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報主: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0-03-20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5,87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媒體觀察電子報報
媒體觀察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觀察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09-08-31 16:00:00 / 報主:媒體觀察電子報
本期目錄
編輯室報告
本期主題--社區大學與媒體識讀
媒觀在社區大學所認識到的朋友們 /蔡蕙如
什麼是傳播權(Communication right)?
中國大陸傳播相關科系學生參訪媒觀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媒體觀察電子報
2009.6.24 板大社區大學
編輯室報告
<b>編輯室報告</b>


大家好,自本期開始,媒觀電子報將定期在每月有一期介紹「媒體識讀」的相關主題,另一期則是一般主題性的文章,如同前幾期一樣。在此跟大家說明一下。最後則是中國傳播相關科系的參訪團日前拜訪媒觀的一篇觀察紀實,也希望藉由這些交流,能進一步地讓中國學生起更多的化學作用。歡迎大家若有意見或是有想說的話,可以寄給我們! 請大家繼續支持,謝謝!
本期主題--社區大學與媒體識讀
<b>本期主題--社區大學與媒體識讀</b>

媒觀在開設社區大學的媒體識讀課程即將邁入第三年,本期所刊登的「媒觀在社區大學所認識到的朋友們」,即為這二年投入社大教學的蔡主任的一些心得, 而另一篇「什麼是傳播權」,則是媒觀在社大開課的思想基礎,期待傳播權能更進一步地落實。

歡迎大家鬥陣來|媒觀下學期(九月份開課)開課的時間與地點
地點 課程名稱 聯絡電話
板橋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9685964
板橋影像記錄社:報導咱在地的故事
     
中和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245-3000
北投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893-4730
淡水社大 搞懂媒體:做個獨立特派員 02-2621-6117
 
 
媒觀在社區大學所認識到的朋友們 /蔡蕙如

媒觀在社區大學所認識到的朋友們 /蔡蕙如

媒觀為了能夠長期推廣媒體識讀課程,早在兩年前開始便試圖與社區大學合作開課,希望有更多社區民眾有機會一起來認識,媒體與我們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並且透過課堂上的討論,激發出更多對於使用媒體的想像。 

在板橋社大,我們因此有機會認識昆龍大哥等很多好朋友。這些朋友大多是關心媒體內容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國中小學老師、幼稚園老師與家長。在課程中,大家逐漸發現到主流媒體各種問題,包括在商業機制下的競爭,導致新聞與節目的廣告化問題,媒體對於性別、種族、階級、弱勢的再現問題,都引發熱烈的討論。除了重新發現到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媒體隱含的種種問題之外。有些朋友也開始分享關掉電視,或是收看公共電視的經驗。也有更多朋友會利用群組分享「即將上映的好節目時間表」,或是花更多時間與孩子們一起看電視。 

為了得以加強課程與在地社區議題的聯繫,媒觀試圖在課程中加入對於社區議題的討論,並且希望參與的朋友們可以利用採訪、拍攝等方式,重新觀察自己生活週遭的人事物,並且分享與其他朋友。 

有趣的是,昆龍大哥就是一位從擔心孩子的家長,漸漸投入社區議題拍攝的社大學員。我們一面在社大課程中,以「社區議題」引起大家重新關注自己身邊的大小事,並且將大家對於生活週遭的感受,轉化成公共議題的討論,進而成為可以報導的題材。另一方面也傳授簡單的拍攝剪輯技巧,讓參與學員得以有更多元的方式去接近社區議題。昆龍大哥則在第二期的課堂中率先拍攝了幾部短片,包括台北縣腳踏車道的問題、社區資源回收活動等的報導,帶動了學員對於關注社區議題的興趣。

昆龍大哥的主動投入,讓其他社大朋友也提起興趣一起來做相關報導。在第三期的課程開始之前,我們也主動邀請昆龍一起討論新課程的題綱,試圖以在地的觀點,重新檢視社區議題討論課程,應該注意的問題。此外,在課程進行期間也請昆龍大哥在課程上與大家分享他的作品與心得,以突破參與學員對於「拍攝、報導社區議題」的恐懼與障礙,讓更多人一起透過文字或影像的方式,關心在地議題。 

媒觀在社大開課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希望可以挖掘像是昆龍大哥一樣熱心的朋友,讓各個地區的公共事務得已被關注與報導,並且透過媒觀這個平台的支援,讓各社區的議題可以順利的被分享、傳閱與討論。媒觀可以認識這些熱心的好朋友們,真好。

什麼是傳播權(Communication right)?

什麼是傳播權(Communication right)?


媒體慣有「再現」與「複製」的特色,一方面在媒體中呈現了少數群體的特定形象,但同時這樣的形象建立亦可能影響我們,甚至造成我們對社會的刻板印象。而在主流媒體中,這些群體很少能夠「自我介紹」,大多都是透過別人的鏡頭被呈現,然而,一但介紹他們的媒體本身就存在偏見與誤知,那麼,我們在媒體中看到其它群體的圖象,自然就不是那麼正確了。

媒體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結果原因當然很多,不過,有一個無法避免的理由就是,這些被「污名」、「刻板」的群體大多是被「報導」、被「再現」,而不是「自我介紹」。想想看,如果讓原住民來說自己的故事,如果讓七年級生自己嗆聲、如果讓由女性拿起攝影機自己拍攝廣告,這重錯誤形象的再現,會不會就能夠稍微改變呢?

