,產生怎樣的異質經驗,這樣的異質經驗如何成為我們的養分,讓社造「造人」的核心價值透過更有機的經驗轉換累積成都會可操作討論模式。這些不同經驗的轉換與累積,我們需要透過不同領域的重要工作伙伴,共同來討論與發展,並對應出我們共同的關切。
曾吉賢(新竹縣社區影像培力計畫主持人)
都會的影像培力,需要抵抗媒體美學的觀點,以社區地圖形式,累積屬於社區的「影像資料庫」從1997年台灣紀錄片個人化的影片生產方式興起,紀錄工具物質條件的降低,「影像培力」在社區實踐的目標,自然而然就以學習製作「紀錄片」為影像教育的一項成果。
因為影像培力的觀察發現,農村型的影像紀錄,像新竹縣、桃園縣,通常和土地、產業、禮俗、技藝有關;而台北市則像在滾動的城市中,找尋一些遺落或來不及改變的人物與風貌。當代「紀錄片」形式多樣,不過存在於紀錄片中的「意念表達」、「批判精神」、「道德勇氣」、「創作自由」、和「歷史見證」的本質其實更符合「培力」的精神。當社區民眾拿起攝影機作為紀錄者的一刻,首要便是拋棄商業媒體一貫餵養閱聽大眾的美感形式,這包含表現在內容如才子佳人、溫情美滿,形式上如精緻的多媒體動畫、高超的攝影技巧與設備等等。
期待參與培力營的學員除了培養影像的紀錄編輯能力外,並能用影像進行「社區影像營造」,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社區影像資料庫」。像最近為綠島拍攝的紀錄片,可以在社區地圖上,持續累積社區影像資料,不是要一下子完成,但是持續不斷的作,就會形成社區記憶的累積。未來社區和公部門都可善用這項成果,用在地方文化館以及文化創意產業上。除了累積社區的文化影像資產外,讓社區民眾詮釋、紀錄自己的在地歷史,嘗試寫下平民史觀的影像紀錄。
曾年有(搖籃工作室負責人)
瞭解台北的異質性及每個社區間的化學變化不一致性,台北進行社區營造是一種挑戰,有太多可能性,但也有太多面向需要重新被思考。比起鄉村,都會裡的資源那麼多了,還要造甚麼呢?但是社區營造是一種回到社區生活現場的找尋過程與方法。由兩年的藝術介入社區的計畫中發現,能相信社區給社區空間給社區時間,他們都可以做得很好的!而且透過藝術去影響或改變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與品質,社區營造精神與機制充分的扮演了串連溝通的潤滑角色。但在時間上,都會型社造的陪伴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能同理心去理解每個社區、每個人的問題,體會每個社區可以質變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延伸閱讀:【社造大會影音】綜合座談 (五)都會社造 鄭晃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