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報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0-03-2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5,8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媒體觀察電子報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觀察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09-07-24 16:00:00 / 報主:媒體觀察電子報
本期目錄
編輯室報告
本期主題:板橋社區大學成果展
我在社大學到的事 /蔡蕙如
說起我的伙伴們/唐可歆
找回被遺忘的板橋公館溝 /吳澤山
社區議題:巴黎廣場一樓升降電梯不正常管控造成的問題/ 陳鵬全
2009.7.24 媒體觀察站節目預告
[公益聯播]中正、萬華區身心障礙者資源中心-徵求行政志工!!!
媒體觀察電子報
板橋社區大學成果展
編輯室報告

<b>編輯室報告</b>


本週電子報有驚無險地順利發出,不過無論如何是趕上了時程 (呼)。

其實經營電子報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要先絞盡腦汁思考主題,一方面就算想到主題後,稿件來源又是一大問題,尤其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就會變的很ㄍㄧㄥ。不過話雖如此,媒觀電子報還是會本著誠意和熱血,為大家提供精彩的內容, 也請大家多多支持哦!

 

本期主題:板橋社區大學成果展
<b>本期主題:板橋社區大學成果展</b>

媒觀上學期在板橋社區大學所開設的「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已於7月初結束。在最後一堂課成果展裡,各學員都非常認真地陳述著自己關注的議題,完全可以感受出新聞報導中的「靈魂」和「熱誠」,而這正是一般主流媒體報導最欠缺的精神。

因此本期電子報將以此次成果展為主題, 除了刊登本課程兩位老師(蔡蕙如、唐可歆)的心路歷程外,也刊登兩位學員(吳澤山、陳鵬全)精彩的文章,之後也會陸續刊登其他學員的文章。 

媒觀下學期將擴大在社區大學的開課,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來電詢問(02-2364-8917),也可以注意電子報上的訊息公告!
我在社大學到的事 /蔡蕙如
我在社大學到的事 /蔡蕙如



社區大學真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尤其來上課的學員幾乎都是長輩,而從這些朋友們散發出來對於各種知識的追求、熱情參與活動的積極態度看來,我這個年輕人的動力還略遜好幾籌。  

不只是「教你怎麼看電視」

媒觀在社區大學開課「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已有兩年,同時我也擔任了三個學期的講師,雖然看起來好像是「老師教導成人媒體識讀的課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共同討論台灣目前主流媒體所呈現出的各種問題時,我發現大家都有自己一套「對付商業媒體」的方法,有的朋友是只看公共電視,有的朋友索性不看,但是藉由課堂上的辯論,以及對於媒體表面化的問題深化之後,我們似乎可以找出更積極也更有行動力的方案。
 
  在社區大學的課程設計上,我們會先與朋友們討論媒體的各種問題,包括新聞立場、假新聞、廣告化、置入性行銷、兒童與媒體的關係、電視劇與我們的關係、假藥節目、如何對付主流媒體的惡行等等,經過引導與討論,我發現大家其實都有很多「撇步」,但是平常沒有機會一起分享對於主流媒體的看法與意見,這門課就變成另一種「公共領域」,大家盡情地討論問題、並且試圖提出解決的辦法,以及個人的經驗談。 

帶你一起認識「咱的所在」

 但是,媒觀體認到「只有媒體識讀」的課程是很無聊的,如何讓大家可以做出作品,又可以更增進每個朋友與社區的關係,我們便想到了一個很好的方式。在認識主流媒體的問題,並且經由討論與行動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同時帶領朋友們重新觀察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的社區。  

大家在課堂剪報、傳遞活動訊息、戶外自然或文史導覽的活動中,逐漸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有更多的認同感,也逐漸發現社區的各種議題,無論是社區的歷史故事與古蹟,或是自然環境被開發後的破壞、社區耆老的人物故事等等,都讓很多同學有機會探訪這些明明就離我們這麼近,但是平常卻很少有機會去注意與關心的人、事、物。 

拍攝剪接樣樣來,阿公阿嬤也上手

除了認識主流媒體、了解社區議題之外,媒觀也與公共電視PeoPo合作,頃他們來到課堂上指導大家如何用簡單的數位相機,來拍攝並且剪接影片。讓大家除了可以撰寫社區新聞議題之外,也可以用簡單的工具,將動態影像記錄下來。而這些大家做出來的作品,也都放在社區大學部落格與PeoPo的平台上,讓更多朋友可以看到並且適時做出回應,讓議題的討論更加完備。 

