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發報時間: 2012-10-19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志工招募】志願服務教育訓練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0-19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2-10-19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公費留學制度修改?應把餅作大本報訊

■陳方隅

日前,政務委員建議修訂公費留學補助制度由現行3至4年縮短為1年,原因是第二年之後留學生往往有機會可以申請當地獎學金,因此縮短補助年限可以讓公費生的名額變多。政務委員建議修制度的立意良善,即希望能補助更多學生出國深造,但作法卻是縮減補助額度,筆者不甚認同。

首先,現行公費補助的額度並不高。以留學美國來說,學費補助上限3萬美元、生活費1萬7千至2萬美元(依地區不同),在很多地方(尤其大都會區)其實是不夠用的。一些私立學校學費4萬元以上比比皆是,生活費補助付房租就已勉強,更不用提保險費、書籍費和生活開銷。

第二,所謂的當地「獎學金」通常指的是擔任研究助理或教學助理,學校會免去學雜費,這樣的狀況,公費本來就已經不用出這些已拿到工作機會學生的學費補助。這些前提都是在學校有提供助理工作機會的情形,近年經濟危機使得各國高教經費縮水,這類工作機會已愈來愈少,工資也不高。公費的目的就在於讓學生減輕生活負擔且專心學業,若減少補助年限等於學生找助理工作機會的壓力變大、付出的工作時間變長。

第三,公費補助年限長短與錄取機會高度正相關。公費獎學金是一種肯定,讓國外學校知道學生是被認可的,而且重點是他們可以不必擔心學生的財務狀況。在高教經費縮水的情況下,尤其對公立學校來說,獎學金愈多、年限愈長,錄取機會就愈大。以筆者的申請經驗來說,得知錄取之後再寫信到已經寄出申請的系所要求補上公費獎學金資訊,有幾間學校馬上積極回信表達興趣,並且確認獎學金額度和年限,最後筆者也才順利被錄取。同樣的道理,102年度開始「留學獎學金」已經改為錄取學校後才能申請,筆者認為很大程度失去幫助學生留學之目的。

我國近代公費留學制度始於清末,長期以來已培養無數留學生,在社會上各行各業都扮演重要角色。近年出國留學人數持續減少,馬總統也表示:「留學人數發生結構性變化,公費留學制度應該嚴肅檢討。」筆者認為,行政院以及教育部應思考的是如何幫助更多人順利出國念書,增加公費留學的年限、名額、額度,把餅作大,而不是把既有的補助切成更小。

(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生)

(回目錄)
台灣躍進:台灣人過大節, 就得適應交通大打結?本報訊

■選制公辦化改革研究會

每年總有幾個連續假期、幾個大節日固定會遇到大塞車的問題,因為交通問題引起的民怨也從不缺席,但既然這些年節、假期都是既定之日,何以大塞車也被放任成為「既定」的困擾呢?

我們也很清楚,光仰賴交通部在連假前進行「交通疏通」的宣導,根本無濟於事,當大家聽交通疏導政策在耳裡時,其實只是一邊在做「心理準備與建設」罷了;對於一般民眾的「下場」為何?有何民怨,大家都知道,過節前能預知、過節時深刻感受、過節後等著焦慮下一次的過節,偶爾交通部提出無效的假期疏通計畫,然後明擺著「問題不可能解決,輿論就用力撻伐吧!我等著接招、道歉,反正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更重要的是,我也不會因此下台」的恣態。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0-19

2011年2月6日大年初四,國道5號北上雪山隧道入口前嚴重塞車,高公局雖推出「走北宜、抽大獎」摸彩活動,但許多車輛寧願塞在頭城匝道前回堵車流中,等待經由雪隧北上。(圖文/中央社)


的確,面對庸碌官員的無能,只要不說出太多白目的話就能脫身,但,我們就該都這樣默默承受嗎?

問題即是出在於我們道路使用空間有限,但是私人汽機車的增長卻是無限,連帶而來的是環境污染、能源浪費的問題更避免不了的。要想解決交通問題,也唯有發達大眾運輸系統,增加便利性,才能真的抑制汽機車上路,並且進一步使購買私人汽機車、意願降低。面對特殊大節日,以清明節為例,可增開直達墓區之公車且專用道化,提高墓區停車場收費甚至廢止墓區停車場使用。

但是,像這些亟待解決且理所當然要被視為高度重要的公眾議題,需要有一套相適應的治理政策,但反觀現在選舉制度下,沒有候選人需要針對這些公眾議題提出具體政見,空洞而無以兌現的口號卻是一堆,何以現有的各項選舉都逼生不了完整而全面的交通政見?因為現有的選制,汰除不了這些畫唬爛、打高空、比誰的詐欺技術更高明的政客們。如何改變?

