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期 / 2014年12月10日‧每週三發行
「詩,是禪的風景 讀詩的心 在時光中閃閃發亮。」
哇瞎咪?菩薩問素超人有這麼神奇?詩就是詩,風景何處來?
唉呀呀!菩薩有所不知,法鼓文化最近出版一本新書《四季禪詩》。作家謝武彰老師精選40首禪詩,搭配插畫家張振松繪製的清心禪畫,帶著我們一起賞玩美好的四季風光,感受四季的不同變化。
說到詩,素超人當然輸人不輸陣,來一首最熟悉的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便當。」
哇!大師詩裡的風景,可是簡單、平常、觀察入微、細小體驗。可在素超人腦袋瓜裡,可都成了為美味佳餚啦!詩境、失敬~︿︿"
「解鈴還須繫鈴人」是告訴我們: 自己的債自己還, 自己的煩惱自己化解。 如果瞭解這一層,心中會很坦然, 不需依賴他人、權勢或環境, 獨力承當的氣魄自然會出現。 能獨力承當的話,這個人已得解脫。
《聖嚴說禪》
六和敬的意義
「六和敬」為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與戒和同修,是釋迦牟尼佛為出家弟子制定的僧團生活準則。聖嚴法師強調,若能將其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包括職場、家庭等,能讓團體的氣氛更加和諧。
■ 文/聖嚴法師
「六和敬」是佛教僧團的生活原則,也就是讓彼此能夠和樂相處的觀念,基本原則一共有六個項目,分別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利和同均,以及戒和同修。
佛教僧團的生活準則
第一項是「身和同住」
就是與大眾能身心健康和諧地同住在一起,身體行為上不發生肢體衝突。
第二項是「口和無諍」
也就是彼此能夠溝通、協調、勉勵、互助,而不產生衝突。彼此不要用語言來互相交戰、刺激別人,因為言語的爭戰是很可怕的,言語暴力會帶給別人嚴重的創傷,一句話可能傷人一輩子。
第三項是「意和同悅」
由於志同道合,大家的心都是和樂的。「悅」指的是「喜悅」,不論是別人所看到、聽到的,或是我所看到、聽到的,心裡面產生的反應都是歡喜的,例如當我們同在觀賞一朵花時,別人看了覺得歡喜,我看了也覺得歡喜,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同樣保持著和諧喜悅。
第四項是「見和同解」
「解」指的是見解的解,也就是看法、想法。看法可以大同,可以小異,小異之中又可以有大同,大同之中又不妨有小異,可以讓人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到了最後,就是相互覺得彼此的意見都是合理的,別人的意見是對的,自己的意見也是對的,或是彼此協調,尋找一個折衷點、一個交集點,有共同點時就不需要再爭論了。見解既是相同的,便是見和同解。
第五項是「利和同均」
如果人人都不再只求自利,能夠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就是他人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我們和他們之間的利益便是互通、相同的。那麼對他人有利,其實也就等於對自己有利,當自己得利時,一定也對他人有利,彼此之間自然就不會發生利害衝突。如果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資源能共有、共享,相處自然和諧。
第六項是「戒和同修」
「戒」指的是規則、戒律的意思。戒律是生活的共同規範、規約與守則,既然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團體裡,便要遵守共同的生活規範,彼此之間是和諧相處。我們通常在社會交際上,至少都會屬於某一個團體,包括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也是一個小團體,共修會也是一個團體,任何三個以上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就是一個團體。團體應該有共同生活的規範,並且共同遵守。
擴及人與團體和諧的原則
以上這六個項目就是「六和敬」,是釋迦牟尼佛為出家弟子制定的僧團生活準則,依據此「六和敬」,出家弟子很容易便能夠達成團體和諧相處、精進修行的目標。而這些項目如果運用在我們的日常團體生活中,包括職場、家庭等,相信一樣能達成相同的效果。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66期》
法鼓家風 /聖嚴法師
現代僧伽的養成教育,深受聖嚴法師所重視。為了讓學僧對本身的責任有正確的認知,聖嚴法師總是不辭辛勞的親自開示,期以建立正確的觀念及涵養種種身語意細行……more>
慈悲: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8 /達賴喇嘛、維克特‧陳
整個世界,就是一體,都屬於你的一部分,仇恨來自我們不懂得感恩相互依存的關係,痛苦來自於我們不明白相互依存的重要……more>
南傳佛教史 /淨海法師
金碧輝煌的佛塔與佛寺,是人們對南傳佛教國家的印象,其實他們所擁有的珍貴法寶更值得尋寶。本書詳述南傳佛教兩千多年波瀾壯闊的弘法歷程……more>
捨得,捨不得 /蔣勳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more>
107年度泰北行~8月14-15日第二、三天回顧~
當台灣CRPD第一次審查之後...
現代僧伽的養成教育,深受聖嚴法師所重視。為了讓學僧對本身的責任有正確的認知,聖嚴法師總是不辭辛勞的親自開示,期以建立正確的觀念及涵養種種身語意細行……<more>
整個世界,就是一體,都屬於你的一部分,仇恨來自我們不懂得感恩相互依存的關係,痛苦來自於我們不明白相互依存的重要……<more>
金碧輝煌的佛塔與佛寺,是人們對南傳佛教國家的印象,其實他們所擁有的珍貴法寶更值得尋寶。本書詳述南傳佛教兩千多年波瀾壯闊的弘法歷程……<more>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more>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暱 稱
e-mail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