在社區大學,我要學的還有很多

去社區大學上課,很快地就會被大家熱烈討論議題地形式所吸納。在不斷拋出問題與相互表達意見的過程中,我才發現,原來如果有一個空間,可以定期地讓大家見面、表達意見、提出問題與辯論,所謂的「公共參與」是有可能的。所謂的公共參與,原來可以不用這麼生硬;所謂的公共參與,其實也是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觀察到的各種事物拿出來討論,讓它不再是「私人的事」而是「公共的事」。在社區大學可以認識這麼多熱情的朋友,讓我這個後生晚輩感到「哇!還有很多我還沒有學到的哩」 

歡迎大家鬥陣來|媒觀下學期(九月份開課)開課的時間與地點
地點 課程名稱 聯絡電話
板橋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9685964
板橋影像記錄社:報導咱在地的故事
中山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597-3371
中和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245-3000
北投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893-4730
淡水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621-6117
 
說起我的伙伴們/唐可歆
說起我的伙伴們/唐可歆
圖:板橋社區大學成果展

當初為了論文研究這個動機不純正的理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算一算也跟大夥兒相處了四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說短不短,但認真計算,每週上課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兩個半小時,記憶力不佳的我,剛開始只能靠做記號、小抄來記住同學們的名字和他們曾提及的嗜好和興趣,希望能儘早記住每一個人,早日度過有點熟又不太熟的尷尬期。

回想這門課帶給我最多感動的莫過於每個伙伴在課堂上分享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歷程,以及打開彼此對媒體的看法與想像的對話。可能在來上這堂課之前,大家看電視節目已習慣一眼看過,沒多花時間去思考,也可能沒什麼機會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所以當老師要每個人說出自己的看法時,有些人可能不好意思發言,有些人可能要多一些醞釀思考的時間而無法即時作出回應,但透過這種反覆的思考與對話,直到現在大家都能侃侃而談,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最感動我的,莫過於大家開始用文字、照片或動態影像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或社區的議題了。他們從尋找適合題材,到學習採訪、文案撰寫、影像剪輯等等,都花了不少時間在學習摸索,每個作品可說都是費盡努力得來的成績。這次成果展中,有人用影片訴說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故事,有人緬懷過往的傳統行業,有人踏察一條被遺忘的河流,有人為大家到電視台見習留下剪影紀錄,不論先前的付出有多辛苦,看到這些精彩的成果,一切都值得了!

我希望各位伙伴們在這堂課結束後,都能持續這份對自我、對家人、對社區、對社會的觀察力,把筆、照相機、攝影機、網路當作一個發聲的工具,說出屬於一介小市民的心聲,我相信更多不同的聲音和意見的浮現,將是促進人與人彼此相互理解和推動社會向上邁進的動力。
找回被遺忘的板橋公館溝 /吳澤山
找回被遺忘的板橋公館溝 /吳澤山
公館溝照片

大部分的板橋人只知道板橋有公館街,卻不知道有一條「公館溝」,沒錯!在近期的板橋市地圖上已經找不到「公館溝」了!

早期的「公館溝」跟板橋的文史發展是息息相關,也有相當大的貢獻,可惜已被大部分的板橋人遺忘了。

「公館溝」源自於土城「練武嶺」,也就是在「五城山」及「天上山」之間,沿著石門路而下經「內冷水坑」青雲路石門路口後,順著青雲路經「德霖技術學院大門入口」進入土城市區,在清水「柑林三號橋」附近與「大安圳」交會,設有一座水閘門。

「大安圳」流經清水路→金城路→土城中正國中右側→土城綜合體育場→學府路,於信義路和青雲路交界處匯入「柑林埤」,經信義國小排入「湳仔溝」。

「公館溝」流經清水路→金城路→土城中正國中左側→板橋地方法院後面,順著青雲路也是在信義路和青雲路交界處被截斷與「大安圳」一起匯入「柑林埤」經信義國小排入「湳仔溝」,在此之後板橋境內的「公館溝」已沒有上游的水源,「公館溝」也轉變為排放家庭污水、工業廢水及宣洩洪水避免氾濫的功能了。

板橋境內的「公館溝」從信義路四川路口→沿四川路大華街→後埔市場→穿越縣民大道→沿著館前西路→接雲寺→林家花園→中正路北門街口→板橋綜合體育場旁的公館街→民權路口→國光路口→文德國小→縣立板橋醫院→智樂路口→茵園公園→縣立殯儀館→新海抽水站,排入大漢溪。

