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言論廣場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1997-12-10
發報頻率:每週出刊五日
訂閱人數:3,45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言論廣場報
立報─言論廣場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言論廣場
發報時間: 2013-02-20 05:00:00 / 報主:立報─言論廣場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身障資源中心第四期社區才藝課程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2-20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2-20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博弈顯示觀光業走入瓶頸

博弈的話題最近頗為熱門,前有馬祖宣布要促成福州馬祖的一日生活圈,來推動馬祖成為兩岸的博弈特區,緊接在後則是鴻海董事長主張要將淡水發展成為博弈特區。

博弈在台灣是個尷尬話題,澎湖、馬祖舉行博弈公投所引發的關注就是典型例子。反對者認為此事等同於「賭」;倡議者則認為博弈非賭,而且還能將人潮轉向到觀光,進而用血拚帶動經濟,也就是在這種思路之下,近日已經將事業版圖延伸到電腦購物賣場的製造業大亨,才會義正詞嚴的急著為博弈正名。

不論「博弈」跟「賭」之間的差別是微言大義或是天差地別,現實的狀況是,台灣想要藉由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地利之便,來吸引中國觀光客的想法,未必能實現。因為海南島不論是從政策的戰略位置,或是交通的便利,都更有複製澳門博弈觀光模式的優勢。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台灣無法只依靠「地理位置靠近大陸」這個因素,就能吸引來自於大陸的博弈客。

至於要以博弈來帶動觀光的思維,更是觀光、文化創意走入瓶頸的徵兆。

台灣向來自豪於本地的觀光特色,從小吃、美食、夜市,甚至人情味,近幾年搭上本土意識的潮流,這種帶有些許鄉土情懷的「台灣特色」的獨特性被不斷放大,幾乎已經到了自我陶醉的程度。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將陸客、國外旅客的正面經歷放大處理,似乎台灣真是個充滿人文、深情、美景的地方,完全無視於台灣的許多「特色」,放進東亞、世界的比較範圍時,這類獨特性卻並不怎麼突出,甚至對於來自於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民眾,僅有一些獵奇樂趣的吸引力。現實卻是殘酷的,外國人士雖然對於小籠包等小吃頗有好評,甚至被列入來台觀光務必品味的清單中,但是此「小吃」卻僅限於特定幾家有門市店面的餐飲業者,而且,夜市等平民化的美食集散地,則罕見到外籍人士,這一點只需要到各地夜市晃一晃即可知道。

類似的例子則是台北的光華商場,儘管被描述為科技宅男的聖地,號稱是日本秋葉原的台灣翻版,具有某種獨特的文化品味,政府也宣稱要以此發展具有特色的電子產品大型賣場。然而,現實的狀況是,當地罕見到台灣人以外的消費族群,就連日本觀光客也很少見到,甚至,在深圳、北京也不乏類似的場景。

對於博弈帶動觀光的論述主流,幾乎都會強調博弈與賭博的差異,以及強調人潮帶動金流的效應。但是,從實際的狀況來看,觀光與博弈幾乎是兩個消費群,有不同的消費喜好。而且,國外幾乎都是用專區的形式將「賭」框限在特定的空間內,一方面是藉此塑造光明、上流的形象,來跟線上下注、購買彩券作一個區分,另一方面則是防止博弈對於道德、治安的衝擊溢出到其他區域,來降低負面效應。但是,博弈終究不等於觀光,澳門、拉斯維加斯是最典型的例子,博弈所帶來的消費,幾乎都是在賭場周邊的娛樂場所、購物中心,至於賭場以外區域的觀光、經濟發展,幾乎與賭場呈現對比強烈的兩種樣貌:專區內充滿熱鬧繁華氣息,一出專區猶如進入另一個寂靜世界。

各種對於博弈的論述中,對於娛樂所可能延伸出的觀光,或多或少的都存有一些期待。它的背景在於,本地主流論述中的觀光、文化特色,其實並不很特別,以至於實際的運作已經進入瓶頸,再加上,大部分的討論總沒有將博弈、娛樂的特性,跟觀光做一個區分。如果不能認清,博弈跟觀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陣營,最終在經濟的考量下,我們終究會接納博弈這個選項。

(回目錄)




左右看:柯利亞連任厄瓜多總統

左看:再賞新自由主義一巴掌

厄瓜多總統、南美洲國家聯盟前任主席柯利亞,以大勝對手兩倍以上票數,三度輕鬆蟬聯總統寶座。這個西方主流媒體(如路透社與BBC)在報導中總愛冠上的形容詞如「獨裁者」、「爭議」、「好戰性格」的領導人,卻經由民主選舉機制,由人民自主決定──厄瓜多將繼續步上擺脫外國資本的威脅與潛控制之路。

關於柯利亞值得一提的事,絕不只是去年力排眾議,為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提供政治庇護,他如何使小國寡民不再需要奉美國為老大哥,擺脫國際債務圈套,靠的是拒絕外資剝削、不蹈金融自由化覆轍的辦法。

1999年,厄瓜多當時在美國經濟專家的指導下,全面擁抱國際貨幣基金、施行「美元化」政策。自此開始,厄瓜多政治經濟環境遭掏空狀況越來越嚴重:向國際貨幣組織的借貸、對外資援助的依賴、石油資源的廉價掏空,致使厄瓜多日益深陷外債高築的惡性循環。此徘徊的命運在2007年柯利亞第一次上台後,開始從外債發行、關閉美軍基地、環境權入憲、提出亞蘇尼倡議(由國家主導杜絕濫採石油資源)等。他做到了一堆原本被保守派人士看衰、「美國專家」口中會摧毀厄瓜多的事。

