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8-03-08 16: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
[公益聯播]家托Q&A-如何申請使用家托服務
本期目錄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下)/蔡昕宸編譯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上)/蔡昕宸編譯
找回媒體的公信力(下)/呂一銘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下)/蔡昕宸編譯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下)/蔡昕宸編譯


 
●英國的媒體可信賴度亦降低


 
那麼,其他國家的情形如何?英國也出現了媒體可信賴度降低的調查報告,英國YouGov民調機構舉行的調查中,詢問受試者「您認為英國最講真話的媒體是哪一家」時,得到了非常衝擊的答案—獲得第一名的竟然是「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編輯者」,有64%的受試者舉Wikipedia為例。


 
比起英國既有媒體,英國民眾更相信網路上的「百科全書」,第二名的是「英國公共媒體BBC記者」,有61%的受試者回答BBC大概會說真話,而有45%受試者表示可以信賴英國衛報等一般報社記者。


 
另外,其他的英國調查顯示有24%的英國民眾認為媒體可以信賴,與2016年調查的數據36%相比而言大幅的降低。在英國,2016年的脫歐公投結果決定脫離歐洲,此結果完全背離媒體的事前預測;同一年度,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也是幾乎與所有媒體的預測相反,這都與不信賴媒體的現象有關。


 
其實,在日本或者英美出現的不信賴媒體現象,現正在擴散到全世界中。


 
英國Edelman民調公司針對世界28個國家舉行媒體態度調查,2017年1月的研討會中公布的報告顯示,世界上的民眾對媒體的可信賴度從51%降到43%,是有史以來的相關調查中的最低數據。


 
其中不信賴媒體最為顯著的是澳洲、加拿大、愛爾蘭以及哥倫比亞。可信賴度降低的背景原因是媒體越來越往「菁英」端靠近,以及以批判的目光檢視媒體的人增加;另外,網路的興起也是信賴度降低的原因之一,依據Edelman的調查指出,從5年前開始,比起既有媒體更信賴網路的人逐漸地增加。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下)/蔡昕宸編譯

 多數國家對媒體的信賴程度持續降低


 
●用前所未有的嚴厲目光檢視媒體


 
綜合前述,網路普及似乎助長了世界性媒體信用降低的現象;另外,美國與英國的調查顯示,對媒體抱持著不信賴感的人特別是以年輕世代居多,這是因為年輕人比起年長者更能活用網路。


 
越使用網路,對於既有媒體的依存度將會消失,既可以增加觸及資訊的廣度,自己也可以選擇取捨資訊內容。報紙受限於版面空間,無法刊載所有的資訊,無可避免在新聞中刪除明顯不利內容的「恣意編輯」現象,這也是媒體逐漸喪失信賴度的原因之一。


 
若是依照現場的記者所言,讀賣新聞製作的前川前事務官出入賣淫酒店的報導是來自於上層的指示,那麼不知讀賣巨人隊黃金時期,亦無訂購讀賣新聞經驗的年輕人們,讀了網路上批判讀賣新聞的資訊後,可能會對其抱持著不信賴感,更不用說當這些現象逐漸累積到了不遠的將來,也就是經過10至20年後,現在的年輕人變成中年人的那個時期,讀賣新聞會發生什麼變化了。

 
詢問對於「為了經常使用網路獲得免費資訊,報社等既有媒體被逼入了嚴峻的困境」的想法,最主要的意見認為,此後因為網路普及,報社刊載新聞時的問題將會浮現出來—如何將資訊廣為人知被認為是最重要的。


 
媒體在網路時代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嚴格檢視目光,這大概是因為「上層人士」尚未理解網路的真正影響力吧。

 
--------------------------


作者:山田敏弘


編譯:蔡昕宸


原文網址:http://www.itmedia.co.jp/business/articles/1707/20/news016.html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上)/蔡昕宸編譯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上)/蔡昕宸編譯


 
「垃圾媒體」這樣的字眼已經在日本的網路中根深蒂固了。


 
在網路上,只要是與安倍晉三首相有關或媒體應有的報導方式等新聞,意見欄中一定會有「垃圾媒體」的留言。


 
近來,日本讀賣新聞刊載安倍晉三與加計學園爭議醜聞時,透過報導文部科學省前事務次官前川喜平(譯注:即,告發首相不正行為者)出沒「賣淫酒吧」的新聞,以轉移大眾注意力,這種「垃圾媒體」般的報導手法令人記憶猶新。


