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3-11─立報—教育專題深入報導─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April 04,2014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 2014-03-11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
台 灣 立 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14-03-11 |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 本期目錄 ★ ★ |
環境前線:別把人民當笨蛋敵人了,好嗎? | 本報訊 |
■劉惠敏 日本福島核災屆滿3周年。 (上圖)「全面廢核大隊」行經忠孝東路與中山北路交會處時發起不核作運動,以人牆封鎖四面車道後,在道路中央立起巨幅反核圖像與標語,並由核電廠鄰近居民與蘭嶼代表登上宣傳車,訴說堅定的反核心聲。(圖文/楊子磊) 3周年前夕,公民團體與難以計數的公民,再度發起廢核大遊行,以全台各地的街頭行動,提醒擁核執政黨,人民沒有淡忘、也沒有放棄!反而,正因關乎生存的廢核爭議,讓人們見識到國家可能如何侵犯正義與民主。國家也將見識到,反核不是一天的行動,是持續堅定的公民力量。包括308廢核遊行宣示的「不核作行動」,就是30多年來台灣人民力量的承先啟後。 遊行前的空氣冷颼颼,不只是天氣,過去被視為輿論溫度計的傳統媒體線上,討論、報導的確也不如去年熱烈。不過各地逐漸集結的熱情,讓這一天升溫了不少,其後陸續統計回報人數達13萬人。即便是唯一陰雨的台北,也有8萬人全副「雨」裝上街。走上街頭多年的阿公、阿嬤,人生第一次走上街頭就當上親子大隊嬰兒車領隊的小小孩,身著顏料、模擬核災裝扮的舞者、表演者、素人,穿梭行動隊伍、舞台的志工,無數位年年報到的反核公民,即便人人髮際滴著水珠、鞋襪浸透、聲啞疲累,直到最後仍填滿了台北晚會凱道場,直到圓環道路上那千年景福門。 台北的遊行隊伍,行近行政院時突然來了個大轉彎,上百名身著白色防護衣的反核群眾與志工,「脫稿」演出,攻佔了行政院、監察院前的大十字路口,在核災警報聲聲響中,陸續倒臥於路口,與一路隨遊行隊伍演出《恐怖核爆地獄浩劫》的舞者相映,演出核災後的夢魘,核廢桶中竄出的濃煙,是揮之不去的輻射威脅。 這一場「即興」的行動,不在主辦單位申請的遊行路線上,暫時癱瘓了台北重要樞紐之一的交通,一度讓維持秩序的警力緊張、舉牌警告。這是一場宣示,向政府的宣示,承繼著「公民不服從」精神的不核作運動。 為什麼公民不核作?應該要先問的是,什麼樣的國家讓人民忍無可忍?人民得一再的上街頭、不核作? 先來個小岔題。老闆要下屬擬定減肥計劃。下屬報告:「首先您要減少熱量攝取、再來飲食內容型態必須要改變,還有您一定得運動。」老闆端詳了報告:「這些做不到,所以,減肥?做不到!」至於醫學研究指出,體重控制有助於控制血壓、心臟病,減少用藥。老闆不屑地回應:傻了嗎?我只是問減肥,與我吃不吃藥有什麼關係? 不要談減肥,我們來談個有點相似的情景吧。如果要用電零成長,要怎麼定計畫?首先要節能,再來改變用電、產業型態,還有積極作為,包括強制的能效管理策略等。我們國家,與上述那個老闆差不多,他們一開始直接說:這些都做不到,所以,用電零成長做不到。 在2012年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公部門與民間團體的善意交流,獲得了正面回應。其中共識包括用電需求零成長的評估,甚至獲得馬總統的承諾。而經濟部交辦能源局的「用電需求零成長」評估,遲遲不見蹤影。當綠盟輾轉取得了相關資料,發現以能源局專業評估的用電需求量來看,原來是大有空間的。 台電說,未來15年的用電需求量年平均成長率為2.17%,他們結論是我們一定要核四廠,連舊的核電廠也不能除役。甚至沒說的是,我們恐怕還要更多燃煤廠、核電廠等發電量,才能應付用電需求成長。作為能幹的下屬,能源局的確很努力。做出老闆要的評估結論說,如果以「未來經濟維持一定成長趨勢、滿足國人生活品質需求、及另考量各部門規劃積極節電作為下」,用電需求可以低到1.41%。 因此當國家用納稅人的錢大買廣告,恐嚇人民說沒有核電會缺電,所以要「穩健減核」,也就是核四要運轉,「才是達成『非核家園』目標的必要途徑」時。