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翠谷 遠方的大鼓聲, 邀我作漫長的旅行, 我穿上陳舊的外套, 將一切拋在腦後。 在《遠方的鼓聲》一書中,村上春樹以這首土耳其歌謠,為許多地圖上不斷遷徙移動的足跡做了最佳註解──擺下一切,背起行囊穿越邊境,造訪心中的烏托邦,旅行,對許多人而言都有著無法抗拒的魅力。不過,除了看看世界,對吳曉慧、吳曉貞、吳曉柔三姊妹來說,旅行更像是一場成年禮,在漫遊中蛻變,重新與自己相遇、相知。 吳曉慧65年次、吳曉貞68年次、吳曉柔70年次,年紀輕輕的三姊妹,一個偏好古琴雅樂、一個喜歡行茶品茗、一個熱愛花藝創作,姊妹三人不但興趣嗜好迥異於其他同儕,而且學生時代還因為「喜歡聽人生的大道理」而先後加入慈青社,成為佛教徒。三個人雖各有所好,揹起行囊到處旅行則是三個人的最愛,不過真正踏上自我追尋的旅途,卻是在大姊吳曉慧第一次「大出走」之後。 在西方遇見佛法 「繼續工作下去,我彷彿可以看見十年、甚至二十年後的自己,我很清楚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得趕緊為我的人生喊停,因為擁有的愈多愈放不下。」談起2001年的「大出走」,吳曉慧說鼓起勇氣遞出辭呈,純粹想要跳脫既有的框架,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於是隻身前往義大利。 在義大利,吳曉慧加入打工換宿(working holiday)的行列,和來自各國的青年一起工作、下廚,個性開朗熱情的吳曉慧深深被異國文化所吸引,原訂三個月的行程不斷延展,流浪的軌跡也從義大利、瑞士,一路來到英國威爾斯。 旅途中,吳曉慧還遇到不少佛教徒。她記得在佛羅倫斯鄉間打工時,偶然聽見義籍房東在「念經」,詢問之下才知道房東是日蓮正宗的信徒,那段期間每天清晨都可以聽到義大利文版的《法華經》,而停留威爾斯的農場時,吳曉慧在書架上赫然發現聖嚴法師的著作,原來農場主人的好友就是曾跟著法師打過好幾次禪七的約翰克魯克(John Crook)。 「跑了大半個地球,沒想到在西方國家和佛教相遇!」因緣巧合讓吳曉慧直呼不可思議,而西方眾求法若渴的精神則讓她感到慚愧,尤其每每被問及佛法義理、傳統藝術的種種,吳曉慧經常答不上話,「原來我對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如此陌生,所以當時就發願要把修行帶入藝術生活。」她說。 結束二年的旅行回到台灣後,吳曉慧除了投入陶藝創作、學古琴,還拉著兩個妹妹一起在知名茶道教師蘇秀慧的座下修習茶道,往後三姊妹更因為古琴和茶接續展開一趟精彩的心靈之旅。 用一把壺和全世界結緣 從大姊身上,吳曉貞看見生命的無限可能,原本一直待在科技產業的她,也在南亞海嘯後毅然放下工作,前往斯里蘭卡協助災後重建,接下來的兩年,她帶著一把壺跑遍了紐西蘭、日本、韓國和印度。 「因為茶,這趟旅行變得很不一樣。」個性內斂靦腆的吳曉貞說,泡一壺茶和背包客分享,很容易打開心門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尤其喝茶不分男女老幼,是個很好的結緣方式,就像在紐西蘭時,她邀請一位長期藉由吸毒來排解壓力的廚師,一起沏茶喝茶,看到對方享受行茶的片刻寧靜和放鬆,而在日本老人院當義工時,老人家喝過茶後露出滿足的笑靨……,一碗茶,跨越語言文字,豐富了彼此的生命。 吳曉貞也在行茶過程中重新檢視自己、轉化想法,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行經尼泊爾的時候,吳曉貞依循茶道傳統溫壺、溫杯,沒想到身旁一個小男孩問她:「溫過壺的水還可以再利用嗎?」了解當地缺水的情況後,吳曉貞反思溫壺淋壺的意義,接下來的旅程她放下以往對水溫、水質的要求,「到底這茶好不好喝已經不重要了,而是那過程很開心,這就夠了。而且茶會結束後彼此各奔東西,旅行中『一期一會』的感受特別深刻。」她說。 不過,這把陪伴吳曉貞走過大山大水的茶壺,卻在印度旅行時打破了。 