 
詢問跑官邸路線記者後,許多讀賣新聞的記者也都不知道會報導前川的新聞,而且統一刊載於地方版,他們表示這應該是來自於政府「上層」的指示。若此為事實,讀賣新聞對日本所帶來的「垃圾媒體」印象,負面影響極大。


 
根據日本公益財團法人報紙通信調查機構2016年進行的調查,回答「整體觀之,報紙能獲得滿足」的受試者佔全體51.8%,比前年減少2.1%,對媒體的不信賴感逐漸地升高,今年的調查結果將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信賴媒體」現象廣泛擴散至全世界之因(上)/蔡昕宸編譯

日本的報紙閱覽量逐漸減少(資料來源:報紙通信調查機構)


媒體報導錯誤與偏見等頗受人議論,對於媒體印象越來越差的背景原因,就是網際網路的出現。網路上對媒體的「批評」(包含單純的「指控」),其規模較過往越來越大,包含讀賣新聞的報導,若現在不是網路時代,新聞業界引起話題的週刊雜誌爆料大概也無法繼續生存。
 


在考量網路對既有媒體的影響力後,有個疑問便浮現出來,網路普及於世界各國,媒體信賴度降低的現象難道只發生在日本嗎?世界各國的情形如何?


 
若要先回答的話,這種現象當然並不只出現在日本,其實其他國家的媒體可信賴度也逐漸降低。


 
●美國媒體的可信賴度急速降低


 
在美國,川普總統於Twitter中大發「假新聞」的訊息,就職後也一直在網路上持續發布,這種言論在主要媒體中隨處可見,如同川普所預料的,以網路為起點興起了「川普VS.既有媒體」間的對抗,如此鮮明的對立,並不存在於川普政權以前的美國。

 
目前,川普總統並不舉行記者會,總是反覆透過網路攻擊媒體,理由在於,直接突襲媒體並不正確,川普這麼做是為了直接跟支持他的人進行宣傳。


 
另外,川普將媒體批評為「在野黨」,不過,考量媒體功能之一就是「監督權力」,川普的主張某程度上是正確的,美國新聞學的基礎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媒體以令總統厭惡的嚴厲目光監督政權,這就是媒體應有的態度以及存在的意義。
 

 


那麼現在的美國民眾對媒體的評價為何?原本,美國記者在其社會上的「地位」是比日本記者高的;美國的慣例是,記者必須先在地方報社接受訓練累積實績後,才會晉升到全國報社,而經過這些歷練才能採訪外交、國家安全等國家級新聞。有才能的資深記者若能成為積累各種經歷的全國報社記者,世人將會對其刮目相看。


 
然而,因為網路普及加上川普政權的誕生,情況開始漸漸改變。根據美國哈佛大學與哈里斯(Harris)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65%的受試者認為既有主要媒體中充斥著假新聞;而受試者若是支持川普的基本盤共和黨員,則其中有80%的人認為既有媒體都是假新聞。另一方面,詢問「您認為網路上的資訊如何」,有84%的受試者回答「不知道網路資訊可以相信到什麼程度」。

 
其他的調查亦顯示出民眾對媒體的不信賴,蓋洛普(Gallup)民調公司指出,2016年舉行的民調中,僅有32%的美國受試者回答能夠信賴媒體,對比1997年的統計數據為53%,媒體信賴度大幅度地降低。


 
不信賴媒體的理由之一,是因媒體站在「菁英」那一邊的現象,以及以批判眼光看著川普支持者的人,被川普總統故意挑弄著情感;也就是說,川普在Twitter上批判媒體頗有成效。這也因此造成目前美國媒體的可信賴度劇烈的下降。

 
--------------------------


作者:山田敏弘


編譯:蔡昕宸


原文網址:http://www.itmedia.co.jp/business/articles/1707/20/news016.html

 

找回媒體的公信力(下)/呂一銘

找回媒體的公信力(下)/呂一銘


 
勇於認錯的國外媒體負責人


 
至於國外媒體編採的部門負責人如總編輯等,比較「勇於認錯」,為類似重大新聞錯誤下台,不勝枚舉,美英等國則屢見不鮮。像去年四月二十日,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今日美國報」的總編輯卡倫.朱根森(Karen Jurgensen),就因該報記者的新聞造假事件黯然辭職。而紐約時報前總編輯侯艾.芮恩茲,前年也同樣為了記者的重大疏失而下台。又如2015年2月,號稱繼克朗凱(Walter Cronkite)後最受美國人信賴的NBC王牌主播布萊恩•威廉斯(Brian Williams),亦因謊稱自己曾經在伊拉克戰爭中如何死裡逃生,結果被揭穿後,遭到停職處分,信用「破產」,令人遺憾。


