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三城記】之一:克拉科夫,歷史的說書人─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人本愛智之旅
【愛智之旅──波蘭】
波蘭人知道:「寧可選擇危險的自由,也不要平和的奴役。」唯有持續追求自由,才能讓心智存活。
曾經,波蘭是歐洲大國,然而,近兩百年來,從封建邁向現代的過程裡,她特別坎坷。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波蘭終於重獲獨立成為共和國,然而考驗並未停止:經濟困難、政治失靈;本來這些考驗都可設法面對,但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波蘭人又開始起義抗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走了納粹、來了俄共... 名義上,波蘭是個國家,實際上則被蘇聯控制、閉鎖於鐵幕;直到1989年──由造船廠工人帶領的「團結工聯」,以選舉的方式擊垮波共政權,促成了柏林圍牆的倒塌、蘇聯帝國的解體。
現在,後共產的波蘭,還有著許多挑戰,但現在的波蘭,可以為自己選擇行動的方向、努力的步驟。通往自由的路,非常漫長,但唯有如此可以保有人們追求幸福的選擇。
人本愛智之旅粉絲頁 https://pse.is/G4QL6
關於克拉科夫,你必須知道的十件事
(克拉科夫大草地[Błonia],是歐洲最大的城市綠地之一)
◎ 文、圖/林蔚昀
1. 克拉科夫是波蘭第二大城,曾是波蘭首都(1038 –1596),也是文化首都。在波蘭亡國期間,克拉科夫由奧匈帝國統治,風氣和俄國統治區或普魯士統治區比起來相對自由。
2. 雅捷隆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於一三六四年創立,是波蘭第一所大學,其中的Collegium Maius是全波蘭最古老的大學建築。哥白尼、辛波絲卡都是校友。
3. 波蘭有四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中兩位──辛波絲卡(Wisława Szymborska)、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都曾住在克拉科夫。
4. 克拉科夫的老城區(Stare Miasto)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老城的主廣場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
5. 克拉科夫人喜歡喝咖啡、吃冰淇淋。老城的冰淇淋都不錯,但克拉科夫最好吃的冰淇淋在猶太區的「Lody na Starowiślnej」(ul. Starowilśna 83號),沿著Starowilśna街走看到一長串人在排隊就對了。
6. 克拉科夫因為是觀光城,餐廳很多。坐在廣場上的露天座位吃飯很愜意,如果往小巷子走去,也可以遇到許多當地人會去的小食堂,充滿令人驚喜的味道。推薦:ul. Mikołajska 16的U Stasi(波蘭傳統食物)和ul. Sławkowska 32的Przypiecek(餃子店,但波蘭餃子和台灣餃子不一樣,菜和肉不會一起包,還有水果餃子和乳酪餃子,如果怕不習慣可以先點半盤試試看)。如果要吃蔬食,可以去猶太區的Momo(ul. Dietla 49)。
7. 克拉科夫的綠地很多,環繞老城的林蔭大道公園(Planty)或有1.8個大安森林公園大小的克拉科夫大草地(Błonia)都是散步的好去處。
8. 克拉科夫的博物館很多,國家博物館(Muzeum Narodowe)有十二個館,在本館(Gmach Główny)可以看到達文西的〈抱銀貂的女子〉,而在Kamienica Szołayskich分館則可看到詩人辛波絲卡生前的收藏和明信片拼貼。
9. 克拉科夫東北部有一個工業住宅區Nowa Huta,裡面有一個地方暱稱台灣(Tajwan),起因是蔣介石在五〇年代曾綁架兩艘波蘭輪船並扣押船員(後來船員放回去了,這兩艘船則被編入中華民國海軍),波蘭人於是認為台灣是個危險的海盜島。那段期間,波蘭出現了一些被暱稱為台灣的地方,有些是因為當地風氣(治安不好)得名,有些是因為地理位置(看起來像台灣島)。波蘭目前找到有九個這樣的地方,其中一個就在克拉科夫。
