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暴目睹兒攜手同行─社團法人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September 13,2017與家暴目睹兒攜手同行
文: 郭榕 心理師
常在個別心理諮商的會談中,發現目睹的出現,有些是國中小在校行為不檢被轉介,有些是大專生情緒、人際出現狀況自行預約前來,不同的來談議題,相同的是當回想到過去父母間劇烈的打罵與爭吵時,成熟的臉上出現的不忍與驚恐。常在個別心理諮商的會談中,發現目睹兒的出現,有些是國中小在校行為不檢被轉介,有些是大專生情緒、人際出現狀況自行預約前來,不同的來談議題,相同的是當回想到過去父母間劇烈的罵與爭吵時,成熟的臉上出現的不忍與驚恐。
有些會談者會說: 我覺得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過去的就過去了! 有些會說: 我知道我爸是我爸,我是我,我們不一樣。但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的會談探索,我會發現這些過去的目睹經驗,影響了會談者的價值觀及成長過程甚鉅。
陪著會談者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目睹家暴的經驗影響了其在面對衝突時的行為,並限制了他的衝突應對模式,長期看著盛怒的家暴者反射性的揮拳、砸家具的行為後,不自覺的學習到了單一的衝突解決模式,於是乎當看到國中小學生在人際相處較易生氣或暴力相向時,我第一個想到的不是過動傾向,而是這是不是另一個目睹家暴的孩子? 當看到面對感情衝突或困擾時,不自覺傷人或自傷的青少年時,我想到的也還是:這是不是個過去長期目睹父母爭執與衝突,於是乎沒有學習到適當處理自我情緒的孩子?
有些人會問我 ”心理諮商對目睹兒的幫助是甚麼? 你又改變不了他的環境? 你消弭不了她父母間的衝突與爭吵? 為什麼要目睹兒接受心理諮商? ”,對於我們文化中容易將家庭衝突當做秘密,而導致長期揹負心理壓力,無法與外人討論訴苦的目睹兒而言,只要有一個人可以用瞭解與陪伴的姿態,跟他討論他的擔心與害怕,釐清行為的選擇權在當事人(加害者),而不歸責於自己或家人,這就是最好的及時處遇了,而這個人不一定要是心理師或社工,對家庭暴力有概念的老師或能提供資源的長輩親戚,往往也是這群孩子們的最佳天使。
曾有孩子跟我說: 老師,謝謝你陪我一起去想我怎麼樣可以不只有一個選擇,而不是像以前一樣,總只想得到家裡面發生的事情,陷在鑽牛角尖裡,而忘了還有學校、朋友。“與家暴目睹兒攜手同行”就是最佳的心理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