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3-18─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3-18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3-03-18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世界傳真:領導卓越 德州大學艾爾帕索分校創驚奇 | 本報訊 |
譯寫■葉興台 黛安娜.納塔莉西奧(Diana Natalicio)1988年就任德州大學艾爾帕索分校(UTEP)校長,成為該校創校以來首任女校長幾天後,當地報紙描繪她為「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今年是納塔莉西奧擔任UTEP校長第26年,為德州大學系統中任職最久的校長,這樣的描繪仍相當貼切。 在納塔莉西奧的領導下,UTEP的預算從近6千5百萬美元成長至約4億美元,研究支出從6百萬美元增至約7千6百萬美元。研究所也從1所增至19所,而且在陸續增設中,學生總註冊人數從不到1萬5千人增至約2萬3千人。 現年73歲的納塔莉西奧1971年在UTEP擔任語言學助理教授,曾出任當代語言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副學務長。她表示:「我想今昔最大差異在於,我們作為一所大學的自信。過去我們都小看自己,認為沒有人會注意到我們,因為我們處於沙漠地帶。」 這個月美國大專院校研究組織「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TIAA-CREF)將海斯堡獎(Theodore M. Hesburgh Award)頒給納塔莉西奧,表彰她領導卓越。這個獎成立於1993年,以聖母大學前校長西奧多.海斯堡(Theodore Martin Hesburgh)為名。 納塔莉西奧目前也擔任全國性研究和倡議組織「美國教育委員會」(ACE)主席,她希望這個職位能讓她凸顯出大型州立大學在照顧未獲充分服務人口(underserved populations)所扮演的角色。 納塔莉西奧表示:「美國高等教育的故事因為過於集中頂尖大學和長春藤盟校而遭到扭曲,服務廣大人口,尤其是都會地區的技職學校,他們的故事更豐富。」 儘管獲得全國好評,像UTEP這樣的大學仍面臨不少困難。2011年UTEP雖然符合申請德州「競爭知識基金」(Competitive Knowledge Fund)的要求,卻遭到德州州議員反對。 納塔莉西奧表示:「州議員告訴我,只有在本校頒授博士學位時才能申請。」目前她仍在努力爭取這個基金的經費。 在納塔莉西奧擔任校長期間,外界也一直質疑UTEP學生畢業率過低的問題。根據德州高等教育協調委員會的資料,UTEP大學部學生讀完4年後畢業的比例為13%,高於1999年的2.6%。納塔莉西奧也因試圖為UTEP低收入、少數族裔學生重新打造成功的定義,而吸引各界目光。 納塔莉西奧指出,每年頒授的大學學位已大幅成長。去年該校頒授超過4千3百個大學學位,高於10年前的不到2千2百個。她說:「問題是,並非所有的數據都是好的和有意義的,你可以對數據做出種種解釋,但可能誤導別人。因此,我們需要更精密的分析。」 德州大學系統總校長法蘭西斯科.希加洛亞(Francisco Cigarroa)表示,沒有單一的方法可以定義一所大學的成功,並稱讚納塔莉西奧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成就。希加洛亞說:「她總是往前看,而非滿足現狀,她仍是我效法的典範。」 |
|
(回目錄) | |
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助力非洲高等教育創新 | 中國教育報 |
編譯■胡樂樂 總部設立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科學計劃組織」,通過與紐約卡內基公司合作,開展了一個名為「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的競爭性項目,以促進非洲接受本科教育後的學生和學術人員合作工作,並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 據泛非洲在線網站近日報導,自從撒哈拉以南非洲從殖民地時期解放出來後,該地區的大學就因為內戰和政治動盪而被弱化:由於年長教授的退休人數長年來比替代他們的人數多,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教師人數下降;年輕的畢業生缺乏完成博士學位的財政支持;教授缺乏資源做研究;學生、教師發現自己與同輩、同行有著專業上的和地理上的隔離。 總部設立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科學計劃組織」(the Science Initiative Group,SIG)尋求應對這些挑戰。