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報主:立報
創刊日期:2000-08-21
發報頻率:每日出刊
訂閱人數:3,395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報
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發報時間: 2013-09-05 05:00:00 / 報主: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9-05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3-09-0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個資撕破臉:結合駕照相片 識別技術在美尚無規範本報訊

策劃、編譯■劉耘


全名為「生物特徵識別視覺監控系統」(Biometric Optical Surveillance System, BOSS)的臉部辨識系統雖有利於執法機構,但也相當容易遭到濫用。隱私權倡議人士指出,美國政府已在多州結合駕照相片資料庫與臉部辨識技術,卻沒有擬訂任何隱私權規範。

美國非營利組織電子資料保密中心(EPIC)顧問麥考爾(Ginger McCall)透過資訊自由法(FOI)取得BOSS相關文件後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指出,這項科技雖幫助執法單位在波士頓爆炸案事件中快速找到罪犯,但不僅易遭濫用,目前也鮮少有法令能規範或監督此類技術,確保民眾在公眾場合時能享有一定程度的隱私。

麥考爾表示,美國國土安全部在開發BOSS技術上有相當大進展,已能在公開場合透過攝影機掃描民眾面貌,很可能透過交叉比對政府持有的駕照相片資料庫直接取得民眾的相關資料。除了國土安全部,美國聯邦調查局也投注了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千億元)資金開發「下一代識別系統」(NGI),其中也包括臉部辨識技術,且這個內含1,200萬張照片的資料庫預計最快於明年啟用。此外,全美共有37州的州政府允許聯邦使用臉部辨識系統搜尋駕駛人資料庫,但僅11州有相關律法能限制聯邦政府的使用權限。


▲拍攝這張臉書標誌及監視攝影機相片的攝影師註解道:「臉書不會縮短你與朋友的距離;它讓你和警察更靠近。」,圖攝於2012年2月20日。(圖/Poster Boy NYC攝 來源/Flickr創用CC)


麥考爾擔心的是,在這份由美國國土安全部所提供、長達35頁的文件中,政府對保護隱私權隻字未提,同時也認為,政府通常會說,這類監視科技將只被用於反恐行動,但後來通常會不知不覺用於其他目的。

麥考爾指出,這項科技的支持者會說,人們不該期待在公眾場合享有隱私權,但隨著監視科技的進步,公眾空間和個人空間的界限也隨之模糊、失去意義。而當政府想取得某人的身分時,能直接透過軟體、隨時隨地輕鬆找出某人位置,和得花費大把時間在網路上搜查才能得知某人的興趣,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人們或許不該在公眾場合中對完全保有隱私懷抱任何合理期待,但絕對有權期待他的一切動靜並不會毫無緣由的被執法單位輕易查出。

麥考爾認為,在適當的保護措施下,臉部辨識科技確能實行但不必犧牲民眾自由。她對臉部辨識技術規範提出兩點建議。首先,辨識系統資料庫中的相片應限於已知恐怖份子或已判罪重罪犯的相片,駕照相片和一般民眾相片不該在公眾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況下被納入資料庫。第二,資料庫的使用必須受到限制和監控。官員僅有在取得法院授權後才能查詢資料庫,使用過程也應受追蹤和監視。主管機關應將資料庫的使用報告公諸於眾,包含哪些資料被使用以及政府使用的頻率。 (整理自《紐約時報》)

(回目錄)
個資撕破臉:觸犯德法律 辨識功能歐洲禁用本報訊

策劃、編譯■劉耘


臉書日前公布,要將用戶的大頭照納入旗下的臉部辨識資料庫,引發德國官員反對。

目前美國版臉書的臉部辨識功能中,相片要通過「被友人貼標籤」這一步驟才會被納入資料庫,不過現在,臉書打算自動存取用戶的大頭照。臉書隱私政策負責人艾根(Erin Egan)解釋,被臉部偵測系統自動標注在相片中其實是件好事,因為用戶得以知道這些照片的存在,進而選擇保留、移除或檢舉這些照片。

不過,德國漢堡資料保護委員卡斯帕(Johannes Caspar)30日透過電子郵件向媒體表示:「看到臉書29日公布的新版隱私政策再度出現臉部辨識系統令人相當詫異。我們已直接聯繫臉書負責人,確認他們是否真的要修改資料保護政策,或只是翻譯上的錯誤。」