環保團體拿這個1.41%一算,核四停建、核一、二、三不延役都沒有缺電風險,為什麼還要騙大眾核四不建會缺電?作為一個不思下屬努力的老闆,經濟部跳出來說,傻了嗎?我只是問用電零成長評估,與蓋不蓋核電有什麼關係? 經濟部不願面對,朝向用電零成長的努力,是可以成功的,不但解決了用電憂患、也一併更進一步接近非核家園的目標。一如上述那不願面對減肥的老闆。更甚者,為了幫上面的大老闆護航,經濟部加乘恐嚇人民:不蓋核四那都不要在高溫吹冷氣、低溫吹暖氣,家裡備蠟燭。缺電恐嚇,一向是擁護核電的伎倆,用「穩健減核」掩飾擁核意圖,是把人民當笨蛋。那像作文比賽的核四安檢、違背責任政治的核四鳥籠公投提案,不過也是一再耍弄人民的花招,都是為了續建核四。 30年來,台灣政府護航核四,犧牲人民的權益,尤其是核電廠旁的居民、被迫接受核廢的蘭嶼人。311日本福島核災後,3年來政府未正視位處地震帶、人口稠密的台灣,承受不起一次核災,以及不斷增生、至今無能處置的核廢料。在去年309遊行22萬人上街、反核民意超過7成,這個國家依舊充耳不聞。今年遊行前夕,更令人寒心的消息是,行政院砸下巨資(一樣是我們的納稅錢),找公關公司壓制反核聲浪。其中所謂的「消毒計畫」,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不只是不真心的看待人民,而是真心地將人民當敵人,執政者將反對政府政策者視為敵人,欲去之而後快。 什麼樣的國家,讓人民忍無可忍?一如這次不核作運動聲明所言:「這就是我們身處的體制和國家,原本我們以為民主的體制可以為我們伸張正義,執行人民的意志和權力,但現在體制與法律已經成為掌權者獨斷獨行的工具,壓制人民最根本的生存權與選擇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案) 不核作聲明請參考:http://www.gcaa.org.tw/post.php?aid=396 ▲「308廢核大遊行」晚會在風雨中進行,民眾展現許多反核創意,訴求政府立刻停止發展核電能源,希望政府不要再官逼民反。(圖文/姜林佑) 相關閱讀 【22萬人上街一年後】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083 【音樂無限、核患無窮 所以我們一起不核作】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912 【核電的替代方案…還是核電?】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287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
(回目錄) | |
國際環境評論:東南亞森林濫伐的中國根源? | 本報訊 |
■倪世傑 上週我們提到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似乎直接影響了北京方面對烏克蘭的外交政策,然而,隨著國民所得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昇,連帶造成中國對原木的需求量大增。光是德國的耶誕節就已經足以感受到「木柴荒」。過去,德國是森林資源過剩的國家,但現在德國黑森林的山毛櫸木卻供不應求,中國為其主要的銷售地點,幾乎一年就要砍伐相當於2,400到2,500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供應中國的原木需求。 不僅是德國,法國的木材也出口到中國,但卻出現兩極變化,首先是木材砍伐業「欣欣向榮」,但木材加工業卻一家又一家地倒閉,因為從中國出口的製成品更便宜,直接衝擊法國的木材加工業,全球化下基於要素稟賦的得與失,往往就在一線之間。 1998年中國《森林法》和《森林法實施條例》對保留林地進行修訂,限制了國內森林砍伐;1999年中國政府取消了對原木和鋸材的進口關稅限制,對進口原木和鋸材實行零關稅政策,對進口木製品採取8%的進口關稅,鼓勵中國廠商從海外取得原木材料回國進行加工,但與法國的木材加工業受到的損失相較,全球許多環保團體更關注的是中國對原木的需求導致熱帶雨林的破壞。 印尼、柬埔寨與緬甸是中國木材進口的主要國家,毫無疑問地,這3個國家清一色位於熱帶且與中國相對較為鄰近的東南亞。