通過與紐約卡內基公司的大力合作,該組織開展了一個名為「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the Regional Initiative in Science and Education,RISE)的競爭性項目,支持接受本科教育後的學生和學術人員合作工作,並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 「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是在與非洲學術與科學領導者之間的一系列討論中萌生的。這一計劃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它支持的並不是個人或個體學術機構,而是學術機構的合作網——每個都要求在不同的國家有至少3個網絡「節點」。2008年,5個「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合作網在競爭中被遴選出來。 2012年10月,「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在坦桑尼亞舉行年度會議,審議5個合作網的運作。每個合作網都由教員監督者和學生組成的小組進行彙報。其中,最典型的報告由南非金山大學的查爾斯•考甯教授所做。 ▲肯亞的肯亞塔大學(Kenyatta University)學生在實驗室做實驗,圖攝於2010年6月30日。(圖/維基共享資源) 查爾斯展示了「南非自然產品生物化學和信息學合作網」。該合作網支持了4個國家的18名學生攻讀理科碩士和博士學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後來都成為學術領頭人。學生從合作網的一系列活動中獲益很多。這些活動包括共同督導,與合作夥伴院校、科研機構交換學生,鼓勵沒有高端科研設備的成員學生到有設備的合作方進行研究和培訓,並為短期教員互訪開設短期課程、講座和督導等。據瞭解,其他4個合作網分別是「非洲材料科學與工程合作網」、「非洲自然產品合作網」、「撒哈拉以南非洲水資源合作網」、「西印度洋地區計劃」。 由於「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跨院校、研究機構和國境線的資源分享與合作,因此該計劃特別強調合作。此外,「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還為非洲帶來了行政管理經驗、設備獲取渠道以及課程合作機會。 將把研究應用於社會需要隨著發展的成熟,「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接下來將把研究應用於廣闊的社會需要之中。 「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將通過位於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的合作項目——非洲科技大學,來實現促進非洲經濟發展的新目標。同時,非洲科技大學將成為「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在非洲的行政管理中心。2007年,這所大學在世界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的支持下形成,並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沃爾•索博耶久教授擔當校長和首席執行官。索博耶久在「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2012年年會上表示,「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與非洲科技大學的合作,將不只是一個教育平台,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發展的催化劑」。 2013年,「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的挑戰是如何在現有的模式上發展得更好,例如改善並使其可持續。「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致力於分享和傳播科學知識,而這將使非洲的創新越來越有力量。因此,可持續的和擴展的「地區科學與教育計劃」將是非洲未來高等教育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 中國教育報3月1日7版 |
|
(回目錄) | |
世界傳真:美私校財務吃緊 靠亞洲學生拯救 | 本報訊 |