卡斯帕在去年8月相片標籤功能推出時就對臉書提出警告,要求它取得用戶的明確同意(explicit consent)方能使用臉部辨識技術,否則就得刪除資料,讓臉書在9月關閉了全歐洲的臉部辨識標籤功能,也一併刪除當時存取的用戶相片。


▲德國慕尼黑一名女子的雙眸倒映出螢幕上的臉書畫面,圖攝於2012年2月2日。(圖/路透)


卡斯帕表示,要在德國重啟這個功能很可能觸法,端看臉書打算怎麼使用它。其中,臉書必須取得使用者的明確同意和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而這也正是臉書在隱私權政策方面最為人詬病的一點。《紐約時報》就評論,臉書並未認真解釋新版的隱私政策,告知使用者新版政策是否讓他們損失權利。

愛爾蘭資訊保護委員會發言人蘇利文(Ciara O'Sullivan)透過電子郵件表示,臉書目前並無打算要在歐洲啟用這個系統,且任何相關政策若要變革都需與他們討論。他們也建議臉書明確澄清,歐洲仍然禁用臉部辨識系統及標籤功能。 (綜合整理自外電)

(回目錄)
個資撕破臉:臉書用戶大頭照 擬進系統資料庫本報訊

策劃、編譯■劉耘


臉書近日公布政府索取個資報告,
另表示為了改善相片標籤的功能,
考慮將用戶大頭照納入臉部辨識資料庫;
但將社群媒體結合臉部辨識系統,
很可能成為政府監視的利器。


全球用戶超過10億人次的臉書,正考慮將多數用戶的大頭照納入公司日益成長的臉部辨識資料庫中,擴大這個在社群媒體中飽受爭議的科技。

臉書在29日公布更新版資料使用政策時提到這個可能的作法,表示此舉是為了改善「標籤建議」功能。此功能利用臉部辨識技術,在用戶上傳相片後加快用戶標註或「標籤」出相片中朋友或熟人的速度。


▲德國柏林一幅繪有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和著名小說《1984》的塗鴉創作,圖攝於2012年6月3日。(圖/Victorgrigas攝 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目前,這項技術能比較新上傳照片中的面孔與過去標籤過的面孔,自動辨識出相片中人物的身分。臉書用戶的照片被上傳至網站並被其他人標籤時,本人可選擇移除標籤。

保護隱私 需使用者授權同意

臉書隱私政策負責人艾根表示,將用戶大頭照納入臉部辨識系統後,系統能更輕易的辨識出上傳照片中是否出現本人,加強使用者對自己個資的控管。

「我們的目標是加強標籤功能,這麼一來只要一有用戶的照片上傳至我們網站上,他們立刻就能得知。」艾根說。

她強調,不喜歡臉部辨識技術的用戶,仍能選擇完全關閉標籤建議功能,這麼一來,公開的用戶大頭照就不會被納入臉部辨識資料庫。


▲一名男子站在臉書標誌前的剪影,圖攝於2013年8月14日。(圖/路透)


對科技公司來說,臉部辨識科技一向是很敏感的議題,引發部分隱私權倡議人士和政府官員的擔憂。在歐洲,臉書於2011年引進的標籤建議功能並未施行,因為當地規範制定者對此提出許多顧慮。

谷歌的社群網路Google 也有運用類似技術,但它在使用前徵詢使用者同意。同時,在那些為谷歌眼鏡設計的應用程式中,它也禁止第三方軟體開發者運用臉部辨識技術。

艾根說,儘管臉書並未將臉部辨識技術運用在任何其他功能上,這點未來有可能改變:「我能說,我們未來決不會將臉部辨識技術用於其他目的嗎?絕對辦不到。」但她提到:「若我們決定要將之用於其他功能上,一定會向大眾公開,也會持續對此控管。」