  
被譽為國際紙媒的模範生一紐約時報,在前總編輯羅森紹( Abraham Michael Rosenthal)主持編務時,就確立沿襲至今的「更正」欄(Corrections)與「編者註記」(Editors' Note)認真地將自己所犯的錯誤向讀者報告,因為他認為若不如此將無法坐得安穩(sit well on the stomach)。


 
紐約時報以如此嚴謹而負責的態度辦報,尚且不能免於重大錯誤的發生;例如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曾爆料川普性侵、逃稅等負面報導,甚至在民調上,與事實有所偏差、誤導,其第五代發行人小亞瑟•舒爾茨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甚至特別發表公開信認錯,並表示:「若失去閱聽大眾的信任,我們就無法傳遞我們所著名的獨立、原創新聞。我們仍想持續擁有這個機會,僅代表所有時報記者,向您的信任致謝。足見媒體沒有「捏造假新聞的權利」,更不能「說謊」,就連細微末節的新聞查證,都不能有絲毫差錯。


 
曾是美國普立茲獎的大贏家—「洛杉磯時報」總編輯卡羅爾(John S. Carroll)的信念就是:「大報絕不嫌新聞細節的微不足道」!這種「不嫌細微」,或「吹毛求疵」的觀念,就是追求完美的一種社會責任感。正如《華盛頓郵報》前總編輯班布莱德利(Ben Bradlee)留在編輯室牆上的忠告:「長遠而言,不管『事實』有多糟、多難看,都不會比『謊言』來的危險」。

 
「誠信」是新聞記者永遠的信條

 
反觀台灣的媒體表現,除了2006年10月,愛德曼公關公司公布「2006年十大亞洲國家利益關係人報告以及對台灣企業之影響」,對亞太地區包含台灣等十個國家調查中,台灣媒體被信賴的程度敬陪末座,比對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的信賴度都低。對媒體信賴程度,最高的印度猶達50%,台灣卻只有1%,讓人汗顏。然而時至今天,新聞記者的社會形象仍然不佳,例如2016年社會信任度的調查報告,就指出新聞記者的排名,甚至比立法委員還差,顯然必須加油了。


 
新聞媒體是有高度的使命感,而科技的不斷研發變化,自古以來,就不是新鮮事,從早期的印刷、廣播,到後來的電視、網路等,每一波新的變化就會重新洗牌,產生新一波的媒體人、新的傳播方式,新的媒體人再用新的媒體方式提供閱聽大眾新的服務,精益求精。而如何運用重要的那支筆,及對科技的理解和運用固然都是關鍵要務,但「萬變不離其宗」-「誠信」-則是新聞記者永遠的信條。


 
是以找回新聞的核心價值和初心,十分重要。而視新聞工作為一種志業和良心事業,就是新聞媒體的初心!積極追求真民主、真自由、真人權的良善和美德,維護公平、公義、公道,以謀福人群,乃是新聞核心價值的真諦。


 
二戰戰地記者出身,後為電視新聞啟蒙宗師的愛德華•蒙洛(Edward R. Murrow),具備豐富的突發新聞處理經驗,他曾說過:「要具有說服力,就必須是可信的;要成為可信的,就必須是可靠的;要可靠,我們則必須是真實的!」(To be persuasive,we must be believable;to be believable,we must be credible; credible we must be truthful!),足見「誠信」何其重要。


 
甫落幕不久的第16屆卓越新聞獎,以「撥開假新聞迷霧,堅持求真」為主題,並將「社會公器」大獎頒給網路媒體一「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簡稱:公庫),在此時此刻,極具多元、多面向的改革意義,有助找回媒體的公信力,洵為可貴!社會應給予更多的掌聲鼓勵,而此復予新聞人許多的啟思,只要持續堅持信念和努力,便會產生聚沙成塔效應,將是功不唐捐的。

 

 

 

 

 
推薦訂閱
[蠻野電子報]這個中秋節,你製造海洋廢棄物了嗎?@【蠻野心足Wild at Heart】
當台灣CRPD第一次審查之後...@【權進吧! 障礙者】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