那一天,吳曉貞從內觀中心打完坐回到宿舍,發現門被打開了,屋內亂七八糟,書籍散落一地、壺也破了,只見好幾隻猴子正開心地舔著果醬。吳曉貞回憶當下並沒有多想,但隔天就寢時卻發現自己在掉淚,「那把壺從斯里蘭卡開始,跟著我上山下海,不知辦過多少場茶會?從小朋友到八十多歲的阿嬤,都使用過這把壺、喝過這把壺泡的茶。我掉淚,是因為痛失一把好壺?還是感恩這把壺帶給我的一切?」 吳曉貞搖頭笑說,旅途中便曾思考過這把壺和自己的關係,當時便希望自己不要太執著,沒想到這把壺真的破了。她說,這就像背包客自助旅行時,能揹上路的行李有限,很多東西都要捨棄,學會放捨才能繼續前進,這剛好是檢視自己的好機會。「以前出國旅行,是為了看看這個世界;慢慢地,變成在看自己的心。」旅行的意義已然轉變。 旅行不是終點 當姊姊們在海外行旅的時候,小妹吳曉柔便負責後勤支援,幫忙訂機票、改班次。當時還在電腦公司上班的她,喜歡花藝創作,2007年成立網路工作室後,白天當電腦工程師,晚上則變身花藝設計師,三姊妹一起合作,承攬各式茶席、展場和婚禮的設計,這樣的雙重身分持續了三年,直到還清助學貸款。 「還清學貸的隔天我就辭職,準備去旅行。」率真的吳曉柔打趣地說,「我們三個人一向互相support,如果這輩子不出去闖蕩一番,我就虧大囉!」從十幾歲便看著姊姊們單槍匹馬走天下,一張張地圖在她眼前漸次展開,輕輕鼓動著年輕的心,去年春天她以公益旅行為起點,到四川當義工,開始畫起屬於自己的世界地圖。 旅行看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是到一個全新的環境,無法用既有的方式生活,其實也在挑戰著自己的習氣,這對初試啼音的吳曉柔來說,感受特別深刻。學生時代曾一口氣打四份工的吳曉柔,做事幹練而俐落,滿懷期待到四川大顯身手,最後只負責料理三餐和接待,「最簡單的工作,對我而言卻是最難的。」吳曉柔坦承,行事曆總是滿檔的她,從未靜下來和自己相處。 半年後回到台灣,朋友都說吳曉柔變了,以往那個生活緊湊、帶點孤傲的花藝工作者,現在也懂得放慢腳步生活,接納並欣賞不同花藝設計的美,雖然旅行中一直出現考驗,但吳曉柔逐漸體會姊姊們分享的,「旅行不是終點,而是認識自己的起點」。 旅行之後 結束漫長的旅途,重回生活常軌,三姊妹和許多人一樣,內心馬上出現衝突感,不過,她們更試著探問:如何將這份法喜延續下去?旅行中所看所學的又該如何運用到生活當中? 這些年,吳曉慧仍揹著琴到處打工旅行,也參訪了泰國、日本、韓國許多的寺院道場,她說,一個人靜靜地在山中湖邊彈琴、練字,與世無爭的生活讓她心神嚮往,不過最終她還是下了山,選擇與更多人分享旅途中的見聞。 吳曉慧說,數年前和妹妹曉貞一起在韓國旅行時,兩人拜訪通度寺長老殊眼禪師時,法師分別給她們一句話:「一碗茶,無量福」以及「真水無香」。當時吳曉貞把「真水無香」當作一句勉勵,直到在印度聽了宗薩欽哲仁波切的開示,她才恍然:「茶道只是一個方便法門,其實佛法無所不在,只不過我們是用古琴、茶和旅行的方式慢慢去接近它。」 因此2009年三姊妹受邀到韓國展演時,特別以「地球行者VS.台灣茶文化」,分享了「茶中有道,茶不是道」的想法。吳曉慧說,這些年來,姊妹三人以地球行者的身分自居,期許在各種展演、茶席的場合中,透過琴韻、茶道、花藝,讓更多人接觸佛法,這不正是一碗茶,無量福! 吳曉貞憶起當初在紐西蘭搭便車的經驗,所以站與站之間就搭便車,「等車的當下很有趣,你知道你一定到得了要去的地方,只是不確定什麼時候才會到達。雖然自己沒有車,但這時候全世界的車又都是你的,當你順利搭上車抵達目的地之後,那車又不是你的了。」她說,有時因為擁有,反而限制了許多的可能性;其實只要踏出第一步,因緣匯聚和合,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遠方的大鼓聲,從遙遠的國度傳來,你準備好去旅行了嗎?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3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