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8-01-17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北智協的舊衣回收箱設置地點列表
本期目錄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下)/賴昀編譯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上)/賴昀編譯
他們為什麼輕生?/賴慧玲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下)/賴昀編譯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下)/賴昀編譯


 
在這段令人不安的對談過後幾週,6月5日,忽然爆出消息,指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新德里電視台(NDTV)的創辦人被政府突擊搜查;雖然此舉是針對創辦人個人,但直接威脅到NDTV。這個頻道被認為對莫迪領導的政府而言比同時代其他電視公司更重要。據報導,9月21日,印度私營航空公司Spicejet的董事長阿傑•辛格(Ajay Singh)買下了NDTV的控股權,而辛格是總理莫迪2014年大選的競選班子中的一員。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下)/賴昀編譯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6月下旬,一名獨立記者在新德里遭到毆打,理由是他是穆斯林,並為巴基斯坦當局進行宣傳。 今年7月,替備受尊崇的《經濟和政治週刊》(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擔任編輯的某位著名調查記者,備與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關係親近的阿達尼集團(Adani Group)以一封聲明撤換。記者尼希爾•瓦果(Nikhil Wagle)主持的日播電視節目被認為對政府提出批評,因此儘管收視率很高,卻突然被腰斬。


 
最嚴重的襲擊事件是針對獨立記者,特別是小城鎮的記者。2016年2月,瑪利妮•蘇巴拉瑪尼安(Malini Subramaniam)被當地警方和恰蒂斯加爾邦的一個警察小組強迫離開賈格達爾普爾;在礦產豐富的地區,國家和左翼武裝分子納撒萊斯(Naxalites)衝突頻仍,蘇巴拉瑪尼安一直報導該地區的國家部隊侵犯人權的情況。恰蒂斯加爾邦由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所執政。


 
她在電子郵件中寫道:「這是一場巨大的災厄,我的女兒不得不被趕出學校,而沒能參加第八節課的期末考試,我們逃難似地離開,而我家庭幫傭遭到了更多的傷害:被警方拘留,只有在我離開這個鎮後才被釋放。」


 
2016年8月,FIR在獨立記者奈哈•狄希特(Neha Dixit)以及Outlook雜誌的編輯和出版商發表了一個名為Operation Babylift的調查報導之後對其展開一連串動作;在這個精心報導的故事中,狄希特詳細說明了印度右翼組織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以教育為幌子將31名部族女孩進行人口販運。RSS是BJP的意識形態系出同源。不久之後,雜誌的編輯就被解雇了。


 
老實說,印度的新聞自由情況一向不佳,莫迪政府本身並不是這種情形的唯一原因。根據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指數,在178個國家中,印度在2010年度的名次下滑了17名,從第105名跌落到第122名。從2011至2012年度,更進一步下降到了179個國家中的第131位;名次下滑的原因是在克什米爾地區實施的審查制度,以及對網路自由提出嚴格限制的政策,在2014年之前,印度政府是由國會主導的。


 
然而,國會政府也通過了《資訊權法案》,讓每個印度公民都有權向國家提出問題,現在這個政權試圖壓制媒體,政府試圖把新聞事務變成公共關係的一環;批評政府的記者被貼上「反國家」的標籤,並遭到人身攻擊,即使是死者也不能倖免。在蓋麗•蘭凱什遇害幾分鐘之內,一些自稱是右翼支持者的社交媒體使用者寫道,她是共產主義者,活該被謀殺;一位用戶寫下:「一個賤人像狗一樣死去」,並在稍後刪除了他的推特,數個被總理莫迪所關注的推特帳號則為她的死亡額手稱慶。


