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饗宴的背後_我們享受,他們善後─Fresh Air有氧生活─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uly 21,2010科技饗宴的背後 ─ 我們享受,他們善後
在電子資訊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及近年低價行銷策略的趨勢下,人們汰換手機或電腦產品的頻率可能有時比衣物還來得頻繁。 當有創新技術突破既有模式,帶給人們嶄新的感受、體驗、與便利性時,那種汰換之勢更是如浪潮襲來,就像這些年人們紛紛購買液晶電腦銀幕與液晶電視,以期能跟上科技時尚,享有時代感的生活面貌。
當我們專注於享受科技所帶來的時尚感及一波波新奇體驗時,很少人會去想那些被我們汰換掉的舊品或報廢品的流向或是之後的故事。 曾有些好奇那些材質不易分解的電子廢棄物最後是怎麼被處理的? 或是被藏到世界上那個角落去了? 忙碌的我們關注回收的熱忱往往可能只到自家大門口,丟上垃圾車或門外就與我們無關了。後來得知那些電子廢棄物大多流入了落後國家,但那一切似乎又更遙遠了。
其實這些科技垃圾已成為現今全球需要面對的問題,其不易分解的材質與含毒性的成份對環境和人身健康造成的威脅,正漸漸形成另一種駭人的浪潮襲向我們。 八月份的經典雜誌針對電子廢棄物做了專題報導與實地的探訪,解答了原存有的那份好奇,一張張實地探訪的照片,讓人有種看到了、聞到了、甚至感受到了的深刻印象,發現它並不遙遠,而且享受科技的我們是無法永遠置身事外的。
過去二十多年來,來自全球發達國家的電子廢棄物總量每年不斷成長,估計有八成運往了亞洲和開發中國家處理,如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巴西、墨西哥、奈及利亞、迦納等地。 因為這些地方人工低廉,沒有嚴格法令和環保意識的束縛,遠比在發達國家內處理來得容易及節省成本。 但是目前即使在這些發達國家境內,有毒垃圾都不一定能夠完全得到妥善的處理的情況下,更遑論缺乏知識、技術與設備的貧困角落,長期下來,當地的環境和人身的健康都受到嚴重的傷害。
早在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就已注意到先進國家將這些有毒垃圾移轉至落後國家,於是多國代表在瑞士簽訂巴塞爾公約,以管理有害廢棄物跨國運送與處置。 但是多年來在利益的誘惑下,一直有回收業者或貿易商非法的假借舊品或二手物品的名義將廢棄的電子物品輸出入落後國家進行拆卸,取得其中有價值的再生金屬材料後轉賣,獲取豐富利潤。 而那些貧窮角落的人們生活本就貧困,為求生計,在缺乏環保知識及對其中有毒物質為害身體的認識下,拆解和處理電子廢棄物便成為他們賴以為生的工作。
經典雜誌報導了中國境內主要的電子廢棄物拆卸基地,廣東貴嶼和浙江台州,及印度拆卸處理電子廢棄物的現況。 雖然國度不同,但故事和畫面卻很類似,村落裡堆積如山的機殼、鍵盤、電路板、電線、家電物品等等,與簡陋的屋舍和樸拙的穿著看起來極不協調。 那些似曾相識的主機、鍵盤看來讓人不安,心想該不會我們淘汰的也在其中吧!
村莊裡的男女老少在自家屋裡、院內、或附近空地,以類似家庭代工的方式,在沒有任何的防護下,徒手敲打、捶砸、火燒著線路板,取下金屬元件轉賣。 電子廢棄物體內有不少元件含有毒的成份,這是我們使用者可能都不清楚的,但在拆解的的過程中,卻得碰觸到這些成份,而不當的拆解方法更會產生為害健康和空氣的氣體,並且不當的掩埋處理對當地的土地河川也造成嚴重污染。
報導中提到,2005年汕頭大學醫學中心實驗室曾針對貴嶼一至六歲兒童進行了血鉛影響的研究,發現鉛中毒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一。 另外,國際環保組織亦曾於2001年對貴嶼地區的沉澱物和水進行採樣分析,發現污染的程度都遠超過標準達百倍以上。
根據今年初綠色和平組織的一項報導,非洲現在已成為已開發國家傾倒電子廢棄物的新據點。 類似的故事與畫面一再漫延,不知道世界上還要有多少個貧困角落在環保意識萌芽前,先這麼陷落了?
資金缺乏與電子廢棄物處理的研發意願是已開發國家落實回收處理的瓶頸。 然而,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電子廢棄物對環境和健康所帶來的危機,開始思考如何從根本面降低污染的可行性,於是生產者延伸責任的概念出現,也就是從產品設計、製造開始就減少對環境有害的因素,並且製造者需負起產品最終的回收責任。 歐盟於2003年通過廢電子電機設備回收指令(WEEE),要求相關業者負起回收處理責任,其並於2006年發佈有害物質限用指令(RoHS),限制電子電機產品內含有有害物質,初步限制六種(鉛、鎘、汞、六價鉻、聚溴二苯醚PBDE、聚溴聯苯PBB)。 為因應此二項國際法規,業者們已開始思考如何在源頭就為產品注入綠色思維,未來除了設計、製造、行銷能力外,回收能力也可能會成為業者在市場立足的因素之一。
各國政府也逐漸加強相關法令。 曾刊登於商業週刊,McKinsey & Company的 Mr. Bill Wiseman研究觀點提到,這方面歐洲和日本做得最多,美國和亞洲國家也逐步跟進,日本現行法規要求電子用品零售業者必須回收過去售出的商品,而且代工廠商也必須分攤產品非法傾倒的回收成本。 歐盟國家和美國一些州也都訂定年度回收率的目標與規範。
我們消費者又何嘗沒有延伸責任呢! 從購買的時候起,我們除了去瞭解產品的功能、品質、外觀之外,也要比較其是否具有環保的設計與材質,並且詢問該廠商或銷售點所提供的回收服務,還可以考慮減少任意汰換的頻率。未來要汰換時,更要做好回收的工作。+
經典雜誌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6755
綠色和平 http://www.greenpeace.org/international/campaigns/toxics/electronics/how-the-companies-line-12
電子報內容為報主所有,任何轉載,請先徵求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