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家協會電子報』-No.3─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13,2017
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服務專業人員 摺紙藝術治療訓練工作坊
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服務專業人員摺紙藝術治療訓練工作坊
一、前言:在台灣,平均每天有近184名兒童親眼目睹家暴事件。這些純潔的孩子,被迫生活在暴力環境之中。他們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卻被迫遭受暴力陰影的侵蝕,他們的傷痕或許外表看不到,但那潔白的心靈,早已被訂下難以磨滅的傷痕…,且根據內政部家暴委員會統計,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止計有 158,191件家暴開案數,若以每個家庭1.2名子女推估計算,則將近有19萬多名我目睹家暴兒需要社會的關注。「目睹暴力」兒童,親眼看到父母之間暴力行為,造成心靈傷害,其中只有1%受到輔導或心理治療。目睹暴力,包括看見或聽見暴力,甚至知道家庭暴力發生過後之餘波亦是目睹暴力的一種。不論哪個年紀的孩子都可能受到家暴事件的影響,當一個孩子長期目睹母親被父親打的傷痕,便是目睹暴力,即使事發當時他不在場,都可能造成孩子情緒、認知、社會及生理上的負擔,進而出現不適應行為,例如暴力、憂鬱、身體抱怨、焦慮等。摺紙藝術治療不僅具備靈活性、方便性、威脅性少,而且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活動。透過與孩子一齊摺紙的過程中,治療師可提供精神支持和促進溝通。隨此之外,孩子在過程中體會正常的社交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態度和增進創作力,這正是目睹家暴孩子所需要的體驗。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感受到被接受,透過摺紙表達心聲。而且,摺紙蓆中可作種種觀察,例如可評估動機和興趣、提高注意集中力、鼓勵孩子的能力或找出有問題之處、評估社交技巧和不同程度的收獲。最後,孩子也可能把摺紙培養成為一個嗜好、興趣或舒解壓力的方法。因此,期望藉由辦理摺紙藝術治療的訓練課程,透過表達性藝術治療架構,促進目睹家暴兒少服務專業人員對目睹兒少的服務的模式多樣化和建立工作知能,當面對不同目睹經驗的孩子與家長時,能有更多不同的方針或考量可依循和參考,強化目睹兒童服務的能力的多樣化,進而能提供適當的處遇。
二、課程目標: 1. 促進兒少服務專業人員瞭解目睹暴力兒童之影響 2. 透過摺紙藝術治療工作坊,促進目睹家暴兒少服務專業人員對目睹兒少的服務模式的多元化整合。 3. 實務演練與討論
三、主辦單位:花蓮縣衛生局
四、承辦單位: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五、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身心科
六、辦理時間:100年2月15、16日(星期二、星期三)
七、辦理地點:花蓮衛生局 三樓教育訓練室
八、參與對象:心理衛生領域相關人員如社工、心理、職能、護理等、學校輔導人員及兒少社福機構社工 (能全程參與優先錄取)
九、授課講師:吳明富 助理教授 現職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學歷 : 美國聯合大學跨領域研究藝術治療博士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士 專長領域 : 表逹性藝術治療、藝術教育、研究法、美術創作、寫作、專案策劃與執行、團體治療與督導、生命教育、心理學 證照:美國藝術治療執照協會認可證書、紐約州創造性藝術治療師執照、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ATA)專業會員、台灣藝術治療協會(TATA)專業會員、康乃爾危機處理(Cornell Crisis Intervention)訓練認證、台灣國民小學合格教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