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偉禎 克林伊斯威特導演兩年前上映的作品《神祕河流》,正直指人的無明及生存盲點。 《神祕河流》是很少數由幾個明星主演(西恩潘、提姆羅賓斯、凱文貝肯,及導演也是明星的克林伊斯威特)的美國非主流電影。它成功脫離以商業票房利益為訴求的那種以驚悚殺人情節為主的偵探電影,相反地,導演刻意將電影的殺人情節低調處理,反倒是著墨在童年陰影對所有人的影響,並將電影主題提升至「人的選擇」、「人的意志」層次。 影片開場是多年前,三個童年好友吉米、尚恩、戴維某日午後在巷弄中玩耍,其中戴維被假扮警察的戀童癖男人騙上車、囚禁了四天才逃出,這樁事件影響著他們的一生。在他們心裡的陰影中,永恆的問題是︰如果當時被拐上車的是另一個人,他們的人生會怎樣? 多年後,這三人已都是有妻有子的中年人,原是小鎮黑道老大的吉米洗手不做,開了一家雜貨店謀生,他所珍愛的十七歲女兒凱蒂,被發現死狀淒慘躺在州立公園的獸欄。尚恩是負責此案的州立警探,戴維仍住在同社區的另一邊,與妻兒過著安靜的生活。 當吉米去醫院認凱蒂的屍時,尚恩在旁,另一位問話的警官對吉米說,會問一些小問題,可能不太好受,但也許兩三天就會忘記,沒事的。吉米激動地對尚恩說:「沒有什麼事是小事的,每件事接起來就變成影響巨大的大事。如果當年是我上車,那麼我長大就不會有勇氣去追求凱蒂的母親,她也不會生下凱蒂……,凱蒂今天也不會死。」童年的陰影原來在這麼多年後,仍在作用。 選擇即造因 電影快速深掘童年陰影的主題,揭示出人生是一連串大小選擇後的總合。其實人們每分每秒都在選擇,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人的一生。但人們習於向外看向外求,無法檢查自己的念頭,總是將責任歸咎他人。 如果當年,三個小孩在巷弄中玩耍、壞人大聲數落小孩時,吉米家人或是鄰居聽到了門口聲音有異,是不是就可以免掉一場刻骨銘心的禍事?或者當初是在戴維家門口玩,也許被帶走的是吉米,吉米長大後就不會那麼有信心去追拉丁美女並生下凱蒂。而又或者,吉米女兒凱蒂決定私奔前不和女友們去狂歡,也許還不會死。或者,凱蒂待在父親及繼母身邊,不計畫私奔,一切當然也就不會發生(或者以另外一個形式、在另外的時空發生,無人可知)。 導演在結局處安排極大的轉折,震撼力之大讓觀眾不得不領悟,冥冥中的因果力量,是如何在引導著人們的命運,而人們卻如此無知地受無明欲望牽引。導演根據原著改編,以謹慎的敘事技巧將大家的注意力鎖定在當晚曾見過凱蒂的人,包括男友、女友、鄰居以及戴維,他們全被認為是嫌犯,調查他們變成全劇重心。令人想像不到的是,直到片末眾人才發現,原來當年吉米所殺的仇家的小兒子,即凱蒂男友的啞巴弟弟,因玩槍不慎走火而誤殺凱蒂……。由此引出因果報應在冥冥中不斷作用著,是下一代在無盡綿延的因果裡,於此時空、於無意識狀態下做出上一代恩怨的果報。 但這個果其實又在時間的河流中變成因,繼續在不同時空不同的人身上繁衍出不同的果……。 意志、信任與善念 影片也討論「人的意志」。外表高大卻內心脆弱的戴維,是全劇最大的悲劇人物。童年被戀童癖者騙拐,至中年仍無法面對內心陰影,不但被自己的妻子及吉米誤認為是殺凱蒂的凶手,還不能坦誠自己內心;在吉米殺他前誘他認罪,他竟心智脆弱地誤以為認罪可免一死。是戴維因為心智脆弱,所以遭此因果? 關於意志的力量,片中三人的妻子,各顯示不同類型。而心智脆弱的不止是戴維,他的妻子竟懷疑自己老公殺害了吉米的女兒凱蒂,她的懷疑導致戴維被殺,也使得她在片末成為單親母親(是棄婦也是寡婦)。夫妻兩人的冰冷隔閡,也是果報(家庭破裂)的因。 尚恩的妻子,則是以緘默方式離開不願承認錯誤的尚恩,直到他醒悟自己的態度是造成她離去的主因,而認錯才挽回婚姻。吉米的妻子知道丈夫錯殺好友後,以強大的催眠方式,為陷入崩潰的丈夫洗腦,「你是國王,你可以為所愛的人做任何事。」她的意志力為她贏回一個家庭。 這部電影也提到善念。吉米在片中錯殺了戴維,卻沒有報應或受法律制裁,除了妻子的護念,也許也在於他殺了第一人後,每月寄錢給仇家的家人。這份多年道義,使他失去女兒後,可能還有些福報存留,所以沒有人發現他殺第二人的罪行,也沒再進監獄服刑。也可說是上天安排他還得活著盡完義務方可離世,但因果的河流仍會繼續,一切尚未結束。 只是所種之因何時結果,實非眾生凡夫之智所能逮。 因果河流,流啊流 片末最後一個鏡頭,又回到片頭看到的那條河流。河流因何神祕?其實一點也不神祕,有因必有果,僅在於人不明因果使然。念頭一起即成因,怎能不小心。 那條幽幽流著的大河,正象徵因果報應的河流,仍緩緩地流著。那麼明顯,人們卻視而不見。 是心中的雜質使人類見不著真相,掌握不住生命意義。 這電影讓人領悟到,靈魂在因果河流中浮沈,而業力的驅力驚人,若不徹悟、離開因果河流「上岸」,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住著的老靈魂,不知還要再流浪到何處才止息。《心經》中最後段的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正是慇切的提醒。 每一個念頭都是種子,它何時結果,無人可知。人念頭的數量就如同那巨大的河流的水分子,無聲息地被蓄藏著。想像那河流如同我們身體裡的血液(地球和人體一樣,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分),而我們的身體,正是承載因果的道場。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6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