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0-12─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2-10-1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2-10-12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解除服裝禁制,承認大人的脆弱 | 本報訊 |
■劉靈均 自四處兼課的流浪教師生活「優點」(缺點)就是「會」(得)認識很多學校的孩子,在網路上與這些孩子「聊天」(了解他們)成為我的某種娛樂(重擔)。這次有群熟悉的孩子向我求救,說學校突然開始實施嚴厲的「襪禁」,每天挖開學生的褲腳檢查,規定襪子必須是白色,且限制長度,流行的踝襪就被禁止,違者處罰愛校服務;班聯會帶頭向學校反映此舉造成困擾,結果竟然被老師們辱罵,據稱還故意不核准某些特定社團的活動,向學生施壓。 看了這些孩子受到委屈,作為曾經教過他們的老師,實在是心疼不已。大人世界的警備總部早已撤廢,但學校內部卻還存在著比警總更嚴厲的限制,假借「愛孩子、管教孩子」之名,行過度管教之實。在這個年代,服裝、髮型等都已經成為個人言論自由的一部分,或許制服可以帶給學校整體感,並且讓孩子不必在治裝上面比較貧富;但是要管髮型的長短,在這個頭蝨幾乎快絕跡、染髮也越來越便宜的年代,不管是衛生理由或者經濟理由,實在說不過去,而教育部也已曰不可了;沒事找事做去管理穿長褲時大多看不到、女生穿裙子時才露得出來的襪子,名為「整齊劃一」,實際上是扼殺孩子自我裝扮的自主權。不要再用什麼「培養紀律」來欺騙孩子和自己了,我們都知道服裝最規矩的是我們最瞧不起的落後極權國家,而教育學上常常提到的所謂先進國家,事實上在服裝規制上都是儘量寬鬆,讓孩子從小培養自主搭配得體服飾的方法。 2011年7月4日,立委林建榮召開如何徹底解除學校髮禁公聽會,2名高中學生現身公聽會,陳述自己就讀的學校,違反解除髮禁的規定,如頭髮不合學校規定還會受到記過、罰站等懲罰。(圖文/楊萬雲) 指責孩子「不好好念書把時間花在反抗學校上」,甚至假借學校公權力壓制孩子的活動,更是大開民主教育的倒車。孩子指出了我們大人在心態、管理上對他們造成的困擾,作為教育者應虛心地試圖溝通,並且在適當時機給予機會教育才是。對孩子使出大人世界的骯髒手段,擺出一副「給你們自由是給你們恩惠」的極權心態,正是讓孩子未來學會拿強權壓迫霸凌他人的最惡質示範。 大人們,一起承認我們的脆弱吧!我們害怕過去那個「有規矩的年代」消逝,害怕自己認識已久的世界就此崩壞,但是與其鴕鳥心態的想望威權年代,甚至給孩子做錯誤的民主教育,還不如帶孩子仔細看著這個自由民主的年代,找到新的教育與學習方法。而這群還在努力的孩子,不要怕別人說你們,你們現在做的,跟過去為台灣爭民主的先烈行為雖然還差得遠,但方向是接近的!仔細思考自己的定位,在校內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如何和這個世界的諸多體制和平共處的方法吧! (大學推廣部、高中兼任講師) | |
(回目錄) | |
面對青年貧窮化:消失的在野黨 | 本報訊 |
