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標準答案─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勘誤啟事
2012-2-11發刊人本教育電子報──【人本】親子QA:不適應老師,要不要轉班轉學?,其目錄文章標題誤刊為〈親子QA:孩子常和我爭「公平」,怎麼辦?〉,應更正為〈親子QA:不適應老師,要不要轉班轉學?〉,特此公告。
教育新聞
(自由時報20120214) |
(自由時報20120213) |
標準答案
◎李建良/台灣法律學者
去年底,在一場新北市教育局舉辦的「閱讀教育高峰論壇」上,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和新北市長朱立倫一同探討閱讀教育的重要。席間洪教授表示:台灣教育扼殺創造 力最大的元凶是「標準答案」,她看過太多中小學的測驗卷,完全以教科書的內容命題。朱立倫在旁點頭稱是,認為一定要改正「從教科書文字找答案」的教學方 式,讓孩子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這席發言隨即登上傳媒版面,成為多方討論的教育話題,可惜恰逢總統大選激戰,沒多久就被人淡忘。教育不應該有標準答案,原本是稀鬆平常的道理,算是教育的 基本常識,從專家或官員的口中說出,卻儼然成了某種讓人恍然大悟的「新發現」,稍事反思,總覺這個國家有點不對勁。不過,這一席話倒是忠實地反映出一件大 家都忽略的問題,那就是「教科書」。不管是完全以教科書內容命題,或者從教科書文字找答案,牽涉的都是什麼是教科書?哪一本教科書?如果我們沒有固定的一 本教科書,或者根本沒有所謂的教科書,至少不會有依教科書而來的標準答案。國民教育法第8-2條建立的國中小教科書「一綱多本」制度,想要打破的,便是教 科書定於一尊與標準答案的連鎖反應。
誰料台北市長郝龍斌上任後,就帶頭違法,逆向操作,硬生生的把國中的教科書變成「一本」,新北市、基隆市隨後跟進,共同製造出所謂「北北基聯測」的教育大 怪獸,在強力執行「教一本、讀一本、考一本」的教育政策下,當然也必定要有標準答案。當朱立倫大談要讓孩子有更多的想像空間的同時,大概忘了他自己也是北 北基的共犯之一,正是鼓勵從教科書文字找答案的推手。洪蘭教授應該沒想到,她口中台灣教育扼殺創造力最大的元凶之一,正好就坐在她的旁邊。
教育不能光說不練,而且身教重於言教。在台北市中山國中服務12年的音樂老師蕭曉玲,不忍看到孩童的想像空間被束縛,不願看到年輕的靈魂心智被禁錮,毅然 站出來反對一本主義,並在2007年11月12日狀告台北市長。不可思議的巧合,同年12月19日,中山國中校長召開記者會,檢討蕭老師的適任問題,出席 的還有教育局副局長。當記者問及蕭老師何時開始不適任,副局長回答:11月12日。隔年3月,蕭老師被校方火速解聘,理由是「行為不檢,有損師道」。蕭老 師難以置信,但相信台灣是個民主法治國家,於是尋求司法救濟,走上行政訴訟的長征之路,結果得到的卻是駁回的判決。只見滿紙抄自教科書上有關「判斷餘地」 的字句,至於這位服務了12年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何以在一夕之間成為「行為不檢」的老師,法官沒有半點說明,一律推說這是學校的「判斷餘地」,事不關司法。 台灣恍如回到白色恐怖時期,且以文革般的方式發生在培育台灣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校園裡,原本應該捍衛人權、維護法治的行政法院,扮演的竟是鞏固這種恐怖的角 色!
當教育專家高談標準答案扼殺創造力的時候,蕭老師正好孤身的走完法律的救濟程序。教育不該有標準答案,真得不是那麼理所當然,需要不斷的啟蒙、教育。啟蒙 的核心是運用心智的決斷與勇氣,不是答案;而教育是學習如何面對問題、如何選擇與決斷的過程。標準本、標準答案、連帶的一試定江山,讓學童在還沒學會選擇 之前就已經被選擇了。歷史慣常的經驗顯示,價值一旦定於一尊,甚至神格化,腦袋可用的空間就會變小、變窄,只能接受同類的資訊。缺少了逆向思維與求異精 神,就不會有反省而來的核心價值,也就不可能有自主的判斷能力。
標準答案之為害,只需要看看99訴121、100判1893這兩則行政法院判決。受害的不止蕭老師一人,還包括承辦的法官,外加台灣的法治!
◎本文出自台灣法學雜誌第193期 - 總編輯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