印尼主要是遭受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衝擊的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主要是國際貨幣基金的建議下,印尼必須將其林業政策鬆綁,簡單地說,要求印尼政府取消原木出口的禁令,透過出口原木創造外匯用以償還所積欠的債務。森林監管放鬆管制直接助長原木的非法採伐和貿易活動,使毀林增加到每年350萬公頃,相當於每年一個台灣的面積。 直到2001年,印尼政府又制訂多項法規來限制原木出口以遏制毀林。但是對印尼而言,木材出口是其國家外匯的重要來源,根據2009年的統計數據(註),木材相關產業每年產值高達51億美元,佔國家GDP的0.8%。印尼林業部秘書長達揚托(Hadi Daryanto)表示,雖說過去濫伐的教訓尤在,但印尼工業發展遲緩,必須透過林木業出口發展經濟;但印尼貿易部副部長巴尤(Bayu Krisnamurthi)則持相反態度,由於未經加工的原木附加值很低,貿易部支持通過木材加工增加原木附加值後再出口的方式,如允許原木直接出口可能導致濫砍濫伐森林等現象再次發生。 緬甸也計劃從2014年4月1日開始禁止原木出口。在過去,緬甸與雲南的非法邊境貿易,造成緬甸的山林幾乎都被砍光了,緬甸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區域,往往是森林盜伐最為猖獗的地方,這絕非意味著少數族裔進行濫墾,而是當1990年代初期緬甸軍政府與少數民族游擊隊簽署停火協議之後,其營利的觸角才得以進入這一塊森林茂密之處,之後構成了軍政府—外商—少數族裔三者共同進行森林砍伐的事業版圖。像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就相中了北緬甸的森林資源,砍伐後的原木運到中國,而在同一地點進行橡膠樹的種植。 緬甸軍政府於2010年交出權力,在當前民主化改革的階段,環境部對過去濫墾的森林與過去軍政府的濫砍策略意見顯然有別,而做出了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同時希望緬甸本土的木材加工業能夠擔負起加工的角色,讓較具價值的製成品出口。此舉引發了正反兩面的不滿:反對者認為緬甸木材加工業技術含量不足,難以有效運用木材資源,支持者認為還是不夠,除非有效管制邊境貿易,否則濫伐問題還是繼續存在,除非中國官方也同樣地嚴厲禁止非法盜採的原木在市面流通流。 因此,將矛頭一味朝向中國有其不合理之處:中國確實需要原木,但如果不是出口國本身有其龐大的合法與非法利潤,珍貴的森林是不會被砍伐的,同時,木材出口導向政策過去曾是國際貨幣基金開出的藥方,歐美國家對此也難以卸責。國際NGO還是必須向中國政府呼籲,履行國際公民責任,就必須拿出打貪倡廉的精神,嚴打非法走私原木進口,方為上策。(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註:ITS Global,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Indonesia's Forest-Based Industries." 2011. p.16. http://goo.gl/IQRbGO (圖說)印尼蘇門答臘島廖內省一片樹林被焚燒殆盡,圖攝於2009年11月11日。(圖文/路透) 相關閱讀 【烏克蘭變局與北京的糧食安全戰略思維】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082 【盱衡兩岸緊密經貿關係下的台灣農業發展】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911 【一個崛起中的國際食品強權:中國(上)(下)】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3094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3303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 |
(回目錄) |
立報歡迎您投稿與指教。詳情請參投稿與聯絡立報 |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