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5-13─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05-13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1-05-13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面對青年貧窮化: 當大學成為理財雜誌分析的投資標的 | ■陳柏謙 |
■陳柏謙 前幾天,英國主管高等教育事務的大學部長(universities minister)威立茲(David Willetts)公佈了一項新的計畫,規劃鼓勵英國最富有的大學入學申請人,支付高於一般標準的學費來換取額外名額,自由選擇想進入的最佳大學。威立茲同時鼓勵慈善機構「買入」這些名校入學名額,支助窮人家庭的優秀學生。威立茲宣稱,這項政策將可以增加大學財源,同時促進社會階級流動。 另一邊,在這則消息宣布的幾天前,多數學生來自低收入勞工家庭的倫敦大都會大學,因為受到高教育算巨幅刪減與學費調漲政策的影響,宣布現有560門課將關閉超過7成,除了部分系所直接關系外,其他所有系所都將進行大規模的整併計畫,為數眾多的學生將被迫轉學或休學。 毫無疑問地,英國的高等教育未來幾年所面臨到的,將是全面朝向「產業化」發展的競爭模式過渡。然而,這項發展趨勢對早一步快速擴張的美國高等教育產業集團而言,代表的卻是新的商機與市場。《泰晤士報》4月份的一篇報導就指出,英國高等教育劇變中可能倒閉的大學,都已經成為美國包括阿波羅教育集團等主要以營利為主的教育產業,積極評估買進擴張的國際新版圖。 事實上,營利(for-profit)大學近20年來在美國的快速發展,已讓高等教育產業成了美國發展快的服務產業之一。 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美國主要的高等教育──大學機構,無論是私人經營或是公立(州立),大體上都屬於非營利機構,大學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至少宣稱如此),也因此也不需要向政府繳稅,經營收入來源公立大學仰賴政府教育投資,而私立大學主要則靠捐款和學費。 但90年代之後,以獲利為宗旨的營利大學打著所謂「知識經濟」的旗幟,開始在美國快速擴張;到了2000年,超過40家營利高教機構在美國的股票證券市場上掛牌上市交易,成為投資人追求利潤投資的標的。而這些營利高教機構的學生人數同樣有著驚人的成長,在90年代初期大約只有20萬學生入學,但這個數字這幾年來已經成長到超過180萬人,占美國總高教學生人數的10%以上。 這種發展對學生與勞工而言絕對不是福音,而是惡夢。 這些營利大學在美國之所以可以快速擴展,靠的是透過各種行銷手段,不斷向中低收入勞工與少數裔家庭子女招手,營利大學看準低收入家庭子女選擇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向聯邦政府申請部分獎學金支助而大力鼓吹。也因此,營利高教機構主要支出並非用在教育開支,有些機構甚至50%以上的支出費用投入在推銷與招生上。 另一方面,這些勞工家庭出身的學生因為在勞動力市場上面對到日益競爭的壓力,一來一往之間,營利高教產業成了最熱門的新興產業。 諷刺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期間,營利大學的入學率更大幅上升,因為大批失業和低度就業的勞工,試圖在殘酷的就業市場中「提升自我競爭力」。《財富》雜誌去年發佈增長最快的企業名單中,5家主要的營利高等教育集團風光入榜。 只是,隨著產業的擴張,這種發展對學生、教師與整個高等教育環境的嚴重負面影響也正在蔓延。 對學生而言,進入到這些營利高教機構就讀,即便部分學生可以申請到聯邦的獎學金補助,但仍然還有一大部分的昂貴學費必須以貸款的方式繳納給這些營利機構,根據估計,在這些營利大學就讀副學士學位的學生,90%以上都必須要貸款。 很多學生在背了動輒兩、三萬美元學貸畢業後才發現,因為整個高等教育的同等擴張,多了這些學位根本無法讓自己在就業市場更有競爭力。更惡劣的是,許多營利大學所經營的所謂「專業技術培訓」,竟然根本沒有獲得相關組織的認可,讓這些昂貴的文憑與廢紙無異。 很多的報導與研究已經開始擔憂,美國高教產業創造出這些龐大的就學貸款,讓窮人子女背負,他們卻根本無法在就業市場上獲得回報,多數學生恐怕要面對的將是一輩子都還不完的背悲慘債務人生。 對教師而言,營利大學既然以營利為目的,自然將利潤視為辦學最重要的評量標準,對於在這些機構教學的教師而言,同樣也必須要遵循此一邏輯。這幾年來,在全美各地,營利大學教師出面控告這些高教機構的案件層出不窮,多數控訴的教師都指證歷歷:因為這些機構為了獲取聯邦政府對低收入家庭出身學生的獎學金補助,要求教師必須盡其可能給與學生高成績,並且必須避免當掉學生。 許多教師甚至指出,在自己的學期評分送出去後,遭到經營管理層重新全面調高學生分數,而且部分機構更涉嫌偽造提高學生的出席率與畢業就業率;部分教師因為不願意配合調分造假而遭解雇。 此外,許多營利大學的薪資結構更是直接與選課學生人數連動,營利大學中終身教職的比例極低,教授講師為了確保自己的工作,必須隨時看緊自己的學生人數,選課學生人數下降,往往代表著自己的飯碗即將不保。 對整個高等教育環境而言,營利大學的存在與快速擴張,事實上也已經嚴重威脅到其他非營利大學的經營心態與哲學。一個更加以所謂「市場」為導向的高等教育轉變不斷被強化,許多非營利大學這幾年來已經紛紛設立附屬的營利機構,以便搶奪這一塊新興的高教產業利潤大餅,而類似營利大學將學生視為消費者、將教職員視為創造利潤的僱員,這樣的經營模式,也正在非營利大學中漸漸盛行。 美國雖然走在最前端,但趨勢顯然已經慢慢吹向全球,當英國一方面全面放棄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支助而轉向實質私有化經營,吸引來自美國營利高教集團的投資意願,但另一方面英國高教機構卻也開始在第三世界等地布局開設分校,擴大招生販售學歷。在這種情勢下,僅僅呼籲回到過去素樸大學之道的往日時光,終將只能是空想。 ■圖為美國鳳凰城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的體育館,鳳凰城大學位於亞利桑那州,是全美最大的營利大學,圖攝於2008年1月30日。(圖/路透) 缺乏資本主義勞動市場上勞工間日益競爭的壓力來源,是不可能撐起高教產業的龐大產值。如此,未來戰場也許就不再只是高等教育,而是更根本的整體雇傭勞動體制了。 (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商管系博士生)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