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1-11-29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支持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心靈重建工作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11-2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1-11-2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環境前線:小農與氣候變遷林學淵

■林學淵

從11月8日起台灣因受鋒面及東北季風影響,引發豪雨成災,造成農業災損,截至11月20日短短兩星期,農業產物估計損失金額達新台幣4億5,843萬元,農作物總被害面積達1萬4千7百多公頃,二期水稻有3千多公頃受災,其中不乏東部地區的良質米稻作。此外,今年(2011年)7月底到現在,泰國也因持續暴雨而引發的洪災,嚴重影響了這個世界重要稻米生產國的稻作量。

▲嘉義縣上週連下4天的雨,造成不少農作物受損,縣府初估受害面積約2000公頃,嘉義縣長張花冠(右3)2011年11月15日視察蔬菜受災情形。(圖文/中央社)

糧食危機正衝擊著世界各地;2008年的糧荒已讓飢荒人口達到10億人,原因除了糧價的操控與炒作導致糧價飆漲之外,還有氣候異常所造來的影響。第一次與第二次的綠色革命(分別為農藥化肥與基改作物),讓世界越來越多地區生態環境受到污染,越來越多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食物。

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指出,農業活動所產生的氣體,也貢獻了部分目前所增加的溫室氣體量,但並不是所有的農業活動都會造成這樣的衝擊,絕大部分是來自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工企業化農業生產系統。

溫室氣體平衡被破壞

工業化農業產物排放了3種重要因人為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將其在大氣中濃度提升至重大的程度: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佔所有溫室氣體中最大的部分,同時也是因人為引起的氣候變遷,但是氮氧化物和甲烷對於全球暖化亦是關鍵肇因。工業化農業導致生態系統的崩解轉變,而原先正常的生態系統特性是維持溫室氣體巧妙平衡不可缺的因素。工業化農業活動須負起大約50%進入全球大氣的甲烷,和75%全球氮氧化物的排放,這大多和工業化農業生產系統有關,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動物集中飼養經營所排放的溫室氣體。

生態多樣性消失

大規模的單一作物經營,將世界上的馬賽克式富涵生物多樣性的地景,轉換為大量、工業式的產品,為了尋找最理想的產品(利益)而意圖在每一塊土地削減生物多樣性。舉例來說,這個生態系統提供了豐富營養的循環,自然控制一些害蟲,使用生態農業方法的小規模系統有極大的潛力來驅逐地上以及土壤生物量的二氧化碳。單一作物經營主要和森林濫墾濫伐的橫行有關,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最大宗之一,而社區的植樹計畫和農林業對這樣的局勢可力挽狂瀾。

農業從產能到耗能的轉變

基本上,農業是發展為產生能量的系統(而且仍保持傳統農業的型態),以來自陽光收穫能源做有效率的轉換來發展農業。後來工業方法的引進,農業就已經轉變為消耗能源的系統。因此,「從使用陽光和水來種植花生變成利用石油和工廠來製作花生奶油」,據估計,工業化農業食品系統使用10到15的能量卡路里來製造1卡的食物。

運輸過程中使用大量能源

農業產品的出口入口運輸產生許多溫室氣體,約有13.1%的總體溫室氣體是來自交通運輸系統,以及其中一些是與工業化農業系統有關的長途輸送。雖然一些大型的交通運輸工具也許方便,但顯而易見的,原則上,若食物是在產地當地就分配消費掉的話,這樣因運輸過程而消耗能源的可能性也相對減少。

小型農戶可為地球降溫

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和食品安全(Food safety)問題越趨嚴峻,綠色經濟學家反對不斷排放溫室氣體的工企業化農業模式,且呼籲道:「以小農為主,並遵循有機農業的方式,不僅能減緩溫室氣體和調適極端氣候變遷,也可解決糧食危機。」

綠色經濟學家認為,可持續的小型種植或養殖和地方糧食消費將扭轉破壞,並支持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家庭;此外,必須擺脫既有組織行為的生產模式、貿易和消費。真正的解決辦法只有:轉型至一個以永續經營的小農經濟系統和勞動密集農業,只需很少的能量使用,可實際上有助於制止和扭轉氣候變化:通過存儲更多的二氧化碳從土壤中有機質可持續生產取代化肥氮的有機農業,或培育固氮植物直接從空氣中取得氮,分散生產及收集和使用能源。

小型農業也有助於冷卻地球,利用農場儲存二氧化碳,並大大減少在農場的能源使用。數個國家不同機構的科學家組成研究小組提出關於農業在氣候變遷所扮演角色:工企業化農業所排放22%的溫室氣體嚴重造成溫室效應,比全球運輸系統所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還要多。小規模農場的生態農業方法,相較於工業化農業,是個比較不耗費能源且比較不會排放那麼多溫室氣體的方法。除了相較之下較少的排放物之外,生態農業的方法也有可能捕捉、消化掉一些目前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台灣的下一步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的先天條件(海島、熱帶/亞熱帶區),面臨比其他國家更快速及更嚴重的氣候變遷威脅。在此種氣候危機情勢下,台灣要如何面對、因應自然資源短缺與碳制約的新國際經貿環境?綠色經濟學有哪些低碳經濟、社會及農業模式是我們可以參考的?在這樣的背景脈絡下,台灣如何能從世界各地因應氣候危機的在地化經濟倡議獲得有益的啟發?台灣要如何理解當前以化石燃料為本的全球化經濟的限制與弊端?台灣該如何探索以生物多樣性為本的在地化經濟和農業模式?

面對氣候危機所激發出的全球綠色潮流,不僅只是意味著公共政策的重點與優先順位的調整,更意味著對於「共有財」的重新理解,以及發展新治理模式的迫切需要。面對生物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生計多樣性等新興的共有資產治理課題,如何經由經濟民主、生態民主來建立以社群資源、地方知識、社區參與為本的公共治理,已成為台灣下個10年無可迴避的重要政經課題之一。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童心的標竿人物 / 厄文@【旭智閱讀家】
10月遲來的電子報@【台中市青年醉善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1-11-2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