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0-07-14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102年最新活動大事曆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14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14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農業二都」,打著農旗反農旗

日前雲嘉兩縣聯合慶祝國際合作節,蘇治芬、張花冠縣長表揚優良合作社和農場之餘,宣佈兩縣將共同推動雲嘉農業特區建設條例等案,爭取3百億經費打造「國家級農業基地」。

兩位縣長為長期處於弱勢的農民與農業請命之餘,雲林縣喊出口號「農業首都」,嘉義縣喊出口號「農業新都」,期盼「農業二都,相輔相成共創新機」,卻不免給人一種觀念錯置的印象。

首先,雲嘉兩縣明明是農業區,為什麼要用「都」這樣的概念來自我標榜?「都」,代表都市/城市,恰與農業部門以「鄉村」為主要特色的概念是相對立的。

農業生產的特色,是人工耕地與自然山河並存、是以綠色為主的農作及生態、是分散而非集中的居住社群、是自給自足也是相互交換、是人與土地的兼容並存、是悠遊南山下的生命樣態,這些特色共同構成了農業、農村、農民(三農)的特質。鄉村,不只是個空間概念,還代表了三農所內蘊的關於生活、生存、生命、生態等全方位的正面價值觀。

然而,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在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存在著類似的歷程──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往往壓榨農民勞動與農業資本,在農業部門與工業部門之間形成不等價交換,以農養工。

以台灣為例,光是1951至1960的10年之間,農業部門資本外流的總數高達289億2千9百萬台幣,佔同期農業生產總值的21%。當時政府以農民儲蓄用於非農業投資、田賦徵實、隨賦徵購、農業生產貸款的償付、肥料換榖、對農產品出口的壟斷等措施,榨取農民的生產所值,並配合以低糧價政策。研究指出:政府將徵得的稻米,以低於市價20%到30%的價格出售,農產品價格,低於一般物價水準達30%,稻米價格與一般物價的差距則有40%。

以農養工的結果,把農村人口從鄉村擠壓至都市,公共資源的分配也獨厚都市。都市發展與擴張的進程,同時也是農業凋零、農村崩解、農民破產的進程。從整個社會範圍觀之,都市恰是鄉村的對立面,鄉村造就都市的光鮮亮麗,直至它自己殘破凋萎。至於鄉村所內蘊的生活、生存、生命、生態等正面價值觀,更是土崩瓦解,農民成為弱勢,難得有自信、難得有尊嚴,鄉村二字,或遭污名化,或徹底排除於主流價值之外。

如果台灣還是個追求平等的社會,就不能漠視這段以農養工的歷史,亟思重建農業之道。農業的重建,首先必須提高農民所得,構築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但另方面,也須把被顛倒的價值觀給顛倒回來,重點之一,即是鄉村觀念的去污名化。

以此反觀雲嘉二首長提出的訴求,姑不論其內容是否真能符應農民所需,就觀念層次而言,「農業二都」的口號其實無異於倒打農民一耙。無論「首都」或「新都」,它們都是鄉村的對立面,口號所彰顯的恰恰不是對農民的尊重,而是輕蔑。

台灣的從政者一向喊慣了口號,為了吸納選票,口號尤須符應所謂主流價值,至於那些主流價值是否符合社會平等原則,遠非從政者所在意。又或者,從政者看似「濟弱扶農」的舉措,自始就帶著主流價值偏見,以致於他們訴求的恰恰有害於農民,而他們反對的正是他們自己。

「農業二都」之議,沒別的,就是打著農旗反農旗!

(回目錄)




左右看:中國外匯存底下降

左看:匯率與實力 中國的巨額外匯存底歷來引人注目,但5月份時卻意外地減少了510億美元。6月份雖然轉負為正,增加147.69億美元,總額達到2.4543兆美元,但增加數額卻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707億美元,顯示中國外匯的增加速率放緩。然而,今年上半年中國的貿易順差與外國直接投資並未減少,使得此一外匯存底減少的現象引發各方關注。

如果貿易、投資等外匯的來源都為正數,那麼最可能的原因或許是美元匯率的升值。由於中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假如美元相對於歐元升值,那麼中國持有的歐元資產折算為美元的價值就會減少,使得外匯以美元計價時變少。換句話說,此種因為匯率變動而出現的外匯減少,並不表示中國真正減少持有外匯資產,相反,由於在貿易、投資等方面持續增長,中國的外匯資產實際上很可能還有所增加。

但這是否就表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實力持續增長呢?倒也未必。台灣人習慣於以外匯存底作為經濟實力的指標,但其實只是特殊的出口導向模式的產物。這種模式是否健康?能否持續?才更該關心。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右看:中國調控生效 中國的外匯存底高居世界第一位,但5月份外匯卻淨減少了510億美元,6月份恢復成長,但增加速率依然比去年同期放緩,中國外匯持續成長的趨勢似乎發生變化。許多人歸因於美元升值的會計效應,很可能忽略了國際經濟的變化,以及中國正在進行的一系列調控與改革所造成的影響。

