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文化導覽電子報
報主:文化導覽
創刊日期:2008-04-14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文化導覽電子報報
文化導覽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文化導覽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10-31 16:00:00 / 報主:文化導覽電子報
[公益聯播]珍愛自然生態攝影聯展—清華大學人社院
本期目錄
大高雄地區的漁業活動 03
大高雄地區的漁業活動 03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文:黃暉榮(文化導覽協會理事長)
0000

8.明朝時期台灣海岸漁業活動       

000在1589年(明萬曆17年),有記載「東西二洋共八十八隻。又有小番,名雞籠、淡水,地鄰北港捕魚之處,產無奇貨水程最近,與屬東、福寧州、浙江、北港船引,一例原無限數,歲有四、五隻或七、八隻不等」由此可知北港早有朝廷所發的漁船引。
000
000早期的東洋之路指的是由福建經澎湖至安平,沿沿海岸至貓鼻頭,後到呂宋島。此路線與烏魚在南台灣渡海峽的洄游路線相同。
 0000

9.鄭氏家族時期台灣海岸漁業活動

000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來到台灣後,進行的漁業稅徵比荷蘭人更為多。除了擴大荷蘭人的基本稅捐之外,又增加漁具稅的名目。在永曆15年5月18日的告諭中:「沿海各除現有網位罟位,本蕃委官徵稅外,其餘分與文武各官及總鎮大小將領,前去炤管,不許混取,候定賦稅」。
0000
000這個時期的漁民,在漁業的稅捐有水餉稅、港餉稅、澎湖稅。所謂的水餉就是漁業稅。港餉稅是荷蘭人開始徵收,鄭氏採用招標方式,將撈捕權以招標方式由最高價外包,再依合約繳稅。烏魚旗就是捕烏魚的許可證明,用白布印有烏魚旗,填上漁戶姓名,縣印銓記,插在船頭上,就可下網捕捉。
0000
000在荷蘭時期,台灣的漁業大都是外地性或季節性作業。在台灣設漁寮為基地,以捕烏魚為主的沿岸漁業。鄭氏家族後期漁夫人數增加,在沿海地區也形成聚落漁村。
0000
000在1673年(康熙12年)打狗旗後有漁民徐阿華,因颱風發現旗津,徐阿華建一草寮暫住,後邀洪、王、李、白、蔡、潘六姓移民居住,形成小聚落,並建媽祖廟。後因恐土地糾紛,在1691年(康熙30年)徐阿華與地方人士協議,決定劃分一定地區……。此為打狗旗後有關漁民遷入之記錄。

 0000
10.清朝時期台灣海岸漁業活動 

000清初時期,將鄭氏官屬、兵士、眷口、難民移送回大陸,免得在台灣作亂。當時,全台的鄭氏官、士、兵剩三千人左右,全台所剩的漢人只有數千人。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台灣府志的記載,全台人民共一萬六千餘人。而台南高雄地區的漢人會少更多,因為台南高雄地區是鄭氏的大本營,當大量人口移出,依判斷平埔族人在此時應有所遷移。
0000
000在康熙年間,因台灣孤懸海上不易管理,容易成為窩藏叛亂盜賊的地方,若是自由前來,人口大量移入,將更難以管理。而且廣東一帶有不少海盜聚集,若是來到台灣,更是不易處理。於是就在1684年頒布命令:凡是要渡海來台灣者,需先向所藉的官員申請,經分巡台廈兵備道稽查,依台灣海防同知批淮才可來台,如果偷渡將嚴處。渡海來台灣時不可攜家帶眷。廣東一帶的居民禁止來台,因為廣東多盜匪。由於規定嚴格,就造成不少想要來台淘金發展過活的人,透過人蛇集團偷渡來台。偷渡者首先在廈門集合,利用半夜搭乘小船至大擔島,換上大船之後先到澎湖,再換上大漁船來台。來在台灣是到打狗等小港口上岸,因為沒有重大守備,偷渡容易。
0000
000在當時人蛇集團每位收八兩銀子,上了船將人趕入船艙之中,再將船艙釘死。將船艙釘死可以避免偷渡客上到甲板發生重心不穩或被海浪捲走。在台灣和大陸之間的台灣海峽,在西南季風盛行之時,若是遇到漲潮時候,水流會很快,水色全變黑如墨色一般,也因此有了黑水溝之稱。
0000
000將船艙釘死可以避免因走動發生重心不穩翻覆或在甲板被海浪捲走,但如果翻覆那就完全沒有逃生的可能。有些人蛇被抓又為了騙錢,將船隨意航行一下時間,就在大陸沿海地區或找個小島,謊稱台灣到了,把人丟下來不管死活。就算來到台灣,有時怕被官兵抓到,就在外面的沙洲上把人趕下自行上岸,此稱為「放生」。如果在沙洲潟湖行走時,不小心陷入淤泥之中,沈了下去無法行動,稱為「種芋仔」。若是潮汐沒有算好,走到一半漲潮,人隨波逐流稱為「餌魚仔」。也因此當時來台有「六死、三留、一回頭」的說法。所以在當時高屏溪出海口附近,偶而也會發現一些偷渡客的屍體,這種現象一直到了乾隆25年解除禁令才減少。
0000
000此時期在台人口雖不多,但在打狗澳的漁業熱鬧非凡,在台灣府志、鳳山縣志、重修鳳山縣志、赤嵌筆談皆有記載。重修鳳山縣志︰「旗後山…山不甚高臨於海邊,為漁人採捕之區。」赤嵌筆談︰「…打狗澳,漁舟雲集」道光年間安平地區港口淤塞,漁夫轉往澎湖、打狗謀生,由此打狗附近漁業更加興盛。
0000
000在光緒年間(1855年)法國駐廣州領事C.Imbault-Huart曾來至打狗,記載著旗津有一些零亂的房子,居民大都是漁夫,人口僅有一千五百人至二千人。補魚採用釣鉤和釣竿,大部分使用網罟。由此可知旗津漁夫的人數及補魚方式。
0000
0001683年鄭氏滅亡,清廷取得台灣後的二百年,打狗的漁民、漁船增加以外,其漁業變化程度不會很大。在光緒3年時福建巡撫丁日昌,奏請所有船港等雜餉奉准豁免,免除漁民長期以來的負擔。
0000
0000
※請尊重智財權,謝絕轉貼!※
0000
推薦訂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六十九期--【百香梨漿】@【素食聰明吃】
第六十六期111007 大玩創意 二創有理:從同人創作觀談起@【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大高雄地區的漁業活動 03』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