提供情資 網路公司多配合

在美國政府電子監控計畫曝光後,臉書和其他網路企業隱私規範受到嚴密檢視,而艾根所說的改變很可能會發生。

臉書、谷歌和其他公司堅持,他們從未參與任何會讓政府直接進入他們電腦伺服器的計畫,只會在某些特定要求下,經過仔細檢視並受到法律要求後,才會提供資訊。

而在美國情報部門前僱員史諾登指出,幾乎所有主要網路公司(包括臉書、谷歌和微軟)常態性提供給國家情報單位可能多達數百萬使用者的寶貴資料後,臉書27日首度公布一份全球政府索取資料報告。


▲紐約一場支持史諾登的抗議中,一名女性拿著標語,寫著「這些工具落入政府手中後,是否成為監視我們的工具」,圖攝於2013年6月19日。(圖文/路透)


臉書在報告書中表示,各地政府在2013上半年向臉書索取了逾3萬8千位使用者的資料,而臉書同意了大部分的要求。

根據臉書公布的數據,美國執法單位是目前索取臉書個資最積極的國家,在1月到6月間索取了約2萬至2萬1千名使用者的資料,稍微高於2012年6至12月的數據,當時美國政府索取了1萬8千人至1萬9千個帳號的資料。

臉書2日承認,他們同意了至少80%要求的內容。

臉書表示未來將定期公開這些資訊。而在其他網路公司中,谷歌和推特已定期公布類似資訊達數年之久。(路透)


Facebook Inc is considering incorporating most of its 1 billion-plus members' profile photos into its growing facial recognition(1) database, expanding the scope of the social network's controversial technology.

The possible move, which Facebook revealed in an update to its data use policy on Thursday, i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ts "Tag Suggest" feature. The feature uses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labeling or "tagging"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who appear in photos posted on the network.

The technology currently automatically identifies faces in newly uploaded photos by comparing them only to previous snapshots in which users were tagged. Facebook users can choose to remove tags identifying them in photos posted by others on the site.

Facebook Chief Privacy Officer Erin Egan said that adding members' public profile photos would give users better control over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by making it easier to identify posted photos in which they appear.

"Our goal is to facilitate tagging so that people know when there are photos of them on our service," Egan said.

She stressed that Facebook users uncomfortable with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will still be able to "opt out(2)" of the Tag Suggest feature altogether, in which case the person's public profile photo would not be included in the facial recognition database.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 sensitive issue for technology companies, raising concerns among some privacy advocate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Tag Suggest, which the company introduced in 2011, is not available in Europe due to concerns raised by regulators there.

Google's social network, Google , also employs similar technology, but requires user consent. And it has banned third-party software makers from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apps designed for its Glass wearable computer.

Egan said Facebook was not currently using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or any other features, but that could change. "Can I say that we will never use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or any other purposes? Absolutely not," Egan said. But, she noted, "if we decided to use it in different ways we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people transparency about that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provide control."

The changes would come at a time when Facebook and other Internet companies' privacy practices are under scrutiny(3), following the revelations of a U.S. government electronic surveillance(4) program.

Facebook, Google Inc and other companies have insisted that they have never participated in any program giving the government direct access to their computer servers and that they only provide in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specific requests, after careful review and as required by law.

The "Global Government Requests Report" follows allegations by former intelligence contractor Edward Snowden that practically every major Internet company - including Facebook, Google Inc and Microsoft Corp - routinely hands over troves of data on potentially millions of users to national intelligence agencies.

Governments sought information on over 38,000 Facebook user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3 and Facebook complied(5) with most requests, the firm said in its report.

U.S.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were by far the most active in mining Facebook, seeking information on about 20,000 to 21,000 users between January and June. That represents a slight rise from the six months between June and December 2012, when U.S. agencies requested information on roughly 18,000 to 19,000 Facebook accounts, according to figures released by the company.

Facebook has at least partially complied to about 80 percent of those requests, the company acknowledged on Tuesday.

Facebook said it would begin to publish information on data requests on a regular basis. Google and Twitter, among other companies, have periodically released similar information for several years.(Reuters)

關鍵字詞

1.recognition (n.)辨識

2.opt out(v.)選擇退出

3.scrutiny(n.)仔細檢視

4.surveillance(n.)監視

5.comply(v.)遵從

(回目錄)



投稿與聯絡立報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回目錄)
推薦訂閱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電子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電子報】
童心的標竿人物 / 厄文@【旭智閱讀家】
轉寄『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3-09-05』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