國家作為國家,應對其轄下國土範圍所盡的責任,清楚以政績證明,以人民與環境優先的施政,沒有不可能,只有肯不肯。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後續挑戰仍在經濟

左翼經濟學家柯利亞的連選連任,固然穩住了1990年代連換7任總統的厄瓜多動盪政局,並也大振拉丁美洲國家陣線士氣。柯利亞此次之所以大勝其對手,一大原因在於他過去8年政績,扭轉賤賣國家環境資產的命運,高抬石油售價,並使利益回歸人民,大幅減緩懸殊的貧富差距。

柯利亞雖然在石油能源開採與環境保育之間做出了明確選擇,但是他過去兩任以來,並未處理厄瓜多的礦業開採造成的環境衝擊與人民生計問題。一如委內瑞拉固來備受爭議的查維斯強人政治挑戰當地媒體,作風強勢的柯利亞,過去的媒體民主紀錄並不甚光彩,關閉了多家私營媒體、開啟國營媒體,是否真能斷絕媒體為特定利益者服務、不受政治勢力左右?除了境內仍複雜的社會治安問題,媒體環境是否民主,外資撤退、礦業能源與環境保育之間的關係,已道出柯利亞接下來的治理習題。

柯利亞所謂的「市民革命」中,他說,「這場革命中,是人民領導,不是資本領導」。但接下來,支撐一場革命的資本可否持續,將考驗全民。在柯利亞前一任期間,政府人員編制從1萬6千人成長至9萬人,足足6倍之譜。一時的行政效能提升與擴編的社福支出,恐怕只是向其他拉美左翼政府抓藥方的流行民粹政策模式。
陸已興/國小教師

(回目錄)



衛報週評:馬肉醜聞和漁業配額凸顯的歐洲問題

節譯■葉興台
歐洲用馬肉魚目混珠成牛肉,走私至其他國家,然後變成加工食品的醜聞,目前已蔓延至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盟16個國家。根據金融時報幾天前報導,這個過程涉及到一家羅馬尼亞屠宰場出產的馬肉,經由一個塞浦路斯交易商賣給法國的肉品供應業者,然後轉賣給法國一家食品加工公司,製成品最後登陸英國和法國超市的架上。此後,這場馬肉醜聞就擴散至多個國家,而且各個食品市場一一淪陷。

馬肉醜聞是歐洲近幾年經濟危機和債務危機的一個產物。在債務危機下,歐洲人的收入減少,便宜食品需求量越來越大。超市為了銷量要求供貨商降低進價,供貨商又要求食品廠降低成本。在這個過程中,不法分子就有機可乘。

根據英國衛報的一篇評論,在查出馬肉的最終來源之前,必須承認這次醜聞顯示,若無主權國家繁瑣的檢查程序和約束,歐洲要以共同市場運作,根本是天方夜譚,這也是疑歐派(Eurosceptics)多年來大聲疾呼的。食品市場的生產需要管制,若歐洲國家想享受國際高度勞力分工的好處,貿易夥伴之間就得達成共同規則的協議。

原則上,這類規定無須建立在多個國家聯合的主權上。歐盟27國能做的是派遣一個合法代表,簽署一套共同規則,並讓這套規則取得27國國會批准。在此同時,須給每個國家否決權,並給他們動用否決權與其他26個貿易夥伴進行策略戰的誘因;一旦環境改變,就得召集27國代表開會,訂定和簽署新的規則。

這種政府間主義(intergovernmentalism)看起來不太可能產生有效的解決方式,這是下次閱讀歐盟冗長厚重的管制措施時必須記住的。但若有任何一國未能遵守這些共同規則,那該怎麼辦?若這些共同規則要有影響力,在執法上當然要有超國家(supranational)的元素。以上種種顯示,批評超國家干涉一國事務,以及所導致的主權損失,有多麼愚昧。

最近有關歐盟預算的爭辯,也清楚顯示政府間主義的侷限。由於歐盟預算須27個會員國一致同意,情況立即演變為零合的爭執,各國政治人物獲得評價,所根據的是他們如何成功地霸凌對手,即便嚴肅的報紙似乎也以27種拳擊賽來給分:卡麥隆(英國首相)──贏了;梅克爾(德國總理)──贏了;歐蘭德(法國總統)──輸了。問題是,這掩蓋了實際的新聞,即歐盟這項預算案從理性解決歐洲公民面對的挑戰這個觀點來看,根本不合邏輯。

最近一個更引人注目的例子來自於漁業部門。過去數十年來,歐盟27國的漁業部長都會定期開會,同意歐洲海域繼續過度捕撈,他們甚至批准現存的超額配額(excessive quotas),不受任何懲罰地藐視法律。他們想必會繼續進行政府間的爭吵,直到撈光最後一尾魚。

如今,歐洲議會已壓倒表決通過一項野心勃勃的計畫,避免過度捕撈,該計畫將建立一個超國家的監督機構。遺憾的是,這項計畫現在被送至歐盟執委會,最後一定會被摻水稀釋。針對此事,歐洲媒體又再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打轉,沒有充分告知歐洲公民更大的問題。

悲哀之處在於,當一些事情在歐洲無法推動,多數歐洲公民的反應是要求將權限歸還。事實上,歐洲在多數案例中的政府間本質(intergovernmental nature),才是導致一些事情推不動的原因。當歐盟27個會員國捍衛個別國家的主權,卻集體地喪失主權。

歐盟各國因為惡性競爭、想撘便車的心理、外部因素、或各種問題而受害,這些問題需要有效的集體行動才能解決。歐元區危機就是活生生的證據。歐洲公民關心的議題需要合理的超國家解決方案,不僅是肉類和漁業問題、就業、不公平、生活水準等問題,也包括一個可支撐的未來。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13-02-20』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