 
但是蘭凱什同時也在各個媒體上受到了愛戴和褒獎,並在她的葬禮和追悼會上獲頒榮譽,幾個城市為她進行了紀念集會和遊行,主流媒體以她的死亡作為頭條新聞好幾天;情勢似乎產生了變化——過去兩年的新聞記者死亡事件都沒有得到這樣的回應和持續報導。報章如實報導了死亡事件,卻未提出明確的警訊,這讓我回想起今年夏天的這次對談,也許他們也像我的同事一樣看待此事——在印度這樣一個大國,會有一些新聞記者死去是很正常的……。


 
--------------------------


編譯:賴昀


原作者:SOHINI CHATTOPADHYAY


原文網址:http://www.scmp.com/week-asia/opinion/article/2112486/inconvenient-truths-murder-journalism-india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上)/賴昀編譯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上)/賴昀編譯


 
記者蓋麗•蘭凱什之死是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毫不意外——而且警示著一個巨大的問題。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上)/賴昀編譯

 

印度記者蓋麗•蘭凱什(Gauri Lankesh)的姊姊卡薇莎•蘭凱什(Kavitha Lankesh)被帶往位於邦加羅爾的拉文德拉•卡拉克謝拉文化中心(Ravindra Kalakshetra cultural centre)並由一位親戚安慰。
 


不湊巧地,我不太熟悉卡納達語和英語記者蓋麗•蘭凱什(Gauri Lankesh)的工作內容,但當9月5日那天,爆出她在家門外遭到槍殺的新聞時,這件事令我感到相當不陌生;它感覺有點像是我過去兩年所追查的類似事件。很多時候,當你所談論的事情如預期的那般發生,但親眼見到一切猜想被證實之時,你未能感到一絲欣喜,反之,只能感到胃裡沉甸甸的。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九月十九日,就在蘭凱什被殺之後不到兩個星期,一名叫山塔奴•包米克(Shantanu Bhowmik)的電視記者他報導了警察和當地住民的政治代表之間的衝突之後,在特里普拉邦被毆打致死。過去兩年來,印度是記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2016年,印度發生五起記者謀殺案,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因而將印度列為第八大記者危險國家,2015年,有9名記者遇難,無國界記者將印度列為記者死亡數目第六多的國家。


 
記者保護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CPJ)在其2016年全球有罪不罰指數中指出,印度在過去十年中並沒有解決任何一起記者謀殺案,這些記者中大多數是小城鎮的獨立記者,在他們家附近被槍殺,就像蘭凱什一樣;2015年夏天發生的嘉吉達•辛格(Jagendra Singh)謀殺案尤其殘酷——據當地警方稱,他在自家被人燒死。


 
 難以忽視的真相:印度記者謀殺案(上)/賴昀編譯

 蓋麗•蘭凱什的葬禮。


 
我一直在追踪這些謀殺案,或許因為我本身是獨立記者。今年早些時候,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調查了一起在加爾各答造成26人死亡的橋樑倒塌事件,國家行政部門關閉了通訊渠道,我花了數週的時間等待,加上相當不錯的運氣,才透過《資訊權法案》(Right to Information Act)獲得了一些資料。該篇報導見報後,我因為時間上的延遲而感到放心,我幾天之內就要到德國去進行交流,當時我對每個來自未知號碼的電話都保持警惕;今年早些時候,一名名叫桑亞•拉維沙卡(Sandhya Ravishankar)的記者也因為對非法採砂的深入調查而受到威脅。


 
不是每個人都感受到不安的氛圍。今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和一批駐德印度記者進行了一次談話,「但是你沒有收到任何電話威脅!」一些同事這麼說,「而且印度人口這麼多,所以在任何方面印度都註定會進入前十的名單。」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考慮死亡人數與人口的比例,那麼這個情況並不令人擔憂。


 
如果只把謀殺記者當作一種預示,這些事件看起來似乎是有一些邏輯,印度正在上演著對新聞業的謀殺,無情的襲擊事件不斷——一位編輯被開除、一個電視節目突然取消、一個電視頻道被斷電,大多數為私人公司所有的傳統媒體已經將自身與政府掛鉤。莫迪當選印度總理之後的2014年7月,該國首富穆克什•阿巴尼(Mukesh Ambani)收購了Network 18——該公司擁有27個新聞頻道,是該國第三大上市媒體集團,多家媒體機構也撤換了「不合作」的編輯。


 
我很困惑,我的同時代人竟對此視而不見。難道當一個政權狠狠地對你發動攻擊時,你會對此感到羞恥或是罪咎嗎?