■劉侑學 社會抗議與政治運動在解嚴時空的歷史點上,匯流成一股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反對勢力,開啟後續社會運動與民進黨的結盟關係。兩者在台灣民主轉型的過程中相互支援,也因而使得民進黨長期被視為支持社會議題、關懷中下階級、屬性偏左的政黨立場。 然而,90年代後民進黨與社運團體的關係逐漸轉化。通往執政之路需要打通更多的選票來源,對於議題取向的選擇,會逐步往中間路線移動。當時的黨主席許信良就十分坦然地表示,現階段是同情社運的訴求,民進黨的目標在於取得政權,無法全盤接收來自社運團體的意見。所以,在日後許多爭議事件如公娼、核四,民進黨不僅未提供正面支持的力量,甚至是扮演起對抗的角色。 即便如此,由於民進黨一直以來自我標榜進步性的政策立場與價值信仰,高舉改革大旗,凸顯與國民黨保守本質上的差異,並不影響整體台灣社會對民進黨的形象認知。因此,民進黨成功在2000年取得政權後,仍背負著社會改革的期待,但在首次改革議題的工時修正案上舉棋不定,且在最後階段堅持選擇保守的版本,長期打造的進步形象一夕之間全然破滅。 長期以來,民進黨試圖營造與弱勢站在一起的形象,然而,在政黨輪替後,早期反對運動所提出的社會性、階級性議題,卻都被排除在改革議程之外。5月12日,民進黨主席選舉第3場電視辯論會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5位候選人(左起)吳榮義、許信良、蘇煥智、蘇貞昌、蔡同榮就位,準備發表政見。(圖/中央社) 回顧民進黨執政的8年期間,許多進步性的重大政策不是在政治議程上被擱置,就是在改革的關鍵時刻轉向。事實上,雖然扁政府任內確實也通過或執行具改革精神的法案、政策,不過都屬於邊邊角角的進展,一旦觸及與資本家相關的敏感神經,例如工時修正案,核四、遺產稅、集遊法、外籍移工等政策,就會即刻背棄過往支持的理念價值,毫不猶豫往財團一端傾斜。 簡單地說,議題本身的爭議規模決定後續的發展,只要面對社會衝突升高或是資本家開始關注、施壓,改革腳步裹足不前甚至是遭到政黨背叛,則是能預想得到的結局。有論者歸因於決策核心保守化之故,但其實是各項改革的理念精神根本未附著於民進黨的政治人物身上,縱然可以隨口吐出進步性十足的語言,僅止於用來反對國民黨的武器之一,徹頭徹尾不是未來實踐的目標。 如同學者吳介民曾在2002年的作品裡,嘗試解釋早期反對運動所提出的社會性、階級性的議題,卻在民主化階段、政黨輪替後,被排除在改革議程之外。他認為對民進黨而言,社會議題本是政治戰場的延伸,是威權體制結構下的必然策略;隨著反對運動在政治權利的斬獲,社會議題就很自然地被忽略。 攻守交替民進黨下野,曾在8年執政期間得到「失語症」的社運團體,再度恢復生機,加上當前政府執政表現荒腔走板,更添社會運動蓬勃發展的養分,抗議風潮一波接續一波。 惟觀察近來重大的社會爭議事件,民進黨多半以黨工職個人身分到場聲援,但除痛快批評政府之外,具體的對策倒是付之闕如;大體上,當下民進黨跟其友好的社運團體大概維持這樣的合作關係,一方面以個人身分發言支持,黨中央、黨團並不積極表態、也缺乏共識,另一方面由社運團體藉著特定議題「圍毆」執政黨,這種分工模式十分有利於民進黨,除了可以避免被扣上「反商」、「街頭鬧事」的大帽子外,又能夠達到打擊國民黨、收割政治資源的好處,全然是對手失誤就是得分的心態。 實際上,民進黨在野期間,對於重大議題如與分配有關的證所稅或與自退休權利衍生出的華隆勞資爭議案,前者是刻意採取模糊立場,反而將火力集中批評經濟不好、股票狂跌,後者雖然蘇貞昌或其他黨籍立委有參與支持,只是作為最大的反對黨,卻僅是「路過聲援」或「呼籲民眾寄信給主委」一途,缺乏具體的政治承諾與修法時間表;若再把時間拉長放遠,積欠勞基法舊制退休金所引發的勞資爭議案件,都是兩黨先後執政失利的產物。 歷史的經驗揭開政黨本質的神秘面紗,民進黨無論身處在野或廟堂高位,機會主義是一路走來始終的堅持。當前社會運動與民進黨之間,又再次處於微妙的合作結盟,在社運團體火力全開之際,成功掩護在野黨在許多爭議中的消極,而不作為的本身不也就意味著改革困在保守思維動彈不得的現實。或許我們在對抗右翼執政黨的同時,也該看穿坐收便宜之利的假左反對黨。 (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