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人本論壇:「如何知道」比「知道」更重要─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教育新聞
(中國時報20101106)立法院昨日通過教師法第十四條之三修正草案,未來若有教師涉及性侵案,經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通過停聘靜候調查期間,不發給半薪,必須到調查完畢還給清白、依法回聘後,才可補發全部本薪。 ……詳全文 |
(蘋果日報論壇0101105)台灣司法改革路上指標性的案子「蘇建和案」,又要宣判了。如果以該案發生的1991年為「 蘇案元年」,按這個紀元來算,今年是蘇案20年了。……詳全文 |
「如何知道」比「知道」更重要
◎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那天,受邀參加一個聚會,談論「教育問題」;結束之前,主持人說「最後要請問一個問題,但因為時間不夠了,就請不必今天回答」。我猜想一定是那種非常哲學而又一言難盡的,趕忙說「好啊」;然後,就發現主持人留下的竟是這樣一個題目:我們既然主張多元化,甚至考慮開放外國人來台設立各種學校,但又主張把現在那些明星高中「拆」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回來之後,我想,只好簡單寫個回應寄給那天所有與會者,不然怎麼辦呢?但首先要寫的,是已經欠了很久的各種「教案」;沒辦法,還是孩童優先吧!
被老師優先催逼的,是關於「磁鐵」的教學。老實說,磁鐵這種東西,現在的小孩已經玩到不要玩了,不比從前我們小時候。所以,教學應該要從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出發(而不是先做什麼實驗),例如,隨便從冰箱上拔下一塊固定便條紙的小圓陀,你怎麼知道它的北極在哪裡?掛起來讓它「指北」似乎很不切實際,因為不是條狀,甚至不知從何掛起;那麼,善於把玩磁鐵的現代小孩,能有什麼高明的方法?
物資豐盛的現代小孩,應該會說「拿另一塊已經標明南北極的磁鐵來測試」;好極了,測試的時候,就會遇到「你怎麼知道被吸引的一定是相反的極、而不能是相同的極」—沒聽過「物以類聚」嗎?這時候,看過太多連續劇的現代小孩應該會說,你沒聽過「異性相吸」嗎?
所以,這教學的第二個提問,應該就是讓小孩回到「知識的源頭」:當初原始人撿到幾塊磁石,而發現有相吸和相斥的現象(假設還沒有發現「指北」的性質);他們如果認為之所以相吸是因為「同性」,倒過來相斥當然就是因為「異性」,也並沒有什麼不合,從此人類的知識不就要改寫了嗎?
這其實是相當「哲學性」的問題:首先要確定有兩種不同的「極性」,然後才能探究是同性還是異性相吸或相斥。一個合理的做法就是,固定一塊磁鐵做為「基準」,把它的兩極分別標上1和2;這麼一來,所有其它磁鐵(不包括那塊基準磁鐵)的極,就有了兩種,不是被1吸引,就是被1排斥:凡被1吸引的,彼此之間都是相同的極(被1排斥的當然是另一種極);我們只是還不知道這種被1吸引的極,到底是屬於1還是2。
接下來,當然就是測試那些相同的極,彼此之間到底是相吸還是相斥(而不是去和基準磁鐵測試,這是已經測試過了的)。這時候,因為已經確定了它們是同性,測試的結果才能被稱為「同性相斥」(如果只看到相斥的現象,也很可以把它們叫做異性,如前述)。這教學的後續,不用說,當然就是帶領小孩發現「用指北或指南來定磁極,也不過就是把前述的﹃基準﹄換成地球這個大磁鐵罷了」;而且,如果要超越「用磁極分辨磁極」,就必須進入「電動生磁」的新境界,這當然又是另外一課的內容了
然而讀者一定會懷疑,這麼簡單的事情,有必要弄到這麼「抽象」的地步嗎?而這堂磁鐵課,怎麼都只是在那兒「坐而論道」、完全沒有「動手」的精神呢?其實,要緊的是動腦;動手只是外在表現而已。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教育普遍地急於把所謂的知識教給小孩,卻忘了要教給他們發現的過程;不進入發現的過程,就無法提出挑戰與質疑,也無法培養探究與批判的能力。
既然已經說到探究與批判,那麼,去除明星高中,算不是違反了教育多元的原則呢?和懷疑磁鐵的「同性相斥」一樣,我們也應該探究「教育多元」這個概念的「源頭」:假想有一天,來了一位「原始人」,看到我們的全世界最大的上萬人的小學,非但不覺得荒謬,還說這是一種特色,是多元中之一元,不但應該要保留,甚至鼓勵更多學校效尤,以便這一「元」能更「多」一點;這時候,我們要怎麼辦呢?辜不論是否「當天不必回答」。
無論怎麼辦,這種事情卻是不能「動手」的,辜不論對方是否原始人;我們只能慢慢和他解釋(也就是動腦啦):學校不等於教育,學校的人數,不是教育的內容;所以,人多是學生數的特色,但並不是教育的特色,要不要鼓勵或保留是另一個問題,但和「教育多元」並沒有關係。換言之,教育多元的源頭是必須教育,如果不是教育,而是當初考進來的難易,畢業後升學率的高低,就不能當成教育的特色。
那麼,明星高中的教育有什麼特色?依我們來想,既然已經把全國最會讀書的學生都集中起來了,那麼,是不是考試應該少一點,教材更活潑一點,老師的教法更具啟發性一點,各項設備更先進一點,學生的學習更快樂一點;然而,非但以上所列的全無任何特色,而且,全校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學生,都在校外補習班把課堂的進度預先上過了(根據實習教師的回報)。最後這個「特色」最為驚人:一所「名校」的學生都不在校內學習,那麼它有名的到底是什麼?
不錯,明星高中確實很有特色,但和教育無關;它唯一的特色只是:大家都想擠進來的理由,僅僅是「大家都想擠進來」這個事情的本身(非但不是為了教育,甚至也不是操場比較大之類)。這是典型的「為競爭而競爭」的實例,因為除了要證明自己考得過別人外,並無其它競爭的標的!
這樣的明星高中該不該拆?當然也可以有不同的意見,這就是意見的多元;但是,任何維護明星高中的理由,都和教育無關,更不要說和教育的多元有什麼關係了—然而,要明白這一點,需要有一種「重視獲知過程」的教育(這才是教育的一種特色)!
◎本文出自〈人本教育札記〉257期
《人本教育札記》2010年十月號(257期) 出刊! |
【特別企劃】靠近李潼─貼近心靈與土地的少年小說家 |
【人本論壇】「如何知道」比「知道」更重要◎史英 |
【用心生活】我不買股票 ◎朱台翔 |
【親子QA】要不要當班長 ◎吳麗芬 |
【我的小人國遊記】嚇人的棒子 ◎李美華 |
創刊21年,領導教育新思潮、完整記錄台灣教育的轉變。 歡迎至 |
各大書店購閱。 洽詢訂購專線: 02-2367-0151 *230 |
mailto:publish@hef.org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