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與月亮的故事─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30,20192016春台北森林育活動員培訓
【招生對象】
1.年滿十八歲的大專院校學生
2.想成為寒暑假帶隊之活動員
3.喜歡小孩,願意試著用不打不罵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4.勇於挑戰,樂於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想事情,練習把話說精準
【出梯須知】
1.出梯資格:需完整完成培訓課程,如請假需補完課即可出梯!
2.梯隊活動:活動員為有給制,可領取活動員費。活動員需參與梯隊籌備開會(6~8次),開會時間由各梯人員協調。 在開會期間與夥伴合作「設計2-3個教案」,並在梯隊上「專責照顧5-6位小朋友」梯隊結束後製作「讚美集」給負責照顧的孩子。
3.梯隊籌備會議包含→ 6~8次梯隊會議、主題課程、行前場地勘查及出梯前的行前會議
【課程時間與地點】
詳細課程時間及內容見後,每次上課前也會再發相關通知
【報名方式】
1.請先來信(chiehling@hef.org.tw)或以電話(02-23670151#120)預約,並於三天內繳交報名表及課程費用完成報名手續。
2.上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網站預約,並於三天內繳交報名表及課程費用完成報名手續。
【繳費方式】
1.研習費用:2000元(含講義及研習營食宿)
2.早鳥03/18前,享九五折優惠;三人同行,享九折優惠,兩種優惠二擇一
3.繳費方式:可至報名處現金繳費或將繳費收據(劃撥收據或信用卡單),傳真或郵寄至報名處。
【退費辦法】
1.一星期以前通知本會者,九折退費。
2.一星期內,三天前通知本會者,六折退費。
3.課程前兩天通知者,三折退費。
4.課程期間退出者,恕不退費。
【報名地點】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總會
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27號9樓
電話:02-23670151分機131
傳真:02-23625015
郵件信箱:chiehling@hef.org.tw
劃撥帳號:13385805
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想家與月亮的故事
◎陳慧瑛
「被期待要獨立」的孩子
送孩子來人本森林育出梯的爸爸媽媽,常常會告訴我們,他們希望孩子在這五天四夜的營隊中,能學習更獨立一些。這樣明確的期待也不是報名的當下才出現的,爸爸媽媽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肯定醞釀了許久,希望孩子長大獨立;這份心情不用說,孩子們也感受得到,因此孩子們來到梯隊,都知道自己是被期待著獨立的,然而,什麼是「獨立」呢?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面對「想家」了。不論是不是第一次離家過夜,孩子們都有可能想家,每到太陽下山之時,就是孩子們開始想家的時候,這時,想家的孩子們都會慢慢開始低落起來。
一般想家的孩子都會很自然地流露當下的心情:害怕在外過夜、想念媽媽、想回到熟悉的家裡...等等,這些原因都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哭出來,打電話回家時就會哭著對媽媽說:「我想回家...」但是,有另外一種想家的孩子,他們有點不一樣,多了一些被期待「要獨立、要堅強」的包袱,所以當他們想家,並不會立刻哭起來,相反地會隱藏起自己的情緒;只是再怎麼隱藏,神情間還是透露著思念的愁緒,我常常看到他們最終在熄燈準備睡覺那一刻,忍不住掉眼淚。
今年暑假的農村梯,我認識了小榆和小翔,他們就是「被期待要獨立」的孩子。在行前電話時,小榆媽媽和小翔媽媽都告訴我,讓孩子來出梯,除了想讓他們盡情玩耍以外,還希望孩子可以學習獨立。
小榆的第一晚
白天,兩個人都各自玩得很開心,直到第一晚睡前,小榆躺在棉被裡默默哭了,我便帶她出來,在夜空下平靜心情。我問小榆:「要不要打電話給媽媽說說話呢?」她搖搖頭說:「我已經打過了。」我說再打一次也沒關係呀,她沉默沒有回答,我開始猜她的心情:「是不是擔心打電話回家,媽媽會罵妳呢?」她搖搖頭,「還是有什麼其他讓你擔心的事情?」她還是搖頭。我猜了好多原因,最後決定問問看:「小榆是不是覺得,自己應該要堅強勇敢,不可以想家,想家是不好的,所以不想打電話回家?」她才點點頭,掉下眼淚。