 
--------------------------


編譯:賴昀


原作者:SOHINI CHATTOPADHYAY


原文網址:http://www.scmp.com/week-asia/opinion/article/2112486/inconvenient-truths-murder-journalism-india

 

 


 

 
他們為什麼輕生?/賴慧玲
一、活動名稱:他們為什麼輕生?(設計者:賴慧玲)   二、配合年級、科目:國小高年級以上   三、活動所需準備的材料:藝人、名人輕生報導、憂鬱症相關資料   四、活動簡介與目標:         藝人自殺,是媒體一定會報導的題材。近年很多人崇拜韓國偶像、韓國團體,然而韓星自殺事件頻傳,原因不乏是韓國演藝圈環境諸多壓力與潛規則,以及憂鬱症病情所致。其實不只是韓國,各地都有藝人、名人因為憂鬱症或其他因素選擇輕生一路。別以為憂鬱症就不會找上年幼的孩子,自己崇拜的偶像過世了,再加上媒體開始抽絲剝繭,企圖找出背後的真相而衍生的一連串報導,讓人看了也是挺憂鬱的,本教案活動以鐘鉉自殺事件為例,希望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聊該事件,也看媒體如何報導藝人自殺事件。   五、活動說明: 1.爸爸媽媽可以先瞭解一下孩子對韓國團體的認識有多少,像是是否有在追蹤此新聞事件中的團體?喜歡事件主角嗎?為什麼?(爸爸媽媽的偶像也有可能就是韓國團體中的成員)   2.詢問孩子知不知道這起自殺事件?訊息從何而來?對事件的細節瞭解多少?   3.爸媽和孩子彼此分享身邊有沒有親友的偶像就是事件主角,他的離去對這些親友來說產生什麼意義或造成什麼影響?大家如何談論這件事?他遭遇了什麼樣的困難而選擇自己結束生命?   4.和孩子一起蒐尋與閱讀相關報導,一起歸納,看看媒體爭相報導鐘鉉自殺事件後衍生了哪些報導話題,包括:   (1)盤點過往自殺藝人、名人(已過世多年的輕生者,此刻都會被再提起) (2)報導憂鬱症 (3)報導同樣曾經有憂鬱症的藝人如何談這個事件 (4)討論造成輕生者憂鬱症的原因 (5)哪些人用了哪些方式哀悼這起事件 (6)揣測輕生者過世前的一舉一動  
5.請孩子想想看,媒體一直報導藝人自殺事件的適切性?所有的人都需要知道這個新聞嗎?輕生者的父母家人會有什麼感覺?喜愛他的粉絲們又會有什麼感覺?可參考資料如下:
  (1)從鐘鉉事件看媒體亂象 (2)維特效應 (3)粉絲的自白   6.憂鬱症幾乎與多數輕生者畫上等號,從媒體報導的結果來看,藝人、名人更是大宗,他們的壓力來自哪裡?其他人就不會有憂鬱症嗎?爸爸媽媽與孩子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壓力來源,或是遇到哪些人事物會讓自己情緒不好。   7.「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請孩子想想這個口號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助益多大。一起看漫畫,了解憂鬱症的苦有時候並非旁人安慰與陪伴就可以解決。   8.最後,再看一次這整個事件,想一想媒體可以怎麼做才能讓話題不再無限延燒。

 

 
推薦訂閱
真的很抱歉!我不得不宣佈停稿了@【網頁研習室【網頁製作系列報導】】
福慧老學堂助失智長者活出豐富人生@【社團法人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電子報】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