10.克拉科夫最著名的街頭小吃是一種叫Obwarzanek的麻花圈餅,有罌粟、芝麻、鹽粒口味(台灣人不太習慣鹽味,除非你真的很喜歡吃鹽否則不要輕易嘗試),因為麵團煮過,口感偏硬,但如果喜歡,是很好的果腹點心。
■ 報名專線:02-23670151 #688 林先生
■ 最新消息,請見「人本愛智之旅」粉專
【波蘭三城記】之一:克拉科夫,歷史的說書人
◎ 文、圖/林蔚昀
我常對人說,克拉科夫(Kraków)就像是台南。
為什麼?克拉科夫慢慢的,人也慢慢的。走在街頭,四處可見悠閒的人們在咖啡廳喝咖啡,彷彿世上沒有什麼事值得急,也沒有什麼事是喝一杯咖啡無法解決的。
克拉科夫有許多特色咖啡廳,比如座落在林蔭大道、可以邊欣賞四季美景邊喝咖啡的Bunkier Café,或是擺了許多用衣櫃改造成的座椅、室內裝潢就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衣櫃咖啡」(Café Szafe),還有英文二手書店Massolit Books附設的咖啡廳,有道地貝果、鹹派、書香和復古壁畫。不過我最愛的,還是Bracka街上的「新地」(Nowa Prowincja)咖啡廳。
不只是因為我在「新地」曾巧遇波蘭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絲卡,也不只是因為香醇濃郁的咖啡、甜到心底的熱巧克力、入口即化的熱蘋果派,還有一個原因是:那裡放滿了懷舊的木頭桌椅、家具、老掛鐘和鬧鐘(裡面鐘特別多,聽說老闆的爸爸曾是鐘錶匠),牆上還有各色海報及插畫,非常有文化和歷史感,會把人立刻帶進一個久遠、魔幻、充滿種種可能的年代。
(林蔭大道旁的Bunkier Café)
※ 歷史繽紛多彩,也籠罩著陰影
文化和歷史,是克拉科夫的瑰寶。十世紀末就成為貿易重鎮,十一世紀成為波蘭首都,這座千年古城有說不完的故事,隨便踩一腳就是歷史。來到瓦威爾城堡(Wawel),可看到歷代國王的墓及皇室收藏,而城堡旁的河岸,則可看到瓦威爾龍(Smok wawelski)的雕像,寄付費簡訊給它,還會噴火。傳說,克拉科夫曾有龍肆虐吃人,許多屠龍勇士壯烈成仁,當時統治克拉科夫的克拉克(Krak)束手無策,後來是一名鞋匠引誘龍吃下一頭塞滿硫磺的假羊,龍被火藥燒得受不了,狂飲河水,才爆炸身亡。
另有一傳說認為,殺死惡龍的是克拉克的兩個兒子,但屠龍成功後兩人為了爭功,一個殺了另一個,於是被驅逐出境。還有一說是,屠龍的是克拉克本人。克拉克的事蹟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我們不知道。這些事的年代過於久遠,難以考據,我們也只能在面對歷史時,保持好奇但不全然盡信。
好奇但不全然盡信,在克拉科夫尤其重要。這座城市是歷史的說書人,但也像所有的說書人一樣,有時會加油添醋,製造戲劇效果。主廣場(Rynek Główny)聖瑪麗亞教堂(Kościoł Mariacki)的塔樓上,每小時有人吹奏喇叭,但喇叭聲總會吹到一半中斷。根據傳說,這是因為韃靼人入侵時,一個守衛發現了他們,吹喇叭警告大家,韃靼人注意到他,一箭射穿他的咽喉,於是喇叭沒有吹完。這個故事如此可歌可泣,許多人(包括我)都信了,還講給小孩聽,但後來大家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克拉科夫人在和一名美國作家聊天時隨口編出來的,美國作家把這故事寫成書,從此弄假成真。不過,雖然喇叭手為保衛家園壯烈犧牲的故事是假的,這個吹喇叭的傳統歷史悠久卻是真的,據說,它從中世紀開始就延續至今,只有在戰亂和貧困時才中斷。
騙局能取信於人,或許也是因為這裡歷史的痕跡真的很豐富。和許多因為二戰而幾乎被夷為平地的波蘭城市不同,克拉科夫在戰時幾乎沒有受到損害,完好保存了許多歷史古蹟,讓人走在克拉科夫就像看地層剖面一樣,可以看到各種不同時期的歷史。
(維斯瓦河旁的瓦威爾城堡[Wawel])
你會在廣場下看到中世紀的遺跡(現在是歷史博物館),一抬頭,又看到紡織會館(Sukiennica)屋頂上文藝復興時期的面具雕像(mascherone)。你會在市政廳旁看到波蘭軍事領導人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Tadeusz Kościoszko)宣示起義、保衛波蘭國土時所站的地方,在廣場另一端,則是愛國詩人亞當.米茲凱維奇(Adam Mickiewicz)的雕像。在流亡期間,這位立陶宛出身的詩人為波蘭寫下大量詩歌,凝聚了波蘭人在亡國時期的自我認同,今天,它依然是重要的象徵,許多民主抗爭的活動都在雕像旁舉行。
