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導覽電子報
報主:文化導覽
創刊日期:2008-04-14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導覽電子報報
文化導覽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導覽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8-31 16:00:00 / 報主:文化導覽電子報
[公益聯播]化妝品真相大公開社群
本期目錄
大高雄地區的漁業活動-01
大高雄地區的漁業活動-01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文:黃暉榮(文化導覽協會理事長)
0000
大高雄地區沿岸漁業活動,起源於何時,文獻上已難查考,但透過考古遺址,歷史文獻可以初步推測判斷︰
0000
1.新石器時代大高雄地區補魚之行為
0000
0000新石器時代早期,大約是在七千年前至四萬七千年前之間,高屏地區出現了「大坌坑文化」,主要分佈在高屏溪出海口的北側,就在鳳山丘陵的附近,也就是鳳鼻頭、六合、福德爺、孔宅一帶。因為當時高雄地區是一大片的低窪地區,積水成為溼地,「大坌坑文化」的原住民就住在鳳山丘陵,此處較高不怕淹水,接近海邊取食魚獵和撈貝非常方便,適合生活。
0000
0000從遺址之中,發現到有缽和罐的器具,由於燒製的硬度並不高,可能是就地取材,採用丘陵附近的木材或高屏溪的草本植物所燒製。在此時期即有補魚之行為。
0000
 2.新石器時代中期大高雄地區補魚之行為 
0000
0000新石器時代中期,大約是在四千多年前至三千五百年前之間。這一時期,在台南的國母山、永康的網寮、仁德的牛稠子、永安的下甲、烏樹林及彌陀的漯底,有發現到「牛稠子文化」的類型。此時期所挖出的遺址有繩紋陶、容器、紡錘、裝飾的陶環、石刀、石犁、石斧、石矛、石針等農具及漁具、獵具。依推測,在當時可能有農耕、狩獵、漁撈的行為。
0000
0000高屏流域的鳳山丘陵及內門丘陵南側,發現鳳鼻頭、潭頭山、鳳山水庫、瓦厝、水安、後庄的遺址,此遺址類型為牛稠仔遺址中的鳳鼻頭類型。這個階段的生活形態,依出土器物推斷可能為農漁獵混合,採用繩紋陶等及各種石器。此遺址可能是依「大坌坑文化」晚期所逐漸演化而成。鳳鼻頭遺址和大陸的「曇石山文化」有部分共同點,但在當時台灣已經是一個孤島,所以只可以證明出彼此間有互動往來和交流,但無法證實有移民的關係。這個階段發現不少獸骨,因此可得知食用動物,做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漁具是因近海,易於採用捕撈的方式取食而製作。
0000
3.新石器時代晚期大高雄地區補魚之行為 
0000
0000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在三千五百年前至二千年前之間,南台灣的文化遺址有「大湖文化遺址」、「鳳鼻頭文化遺址」、「丘陵台地地區遺址群」、「中海拔山地區遺址群」等四個大區。此時的文化遺址很多,是南台灣原住民的先驅,也是目前原住民文化的基礎。目前的原住民,可能是由此四大區域所遷移出或有所關連。透過其遺址可以確定有捕撈魚的取食行為。
0000
4.金屬器與金石時代大高雄地區補魚之行為  
0000
0000金屬和金石並用時期,大約距今二千年前至四百年前之間。這時期在南台灣產生了豐富的原住民族群與文化。在中高海拔地區漸漸地也有人進入山區活動,並成為聚落,使得此時期的族群更加多元化。此時期有蔦松文化的蔦松類型、清水岩類型、美濃類型、扇平與萬山岩雕、中海拔山區比鼻烏類型,在楠梓仙溪、荖濃溪上游皆有史前人類的出現。
0000
0000以上為史前文化部份,到底這些原住民由何而來、是那個族群的祖先,目前也只能用推論的方式。但基本上,大部份是屬於南島語系民族的印度尼西安支系。在文化特質上是東南亞文化圈的印度尼西安文化群。這是一個分佈最廣的民族,北以台灣為立點,南到達紐西蘭,西到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東到南美洲西岸的復活節島,以上皆有補魚之行為。
0000
※請尊重智財權,謝絕轉貼!※
0000
推薦訂閱
2011高雄市慶祝原住民族日系列活動熱情展開@【文化導覽電子報】
媽祖請你要保佑(二)「新」彰工電廠環評小組初審雜感@【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轉寄『大高雄地區的漁業活動-01』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