例如,如果你看過公共電視的「原住民新聞雜誌」節目,你可能會有不同想法了,這個節目裡頭的主播、記者到工作人員很多都是由原住民族的朋友擔任的,他們自己拿起攝影機、麥克風拍下他們的記憶、訴說他們的故事,或者從原住民的觀點表達對時事的看法,想想如果是一個非原住民來報導原住民的新聞,或許就無法那麼精確的呈現原住民的想法了。

上述所討論的是一個大家都熟悉的議題—傳播(communication)與媒體(media)的關連。媒體是傳播過程的中介物,群體和群體傳播的過程中,會通過媒體作為溝通的中介。不過,有時候因為不同群體對媒體控制權力的差異,使得在傳播的過程中,許多形象遭到污名。因此,如何讓不同的群體擁有對等的「傳播權」,以促進群體形象的正確呈現,達到良好的溝通,便顯得格外的重要。

讓我們先回到什麼是傳播(communication)的定義來看?從「傳播」的字根與起源來解釋,「communication」源自於拉丁文「communi」,所指的意思為「共同」,因此,人們傳播乃是為了建立「共同性」(commonnes),也就是設法共同享有一則消息(information)、一個觀念(idea),或者一種態度(attitude)(以上引用徐佳士教授)。知名西方傳播學者Schramn也明確的指出,「傳播」(Communication)和「共同體」/「社區」(community)有著共同的字根,如果沒有傳播就不會有社區,因此傳播是社會得以形成的基本過程。

既然傳播是一種「分享」,是為了建立「共同性」,那麼如何分享?共同性如何建立?便成為傳播過程中不可忽略的要素。簡單的說,既然是分享,分享的雙方便應站在對等的角度與立場,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並遵守共同認可的規則來進行互動,所建立的共同性,也不會只有單面向觀點的呈現,進而共同體(community)才有形成的可能。

因此,傳播的目的在於能夠藉由資訊的交流的過程來達到自我解放與相互理解。然而,傳播如果要能達訊息的交流與意義的分享,傳播的參與者是否具有發聲、表意的權利與能力則是一個必先存在的前提,亦即,傳播參與者必先站在一個平等的溝通基礎上,才有進一步達成有效的溝通。由此來看,「傳播權」最基本的意義便在於,傳播的參與者所具有的表意/發聲權利與能力,不只是被動接收各類資訊或解讀訊息能力,亦是一種得以參與傳播過程資訊生產的權利,是現代社會中最基本公民資格(citizenship)。

中國大陸傳播相關科系學生參訪媒觀

<b>中國大陸傳播相關科系學生參訪媒觀</b>

文/郭宜婷 (媒觀實習生)

日期:2009年8月19號

大陸學生參訪前一天,媒觀裡的員工及志工上上下下都動了起來,開始為隔天的參訪媒觀活動做準備,有人負責打掃清理環境,有人將書櫃上的書重新排列整齊,讓許久沒大清掃的媒觀看起來煥然一新!

此次參訪一共來了十二位學生以及一位文化大學的老師,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先簡單介紹媒觀裡的工作人員,接著讓同學們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參訪的學生其中有八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傳播相關碩博士生,另外有四位是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的學生。

接下來負責為此次參訪團體做簡報的婉鈴,先請在場的同學們發表自己對台灣新聞的印象為何?並且是透過什麼管道接觸到台灣新聞?多數同學會在吃飯時間看電視時接觸到台灣的新聞以及節目,且大多數同學認為,台灣新聞的訊息內容很多,畫面中傳達的資訊也很多,像是跑馬燈中的資訊就很容易讓人感到眼花撩亂且消化不良。

稍微認識大陸學生對台灣新聞的看法後,從台灣的媒體亂象開始切入正題,介紹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成立的核心價值以及推廣目標。媒觀會透過舉辦媒觀講堂、推廣教育並且在社區大學進行媒體識讀教育,透過不同管道的媒體識讀推廣教育來教導社會大眾認識媒體。

除了推廣教育之外,媒觀還有製作廣播節目:媒體觀察站,每週五會在教育廣播電台播出,節目內容主要為媒體觀察及批判。媒觀也會每季定期舉辦優良節目評鑑,並且發行「看!媒體觀察報告」的季刊,網路上也有提供免費訂閱的「媒體觀察電子報」,透過廣播、刊物等多元的管道讓民眾更加瞭解媒體的運作。

除此之外,媒觀也舉辦「卯上主流」營隊,教導專業的媒體訓練外,更邀請到公娼、同志、移工、獨立樂團、紀錄片導演、社區運動者等擔任課程講師,讓青年學子得以在營隊中認識到社會的多元樣貌。有大陸學生提問辦理營隊是否具有實際成效?管中祥則認為營隊的成效是難以評估的,且此種效果應是長期的。

有同學好奇關於媒觀的工作人員組織架構以及經費來源,管中祥先簡單說明基金會是屬於財團法人,經費來源除了基金會組成時的基金,還會接受委託案並且也會向社會各界募款。但有學生提到,在大陸尚無此類型的NGO團體在監督媒體,反之,監督媒體的工作是由政府機構在進行管制及監督。

最後,有同學關心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的未來發展,管中祥表示目前要推動的事情還有很多,會加強推廣媒體識讀教育,並且盡力讓台灣媒體環境走向更多元化的媒體結構。

 

 

推薦訂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媒體觀察報第四期:洪仲丘案熱潮下的台灣媒體@【媒體觀察電子報】
轉寄『媒體觀察電子報第235期--媒體識讀與社區大學』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