由於因應人口大量增加,工商業發展迅速,在民國69年為拓寬道路,陸續將「公館溝」加蓋舖成馬路,自此「公館溝」就在板橋市的地圖上消失,也因此漸漸被板橋人給遺忘了。

目前唯一未加蓋的溝段,在館前西路南雅市場旁,還看得到約不到一百公尺的黑水溝,雖然早期板橋人賴以維生的農田灌溉功能已功成身退,然而它仍然在我們每天經過車水馬龍的道路底下,默默守護著板橋居民,發揮排水、防洪的重要功能。

本人製作的找回被遺忘的板橋公館溝地圖,大略繪出「公館溝」流域經過路線,及實地拍攝沿線現狀,每個標記都有週邊景點照片及解說(每張小照片可連結放大照片或重要景點網站),目前只是初步大略繪出沿線現狀,可能不是很精確,以後會再找時間做更深入的探討,增加相片及文字敘述,作更準確的訂正,如有未詳盡或誤植的地方,也歡迎留言或來mail更正指教。

以下是本人製作的找回被遺忘的板橋公館溝地圖網址連結,歡迎點閱:
找回被遺忘的板橋公館溝
社區議題:巴黎廣場一樓升降電梯不正常管控造成的問題/ 陳鵬全
社區議題:巴黎廣場一樓升降電梯不正常管控造成的問題/ 陳鵬全

我所拍攝的影片主要是描寫,位於土城市一棟大樓的升降梯不合理的結構設計,所造成的諸多怪異現象,給住戶帶來負面諸多的影響,主要問題點有七項。

第一,依照升降梯邏輯理念,一般結構均以一上一下做設計,以符合樓上及樓下兩邊的人都可以快速的使用到。但巴黎廣場的升降梯,不是兩台都在三樓,就是統統在一樓的情形,造成住戶非常大的不便利性;第二,時常性的空車自轉,浪費電費的情形嚴重;第三,當一樓在使用的時候,隔壁電梯正下降到二樓時,門是開不了的,要等隔壁到樓下時才能開門。三樓也是一模一樣的情況,此時間控制令人很匪夷所思,從未看過這樣的電梯,讓人氣到快吐血;第四,此項是從問題三來的,因樓下大門距離電梯門口有一段距離,這對上了年紀的人,在安全上有一定程度的威脅,更是造成社區人情味淡薄的主因;第五,升降梯速度過慢(可能就是這麼慢吧!)走路都比電梯快得多,又空氣悶熱,時常看到裏面有人就不想搭;第六,升降梯通風設計很不好,夏天的時候特別來得悶熱,雖然此問題曾一度被討論過,主要是上面的天窗空間過窄所致,只能安裝小型的電風扇做因應;第七,缺少一個延長時間裝置,造成有東西搬到電梯內,時間常不夠門就關起來了,這對獨居老人是一大的不方便。

經過管委會找來廠商代表開會後,歸納出的結論包括:電梯電力環保性的如何循環使用,應該設法加以改善、公共安全的考慮,要實質顧慮到老人的照顧、如何更顧慮到人性化的使用、如何避免被議題化,淪落為只有檢討,而看不到有人在監督或管理的作為,故在6月15日已正式發函貼出公告,廠商也將做全面性的變更。
2009.7.24 媒體觀察站節目預告

7月24日 邊地發聲─「No Nuke」台東縣達仁鄉反核廢料聯盟

主 持 人:蔡蕙如

來 賓:賴金風、李明勳、潘世珍

頻  道:教育電台(全國聯播)

時 間:7月24日(五)下午六點十分至七點

節目預告:

當「核廢料」要放在妳家時,妳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今天特別為您邀請到「台東縣達仁鄉反核廢料聯盟」賴金風等成員,讓他/她們談談身為核廢選址場之一,在地居民的聲音與心情。

相關資料/活動資訊:
http://tw.myblog.yahoo.com/hunter-motion/
http://tw.myblog.yahoo.com/jw!FNH9AHqTHBYuFPektpeN/

推薦訂閱
【台權八月份電子報】集會遊行與非暴力抗爭@【台灣人權電子報】
【展翅】展翅協會守護兒少多年有成 連續破獲大型兒少色情網站@【台灣展翅協會電子報】
轉寄『媒體觀察電子報234期--板橋社區大學成果展』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