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自從六輕來了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創刊日期:2012-09-20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788
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pdinyunlin/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自從六輕來了報
自從六輕來了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自從六輕來了
發報時間: 2021-11-01 11:00:00 / 報主:人耕食共同體
[公益聯播]支持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心靈重建工作
本期目錄
社區參與及培力(empower)怎麼做? 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二)
社區參與及培力(empower)怎麼做? 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二)

#社區需求如何解決?  #參與式預算

 

社區參與及培力(empower)怎麼做?

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二) 

 

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一)

 

四、原子化「五獨」並非與生俱來,過去農村共同體時期還保有社區合力自治

 

其實,已經脫離過去農村共同體時代過於久遠的我們,可能都未真正經歷過「自治」,以至於對於自治的理解極其有限,大多將自治理解為選舉/投票,但選舉或投票其實只是人民受政府(代議制)統治下被保障的基本權利之一而已,離「自治」尚遙。

 

如何實現「自治」?透過「自治」,以有效解決社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唯有居民們一起實踐「共謀」、「共議」、「 共決」、「 共行」、「共律」才有可能,首先,社區居民為發現、認識矛盾而共謀;經日常民主討論與集會,以進行為認識、解決矛盾之共議;社區人人權力平等以參與共議,做成決定;人人共力分工,將共決付諸實行;對於規範人與人關係、人與物關係、人與社區環境關係之共決,人人自律、互律以恪遵之。

 

從一出生就在原子化社會、在「五獨」的狀態下長大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五獨」以外的人與人關係,因此,我們可能會誤以為「五獨」是與生俱來的,是無法被改變的,但其實,在過去的農村共同體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幾乎所有日常生活會遇到的所有需求、矛盾,都是透過集體合力自治、解決。

 

回想大概是我們阿公阿嬤的小時候,當時候的農村都種稻,也尚未機械化,田裡面的工作不可能一個人獨力完成,所以必須你幫我、我幫你,大家才能存活下來,除了農事之外,還包括因為種田不可或缺的灌溉設施,所以集體一定得定期興修水利,而興修水利這個工作也一定得靠眾人之力才可能完成。

 

又譬如說蓋房子,當時候還沒有商品屋,人人皆有居住需求,那怎麼辦呢?也是唯有透過眾人之力才有辦法完成蓋房子的工作,當你家需要蓋房子時,附近的居民們大家都會去幫忙,當我家需要蓋房子時,大家也會來幫我,因為彼此維繫著緊密關係,因此大家的生活所需或面臨的問題,都可以合力完成。

 

另外,像是家家戶戶也總有需要辦理婚喪喜慶的時候,張羅宴客需要很多工具和人手,在還沒有像現在可以花錢委由廠商來統包之前,總總這類的事情,都不可能透過自己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力量完成,所以大家一定會「共力」、「合力」,以確保每個人生活上的需求都可以被滿足、都可以順利完成、都可以活下去。

 

雖然我自己也不曾經歷過農村共同體的時期,但在龍潭村訪談的時候,村民們的描述,也讓我印證了過去農村共同體時,人與人之間非常緊密的「相依互存」的關係,也讓我更加體會,當時候如果不是相依互存的緊密關係,每個人都不可能在脫離他人的狀況下獨存。

 

我曾聽過一位住在和平路的春賀大哥說,以前不管是辦喪事或喜事,需要用到的物品,像是椅子或是鍋碗瓢盆,一定都是從頭借到尾,從第一戶人家借到最後一戶人家,在物資集中的狀況下,才能夠把喪事或喜事辦成。

 

也曾聽過另一位住在忠孝路的國仔大哥說,以前馬路還沒有鋪柏油的時候,大家都會各自拿自家的工具一起把馬路整平,不然下過雨後,沙土路很容易就坑坑洞洞,很危險也沒辦法通行,在整修馬路的時候,大家也會順道一起整修水溝,比較年輕的村民就會水溝裡阻塞的廢土挖出,疏通水溝,因為水溝疏通,大家才有辦法灌溉、耕種,維持生活。

 

對比現在,幾乎所有問題皆只能交由政府解決,過去居民們合力自治的日常生活幾乎已蕩然無存。

 

五、既然原子化並非與生俱來,那又是如何透過「商品化」煉成的?