除了愛國者,克拉科夫也沒有忘記被殺、被噤聲的人。謝芙絲卡街(ul. Szewska)七號的牆上有個紀念牌,紀念在一九七七年神秘死亡的學生史坦尼斯瓦夫.皮雅斯(Stanisław Pyjas)。根據官方說法,他是從樓梯上跌下來摔死的,但進行抗爭運動的圈子則認為,他是被國家安全局的特務謀殺。走出廣場,來到雅捷隆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的新學院(Collegium Novum)前,有棵橡樹叫自由之樹,是為了紀念波蘭一九一八年復國而種的,但它同時也用來紀念在一九三九年「克拉科夫特別行動」(Sonderaktion Krakau)中被納粹逮補、送到集中營喪生的波蘭教授和學生們。離開老城區,過了維斯瓦河(Wisła),我們可在「隔離區英雄廣場」(plac Bohatera Getta)上看到一張張的空椅子,象徵那些被送到集中營的人。走過幾條街,則是辛德勒的工廠博物館,在那裡,德國人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曾經幫助自己工廠裡的猶太人,避免他們被送進集中營……
(「隔離區英雄廣場」[plac Bohatera Getta]上的空椅子,象徵那些被送到集中營的人)
※ 歷史與當代的拉鋸與共生
歷史是迷人的,歷史也是沉重的。在克拉科夫,可能因為歷史傳統凌駕一切,要做任何創新和改變,都是不容易的。有時候,大家會談起某個計畫,某些大展鴻圖的野心,但最後這些東西都煙消雲散,像是霧霾一樣充斥在空氣中,讓每個人胸中都塞滿了時不我與的懊惱失望。但這種懊惱失望又沒有真的嚴重到要讓人奮起改變,所以就變成咖啡桌旁的閒談和抱怨,三兩下就被打發、遺忘。
波蘭畫家/劇作家史坦尼斯瓦夫.維斯比揚斯基(Stanisław Wyspiański)就把克拉科夫的沉悶、頹喪及歷史的重擔形容得很好:「再一次,我落入克拉科夫的倦意中。這塊土地令人無法忍受。我感到困惱、自慚形穢、膽怯、渺小、卑微、太年輕、比誰都年輕──在其他地方,我不會這麼想。」
歷史的遺產太沉重,但是,人還是得活,還是得往前看。那要怎麼辦呢?只能走出自己的路了。做自己的其中一個方式是反抗傳統,於是,維斯比揚斯基就像許多他的同代藝術家一樣,熱切地投入了「青年波蘭」運動(Młoda Polska),用新藝術(Secesja)豐富的色彩、繁複的線條及大量的花卉、蔓藤、鳥獸裝飾、不強調對稱的構圖,挑戰、顛覆當時主宰畫壇的寫實畫風。而「青年波蘭」的作家們則揚棄了理性、客觀的實證主義,轉而擁抱感性、個人主觀的經驗。有趣的是,雖然「青年波蘭」是對實證主義的反抗,但卻是對實證主義前一個時期浪漫主義的呼應及復興。而實證主義會興起,本來也就是為了反抗、顛覆浪漫主義…
似乎,在克拉科夫,繼承歷史的方式之一就是反抗。隨著時光流逝,這些反抗或順從的痕跡都留在城市裡,彼此共生、對話,交織成一幅迷人的掛毯。正如藝術史教授亞采克.沃居涅科夫斯基(Jacek Woźniakowski)(註) 所說:「在某些地方、時刻、情境中,現在與過去結合地如此完美、自然,簡直到了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 …克拉科夫正是這樣一個城市。」
在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Muzeum Narodowe w Krakowie)前,有一個廣場。廣場上矗立著維斯比揚斯基的雕像,還有一些彩色長椅供人休憩。這些長椅有趣的地方是,它們都連著一個裝滿泥土的箱子,裡面種了樹。長椅可以讓路人躺在上面滑手機、看書、休息,因為有樹,這些椅子也成了一幅有藝術氣息的風景。幾年前,這在克拉科夫是無法想像的。多年以來,博物館前就是一塊灰色的空地,但現在,有了樹,有了彩色的椅子,有了溜直排輪的人。克拉科夫的傳統與當代正在交織、融合,譜出新的故事,讓歷史的說書人繼續訴說。
註:Jacek Woźniakowski為波蘭知名藝術史教授,文學出版社Znak前主編,曾任克拉科夫市長(1990-1991)。本段引自其著作Cracow: Old City, Modern Art,收錄於Cracow Dialogue of Traditions, p.77。
(廣場上的聖瑪麗亞教堂[Kościoł Mariacki])
■ 報名專線:02-23670151 #688 林先生
■ 最新消息,請見「人本愛智之旅」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