譯寫■葉興台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前往美國就讀大學,很多中國學生開始把美國高中當作跳板,導致中國留學生人數激增,協助私立高中(尤其是教會學校)獲得了急需的收入。 據華爾街日報和BBC報導,美國聯邦機構資料顯示,目前就讀美國私立高中的中國留學生有2萬3,795人,較2008年的4,503人大幅增加。 由於美國公立高中招收外國學生受到限制,外國留學生就讀美國高中的需求暴增,對私立高中而言是一大利多。由於美國經濟疲弱不振,很多私立高中的學生人數銳減,財務狀況不佳。 來自中國武漢的常舒(Shu Chang),目前就讀俄勒岡州梅德福市(Medford)天主教聖瑪麗中學(St. Mary's School),該校有70名中國留學生。2010年常舒的父母認為,就讀美國高中將有助他進入一所好大學,於是他來到了梅德福市,他們對在中國上大學越來越難的狀況感到擔憂。 今年18歲的常舒說:「在中國,高考(大學聯考)決定你能上什麼樣的大學,我想我進不了頂尖大學。」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資料,中國參加高考的人數在2008年達到1,050萬人的高峰,之後就逐年減少,去年參加全國高考的人數只有915萬。中國教育部指出,參加高考的人數減少,部分是因為出國留學的人增加。中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的調查發現,近年來出國留學人數每年平均成長20%,人數接近30萬人。 聖瑪麗中學校長法蘭克.菲利普斯(Frank Phillips)表示:對該校來說,常舒代表了重要收入來源。該校曾多次面臨無力償債的窘境。 就讀聖瑪麗中學的大部分中國留學生,每年需要繳納4萬9千6百美元(台幣147萬元)學雜費,而不住校的美國學生僅需1萬2千6百美元(台幣37.3萬元)。除去1萬2千5百美元(台幣37萬元)的食宿費及必需的醫療保險,外國學生每年要比本地學生多支付約2萬4千5百美元(台幣72.5萬元)。 ▲美國高中積極招睞海外學生,圖中紅衣女子來自大陸瀋陽,背對背的女子來自桃園,兩人皆是前往美國南達科他州某所高中讀書的交換學生,圖攝於2012年2月13日。(圖文/路透) 為吸引外國學生,聖瑪麗中學參加了中國舉辦的教育展,與中國教育官員建立了關係,並聘用一家學生挑選機構。隨後入學人數大幅增加,幫助聖瑪麗中學擺脫了財務困境。 常舒是在一場教育展認識聖瑪麗中學,他透過美國麻州伯靈頓市(Burlington)的教育仲介機構劍橋國際教育中心(Cambridg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向聖瑪麗中學提出入學申請。劍橋國際教育中心負責為美國近150所學校在中國篩選學生,外國學生就讀聖瑪麗中學每年需向學校支付4萬9千6百美元,劍橋國際教育中心從中收取1萬1千2百美元(台幣33.2萬元)。 很多外國人認為,拿到美國的大學學位就等於走上成功之路,而就讀美國高中則被視做這條路的入口。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資料顯示,本學年有近4萬2,845名來自中國、韓國、印度、日本、台灣和越南的學生就讀美國私立高中,較2008年的27,235人大幅上升。 康乃狄克州肯特郡馬佛伍德中學(Marvelwood School)校長亞瑟.古蒂爾(Arthur Goodearl Jr.)表示:「本學年本校從中國招收了30名學生。我們是一所靠學雜費運作的學校,我們的挑戰在於管理預算。」該校有150名學生。 美國教育部的資料顯示,美國所有私立高中的註冊學生人數在2005年達到近610萬人的高峰,但到2009年,註冊學生人數已下滑到約550萬人,80%的減幅來自於教會學校。 美國教育官員表示,就讀人數減少,加上過去習於送子女去基督教學校的家長,越來越喜歡在家教育或送子女上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這都使教會學校遭受打擊。 但今年在美國教會學校就讀的亞洲學生,從2008年的1萬611人增至1萬8,591人,增加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中國。2008年在美國讀私立高中的亞洲學生中,約3分之2在普通學校上學,但今年新增就讀美國私立高中的亞洲學生中,有近半在教會學校就讀。 菲利普斯指出,儘管很多在美國就讀高中的亞洲學生,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學生並沒有宗教信仰,卻認同基督教學校保守的社會價值,這種價值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更為契合。 位於俄勒岡州梅德福以北約75英里的坎亞維爾基督教中學(Canyonville Christian Academy),董事會約10年前曾投票決定關閉這所寄宿學校,以避免學校宣布破產,但隨著外國學生的就學需求開始大幅飆升,董事會又改變了主意。 如今坎亞維爾基督教中學擁有121名學生,僅22人是美國人。美國學生每年的學費和食宿費是1萬5千美元(台幣44.4萬元),而外國學生每年需支付2萬5千美元(台幣74萬元)。坎亞維爾基督教中學的一名行政主管表示:「我們是一所位於經濟不景氣地區的小學校,不得不引進外國學生。」 學生家長對聖瑪麗中學不再面臨破產壓力感到欣慰。但仍然有些家長說,教室坐滿了亞洲學生可能會影響該校的上課環境。一些外國學生也對班上的學生結構有怨言。常舒說,班上的中國人太多了,都沒機會練習英語。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