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創刊日期:2009-06-12
發報頻率:週刊
訂閱人數:351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報時間: 2011-04-12 16:00:00 / 報主: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本期目錄
社造電子報第《NO.159》期 重建快訊《NO.78》
【重建/教育】山林小小學系列
【重建現場】行政機關在哪裡?
【環境消息】430 向日葵廢核行動 百萬花開
【環境消息】搶救最後的自然海岸線 - 阿塱壹古道
【文資消息】信義學堂
【環境/文資】請連署加入 瑠公圳文化地景保存行動
社造電子報第《NO.159》期 重建快訊《NO.78》
本期目錄
【重建/教育】山林小小學系列
【重建現場】行政機關在哪裡?
【環境消息】430 向日葵廢核行動 百萬花開
【環境消息】搶救最後的自然海岸線 - 阿塱壹古道
【文資消息】信義學堂
【環境/文資】請連署加入 瑠公圳文化地景保存行動

*親愛的夥伴您好:
學會今年關注重點將聚焦於農村社造/河川社造/都會社造/文資保存/八八風災等議題上,您的訂閱與
肯定將鼓勵我們持續努力!若您欲支持本會或議題,可斟酌參與:
1.歡迎加入會員:入會申請書    會費繳納單
2.定期小額捐款:
郵局儲金捐款授權書     信用卡捐款授權書
【重建/教育】山林小小學系列
(文/呂苡榕 本文轉自台灣立報)

編按/山林小學,意欲藉著耆老傳承,留下部落集體的生命經驗,不僅是文化、更是與天地共存的生命態度,而語言,便是文化的根,族語不該是一項科目,而必須是生活中如同呼吸一般的本能。當主流教育毫不留情地綑綁、當生活出路一層一層地擠壓生命的出路,部落教育又該如何走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重建/教育】山林小小學系列
一、主流教育 捻熄文化之火
司馬庫司位於新竹縣尖石鄉,海拔1500公尺的高山上,因為地理位置偏遠,一直到14年前才通電,因此過去總被稱為「黑暗部落」。過去司馬庫斯的小孩為了上學,必須翻山越嶺走了三個小時的路程,到達對面山頭的新光國小念書。

關乎學習機會的評鑑

一直到2003年,在部落頭目、長老及全體族人的積極爭取下,新竹縣政府允諾在當地設置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實驗分班。

不過實驗分班每年必須接受評鑑,一旦評鑑不通過,恐將面臨停辦命運。「司馬庫斯的吶喊」紀錄下部落為了迎接每年一次的評鑑,幾乎全村卯足全力開會、預演,只盼望為部落留下一座小學。

由於是實驗分班,小學裡有許多和部落文化相關的特殊課程,許沛晴說,例如當地的美術課,就會加入「木雕」之類的課程,但是因為常態課程與特殊課程之間難免有所矛盾,師資也是另一個問題。因此影片中,出現不少評鑑委員質疑課程的畫面。
(全文請詳)


二、部落教育 扛下傳承之擔
【重建/教育】山林小小學系列
1994年原住民族教育法施行,「保障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權,以發展原住民之民族教育文化」,然而,以屏東為例,即使現有26個「原住民國小」,原住民的教 育仍有諸多問題,從師資或課程內容,總讓族人感覺「少了點什麼」,更別說原住民教育其實無法讓部落家長放心,以至於不少家長選擇讓小孩就讀一般國小,以培 養所謂的「競爭力」。

大仁科技大學原住民發展中心主任台邦‧沙撒勒表示,原住民族教育法是虛的,沒有任何強制力,多數地方政府僅僅是「參考」,並沒有「落實」。以屏東縣為例,本來55個村都有一所原住民小學,現在只剩26所。學校消失的原因是因為人數太少遭廢校,除了不可避免的少子化,也是因為家長不信任部落教育。
耆老傳授山林智慧

在許多原住民學校中,原住民背景的教職人員相當少,教育體制的僵化更限制了部落耆老進入教室傳授族群知識的機會,缺乏正式的教師資格,使得部落的人無法教自己的小孩,帶孩子認識族群的山林知識與智慧。

既有教育體制之下,原住民得通過重重門檻才能在部落服務,此外,當前儲備教師人數過多,要通過甄選更是難上加難。沙撒勒表示,屏東縣瑪家鄉長榮百合國小甄選教師,屏東超額教師人數過多,因此長榮百合甄試時限定必須「現職」教師才可參加,這讓原住民擔任教師的機會微乎其微。
(全文請詳)


三、手工產業 找回部落之春
幾片葉子、數朵花落在部落耆老的手中,馬上就能變身成一串美麗的花環;曬得乾扁扁的月桃葉,在部落媽媽靈巧的撥弄下,瞬間成為精巧實用的坐墊。城鄉基金會主辦的「山林小小學」冬令營舉辦工作坊,邀請擁有好手藝的原住民部落,研發出原住民部落風味的文創商品。
(全文請詳)