於是,我說:「那,我們現在先在外面吹吹風、看看月亮、發發呆,等心情平靜一點,再進去休息,好不好?」小榆點點頭說好。我一邊想著想家的心情,一邊跟她說:「想家,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想家,這不代表妳就不勇敢、不堅強、不獨立,這是一種身為人都會有的情緒,只是人們通常不願意接納自己的脆弱,所以期待自己可以不想家、不流淚,好像那就代表著自己很獨立、很勇敢。但是,我覺得,能夠坦然接納自己想家的感覺,接納自己因為想家而哭,如實的接納自己,才是最勇敢的事情。」
抬頭往上看,才發現今天的月亮近乎滿月,於是,我指著天上的月亮對小榆說:「古代的詩人,也跟我們一樣會想家、會想念親人喔!而『月亮』常常被他們寫進詩裡,用來表達自己的思念。
因為不管我們和家人們各自身處在哪裡,我們看到的天上的月亮,永遠都是同一個,我的家人跟我一樣正在看同一個月亮,我們在同一個世界裡,欣賞一樣的月光,雖然距離遙遠,但想到這裡,就感到不那麼孤單了。」
聽我這一番說法,小榆眼神若有所思地開始凝視月亮,就好像真的能夠從月亮中看見媽媽充滿愛的眼神,就好像月光代替媽媽擁抱了自己,我們就這樣安靜地看著月亮,過了一陣子,小榆終於可以回寢室睡覺了。也是從這天起,每天晚上我們都會一起在夜空下看月亮,看星星,聊聊天,直到有睡意為止。
古詩中的「月」,經常象徵聚散,以月圓比喻人的團聚,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同時也用來抒發思念親人、想念故鄉的心情,像是蘇軾的詞〈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及李白的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經典詩詞,充滿遊子思念親人、想念家鄉的心情。
跟孩子談到月亮,實在是月光下的一時興起,我想透過關於「月亮」的故事傳達給孩子的是:不論哪個時代、或多知名的偉大詩人,都跟我們一樣會「想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心情。我們可以想家,這不代表軟弱,我們可以試著接納自己想家的心情,可以傷心,也可以哭,只要我們找到抒發難過的方法,緩和自己的情緒,這樣就夠了。
小翔的第二晚
隔日白天,兩個孩子一樣玩得非常快樂,從明亮可愛的笑容中,就能知道他們真的好開心。不過太陽下山後,小翔忽然問我:「為什麼白天明明玩得這麼開心,到了晚上就會開始想家?」我一邊陪他排隊等待打電話回家,一邊回答他:「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喔,每個人到了天黑的時候,心裡都會升起想家的心情,因為平常這時候,正是全家人下班放學回家,在餐桌前一起吃晚餐的時候呀,而且夜晚容易使人特別感傷,不只是你,每個人都是。」
輪到他打電話回家時,他告訴媽媽梯隊很好玩,他玩得很開心,寢室外的青蛙叫得超大聲、好有趣,小翔臉上充滿笑容。但掛上電話後,他有點沮喪地坐到一旁,我看出他的低落,先問他:「你今天過得好嗎?」他笑笑地說:「很好啊!我覺得玩得很開心!」我直覺他的笑容背後裝著思念,覺得好心疼的對他說:「想家、想哭,也沒關係呀!」聽我這麼一說,小翔立刻掉下眼淚。
我陪著眼淚掉不停的小翔,一樣問他:「你覺得你不可以想家,你應該要堅強,是嗎?」他點點頭,哭得更傷心,身為男生,小翔的難過好像比小榆有更多包袱,是一種迂迴的表達,明明想要表達想家的傷心,卻要繞過情緒的問我「為什麼晚上會想家」?
我在心裡琢磨著要怎麼照顧小翔糾結的心情,然後還是想起天上的月亮,於是就告訴他:「昨天我陪著小榆時,我跟他說了古代詩人也跟我們一樣會思念家鄉、想念親人的故事。詩人們寫了很多關於月亮的詩,在不同的地方,我們和家人都可以看到同一個月亮,月亮似乎超越時空,連結起在這裡的我們與遙遠的家人們。一想到這裡,好像心裡就比較不孤單了。」
小翔跟我一起看著比昨天更圓一些的月亮,我繼續說:「我覺得你好厲害,可以這麼清楚覺察到自己白天和晚上不同的心情。想家不代表你就不堅強,想哭的時候就哭,沒關係喔!我會陪你一起面對想家的感覺。」
孩子們漸漸接納自己「會想家、會傷心」的這件事了
五天四夜的每個晚上,兩個孩子都持續想家,我陪完小翔,再陪陪小榆,我們總是一起看看月亮,數數今天的星星,後面幾天,兩個孩子好像抓到了自己想家的節奏,小榆只要一想家,就來找我說話;小翔則會自己打電話跟媽媽講講話;孩子們想家就哭一哭,哭完擦擦眼淚,隔天起床又是嶄新的一天,又可以開心快樂地玩耍。
我發現,相較前幾天,孩子們漸漸接納自己「會想家、會傷心」的這件事了,每天我都非常認真地讚美他們,能接納自己的心情,真的是非常勇敢又了不起的事情。
最後一天懇親時,我把想家和月亮的故事告訴小榆媽媽以及小翔媽媽,同時也說,孩子會「想家」是非常自然的事情,直到長大後的我們、離家久一點我們一樣會想家,請接納孩子想家的感覺,因為這不代表我們就軟弱不獨立,相反的,接納自己才有堅強且勇敢的力量面對傷心。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