 

是甚麼原因,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漸疏離?甚至誤以為我們可以「五獨」地活著。既然原子化並非從來就如此,那是如何「煉成」的?

 

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所有食衣住行的需求,經歷了一段從「社區共有共用→家庭共有共用→自己獨有自己獨用」的演變過程,這個演變就是「商品化」的過程,商品化除了改變了人與物的關係,也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讓人人越來越原子化。

 

我曾聽居民義雄大哥感嘆地說:「唉,現在人跟人之間真的幾乎沒有來往,就連親戚之間都很少來往」這時,他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機說:「你看!很簡單的道理,現在手機這麼方便,一通電話就可以馬上找到人,但是,人跟人之間還是根本沒有來往!」

 

商品化就如同義雄大哥所說,現在人人一支手機,但人與人之間反而因此變得更加疏離。相比以前,可能很多人共用一支電話、共用一台電視、一起到河邊洗衣服,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往來頻繁,因為共用物品,發生頻繁地互動交流,因為一起到河邊洗衣服,就會一起聊天,彼此之間在遇到困難時就會相互幫忙、相互關心,可能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某某某,我們很快就會察覺,並自然會想去關心他。

 

但相反的,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一台洗衣機、可能一個房間就有一台電視,一個人有多台手機,所以,人與人之間也因此漸不發生往來,這是因為「商品化」造成了「原子化」。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原子化之「五獨」現狀並非與生俱來,我們是有機會可以變革它的。

 

如何變革?首先,必須破除原子化「五獨」現狀,如何可能?以下提供我們認為可行的實踐路徑:參與式預算

 

六、破除原子化的參與式預算實踐步驟

 

為什麼參與式預算可以變革原子化?以「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為目的的「參與式預算」如何實踐?破除原子化的參與式預算實施步驟如下:

(一)實施範圍不能過大

(二)進行培訓

(三)挨家逐戶訪談

(四)聚集民主討論

(五)根據共識提案

(六)提案說明與民主討論會

(七)民主(投票)共決實施方案 /成立志工小組或推選自治委員

 

步驟(一)實施範圍不能過大:

首先,第一個步驟是,選定一個不超過村里為範圍的社區。

 

參與式預算的實施範圍絕對不能過大,因為如果實施範圍過大,超過一個村里範圍的話,勢必沒有辦法盡可能讓人人知情,也沒辦法讓人人知情度趨於一致,這樣會有甚麼後果呢?居民肯定就會因為不知道、不了解社區正在進行參與式預算,或居民因無法了解「參與式預算與自己的關聯是甚麼」,而沒有參與意願。

 

或許大家會想說,屆時請村里長廣播或是發傳單不就好了?但是,從「接收到訊息」到「重視所接收到的資訊」,甚至到「願意出來參與」,這中間其實還有一大段距離。首先,居民可能得基本瞭解「甚麼是參與式預算?」、「參與式預算對我有甚麼好處?」、「為什麼我需要親身參與?」、「參與式預算和遇到問題時找村里長有甚麼不同?」、「我可以怎麼參與?」等等。必須初步對於這些問題開始有想像或思考,才能逐漸提升每個居民的參與動力。更遑論有許多居民可能在外工作整天,沒有辦法聽到廣播,回到家即便看到傳單,也可能以為只是廣告訊息沒有細讀。因此,如果實踐範圍過大的話,勢必就無法引起居民的重視,一個不是盡可能朝向「人人參與」目標發展的參與式預算,人人就必然維持原子化之「五獨」現狀。

 

步驟(二)進行培訓:

選定一個以村里為範圍的社區後,我們會先和社區頭人,可能是村里長或社區發展協會幹部們進行培訓,主要的用意也是讓社區頭人理解「參與式預算的用意」,讓他們理解「人人參與」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頭人有了基本認識並且重視之後,他們才可能鼓勵、帶動居民們參與,這個步驟的設計也是為「實現人人參與」鋪路,為了鼓勵人人從家裡走進社區,帶動更多人相互交流,逐步變革原子化。

另外,當我們剛進入一個社區實施參與式預算時,得到頭人的支持、理解,甚至重視,是非常重要的,那會讓我們接下來要推動的每一個步驟都更加順利,也會促使社區越來越團結。

 