延伸閱讀:
1.山林小學 留下部落之根
2.部落傳承永保文化之美
3.政府辦學 不聽部落之聲


【重建現場】行政機關在哪裡?
(文/劉瑋婷 本文轉自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編按/那瑪夏區行政機關重建遲遲未定案,兩個村落(瑪雅里與達卡努瓦里)為爭取行政資源,槓上了!深入探究,「那瑪夏區」的成立,牽涉到原民主體性、族群衝突、原漢衝突,而手掌裁決權的公部門,將決定人民團結或分裂。

‧3/1 行政機關在哪裡(上) 兩案並陳 市長決定

【重建現場】行政機關在哪裡?那瑪夏區行政機關重建遲遲未定案,從楊秋興縣長任內定案在瑪雅平台,地方上卻有異議,先後有居民認為鄉公所未廣徵各方意見即作出決議。去年七月,楊秋興視察那瑪夏的重建情形,當時允諾達卡努瓦村「任內不做任何公家機關遷建的決議」,在縣市合併後,區公所等公家機關的重建總算向前跨了一步:在 2月18日、2月15日分別在達卡努瓦里民生教會、瑪雅里社區活動中心球場召開兩場公聽會,兩場公聽會共計有六百多位居民到場參加。
全文請詳



‧3/7 行政機關在哪裡(下) 機關在哪裡 全部在一起

【重建現場】行政機關在哪裡?相隔一周後,第二場公聽會25日早上在瑪雅里召開,副主委谷縱、市府參議張簡、民政局鄭專委以及文化局專員均到場,有別於前一場在達卡努瓦里現場的氣氛,在瑪雅里的公聽會,瑪雅里與達卡努瓦里在充當會場的球場各據一方,為了行政機關的設置地點,兩里的里民皆提出看法。

為何結過婚 卻還要再相親?
會議一開始,達卡努瓦里願意提供土地作為機關用地的地主首先派代表發言,盧寶生再次重申地主樂意提供土地,「我們這十筆土地,十個人,一致認為都沒有任何意見,也無條件提供讓我們行政中心就設在我們達卡努瓦里。」他認為達卡努瓦里的地點較適宜,交通上也較瑪雅平台便捷、便民。

但瑪雅里的里民許金德卻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不解,為何高雄市重建工程執行情形已將各項重建工程動工日期確定,行政機關的重建也已定案,「我翻了高雄市莫拉克重建工程的執行情形,換句話說,我們結過婚的人,今天這個場面還要重新去相親。」同時他也提到,那瑪夏區的環保清潔隊也未納入辦公空間的規劃。
全文請詳【重建現場】行政機關在哪裡?


‧3/24 那瑪夏行政機關位址 鑽探結果後定奪  

瑪夏區行政機關位址未定,在地方聲音不一的情況下,2月份市政府連續兩周舉辦公聽會聽取居民意見,兩場公聽會結束後,瑪雅里與達卡努瓦里兩部落的居民陷入行政機關設址的漩渦中,地方上也出現「為什麼是針對達卡努瓦的土地作公聽會?」、「先前的定案難道不算數嗎?」的質疑聲,此外,瑪雅里里長林義山也質疑公聽會的舉辦是否依據法定程序。

高雄市政府重建會執行長古秀妃表示,原先在14日已經決定就瑪雅平台、達卡努瓦加油站旁的兩塊土地作分析評估,第三個方案則是行政機關分兩處興建,要將這三種方案送交市長裁示。「專家學者上去看,他是有條件的認為,不管蓋在哪裡,你都要去作比方說斷層帶、土石流潛勢區、地質等等的,就實際科學的都要去檢視,所以有這樣的條件,我們禮拜一的會的決議又不算決議,要再重頭就這三塊地點,現在我們的水保科要請專業人士去作評估。」

三塊地點除前述兩地點之外,第三處是瑪雅里內的地天子。目前市府針對那瑪夏行政機關地點,並沒有作出任何決定,古秀妃說,唯一最優先的考量「一定要是安全。如果安全是疑慮,那當然是不考慮。所以我們水保就要去委託專業,那個專業可能就要一兩個月,所以我們到目前就沒有定論。」
全文請詳
【環境消息】430 向日葵廢核行動 百萬花開
【環境消息】430 向日葵廢核行動 百萬花開珍惜生命、停止核電、微笑向陽、遠離核災
時間:4/30  14:00-17:00遊行,17:00-19:00集會
地點--北中南東同步響應
北部:國父紀念館
中部:籌備中
南部:籌備中
東部:籌備中

