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金滿 一坯泥土,一盆草花,帶給您什麼樣的感覺呢?除了賞心悅目,也拉近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因此,許多人喜歡在家中陽台或是辦公室臨窗的一隅種上幾盆盆栽,把綠意帶進室內,也讓單調的空間變成花花草草的樂土。 蒔花種草不只賞心悅目,也有益健康。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接觸土壤裡的牝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vaccae),有助於抗壓,並可促進學習效果;美國園藝協會(American Horticultural Society)也曾做過的一份問卷,調查「園藝給人最大的滿足是什麼?」在四千多份的回函中,有六成受訪者回答「和平與寧靜」。 作家凌拂每次在家中陽台澆花總可以花上兩個小時,喜歡花草的她,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也「讀」植物,她仔細觀察盆栽中哪裡有芽苞、哪裡有花苞,甚至從土裡冒出來的野花、野草,也十分歡迎,就連落葉也不特別處理,因為那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凌拂說:「靜觀自然,就是法界。」在這個小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變化,彷彿在對她說法,內心也變得澄淨、安定了。 植物醫生喚醒生命力 植物不只帶來自然野趣,還具有治療的效果。加拿大園藝治療師米契爾.修森(Mitchell L. Hewson)在《植物的療癒力量》一書中提到:「觀看植物的生長,我們見識到自然神奇與療癒的力量。花藉由種籽讓自己獲得永恆,生生不息地一再循環。自然懂得寬恕,一株植物死了,另一株植物可以取代它的位置。如果犯了錯,自然教導我們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因為植物的生命循環啟示我們生命更新的希望,以及重新開始的機會。」 二百年前,西班牙的醫院已開始為精神病患在療程內安排園藝活動。1973年,美國成立全世界第一個園藝治療(horticulture therapy)協會,並授予園藝治療師認證資格。在歐洲也發展出綠色照護(green care)的概念,利用園藝、自然的力量,來幫助人們恢復身心健康。 園藝治療師黃盛璘說,「園藝治療」就是利用栽種植物和製作與植物有關的園藝活動,來改善人的身心狀態。最大特色在於,它運用的媒介「植物」,是個生命體。她說:「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會一直感覺到生命的變化:發新芽、新葉、花開、花落,生生不息。當我們感覺到有個生命需要照顧、呵護,相對地便能夠增加對自我的肯定,再度與生命連結,喚醒生命力。」 「我都尊稱它們是『植物醫生』!」黃盛璘說,雖然自己號稱「園藝治療師」,但真正進行治療的不是她,而是植物。她只是將適合當「醫生」的植物選出來;透過栽種參與植物生命的過程,去深入了解它們的特性,然後設計出生動有趣的活動,將植物送進學員的生活領域裡。 什麼植物適合當醫生呢?首要條件是「生命力強」,由於園藝治療服務的對象往往是身、心有障礙的族群,如果植物太嬌嫩,不易照顧,每種必死,可能只會增加他們的沮喪和挫折感。此外,還有植物具有的「感官刺激」,讓參與者可以透過欣賞花朵、聞聞香味、摸摸葉子,甚至泡茶、做湯圓等活動,來刺激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和聽覺等五感。黃盛璘說,「我們的內心世界是透過五感來了解和觸摸外在世界。當內心世界產生挫折、障礙、阻塞,就不妨用外在世界的五感來刺激與疏通。」 傳遞正念與祝福 園藝治療可以是身體的復健、精神的安撫,更是一種生命教育。漫步花園中,透過看、聞、摸、聽或嘗來達到感官的刺激;也可以藉由播種、移株換盆、澆水或修剪枝葉的過程中,提供簡易運動的機會,不時地舉手、伸展、蹲下等動作,不但能訓練手腳肌肉,更可達到平衡以及手眼協調的功能。 而在栽種過程中,決定澆水、施肥分量,要不要換盆,如何修剪枝葉、解決蟲害、凋謝等問題,可訓練認知和解決困難的能力;與其他學員相互合作、溝通並分享心得與收穫,有助於拓展社交範圍及溝通能力,以增加社會力。 黃盛璘說,園藝治療其實是藉由課程強調正面的訊息,傳播祝福的訊息,例如在母親節、父親節教導學員做花草卡片,或是在七夕寫一封祈願信,許下對今年的願望,再把信埋在土裡,種種的設計無非是希望引導這些特殊族群對生活帶著希望,對生命帶著祝福,進而放下負面的情緒和念頭。 尋找開墾心靈的工具 在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校園裡創建了一座「癒花園」的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林綺雲,也十分肯定園藝與景觀對人的療癒功能。這座以悲傷療癒為主題的「癒花園」,運用各種植栽、自然景觀、藝術景觀的設置,規畫有「自我照護(self-care)」、「人際互動(human interaction)或稱心靈諮商」及「和解花園(Reconciliation Garden)」三區,最近還增設了一處仿自日本枯山水庭園的禪園。林綺雲希望引導人們學習如何健康地面對失落事件,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經由自我照顧或尋求人際與專業的協助陪伴,與悲傷共度,與憂愁和解,最終在生命的和解花園出口許下新的心願,重新出發。 在癒花園的自我照護區中有一間放置花園工具的花房(green house),林綺雲說,這座花房象徵個人要能運用開墾心靈的工具,建立自我照護的方法,也就是讓自己在混亂中取得平靜的獨處方式,例如讀書、靜坐、聽音樂、運動等等。而癒花園的自我照護之道,則以種植花草、修剪花木等園藝活動為主。 生活在與大自然日漸疏遠的現代社會中,透過栽種植物等園藝,也不失為一種自我照護的妙方,一個盆栽可以將大自然的訊息帶進生活中,讓身心親近久違的自然,享受片刻的寧靜與愉悅。現在就捲起袖子,親自來體驗栽種植物與按摩泥土的樂趣吧!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2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