首先,我們(選民)的聲音必須被聽見,對於這種週而復始的交通亂象,因此,我們所選舉出的政治代表人,首先就是要能為我們的生活品質所服務、能為我們進行設想;其次,要解決問題得有具體的應對策略,因此,具體的交通規劃早在競選時就要產生就必須產生,包含怎麼解決問題、如何在各部門中協調,以及如果方案遇挫,替代性操作將為何;最後,如果被選舉出的政治代表人不按之前所提執行,或者執行不力、成效不彰,那麼就該有下台一鞠躬以示負責的心理準備。

過往,我們之所以被迫容忍一切不合理、不合格的公共治理,不是因為我們手中沒有選票,按照民主選舉精神,我們往往以為自己手中的這一票很大,但是當手中這一票所選出來的人,不需要為自己的政見負責,不需要承擔任何選後風險時,我們的這一票就只是淪於為人作嫁的卑微地位,如何在選前看清楚這些候選人的真面目,如何在選後能有效的促使他們真正為社會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就只得擺脫現存的選舉制度,提倡公辦化選制,使公民的期望能最有效落實。

(回目錄)
面對青年貧窮化:釐清陸生納保爭議背後的論述邏輯本報訊

■陳柏謙

8月中,由民進黨籍立委吳秉叡拋出醞釀修法開放來台陸生加入健保,本意圖扭轉民進黨「逢中必反」負面形象;豈料構想一曝光立即掀起黨內同志與支持群眾一波波「媚中」的激烈批評,才沒幾天,黨主席蘇貞昌隨即出面以「民眾觀感很差」訓斥一番,吳出面「道歉」,整個構想胎死腹中。

兩個月後,行政院忽然修正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正式將來台就讀陸生由停留狀態改為居留,若草案在立院通過,最快第一批約1千8百名陸生將可比照外籍生與僑生,被納入健保體系內。

這次,反彈聲浪似乎更激烈了。行政部門內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跳出來痛批「賤賣健保」;表示陸生沒繳稅卻能加入健保將拖累健保。更有部分醫護人員出面在臉書發起反對「(包括陸生在內所有)外籍生加入健保」、「聲援施文儀」連署活動,短短幾天內吸引超過1萬4千多人連署。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0-19

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在臉書批評「陸生那健保」制度,教育部長蔣偉寧(右)2012年10月11日表示,陸生不至於直接衝擊健保財務狀況。(圖文/中央社)


連署說明與訴求或因同時引發一些爭議,幾天內出現至少4種不同版本,本篇行文前,最後一個版本索性拿掉一切說明、論述與訴求;僅留下一篇媒體對施文儀專訪,活動名稱則改成「聲援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反對外籍學生納入台灣全民健保』」,但由連署最初說明、參與連署者留言、以及發起連署者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言,還是可視為極具代表性典型;連同兩個月前綠營立委「誤捅馬蜂窩」時反彈論述一併細究,筆者希望在此篇短文中簡單釐清兩種典型反對論述的問題。

節約論與差別論

以下將反對陸生(後擴及僑、外生)納保的理由區分為兩種類型,分類僅為討論上方便,事實上在反對論述中往往相互援用。

1.以健保危機考量的「節約論」

粗略觀察,此論述較多為醫療保健相關工作者所爭論。以此為由反對陸、外生納保者認為,因台灣健保面臨財務危機,去年才為解決健保破產危機通過所謂「二代健保」,至今健保未來前景依舊岌岌可危,在「多數人」日後醫療權益甚且陷入困境時,不應該再打腫臉充胖子,以所謂「人權」或「平等原則」將陸、外生納入健保,徒增台灣醫療負擔。

2.以貢獻度考量的「差別論」

此類論述以疾管局副局長為典型。簡單說,論者認為因陸生、外籍生在台就學而無「納稅」;對台灣並無貢獻,而台灣健保制度又被部分人定位為具有準「社會福利」性質「社會保險」;外生不如外勞或專業外籍人士一般,同時因工作而有「繳稅」、對國庫有所「貢獻」,因此不應讓其「享有」健保之保障,更不應該由政府部分「補助」這些人健保費,此為「合理」、「必要」之差別待遇。