從國際經濟來說,歐洲國家發生債務危機,連帶使得投資人對於新興市場轉趨謹慎。中國雖然並未向歐洲國家那樣債臺高築,但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亦不健全,許多熱錢因此停止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中國政府鑑於前一時期房市飆漲造成的社會負面效應,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抑制房市,未來房市上漲趨勢不再,投機資金自然興趣缺缺。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在危機爆發之後已經決定轉變過渡出口導向的增長方式,一方面回應國際上對中國低估人民幣刺激出口的質疑,一方面拉動內需以彌補歐美市場的下滑,減少貿易順差、防止外匯增加過快、加大對內陸地區投資、提高國內工資,這些都使得未來中國的外匯增長可能進一步趨緩。

王放/政治評論員

(回目錄)



衛報週評:攻擊事件不影響伊拉克大局

節譯■葉興台

過去一週,針對前往巴格達北部卡濟米耶清真寺,紀念著名什葉派宗教領袖卡齊姆殉教1,033週年活動的什葉派教徒所投擲的兩枚炸彈,至少殺害了66人,攻擊行動也繼續發生在伊拉克局勢較不穩定的地區,尤其是北方,炸彈攻擊事件較其他地區更為頻繁。

然而,這不代表伊拉克陷入崩潰邊緣。就算美軍將在8月底時開始撤出,伊拉克的安全未必會惡化,那些預測伊拉克會再度出現毀滅性暴力的人,通常沒有考慮到精心安排暴力的組織或團體已經不具影響力。

伊拉克的蓋達組織和其他好戰份子已不能左右這個國家,先前有關邊緣化伊拉克遜尼派政治人物,將導致暴力不安的假設,經證明也毫無根據,最重要的是,伊拉克已不再是恐怖份子從事組織化和強有力活動的場所。

在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後,對現狀最不滿的遜尼派阿拉伯人,不再與伊拉克蓋達組織合作,主要因為伊拉克蓋達組織正忙著獵殺參與「伊拉克之子」(The Sons of Iraq)計畫的老成員。這個由美國發起的計畫,迫使伊拉克蓋達組織和其他伊斯蘭聖戰組織遷往北方。

當然,伊拉克的暴力事件可能會繼續發生,極端團體仍能從鄰近國家穿越伊拉克邊境。由伊拉克前獨裁者海珊之下的第二號人物杜瑞(Izzet Al-Douri)領導的復興黨(Ba'ath party)所分割出去的一個極端羽翼團體,仍繼續在敘利亞受到保護,當地的復興黨黨徒最近還舉行了2003年已來的首度公開會議。

然而,儘管攻擊事件持續不斷,伊拉克人不再尋求好戰份子保護,反而相信受到尊敬的伊拉克安全部隊。當好戰份子繼續在北方的摩蘇爾、狄亞拉和基爾庫克為最後的堡壘而戰鬥,巴格達外南方地區的安全持續改善,且應該很快就會感染到庫德族居住的北方。整體而言,伊拉克的暴力正在下降之中。

也許有人擔心美國在8月底撤出作戰部隊後伊拉克的局勢。其實除了北方,美軍撤出對伊拉克的安全幾乎不會造成巨大衝擊,因美國已不太干涉伊拉克事務。有鑑於伊拉克情報體系的脆弱,在美軍完全撤出後,美國情報單位可能繼續駐守當地。

在伊拉克北方,伊拉克政府可能繼續部署若干軍隊。上週一狄亞拉城一場街頭打鬥,演變為庫德族和阿拉伯士兵之間的相互開火,兩名伊拉克士兵、一名庫德族警察和一平民在衝突中受傷,有關單位可能視此事件稱為誤會所致,但這也反應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無論如何,伊拉克再度爆發庫德族火拚阿拉伯人戰爭的可能性很低,過去的歷史證明,在巴格達和庫德族戰爭中,機會主義和務實主義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到目前為止,雙方都滿意現狀,不可能不顧一切地把2003年後的政治獲益拿來下注。

然而,認為伊拉克政府形成過程中,安全環境不會出現某種程度的不確定,這種想法過於自滿。有些團體可能尋求發動攻擊,或者用攻擊當作與巴格達當局談判的籌碼。

除非伊拉克人不接納反政府人士所組成的聯盟,讓他們能在同一面旗幟下彼此合作,有關伊拉克可能再度陷入崩潰邊緣的假設,不僅無事實根據,更增加伊拉克情勢的緊張,成為極端份子惹事的藉口。

(回目錄)



討論區

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點選 討論區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第 八十九 期 2013.09.06 2013 年 CC 全球會速記@【創用CC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0-07-14』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