步驟(三)挨家逐戶訪談:

第三個步驟,是最重要、最不可省略,需要持續不間斷進行的步驟。上半部的分享我們可以瞭解到目前人人在社區裡的生活就是原子化「五獨」的現狀,而且這個現狀已經維持了起碼七、八十年以上,已經非常固化,並且與時俱增,因此,要如何逐漸變革這個原子化現狀呢?挨家逐戶訪談就是一個非常重要、不可被省略、必須周而復始不斷地進行的工作。

 

在大家還未出來參與,還未重視參與之重要性與必要性之前,必須透過我們主動登門拜訪、與居民認識、詢問他對於社區公共事務及社區需求的看法,來逐步變革居民的原子化狀態,讓居民開始願意對自己居住的社區提出意見、親身參與。而在我們不斷訪談的過程中,他們也才可能有機會聽到其他居民的意見,透過一戶一戶的訪談,慢慢將大家的想法進行最初步累積或歸納,也讓居民的想法漸漸從「只從個人角度出發」到「逐漸發展公共思維」。

 

在居民開始發想、初步凝聚意見的初期階段,也才能漸漸為實現下一個步驟「聚集民主討論」奠定基礎,這個步驟是讓居民對社區公共需求的想法成熟化的過程,也是讓居民集體逐漸累積動身出來參與民主討論、表達意見之動力的過程。

 

步驟(四)聚集民主討論:

雖然第三個步驟是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步驟,但是只有這樣畢竟還是不夠的,若是只有我們不間斷地登門拜訪、進行訪談,居民們沒有聚集在一起面對面討論的話,那還是不太可能逐步變革原子化,居民們還是很有可能維持幾乎互不來往的現狀。

 

因此,聚集民主討論這個步驟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在於讓居民們可以齊聚一堂、可以增進對彼此的認識,共同針對居住的社區提出社區需求,並進行討論、共謀解方。

 

聚集民主討論會時,我們會鼓勵並且盡可能培力人人於會議中暢所欲言,在這樣的民主討論的規劃設計下,首先,居民們會因為齊聚一堂、聽見他人的發言而彼此更加熟識,再來是,針對社區裡的公共事務,藉由大家表達意見的同時,彼此之間才能相互交流、「共感」,大家才會在當下感受到自己的社區需求其實也可能是集體的社區需求,並且,也會因此感受到其他村民的參與動力,相互帶動、累積集體參與的信心與動力,想法也能在這個面對面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發展,並凝聚成共識,接著,朝向「將共識落實」的下一步邁進。

 

步驟(五)根據共識提案:

這個步驟比較重要的部分是延續上個步驟聚集民主討論的過程,將每個人的意見,很可能是初步的想法,藉由民主討論、相互交流共感、共謀解方的過程,聽見其他居民針對該社區需求提出的想法或意見、疑慮或初步設想到的解方等,凝聚成一個相較成熟的方案,這個方案是初步依據大家的共識凝聚而成的方案。

 

步驟(六)提案說明與民主討論會:

依據上述凝聚方案的過程,社區舉行提案說明與民主討論會,這是集體讓方案成熟化,綜合居民們的共識進行的提案討論會,另一方面,也讓可能是此前還未參與,對於討論過程不知情的居民,藉由提案說明會來了解大家所提出的社區需求、有機會可以了解目前被提出的方案有哪些、群策群力參與公共事務,針對社區提供意見,並進行分工。

 

步驟(七)民主(投票)共決實施方案 /成立志工小組或推選自治委員:

投票或可作為一種參與的方式,但並非絕對必要。這個步驟更重要的價值在於是否能貫徹集體「群策群力」、「凝聚社區」、「帶動持續參與」,在民主討論會參與率高並凝聚出基本共識的狀況下,即可藉由集體的力量將共識的方案落實,並且持續保持討論、修正作法,另外,也可以藉此逐步累積、發展各公共事務委員會,以持續落實方案之執行,繼續保持參與。

 

(未完,待續)

推薦訂閱
110年埔心牧場知性探索暨手搖車體驗@【桃肢電子報】
轉寄『社區參與及培力(empower)怎麼做? 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二)』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