首先,早在吳秉叡意外短暫風波爆發時,即有不少學者與精算人士出面釋疑,納保陸生全為年輕族群,統計清楚顯示,年輕族群在醫療資源使用上低於中老年族群,而台灣健保未以不同年齡層健康風險作為收費差異標準,因此一向具有代間轉移與補貼效果。讓年輕人納保,不但不會增加健保負擔,甚至還可能會對健保有所額外挹注。健保局統計基本上亦證實了此一論點,外籍生平均一年健保醫療支出為6千2百元、僑生則更低僅約4千元(同年齡台灣學生平均每人每年健保醫療支出則略高於9千元)。因此,即便不考慮到政府部分「補助」500元保費,外、僑生與之後陸生自費繳納部分,即已超過他們可能使用到的醫療支出。也因此,政府所謂「補助」,與其說補助陸外生,還不如說是投入補助台灣整個健保財務更貼切。由此觀之,硬說陸、外納保將拖垮台灣健保,無視整體統計而僅個案式提出某些特例,無疑是極為缺乏說服力的!

再者以「貢獻度」差異給予差別待遇更是極為危險的論述。首先,說外生沒有繳稅並不正確,除非我們不承認「消費稅」等間接稅亦為國庫稅收來源,而又除非陸外生來台就讀,不在台灣進行任何消費,否則指稱「無貢獻」乃是僅把所得稅視為評量唯一標準。但重點是,倘若放任這種以所得稅貢獻度作為給予相關基本人權(醫療人權自然屬之)差別待遇準則時,那麼難道在台灣中下階層家戶,因年收入過低而未繳納所得稅者,未來也將因此而得以正當化對其進行差別待遇?

最諷刺的是,同一套邏輯,半年前才被極端保守反動的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提出,作為回應抨擊政府政策照顧富人時的武器,簡單說,蔡正元強調,因政府稅收大部分來自於20%的富人家戶,多數低收入家戶甚至無須所得稅而無貢獻,因此政府照顧有繳稅者自是天經地義。難道現在要肯認這樣的邏輯嗎?

醫療產業 薪資不升反降

最後,反對陸外生納入健保言論當中,許多來自第一線醫療勞動者,我們能體會醫療勞動者勞動條件惡化處境,或許因而不少醫療從業人員反射性地認為,讓陸、外生納入健保將進一步惡化健保,進而增加他們工作負擔。但當我們忙著把目光焦點放在這為數千餘陸生或者擴及上萬人的外生時,卻很可能根本上忽略了「醫療資本獲利豐厚」與「健康風險由誰承擔」等更核心提問。台灣健保財務確實陷入困境,醫療勞動者處境確實遭日益嚴重剝削,但重點怎樣都不會是這些極其少數的陸外生(有人甚至擴大波及到怪罪外勞)所造成!

根據主計處數據,台灣醫療保健服務業從2006年至2010年,營業盈餘(即獲利)由約847億成長到970億元,5年間獲利增加超過123億元。然同期醫療勞動就業人數成長比例卻高於整個產業受雇人員總報酬所增加比例;換句話說,當醫療產業獲利大幅成長時,整體薪資不但沒有成長甚至微幅下降。

攻擊外人 財團漁翁得利

再看多數由企業集團成立的大型醫院獲利,以2010年財報為準,長庚、國泰、新光、馬偕、義大、奇美與慈濟7家大型醫療集團整年度「醫務利益」總計就近38億元,若同「非醫務利益」合併計算更超過140億元。

當整個健保財務出問題,但財團型醫院卻大賺其利時,我們卻斤斤計較於鎖定這些極為少數的「外人」猛烈攻擊,甚至將其視為健保危機的代罪羔羊,非但完全劃錯重點,更讓醫療資本集團在背後偷笑!

健保議題確實有其複雜性,但,要解決健保財務危機,絕不可能對醫療資本不斷擴張的獲利置若罔聞,更不可能不將健康視為與教育雷同在資本主義下,維繫勞動力恢復與再生產的重要機制,進而討論維繫健康根本應視為勞動力使用者(即雇主)的責任與負擔。礙於篇幅限制,這些或許無法在此一一討論,但在一片反對陸、外生納保的聲浪當中,我們真的有必要好好思考,我們在乎的究竟是健保制度,還是僅是對「敵國」他者的反射性仇恨?

(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商管系博士生)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9-30@【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親子QA】字的美醜/【科學高興班】你怎麼知道@【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0-19』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