活動內容:大遊行,號召一千個家庭走出來,展覽擺攤、連署、排字、音樂表演

[緊急!!] 430 向日葵廢核行動志工報名表

3月11日,日本發生嚴重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引起世人對核子發電安全的重視。同屬地震帶上的日本和台灣已經被證明承受核子發電的風險是極不恰當的,台灣政府又輒以經濟發展或電力不足等理由,不願意檢討核能發電的能源政策。因此環保團體與社會團體在4月30日發起430向日葵廢核行動,擬在凱道呼籲政府停止對目前核電廠的營運和延續,並且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的發展。

為了籌備本次的遊行行動,我們需要您的幫助擔任義工,本次遊行的籌備分為兩個部分:
1.前置義工是文宣寄送的行政工作,
2.當天義工部分是遊行現場的各項事宜。

如果您願意幫助促成這次的行動,請填寫以下的基本資料和有空的時間,以利我們統整和聯絡。前置的工作會在我們收到訊息後跟您聯絡,
地點將會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進行(地址:臺北市南昌路二段166號二樓,古亭捷運站二號出口附近)

當天現場的義工培訓時間:(二選一)
4月13日(三) 下午三點
4月16日(六) 晚上七點

請報名的義工務必空下這兩的時段之一,與4月30日當天整天,後續工作時間視參加之組別而有不同 有任何問題請來信洽詢義工召集人 
黃子安 AndrewHuang.assa@gmail.com
430向日葵廢核行動官方網站: http://430nonuke.blogspot.com/
【環境消息】搶救最後的自然海岸線 - 阿塱壹古道
【環境消息】搶救最後的自然海岸線 - 阿塱壹古道阿塱壹古道是全台唯一沒有消波塊的天然海岸線,這裡不僅是文化遺址,更孕育著許多物種,如今卻因為環島公路的建置,加上核廢料最終處置場選址在此,即將面臨被破壞的危機。 由衷地希望阿塱壹能夠以她最原始的面貌被保存下來,建議大家親自來走一遭,領略她的美;或者,妳 / 你也可以跟我一起參加連署,千萬不要讓阿塱壹變成核廢公路。

邀請您一同來關心阿塱壹古道與墾丁後灣,巡禮共計10梯次,每梯次40人,額滿為止。

前往活動網站
【文資消息】信義學堂
【文資消息】信義學堂我們想說一些人一些地方的故事、撿拾被忽略的倫理價值、分享對這片土地的熱情,讓思想成為最有力量的語言,來打動人心、改變社會,於是「信義學堂」焉然成立。

我們將「信義學堂」定義為企業社會責任推廣交流平台,透過多元議題的演說、座談會與志工活動的參與,促進大眾對企業倫理、人文生活、環保意識、社區關懷等議題多一點的關注。

我們希望「信義學堂」不只是單向的知識講授,當然也不需要正襟危坐的聽講抄寫,而是試圖將信義學堂營造成一個有溫度的交流學習場域,讓來參與的人,對有興趣的議題自在分享、互動,或是透過志工活動的親身參與,真正的從過程中學到些什麼,在心中留下些什麼,也因此取名為學堂,而非講堂。

我們期盼「信義學堂」的成立,就像投入水中的小石頭,剛開始只是一個小水波,但是它的影響力終究會如漣漪不斷擴大傳遞,激發「知識」與「人心」互動的無限可能。

前往活動網站

【環境/文資】請連署加入 瑠公圳文化地景保存行動
一群關心全台水圳發展的公民與學生
一起愛水圳,這次我們「非瑠不可」!

過去,水圳台灣的普遍地景;今日,全台都會中的圳道逐漸被道路覆蓋,或變成臭水溝。台灣的水圳文化正慢慢消失。我們希望留住水圳,把水圳還給下一代。

歷史課本上的水圳,為何不見蹤影?
        早期台灣農業社會時代,水圳網脈遍布全台,根據農田水利會數據統計,目前台灣農田水路近十萬條,總長近七萬公里,可環繞台灣七百圈;水門等重要設施計超過十六萬座。水圳不但是過去台灣發展舉足輕重的要角,水圳文化更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近年來隨著都市經濟發展,水圳的維護與定位卻常被忽略。

        目前都市中水圳的問題層出不窮,有些因家庭與工業廢水排入變得污穢不堪,或者因交通與都市開發,將水圳地下化。人、水和土地緊密結合的生活方式,皆隨著水圳一同被埋入柏油底下。當今,全世界爭相提出「城市文化」與「都市防災」等主張,而水圳正是都市競爭戰場上的「關鍵先生」。

連署網站
推薦訂閱
動物輔助治療發展協會-治療犬考試@【社團法人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電子報】
愛的報報084期:學會關心公共議題,是最具意義的課題@【愛你一輩子!愛的報報】
轉寄『社造電子報《NO.159》重建快訊《NO.78》』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